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2015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爱华配图

   2015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吃粽子是端午节饮食习俗的,而各地吃的粽子口味不同,粽子制作过程中的方法用用料也不一样,包粽子的米加工精细程度也会各有不同。

  作为节令食物的粽子是经过多方融合和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丰富、逐渐成俗。晋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黏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粽子的品种增多,黏米中掺杂各种肉类、板栗、红枣、赤豆,这时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唐代最有特点的是蜂蜜凉粽子。唐韦巨源《食谱》有记载,其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沾上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

  当时长安城已有专门经营粽子的店铺,包粽子的米加工得也很精细,粽子形状也变得多样,如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宋代有了“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陆游日之“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年”。另外,宋代还有填入各种果肉的“蜜饯粽”,苏东坡形容是“时于粽里见杨梅”。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出各种形状作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包裹粽子的材料由菰叶变为箬叶(竹叶),避免了菰叶的季节局限,为粽子变成日常食品创造了条件。明清时代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的种类也更多,如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清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火腿粽,令人口味一新。据传,乾隆年间宫中曾举行粽子宴,皇帝面前摆出了一千多只粽子。

  包粽子,按民俗习惯,一般是端午节前一天浸糯米、洗粽叶,洗粽叶即为了清净叶子上的脏东西,另外也防止叶子枯黄而失去特有的清香。粽子包好,夜晚煮熟,早晨食用。包裹粽子材料主要是用河塘里生长的嫩芦苇叶,或是竹叶等,统称为粽叶。黍和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材料,同时,肉类、蛋类、果品、杂粮、山货均可入料。形状没有统一的规定。到如今,粽子更是千种姿态、万般内容。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特产和习俗制作出各式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2015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567171/223159216.html

更多阅读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小学生2014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小学生2014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小学生2014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小学生2014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

小学生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南北粽子各有秋千

爱华配图   小学生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南北粽子各有秋千  说到端午节的粽子,很多人只知道好吃而且很腻,却不知道粽子背后的做法,其实南北方的粽子都是有区别的,而且有南咸北甜之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

2016端午节手抄报 2016年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6年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端午节的食俗习惯】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粽子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包粽子要注意什么  1、粽叶  很多叶子可包粽子,比如竹叶,箬叶,芦苇叶,芭蕉叶,以及荷叶。北方可选比较少。我们市场上大多为干箬叶,这种叶子买回来煮一煮或者用水浸泡几个小时就可以用了。偶尔有

声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2015端午节手抄报资料》为网友我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