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立秋饮食习俗

  老北京立秋要“贴秋膘”

  根据老北京习俗,立秋这天要多吃肉“贴秋膘”,储存下丰厚的资本好过冬御寒,家家要炖肉,或者炖鸡、炖鸭等。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因为在夏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特别是汉满两族。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爱华阅读配图

  江南立秋要“啃秋”

  江南立秋“啃秋” 江南地区在立秋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以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

  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别之意。

  立秋“咬秋”不尽相同

  山东立秋包饺子在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天津立秋吃西瓜

  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但“咬秋”“咬”的是西瓜,和江南地区的“啃秋”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江苏盐城立秋有“摸秋”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

  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各地立秋饮食习俗

  相传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

  台湾立秋习俗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

  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249371/231458337.html

更多阅读

苾苾芬芬有馨香---重庆万盛饮食习俗述略

苾苾芬芬有馨香---重庆万盛饮食习俗述略“苾芬孝祀,神嗜饮食”是《诗·小雅·楚茨》里的句子,指祭品的馨香。饮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改造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孔子“食不厌精,脍不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 节日饮食习俗

重阳节到了,如果你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任务,就来看看小编的这篇关于重阳节手抄报的文章吧,本文(九九重阳节手抄报:节日饮食习俗)由出国留学网整理,欢迎阅读九九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老人饮食原则饮食宜淡菜品要清淡,口味忌

中国各地春节饮食习俗【迎新年手抄报】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

冬至时节南方的饮食习俗 吃汤圆

   常话说,冬至到,吃饺子,这是北方冬至时节的饮食习俗,那么南方冬至时节有什么饮食的习俗呢?南方冬至是要吃汤圆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方为何要吃汤圆?爱华阅读配图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

全国各地清明节饮食习俗大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至,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比如山东即墨的朋友当天要吃些冷的鸡蛋或冷煎饼卷菜,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声明:《各地立秋饮食习俗》为网友没安全的孩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