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意义 立春日的意义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立春的意义 立春日的意义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爱华阅读配图)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368071/63231461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立春的古诗词 立冬 李白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立春吃春饼的含义 春饼怎么做又软又好吃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

跟春有关的谚语 关于春天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春天的谚语有哪些?春到三分暖。春天三日晴。春雨贵如油。一年四季春为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不刮,草芽不发。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关于云的唯美句子 关于云的诗句

关于云的诗句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2、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3、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齐己《片云》4、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

声明:《立春的意义 立春日的意义》为网友流年晕开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