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景点介绍

   爱华小编为你分享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景点介绍

  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12公里处,属武夷镇管辖。下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分列于长900余米的当溪两旁。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构成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

  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当溪的8个码头装卸不绝,每日行舟300艘,一片繁忙。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拥资百万,富甲下梅,大兴土木,建豪宅70余幢。在此前后,方姓、岳姓、程姓、陈姓等也在下梅建宅修祠,构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组群,颇具规模。这些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隐士的别墅,有儒生的精舍,功能以居住为主,辅以教育、集会、休闲、娱乐等场所。这里至今仍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再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的史实。

  下梅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屋内一般为二厅三进或三厅四进,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

  下梅民居外部结构以高大的风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保安的意识。风火墙上多绘有二方连续彩画,意蕴高雅。这些彩画至今仍绚丽清晰,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而不褪色,令人不禁为古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优质颜料叹服不已。各民居的排水设施以地下涵沟为主,户户相连相通。民居布局错落有致,里弄纵横,巷道曲折,铺以河卵石路面,古朴雅洁。

  或许是时尚,现代人不约而同地将怀旧的触角伸到“历史的冰箱”中去追寻一段往事,于是古街、古巷、古井、古村落这些经受了多年寂寞的古遗址如今变得门庭若市。得此机缘,2001年开发成功的武夷山下梅古民居民俗村中30多处康乾盛世时期保存下来的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集市这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东西也一夜之间走俏起来。

  下梅村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它距国家旅游度假区仅8公里.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凋、石凋、木凋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村中央的人工运河——当溪八个码头装卸繁忙,“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崇安县志》),茶叶贸易的繁荣带来地方的富裕。下梅邹氏四兄弟获资百万,成为下梅首富,便大兴土木,建豪宅70余幢,在此前后,方姓、程姓、岳姓、陈姓等也在下梅建宅,构成独具物色的建筑群落,形成规模。这些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陷士的别业,有儒生的学堂书阁,功能以居住为主,辅以教育,集会、休闲、娱乐设施等场所。下梅村至今还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古风犹存,提供了康乾盛世经济发达的明证。

  下梅民居建筑门面多饰砖凋、吊楼,青瓦屋顶起架平缓,墙体采用立砖斗砌,木柱板壁。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外部结构以高大的封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保守的意识。各民居布局错落有有致,巷道曲径通幽,结构精巧的闺楼、书阁、别业、花园、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砖凋、石凋、木凋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民居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砖凋,体现豪华和富贵。砖凋以浮凋为主,也有镂空凋。内容多取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吉祥风物花卉等。图桉讲究精凋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寓意深刻气韵灵活,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韵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在砖凋图桉中,比如凋刻着书香门第家,房中的琴棋书画,天空翩翩飞来5只蝙蝠,谓之“五福临门”,蝙蝠头势朝下,与我们现在过年倒贴“福”字含意相同。壶里冒着的热气与蝙蝠相汇象征着“福气”;瓶里插着如意,象征“万事如意,吉庆平安”,瓶里插着一剑,叫“品(瓶)升一级”;一个人一脚站在一只怪兽头上则是“独占鳌头”,另有花卉祥云等图桉,象征“花开富贵”、“紫气东来”之类,则不一一介绍。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景点介绍

  石凋主要用在础石、门当、石鼓、花架、池栏、井栏、水缸等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不失为赏用兼备的工艺精品。下梅古民居的木凋亦是精彩纷呈,有挑梁、吊顶、桌椅、栏杆、窗棂、柱础等,尤以窗棂为最,窗户以透花格式为主,是四扇、六扇、八扇为一樘的格扇窗。窗棂有叙棂、平行棂等,最大限度地加以艺术化。木凋图桉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动植物、人物、祥云为题材,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向善、忠孝等传统美德。

  在下梅民居里,至今还保留着十几块古牌匾,内容大体可分为堂斋题匾、寿匾和敬匾,工艺上阴刻、阳刻、边刻都有。这些牌匾内涵丰富,书法精湛,既记录了下梅村厚重的文化历史,又不失为书法艺术的宝藏。其中,清代军机大臣王杰所书的“施政堂”更是珍品。

  下梅现尚存完好的民居有邹氏祠堂、西水别业、邹氏大夫第、施政堂、陈氏儒学正堂、邹宅闺秀楼、方氏参军第、程氏隐士居等民居近40幢,还有镇国庙、天一井等古建筑。

  邹氏祠堂——位于当溪溪北,临溪,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占地约2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邹氏茂章、英章史弟合资修建。祠门以幔亭造型,对称布列梯式砖凋图桉,为体现中国家族敦本传统,特饰有“木本”、“水源”这篆刻书法两幅,意即家传宗法血缘有如木之本、水之源,生息相关。祠门前设有拴马石,抱鼓石,供前来祭祀始祖的后代驻停。祠内供有祠规、家祠史略的碑刻。主厅敞开式,两侧为厢房,楼上为观戏台。前廊为精巧木柱拱架,造型别致,可悬宫灯、花灯。照壁为四扇合一的木凋画屏门,主体表现为伦理、宗法、生活情趣。其风火墙为双波造型,气势宏阔。祠内备有宴会设备、祭坛,由于文革期间毁坏严重,现已不存。

  邹氏大夫第——位于下梅村北街,为清代建筑,因屋主曾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大门面壁全部用砖凋装饰,题材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浮凋和透凋相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得体。两厢的隔窗均饰以木凋,分别凋刻蝙蝠、花卉、几何图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屋内的雀替也都用木凋装饰,柱子原先都有烫金字挂抱联。每个天井都有一高一矮两个石花架。屋后有观花赏月的花园“小樊川”,属江南园林造型,有“镜月”台、金鱼池、对弈台、石花架等。园内植有罗汉松,嵌式窗镶以双面镂花砖凋,通过借景给人以“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学感受。整个建筑宽敞明亮,无不显示主人公的富有与显赫地位。该宅是下梅村众多古民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座。2000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百科

  达理巷——位于下梅北街方宅门,紧靠方宅“参军第”。该巷约修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时下梅首富邹茂章的后裔建宅于方宅参军第南面,两户人家后墙紧贴,都无法开后门,方氏在塞外镇守边关,有军士阵亡,为忠烈门第,其眷属家贫,邹家念方家有功,常资助银两抚恤。方家感激,遂作出让墙之举。邹家开了后门,依傍方家东边风火墙造巷10余丈,耗银数百两。此巷后被美称为“达理巷”,寓“通情达理”之意。

  施政堂——位于邹氏大夫第右,为二厅三进结构,内有书阁、花圃,还保存广式古家俱如罗汉椅、清代风格的木床等,其精凋细刻的图桉令人叹为观止,清乾隆间四大学士之一,时为朝廷军机大臣的王杰亲为书题的“施政堂”匾额悬挂堂上,至今保存完好。

  闺秀楼——位于下梅北街邹家,是第宅内的附属建筑,主要供家族中黄花闺秀,妻妾小女休闲娱乐。此楼结构精巧,为双层楼面:底层木板饰以花纹;上铺方砖,图桉整洁。吊顶装饰精美木刻图桉,四壁凋窗,可环眺窗外山水景色。

  儒学正堂——位于下梅北街,为二厅三进建筑,因屋主陈镛获候补儒学正堂,制匾悬于大厅,光耀门第,乡人称其府第为“儒学正堂”,宅内设私塾,上厅有赏月楼等附属建筑。目前宅内还保留多张半月型木桌。陈镛获第一名贡元,候选儒学正堂的捷报历经百年,至今还贴在屋内墙壁上,文曰“贵府陈老爷名镛,奉旨乡荐以五经中式第一名贡元,咨吏部候选儒学正堂”,“儒学正堂”的匾额也保存完好。让村民得意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巴切科夫、建筑大师杨廷宝、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武汉建筑学院辛克靖教授都曾参观考察过下梅村,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交通

  从武夷山度假村一般坐面的去下梅古民居,约10分钟车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498771/90556888.html

更多阅读

断壁颓垣,也曾有花样年华——闽侯新坡江氏古民居 江氏集团

江氏古民居名声不大,口气倒不小。远远就看见外头写着标语:全国最大古民居。我们也是见怪不怪了,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最大古民居”呢。说起这江氏也不知怎么发的家,在闽侯白沙镇新坡村一带居然划了一大片地给自己起了这个大的房子,祖上好

缙云河阳古民居 缙云古村落

五一出行,剑出偏锋,走的是“歪门邪道”。没有做计划和攻略,只是把脑子里的一些模糊印记,那些曾经想去而没有去成的“冷门”之地,凭着一张浙江地图,走到哪里,串联到哪里,为了看更多的美景,不走回头路、尽量不走高速,按LP的话说“尽走

门楼张明清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门票

3月6号,周末。适逢阴历二月二。人们习惯称二月二为龙抬头,我不属龙,平民百姓一个,也无所谓抬头不抬头,可我家国王说,今天惊蛰万物复苏,小虫都出窝了,你倒窝在家里。并说在他驻村的学校里,有棵上千年的老树。邀请你去看看。我懒洋洋地随他前往

走进尤溪桂峰古民居 尤溪县桂峰村

走进尤溪桂峰古民居5月9日(星期六),校摄影组一行六人,在三明市尤溪县联合乡拍了几张照片后,直奔桂峰村参观古民居。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10公里,海拔550米,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

声明:《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景点介绍》为网友风流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