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素材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素材

 

  1.凿壁偷光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2.车胤囊萤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3.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4.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爱华手抄报内容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270471/309239905.html

更多阅读

名人读书故事手抄报 名人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读书是获取信息,增长智能和培养个性品德的重要途径。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是学习的基础,要获取知识,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手抄报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名人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名人读书的手抄报的图片名人读

关于读书名言的手抄报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名言

读书,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实也是有深刻的内涵的,其对个人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与改变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读书手抄报应该要怎么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名言,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图片

读书是反思性的理性活动,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本手段;读书又是一种高尚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做读书的手抄报,可以提升青少年对读书的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读书的益处: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

声明:《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素材》为网友风听旧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