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成语故事 成语一意孤行的故事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

公聊相造清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行一意而已。

释义:“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原意为谢绝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案件。现指顽固按照自己的想法,独断独行,不采纳他人的意见。

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一意孤行成语故事 成语一意孤行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876871/400300394.html

更多阅读

反解中国古典成语一 铁杵磨针 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中国古代成语至今流传了两千年,这些古代成语言简意赅大都用四字成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震人发聩的故事,这些成语浓缩了深明大义的道理或激励中华后辈勤奋向上或鞭策炎黄子孙戒骄戒躁,但是有些著名的古代成语却禁不住推敲与分析,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化妆品经营必读的五则故事(一)

故事1:《鹦鹉老板》    有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写着: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着: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

励志寓言故事启示人生 十个励志故事,一场精彩的人生课

十个励志故事,一场精彩的人生课引导语:一字洞悉天下,一语道破天机,一个简单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就有不同的体验。这些哲理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人生大道理,而且

声明:《一意孤行成语故事 成语一意孤行的故事》为网友聆聽細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