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气候特点 惊蛰的气候特点介绍

 

惊蛰气候特点 惊蛰的气候特点介绍

  惊蛰,古时候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正处于3月的上旬,这正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也会有不少人去重视惊蛰这些天的天气情况。

  惊蛰的气候特点

  春天:天气加快回暖处处春光无限

  惊蛰期间,江南大部已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蝶虫飞舞,鸟语花香。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煦的春风西起武汉东到上海,逐步吹绿长江两岸。在渭水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开始忙于春耕,偶尔闻及春雷,感受珍贵的春雨。长城以北虽然残雪压枝,但小溪的流水渐渐冲破冰层,呈现出淡淡的春色。此时的西北北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还是冬寒料峭,古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人们期盼着春天早日到来。在西北、西南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区,天气仍然寒冷,偶有“三月雪”,尽显飞雪迎春,容易使人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著名诗句。

  春雷:惊雷一响报春天预测丰收年

  春雷往往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初雷,春雷响起,大地回春。它是冷暖空气相遇、大气不稳定时、对流天气的产物。

  农民朋友十分关注春雷初鸣的时间。如果初雷在惊蛰之日鸣响,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庄稼会喜获丰收;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反之,可能会有旱情发生。民间有谚语:“惊蛰闻雷米如泥”,“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这些谚语流传至今。我国幅员辽阔,春雷初响的时间有很大差异。按照一般的规律,华南沿海四季皆有雷鸣。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渭水一带的初雷一般在惊蛰期间发生,所以,惊蛰之时的雷鸣主要是指这些地区。再北的地方要到四、五月份才有初雷,北京的初雷日一般多发生在4月下旬。

  春寒:天气乍暖还寒谨防“低温阴雨”

  惊蛰期间,乍暖还寒,南方的农民朋友最担心出现“低温阴雨”。此时,华南和江南南部的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都开始播种育秧了。在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低温阴雨天气中,光照不足,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这种天气对油菜、棉花、玉米的播种和管理也极为不利;对冬小麦拔节生长也十分有害,故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之说。

  春旱:北方风干物燥防火提上日程

  北方大地开始春耕,人们最担心雨水太少出现春旱。北方素有“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之说。这时,北方还有雪花飘落,但对于相对干旱的西北、东北来说,此时的雪对土壤水分的增加十分有益,如果有一场象样的雨雪,十分有利于不久开始的春播生产和冬小麦返青。华北这一时期,即便有雪,也多以雨夹雪的形式出现,往往落地为雨。

  在西北、华北地区,4月份的风力比3月份大,惊蛰期间的沙尘天气初露头角,西北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沙尘暴。在一些冬春连旱地区的林场,春季森林防火高发期陆续开始,防火提上议事日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720571/660717263.html

更多阅读

古代暑天的冰块特供 古代怎么保存冰块

古代暑天的冰块特供  梁发芾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唱的一段。赤日炎炎,如烤如炙。在现代化制冷技术兴起以前,夏天消暑几乎是无法可想的难

最漂亮的惊蛰手抄报 关于惊蛰的手抄报

 关于惊蛰的手抄报:  惊蛰节气的由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

惊蛰的由来和习俗

   惊蛰的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

惊蛰介绍 有关惊蛰的故事介绍

   有关惊蛰的故事  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3月4日至7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构成了生

惊蛰的谚语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

声明:《惊蛰气候特点 惊蛰的气候特点介绍》为网友故人怎追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