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运输毒品案 运输毒品案法律意见书范例(2)

  二、罪责刑法相适应原则角度分析。

  法律将运输毒品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并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罪同作为选择性罪名置于同一法条下,具有相同的量刑幅度,其危害性并非仅仅是使毒品在“流动”,其更大的危害性在于他是走私、贩卖或者制造毒品犯罪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行为人对毒品的去向和来源是有一定了解的。

  如果我们简单的将没有达到运输毒品罪所规定的社会危害性的动态持有毒品行为认定为运输毒品罪,是与罪责刑法相适应原则相违背的。

  三、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角度分析。

  我们承认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进行判断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不得客观归罪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既然是原则,就是至高无上的,轻易不应违背的。

  因此,当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又符合运输毒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也就是说无论他是动态地“持有”,还是静态地“持有”,只要无法判断行为人的目的,以及其是否对毒品的去向和来源有一定了解时,是否与贩卖、制造、走私等毒品犯罪有关联时,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量刑才是合法、合理的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根据已查获的证据,不能认定非法持有较大数量毒品是为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品犯罪的,才构成本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也予以明确规定:“非法持有毒品达到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量标准,没有证据证明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行为的,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

  同时《纪要》还规定:“吸毒者在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抓获的,如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了其他毒品犯罪行为的,一般不应定罪处罚,但查获的毒品数量大的,应当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

  在犯罪嫌疑人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运输毒品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即认定犯罪嫌疑人犯有运输毒品罪是典型的有罪推定。

  众所周知,收集并出示相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犯有何罪,是指控方的法定义务,而非犯罪嫌疑人的责任。倘若要求持有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必须举证,证明自己没有犯运输毒品罪否则即认定其犯有运输毒品罪,则更是将有罪推定推向了极至。

  犯罪嫌疑人勿需“自证其罪”早已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识之一。犯罪嫌疑人不得“自证其罪”的含义不仅仅是说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是否犯罪不负有举证责任,也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对控方的指控罪名没有证明责任。

  四、立法目的角度分析。

  我国刑法确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故意的情况下,为了更有利打击毒品犯罪行为而使用的一种补漏性罪名。该罪名是毒品犯罪中较为特殊的犯罪形式,在犯罪构成上对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客观归罪的成分,也体现了“疑案从轻”的原则。

  总之,当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又符合运输毒品的客观方面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动态持有,只要无法判断行为人的目的或无确实证据证实行为人以运输行为获取非法利益的主观故意,应以非法持有毒品定性。简言之,动态持有不等于运输。

  综上,本律师认为,乙的行为不构成运输毒品罪,而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此致

  XXXX大律师事务所

  XXX 律师

  XXXX年X月X日

  相关阅读:

  运输毒品罪的特征

  走私毒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行为方式主要是输入毒品与输出毒品,此外对在领海、内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毒品,以及直接向走私毒品的犯罪人购买毒品的,也应视为走私毒品。

  根据本法的规定,影响走私毒品行为的危害性的因素,主要是走私毒品的数量、主体的情况(是否是首要分子、是否参与国际 贩毒组织)、方式(是否武装掩护)等。

河南省运输毒品案 运输毒品案法律意见书范例(2)

  这些因素无疑影响走私毒品行为的危害性,输入毒品行为,将直接危害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危害我国的社会管理秩序;而输出毒品行为,则并不直接危害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换言之,输入毒品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输出毒品行为的直接后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前者行为的危害性显然重于后者。从国外的规定看,许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是将输入毒品与输出毒品分别规定为独立的犯罪,或者将输出毒品的行为纳入运输毒品罪中,而前者的法定刑则明显重于后者,其立法宗旨也主要在于保护本国及本国公民的利益。

  本法虽然没有分别规定输入毒品与输出毒品的法定刑,但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对输入与输出两种行为应当区别对待。 运输毒品是指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在我国领域内将毒品从此地转移到彼地。

  运输毒品必须限制在国内,而且不是在领海、内海运输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毒品,否则便是走私毒品。运输毒品具体表现为转移毒品的所在地,如将毒品从甲地运往乙地,但应注意,从结局上看没有变更毒品所在地却使毒品的所在地曾经发生了变化的行为,也是运输毒品。例如,行为人先将毒品从甲地运往乙地,由于某种原因,又将毒品运回甲地的,属于运输毒品。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如果行为人同时实施运输和走私两个行为,则定运输、走私毒品罪。

  看过“运输毒品案法律意见书范例”的人还看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83471/116904912.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最新毒品犯罪量刑标准 毒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核心内容:由于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等毒品犯罪的具体量刑有了详细的指标,对于法院审理其他的毒品犯罪而言也有了可作参考的指标。在司法实践中审理毒品犯罪,作出量刑时,通常会参考司法解释和刑法的规定。

普通货物运输运营方案 走私普通货物(普货)物品罪

一、走私普通货物(普货)概念 走私普通货物(普货)、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从事运输、携带、邮寄除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

毒品常识 毒品常识 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各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初中阶段的分目标: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二、教学内容及方式教学内容:1.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

贩卖毒品辩护词 关于贩卖毒品罪的精准辩护

  你知道贩卖毒品罪吗?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贩卖毒品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关于贩卖毒品罪的精准辩护  一、分析毒品案件犯罪构成要件

声明:《河南省运输毒品案 运输毒品案法律意见书范例(2)》为网友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