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简介 秋分的简介 关于秋分的简介

  9月23日是“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该节气期间的“中秋节”是我国人民合家团圆、举杯赏月、美好而重要的民俗节日。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秋分节气的简介 秋分的简介 关于秋分的简介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312171/897101898.html

更多阅读

24节气含义 24节气的由来英语

24节气的由来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二十四节气 的意思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 百科内容来自于: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农历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 雨水-节气由来,雨水-节日概述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虽然这个节气开始冰雪融化桃花开,但冷空气依然活跃,昼夜温差较大,公众要注意保暖预防“倒春寒”

声明:《秋分节气的简介 秋分的简介 关于秋分的简介》为网友平生相见即眉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