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合同条款 关于外贸合同风险条款分析

  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法上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那么你对合同风险有多少了解?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合同风险的相关法律知识。

  关于外贸合同风险条款分析

  外贸合同签订过程中,买卖双方都有可能在合同中明显设置或隐含许多“风险条款”,因而,如何充分利用“风险条款”,有效地规避风险,就成为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须慎之又慎的关键所在。

  案例一:

  1994年,某省精明化工厂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通过蓝天公司分批从该国王牌公司引进280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在商订合同时,精明化工厂为协调配套设备资金及建设情况,在合同装运条款中加列了“卖方在装运前内通知买方,并取得买方的同意,方可进行装运”的条款。

  卖方对此无异议,并如期签订了合同,日后,卖方按合同要求开始备货,在首批货物中,30%为外购货,70%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完成备货后,王牌公司向蓝天公司发出装运通知,但是,精明化工厂以配套资金没有到位,附属设施没法开工为由,拒绝卖方发货。

  后经多次协商,精明化工厂同意在王牌公司同意支付每年2万美元仓储费的前提下,接受第一批货物。鉴于当时当地化工市场的情况,为避免损失,精明化工厂不再同意接受后几批的货物。最后,该合同以精明化工厂另外找到新的买家,才得以继续执行。

  案例二:

  1990年,某地一进出口公司向巴西出口一批非食用玉米。合同规定:品质为适销品质,以98%的纯度为标准,杂质小于2%,运输方式为海运,支付方式采用远期汇票承兑交单,以给予对方一定的资金融通。合同生效后两个月货到,对方以当地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质量比原订规定低,黄曲霉菌素超标为由,拒收货物。经查实,原货物品质不妨碍其销售,对方违约主要是由于当时市场价格下跌。后经多次商谈,我方以降价30%完成合同。

  外贸合同风险条款案例解析: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有的合理巧妙地利用了“风险条款”,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有的明知风险条款的存在,但为促成交易成功,同时对风险估计不足,也存有侥幸心理,而轻易跳进对方埋下的陷阱。所以,只有把握风险条款,才能把握住商机,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一中,“经买方同意卖方方可装运”的条款属于“风险条款”。但作为买方,在该条款订立之初,完全出自客观原因。确为协调各部分资金及工程建设情况,也被卖方接受。随时间的推移。

  在市场出现不利的情况下,该条款又使买方成功地减少了仓储费,推迟了合同执行时间,顺利地转卖给其他客户,从而规避、转移了风险,收到了当初没有预想到的结果。由此可见,合理巧妙地利用风险条款对于保护一方利益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效的。但该案例也暴露出买方的一些问题:

  一是买方前期调查不深入,市场预测不准,造成该项贷款合同没成功。

外贸合同条款 关于外贸合同风险条款分析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信誉,为以后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反,作为卖方,当初接受该条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该条款的风险及对自己的不利后果。在合同实施时,也没有适时把握这条款,只把它作为贸易合同中一般的装运通知条款来看待,事前没有征得买方同意就开始备货,直到装运前才通知买方,致使买方拒收货物,最后不得不自食苦果,承担仓储费及长时间占压资金的损失。

  相关阅读:

  常见的合同风险

  伪劣产品替代履行法

  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欺诈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

  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诈法

  当事人一方在自身无履约能力或虽有一定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自订立合同起,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想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履行合同。在骗取对方履行合同之后,非法占有对方履行的钱或产品,而自己却不再履行合同,使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法

  供方本无产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但为骗取货款,引诱对方签订合同,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合对方看过之后信以为真而订立合同,在对方作出履行之后,供方则不再对等做出履行,溜之大吉。

  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诱签合同法

  一方当事人为了诱使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将自己的伪劣产品假冒为注册商标商品,对方由于信任注册商标商品而与之签订合同,在履行合同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专利产品谎称法

  当事人一方(供方)谎称自己的产品为专利产品或名优产品,利用对方信息不灵,交通闭塞,缺乏经验,对“专利”或“名优”产品的神秘感或信任感而使其陷入错误的认识。供方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以推销自己的伪劣产品。

  盗用其他单位名称法

  一方当事人通过非法途径盗取其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或空白合同书,在对方当事人不知自己为无权订约人的情况下,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与对方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履行的钱或物。

  假单位欺骗诈法

  所谓假单位,又称“皮包公司”,是指根本不存在或未经合法注册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没有注册资金、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经营管理设施,甚至连从业人员都有是虚假的。社会上极个别不法分子往往就是利用私刻公章或合同专用章,骗取营业执照成立所谓的“假单位”,然后冒充某单位董事长或业务经理的名义与被欺诈方签订合同,待对方做出履行或预付款项后,携带钱财逃之夭夭。

  虚假价格欺诈法

  供方使需方在陷入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与之订立合同,从中获取不法利益。这种欺诈手法一般是通过所谓的“大削价”、“大甩卖”、“大清仓”活动实现的。

  长线大鱼欺诈法

  所谓长线大鱼,即“放长线钓大鱼”。这种欺诈手段的特征:

  一是欺诈方在实施欺诈行为之前已先与被欺诈方签订履行了几份小额合同,付小额定金,且履约积极、顺利,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重合同守信誉的假象,骗取对方信任。然后谎称因生产生活需要,签订大额买卖合同,骗取大量货物或钱款。

  二是欺诈方对被欺诈方非常了解,而被欺诈方对欺诈方的了解一裔是假象。待上当受骗后,方知欺诈方原来所说纯属谎言。

  三是在实施欺诈行为之后,欺诈方往往逃避或隐藏起来。

  买卖双重欺诈法

  这是一种古老传统且较难识别的欺诈手法。其特征:

  一是欺诈方先后以卖方和买方两种身份出现。即欺诈方先派人以卖方或推销方的身份出现,意欲出卖某种商品,使受欺骗诈方产生有人出卖某种商品且价格较低的现象。然后欺诈方再多次派人以买方或求购方的身份出现,使被欺诈方又产生有多人要买这种商品且价格较高的假象。

  二是受欺诈方是一些开业不久,但又赚钱心切的企业。由于缺乏签约交易经验,这些新企业很容易上当受骗。

  三是欺诈方在与受欺诈方签订完某种买卖合同,受欺诈方付清贷款后,就携款逃走。

 

  看过“关于外贸合同风险条款分析”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768671/812256813.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合同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1999年合同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与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并列入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原则体系。在法律原则的适用上,整体地考虑各个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必要的。因为,你必须考虑,当你在某一原则上摆开阵势的情况下,对方会在另外一个阵地上向你开

如何约定合同的定金条款? 合同中定金条款的规定

本栏目由法律e路通(http://www.elongway.com)友情赞助背景介绍: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开始重视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文字的措辞。比如在合同中很多当事人就多采用“定金”而不采用“订金”,大概也在于认为定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 警惕外贸服装加工合同领域欺诈行为

近年来,江苏部分对外贸易繁荣地区发生多起涉及外贸服装加工领域的经济欺诈案件。一些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在接到外贸订单后,由于自身生产能力不足而需要寻求合作伙伴,以尽快完成生产任务。少数不法企业利用这个时机,通过宣扬自身加工能

餐饮业加盟 餐饮业特许加盟合同条款

特许经营行业备受创业人士的信赖,而餐饮业又是其中的领头羊。餐饮加盟领域是座永远掘不尽的金矿。签份完善的餐饮业特许加盟合同的条款都有些什么内容?   1、第一条是关于首期特许经营权使用费的约定。 首期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又具体

声明:《外贸合同条款 关于外贸合同风险条款分析》为网友青衫负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