成语故事 不遗余力 成语不遗余力的故事

   【不遗余力的故事】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击败了由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秦王乘机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

  赵王连忙召来大将楼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对策:“长平一战,我们吃了败仗,我想带领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看怎样?”

  “这样做没用,还是派亲信使臣去讲和为好。”楼昌说。

成语故事 不遗余力 成语不遗余力的故事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主张,问赵王说:“大王,这次秦国究竟是想消灭我们赵国军队呢,还是打一打就回去?”

  赵王说:“秦国这次出动了全部军事力量,不遗余力地来攻打我们,当然是打算消灭我们啊。”

  “那么,我们应该带着贵重的礼物到楚国、魏国去。他们贪图财物,一定会接待我们。这样,秦国以为我们在实行‘合纵’的策略,就会恐慌,就会同我们讲和。”

  可是赵王不听虞卿的劝告,还是派了使者去秦国求和。

  虞卿听说此事,就对赵王说:“这次求和肯定不会成功,因为秦王和相国范雎一定要把赵国求和的事情宣扬开来,让各国都知道。楚国和魏国以为赵、秦讲和了,就不会再来援助赵国。秦国看到无人来救赵,那么也就不再需要与赵国讲和了。”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赵国求和不但没有成功,都城邯郸又被秦军围困。最后,赵王只得亲自去秦国,订立了对赵国十分不利的和约,遭到天下人的耻笑。

  ——《战国策·赵策三》

  【不遗余力的意思】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

  【活学活用】那位得道高僧,为众生阐明佛理,不遗余力。

  【妙语点拨】当强大的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时,虞卿凭借一双慧眼,看清了个中利害,先后两次向赵王献出锦囊妙计。就算是求和也要讲求策略,不能盲目满足强秦的无理要求。赵王拥有如此睿智的贤臣相辅,实乃一幸事。可惜,赵王有眼无珠,昏庸至极,虞卿空有一番谋材大略,却无用武之地。最终,赵王割地求和,定下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受天下人耻笑,尝到了自己酿造而成的苦果。事已至此,恐怕他也在追悔当初自己没有接纳良言吧!

  【近义】全力以赴、倾巢而出

  【反义】敷衍了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833971/466035651.html

更多阅读

三个感人的亲情故事,怎不叫人泪奔!!! 感人的亲情故事

  三个感人的亲情故事,怎不叫人泪奔!!!让我抱一抱你,我的妈妈——感动了上亿人!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

声明:《成语故事 不遗余力 成语不遗余力的故事》为网友百善孝当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