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课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作为公共政策的考试政策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社会舆论、突发事件、国际经验、信息资源、历史经验、领导人的意志及相关利益群体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考试政策的制定。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1

  现任(2015 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是()。

  A、安南 B、朴槿惠 C、潘文基D、潘基文

  2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2.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提出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

  A、广东 B、浙江 C、江苏 D、江西

  2

  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时间是()。

  A、2014 年 5 月 B、2014 年 12 月

  C、2015 年 2 月 D、2015 年 5 月

  3

  中共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

  2.2

  对“四个全面”思想的定位

  1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A、五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

  3

  ()第一次将“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 “战略布局”。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1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解释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康有为)推衍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演进系统。

  率先提出“三步走”战略的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是()。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社会建设 D、文化建设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是经济建设。() ×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

  2014 年世界 GDP 排名第三位的国家是德国。() ×

  2.4

  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为根本。

  A、坚持党的领导 B、宪法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3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

  2.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此话出自 ()。

  A、孟德斯鸠 B、拿破仑 C、柏拉图D、卢梭

  2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民法 B、刑法 C、立法法D、宪法

  3

  2014 年 10 月中共()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十六大 B、十八届二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四中全会

  4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党领导立法 B、依宪立法

  C、党依法执政 D、党的领导

  5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执政”。() ×

  2.6

  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1

  习近平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在读书时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不好读书 B、不勤读书

  C、不善读书 D、学用结合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3

  “全面从严治党”中“全面”的含义包括()。

  A、内容的全覆盖 B、主体的全动员

  C、时间的长期性 D、以上都对

  全面深化改革是战略目标,对另外“三个全面”而言,处于统帅和引领地位。() ×

  4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 √

  3 正确看待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3.1

  问题的缘起

  1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德国闪击波兰

  2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德国闪击波兰

  3

  卢沟桥事变起因在于日军遭遇枪击。() ×

  3.2

  中共领袖关于中流砥柱的论述

  1

  中共党内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思想的领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彭德怀D、毛泽东

  2

  ()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

  A、《论持久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3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3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

  与中国共产党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的将领不包括()。

  A、李济深 B、蔡廷锴 C、冯玉祥 D、蒋光鼐

  2

  最早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文献是()。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决议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抗战建国纲领

  3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在瓦窑堡会议上的演讲稿。×

  4

  1934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 ×

  5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在洛川会议上制定的。() √

  3.4

  中国国民党的对日政策观

  1

  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无直接关系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平型关大捷

  2

  “济南惨案”发生于()。

  A、1928 年 B、1931 年

  C、1937 年 D、1941 年

  3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这句诗出自何香凝女士。()√

  4

  《抗战建国纲领》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

  3.5

  正确评价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1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A、左权 B、许国璋 C、郝梦龄 D、张自忠

  2

  台儿庄战略的指挥者是()。

  A、郝梦龄 B、李宗仁 C、张自忠 D、陈毅

  3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4

  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

  5

  为了阻止日军占领徐州,蒋介石下令炸开了黄河花园口。() ×

  3.6

  铭记历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1

  日本否认侵略中国历史的表现包括()。

  A、篡改教科书 B、参拜晋国神社

  C、扩大自卫权限D、以上都对

  2

  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雄名录,其中占比最高的是()。

  A、八路军 B、党政工作人员

  C、新四军 D、国民革命军陆军

  3

  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 12 月 13 日。() √

  3.7

  展示中国军事实力,警示一切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

  1

  将日本从和平国家带向战争国家的日本领导人是()。

  A、菅直人 B、鸠山由纪夫

  C、安倍晋三 D、羽田孜

  2

  “村山谈话”是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 1995 年 8 月 1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0 周年纪念日发 表的谈话。() √

  3

  日本靖国神社是由陆海军省管辖,具有军事设施的性质。() √

  4 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与重大意义

  4.1

  一带一路提出背景——历史背景

  1

  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是在()。

  A、乌克兰 B、吉尔吉斯斯坦

  C、土库曼斯坦D、哈萨克斯坦

  2

  张骞是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从西域诸国引入到中原的物种不包括()。

  A、石榴 B、胡麻 C、玉米 D、苜蓿

  3

  习近平在 2013 年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4

  德国地理学家李约瑟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

  5

  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

  4.2

  一带一路提出背景——国际背景

  1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发起国不包括()。

  A、新西兰 B、新加坡 C、美国 D、文莱

  2

  “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这就是著名的()。

  A、修昔底德陷阱 B、刘易斯拐点

  C、恩格尔系数 D、刘易斯陷阱

  3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世界只有两个国家 GDP 进入了 10 万亿美元俱乐部,包括()。

  A、美国和日本 B、日本和中国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欧盟

  4

  “最不发达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 1967 年“77 国集团”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中。()×

  5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4.3

  一带一路提出背景——国内背景

  1

  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A、投资 B、出口 C、进口 D、消费

  2

  北斗导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3

  截止 2014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 3.95 万亿。() √

  4.4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思路——国际角度

  1

  整个“一带一路”涉及全球()人口。

  A、13 亿 B、44 亿 C、20 亿 D、70 亿

  2

  ()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

  A、荷兰 B、德国 C、匈牙利 D、意大利

  3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

  A、政策沟通 B、民心相通

  C、贸易畅通 D、设施联通

  4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

  √

  巴基斯坦于1951年5月与中国建交。()√

  4.5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思路——国内角度

  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不包括()。

  A、福建省 B、浙江省 C、上海市D、山东省

  2

  福建的“海丝”先行区设立在泉州。() √

  3

  运输费用成本最高的是海运。() ×

  4.6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机遇与挑战

  1

  “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非传统安全的风险不包括()。

  A、恐怖主义 B、宗教极端主义

  C、地缘政治的风险 D、民族分裂主义

  2

  “一带一路”的推行,对大国和对小国的做法要一样。() ×

  3

  “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地缘政治的风险、非传统安全的风险、传统安全的风险、法律和道德的风险、建设发展中的风险等五个方面。() √

  4.7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

  1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其沿线国家的进口商品价格会()。

  A、更贵 B、更便宜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2

  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宝莱坞位于()。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D、印度

  3

  2015 年第一季度,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 2360 亿,占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

  5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特点

  5.1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弘扬中国理念

  1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出自晋代()的《三国名臣序赞》。

  A、曹操 B、王弼 C、王宏D、袁宏

  2

  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3

  修昔底德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A、古罗马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D、古希腊

  4

  习近平在 2013 年我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是周恩来总理。() √

  5.2

  大国外交

  1

  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我国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其中关键是()。

  A、周边外交 B、多边外交

  C、大国外交 D、公共外交

  2

  欧盟的总部在()。

  A、德国 B、英国 C、法国D、比利时

  3

  2005年,正值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0 年 8 月,中俄石油管道开通,延伸到东北()。

  A、哈尔滨市 B、长春市 C、大庆市 D、沈阳市

  4

  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我国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其中基础是周边外交。() ×

  5

  美国至今没有恢复其驻古巴大使馆。() ×

  5.3

  周边外交

  1

  “海洋石油 981”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是在()。

  A、1998 年 B、2000 年

  C、2008 年 D、2012 年

  2

  与中国接壤却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朝鲜 B、土库曼斯坦C、不丹 D、柬埔寨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每年的()。

  A、9 月 30 日 B、12 月 13 日

  C、8 月 15 日 D、9 月 3 日

  4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万公里。

  A、1.6 B、1.8 C、2.0 D、2.2

  5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为 300 万平方公里。()√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5.4

  同发展中国家外交

  1

  2015 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将设立“()”,首期提供 20 亿美元。

  A、南北合作基金 B、丝路基金

  C、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D、亚洲投资开发银行

  2

  从援助对象上看,中国的对外援助集中于()。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最不发达国家 D、小岛国家

  3

  免除外债是中国在“穷大方”。() ×

  5.5

  多边外交与公共外交

  1

  埃博拉病毒首先爆发于()地区。

  A、南美洲 B、东南亚 C、南亚D、非洲

  2

  我国没有加入以下哪个国际组织?()

  A、联合国 B、北约集团

  C、二十国集团 D、上海合作组织

  3

  2004 年 11 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成立。

  A、首尔 B、芝加哥 C、伦敦 D、新加坡

  5.6

  打造中国特色大外交

  1

  当代大国心态不包括()。

  A、自信心 B、平常心 C、自负心 D、责任心

  2

  大国形象与国家形象没有关系。() ×

  3

  面对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宣布人民币贬值并为周边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大国理念,即大国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6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里程碑--关于习马会

  6.1

  从“张王会”到“习朱会”

  1

  2015年1月17日,(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习马会”举行日期是 2015 年()。

  A、9 月 3 日 B、10 月 1 日

  C、11 月 7 日 D、12 月 22 日

  2

  ()后,国民党把“九二共识”纳入党纲。

  A、2005年 B、2008 年

  C、2013 年 D、2015 年

  3

  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

  √

  4

  第二次“张王会”是王郁琦作为大陆负责两岸事务负责人以官方身份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 ×

  6.2

  从“习朱会”到“张夏会”

  1

  1993年“汪辜会谈”举行的地点是在(新加坡)。

  2015 年 5 月 23 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与台湾 “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

  A、台北 B、台南 C、金门 D、厦门

  2

  “习马会”是以两岸领导人身份见面的。() √

  3

  2014 年 11 月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遭遇了惨败。() √

  6.3

  从“张王会”到“习马会”

  1

  海峡两岸交往的前提与条件是()我选A,推荐D

  A、中国统一B、和平协议

  C、台湾模式D、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A、一中一台原则 B、一个中国原则

  C、互利共赢原则 D、维持现状原则

  2

  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是根据()。

  A、《南京条约》 B、《广州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3

  目前,两岸关系处于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况。() ×

  6.4

  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决的转变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

  A、1948 年 11 月 11 日 B、1949 年 3 月 11 日

  C、1949 年 11 月 11 日 D、1950 年 3 月 11 日

  2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

  A、鲁迅 B、李清照 C、毛泽东 D、陈毅

  3

  朝鲜战争爆发于 1950 年。()√

  6.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

  1

  最早宣布关于和平统一祖国大政方针的文献是()。

  A、“叶九条” B、“邓六条”

  C、“江八条” D、《告台湾同胞书》

  2

  三通”不包括(通话)。

  中美建交于 1959 年。()×

  3

  “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开始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 ×

  4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1979 年 1 月 1 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6.6

  以会谈遏制“台独”

  1

  以下人物中支持“台独”的有()。

  A、李登辉 B、陈水扁 C、蔡英文 D、以上都对

  2

  经过艰难协商,两岸两会于()达成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A、1979 年 B、1989 年

  C、1992 年 D、1998 年

  3

  “汪辜会谈”的大陆代表是汪道涵。() √

  6.7

  建立反对“台独”新机制

  1

  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的领导人是()。

  A、习近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2

  ()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A、2003 年 5 月 B、2004 年 3 月

  C、2005 年 3 月 D、2006 年 5 月

  3

  马英九在台湾只赢得了一个领导任期。() ×

  6.8

  通过两岸官方会谈推进两岸关系

  1

  “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在中共()被写进了报告。

  A、十一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D、十八大

  2

  习近平在会见台湾客人时,强调“四不原则”,其中不包括()。

  A、不改变两岸政策 B、不放弃两岸交流

  C、不减弱两岸团结 D、不搞台湾外交

  3

  “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

  7 全面准确把握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7.1 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 1

  2015 年 10 月 26-29 日,中共十八届()在北京召开。

  A、三中全会 B、四中全会

  C、五中全会 D、六中全会

  2

  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是和平发展。

  A、目标 B、途径 C、特征 D、方向

  3

  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7.2

  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

  1

  “金砖五国”不包括()。

  A、俄罗斯 B、南非 C、印尼 D、巴西

  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

  2

  人民币已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 ×

  3

  英国政府科技办公室在 2013 年 10 月推出了《英国工业 2050 战略》。()√

  4

  2012 年开始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其 GDP 规模依旧低于次贷危机前的水平。() ×

  7.3

  “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总体思路

  1

  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最突出的特点是()。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B、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C、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D、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2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 5 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 √ 3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中国的发展理念概括为五大发展理念。() √

  7.4

  从传统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

  1

  “总体小康”的特点包括()。

  A、低水平 B、不全面 C、不平衡D、以上都对

  2

  以下哪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D、康有为

  3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孟子》

  C、《老子》D、《诗经》

  4

  到 1990 年,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7.5

  全面建成小康新的目标要求

  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据测算,若按每年 6%的增长率调整,2020 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

  A、2000 元 B、3000 元 C、4000 元 D、5000 元

  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体现了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 × 3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 √

  7.6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

  1

  全面、准确把握绿色的发展理念,其中不包括()。

  A、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B、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C、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D、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2015 年,按照城镇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

  A、55% B、45% C、35% D、25%

  3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 √

  4

  全面、准确把握协调发展理念的举措不包括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

  8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8.1 中国十八大以来为什么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

  1

  最早提出党大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的人是(毛泽东)。

  全面深化改革和()是习近平所说的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开放

  2

  东欧与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选D,推荐C

  A、经济发展缓慢 B、民族关系没处理好

  C、党群关系没处理好 D、党内矛盾激化

  3

  习近平最早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间是()。

  A、2012 年 B、2013 年

  C、2014 年 D、2015 年

尔雅课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4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5

  全面从严治党,从思想上严起来,就是要从严管理干部。() ×

  8.2

  中国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1

  1945 年 6 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

  A、中共二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大

  2

  认为“反腐败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更要依靠群众。”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习近平 C、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949971/824305165.html

更多阅读

厦门海洋学院《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开课通知 课程开课通知

为深化学院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学院将在2014年秋,面对2014年级学生开设采用慕课形式的《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网络课程将由我院13位思政教师和乔木公司专职助教

新闻受众心理特点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受众心理分析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与一般的受众群体不同。大学生自觉的个性在形成集体心理时,并没有消失。他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长征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关于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第1则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声明:《尔雅课形势与政策答案 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为网友怪咖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