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有关钱谦益的一则玩笑

   说起明清之际的名士,莫不知有钱谦益的。钱于官宦之余,曾以诗文名重一时,为东南文坛盟主。当时有人与他开过一个玩笑,此事见载于清代陈康祺的《郎潜纪闻》:

    国初,黄叶道人潘班,尝与一林下巨公连坐,屡呼巨公为兄。巨公怒且笑曰:“老夫今年七十余矣。”时潘班已被酒,昂首曰:“兄前朝年岁,当与前朝人序齿,不应阑入本朝。若本朝年岁,则仆以顺治二年生,兄以顺治元年五月入大清,仅差十余月耳。唐诗曰:与君行年较一岁。称兄自是古礼,君何过责耶?”满座为之咋舌。

钱谦益 有关钱谦益的一则玩笑

    文中所谓“林下巨公”者,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钱名士。然而在后生潘班看来,巨公在顺治元年降清之前的那段岁月,算是白活了。以其文坛泰斗之尊,对后生的揶揄和不敬,竟为之气夺,无可奈何。关于钱谦益向清帅豫王多铎输诚,《柳南随笔》曾载有他当年呈奉的一份礼单,贡品有镏金金银壶、法琅银壶、蟠龙玉杯、夔龙犀杯、葵花犀杯、法琅鼎杯、文王鼎杯、珐琅鹤杯等等,还有名贵的扇子一百把。书里还记录了一个细节:“是日钱公捧帖入府,叩首墀下,致词于王前。王为色动,礼接甚欢。”钱的卑躬屈膝,无怪乎民间有非议而卑薄其为人。当时同样是文坛巨擘的吴伟业,也曾遭此等尴尬事,《广阳杂记》云:

    顺治间,吴梅村(伟业)被召。三吴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

    情景与钱谦益几乎并无两致。吴本隐居,后被迫应召,出任国子监祭酒。晚年对此颇受心灵煎熬,吟绝命词一首:“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羞愧自责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民间口碑如此,有什么办法呢?

    那么钱、吴两人为之效命的清廷,对他们的评价又如何?清朝于入主中原一百三十余年后的1776年,乾隆下旨,命国史中立“贰臣传”,将钱谦益、吴伟业连同为清军前驱的洪承畴等一百二十余人,统统列入其中。

    这岂不有点过河拆桥么?从政治立场而言,此传中的人物都是大清降臣顺民,且于其文治武功亦有不少贡献,清廷理应褒奖。然而从个人操守看,他们均为“两朝天子一朝臣”。政治立场与个人操守之间产生冲突,乾隆却置诸人效命本朝的“立场”于不顾,而独取“操守”一节,予以贬斥。原其心迹,盖欲为本朝臣民立一反面典型,以砥砺其气节操守。当年刘邦斩丁公一事,说得最为直截了当,此事见《史记·季布传》: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我无意对这些人物的是非功罪作道德评判,只是从他们在人主心目中的地位,看到了一个人操守的分量。用人不计品行操守而一味着眼于态度立场,立场态度又何足恃?君不见,有多少人在“立场”“态度”的掩饰下无所不为、劣迹斑斑,使人齿冷。这是我在有关钱谦益的这则玩笑中所联想到的几句沉痛的余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634771/563929372.html

更多阅读

钱钟书的西方淫书清单 とある魔法の淫书目录

读过没有:钱钟书的西方淫书清单作者:晴天美文在这个什么都能拿来炒作的2000后时代,性是永恒的话题.有几个人能真正静下心来,不浮不躁的读几本书呢?哪怕是一些所谓的淫书禁书也好.钱锺书在清华,有一件著名的逸事:曹禺怂恿吴组缃说:“你

转载 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

原文地址:向您推荐:钱志亮的博客,关注幼小衔接作者:我和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很快就要步入小学了,家长们一定很关心孩子的入学准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钱志亮教授的博客里有很多相关幼小衔接的文章,家长朋友们可以进入博客寻找科学的育儿方

转载 收钱不办事的周延儒 领导收钱不办事

原文地址:收钱不办事的周延儒作者:闲情偶记《明季闲谭》中国首部杂文体传记网购:http://t.cn/8FyGBie朱由崧从朱由检手上接过一棒,发令枪刚响人就应声倒地,除了脑残的观众,都不会挤出感动的眼泪。失败,从来就没有英雄。不独独是朱由崧,

钱钟书的经典幽默 英式幽默的经典例子

被学界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文化昆仑”的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中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

声明:《钱谦益 有关钱谦益的一则玩笑》为网友旧风年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