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游戏活动常见12问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常见问题

1、小班入学后,教师如何设置游戏区域:用形象逼真的玩具设置娃娃家、理发店、公共汽车等都可以。入学初,可以不教孩子怎么玩,幼儿喜欢什么就让他玩什么,之后逐步在过程中推进游戏的水平。(案例:一开始让孩子拿着医院里的听诊器等玩具随便玩。两三个星期后,问:你玩的是什么呀?看样子像是医生哦,是医生吧?这样来引出角色。再之后,分享时可以说:今天有好几个医生哦,医生都是在哪儿上班呀?这样引出医院)

  2、中大班幼儿如何把握区角和角色游戏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学习和游戏的关系。对这两方的处理,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游戏中有学习;第二层次是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第三层次是把学习和游戏分开来。如果分不清哪是学习哪是游戏,不如索性就把两者分开来,学习是学习,游戏是游戏,等有经验了以后,再把游戏和学习合起来。

  3、如何吸引小班孩子投入游戏分享:可以用游戏或者儿歌把整个过程串起来,让孩子都讲讲自己的游戏。需要教师想各种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孩子不能说出游戏的闪光点怎么办:孩子说不出是正常的,因为孩子眼中的闪光点与教师眼中的闪光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没有办法说出老师所认为的闪光点。(案例:游戏中一个孩子扮演记者,要采访娃娃家的妈妈。到娃娃家去了三次,妈妈都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终于,第四次,记者采访到了妈妈。老师把这一内容放到交流活动中,想要表扬一下记者锲而不舍的精神,谁知记者不让老师讲,自己自豪的说:最后一次,我跑到娃娃家,一脚踹开门,把妈妈一把拽出来,一定要她让我采访!)可见,孩子眼中的情节跟教师所认为的情节有多大的差别。

  教师在分享交流时可以选择悄悄渗透的方法,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大家。

  教师面对孩子时可以更宽容、更放松、更低位一些。

  5、游戏中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怎么办:游戏中无法顾及到每个孩子是正常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去顾及。当孩子有事情做的时候,是不希望被人打扰的。当幼儿需要老师去顾及的时候再去顾及孩子。

  哪些时候需要顾及孩子?一是游戏中产生争执的时候;二是孩子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三是游戏中有危险动作的时候;四是有消极不健康的游戏内容的时候。

  顾及孩子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淡化情景、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

  补充问题:游戏讲评时无法顾及到每个孩子怎么办?

  有时候很多孩子都有迫切需要的,这时候老师就要想办法怎样满足孩子的需要。(案例:在教室里放5个玩具话筒。游戏后,想要发言的孩子就去拿话筒,这样就有机会发言了。而没有拿到话筒的孩子不能发言。)这种有规则的满足孩子需求的做法,更适合大班。小班就最好让大家都讲讲;中班可以设置的话筒多一点,让很多幼儿都能上来说说。

  6、“阅兵式”应该定位益智区还是建构区:所谓“定位”,就是老师对游戏价值的预先设定,是把游戏作为一种手段。这样的话,“阅兵式”到底属于哪个区域,由老师预设的价值来定。如果把“阅兵式”看做孩子的游戏,就要从游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孩子的游戏最初是模仿,逐渐走向替代、建构等。从游戏发展的过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明确,游戏区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预设的;游戏区是主张游戏的还是主张学习的。益智区和建构区都是以学习为主的区角。

  看一场游戏,不要去追究到底是什么区,而要看孩子的主要行为,看游戏对他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定位”的标准是要看幼儿的大多数行为。

  7、幼儿水平有限,教师如何推进游戏:教师认为孩子游戏水平有限,源于对儿童原有水平的预估不足。教师预设了孩子游戏的模式,而孩子却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情况去玩。要注意,游戏不像上课一样有预设的目标,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游戏水平是在原有经验上一步一步慢慢推进的。教师要学会在孩子有限的水平上帮孩子梳理问题、提升水平、扩展经验。

  补充问题:游戏中出现了消极的内容怎么办?(一个孩子满足于扮演小偷)对孩子采取不关注的态度,弱化他的行为。另外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兴趣点。

  8、中大班游戏对情趣性上的要求:在游戏材料投放时,小班应该更多的投放逼真形象的材料。中班主要投放替代性材料,到了大班就主要提供素材。材料的复杂度是逐步降低的。大班游戏情境创设以幼儿的意愿为主,但不反对教师的支持和参与。

  9、有些游戏情境孩子玩腻了,教师如何处理: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案例:小医院的六次取消六次开设)同时,教师在新开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孩子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10、小班角色游戏开始时如何交代:不要把游戏开始时的交代作为一件有负担的事情,哪个对孩子有效就用哪个。所谓“交代”就是要激发兴趣,让孩子知道玩什么,了解一些游戏时的重要事项。

  11、如何让孩子在不变的游戏内容中保持长时间的兴趣:老师要避免游戏主题不能变的想法。当幼儿对某一主题没有兴趣时,主题是可以取消的。

  12、交流的内容如何选取?面面俱到还是重点交流?交流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肯定是重点交流。而重点交流不等于定点交流(只交流一个问题)。一次交流涉及到了情感、认知、能力、习惯和情感态度,就是好的交流。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1、游戏形式化。《纲要》中将游戏确定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有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一日的活动之中。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不玩游戏,只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幼儿玩游戏,因而幼儿游戏活动不能得到正常开展。

  2、游戏教学化。具体表现为:第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游戏的教学因素,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被忽略了。

  3、游戏自由化。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适当的指导对体现幼儿游戏价值的作用,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常常是“玩具一散,幼儿一放”便不闻不问,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4、游戏模式化。教师在游戏中“导”得过多,使得幼儿选择游戏的自由度极小,游戏的内容也极为单调。教师过于注意游戏的结果而忽视游戏的过程,为了使孩子们的游戏更“逼真”、“有趣”、“有教育意义”,往往亲自设计,亲自指挥幼儿游戏,一心将游戏导向自己心中的模式,幼儿则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机械地消极模仿。开展游戏活动的思考。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技巧

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的,但其目的在于利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教师的要求应很快能转化成儿童自觉自愿的活动。

  1、教师应多观察了解

  幼儿游戏活动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通常和谁在一起,等等;教师也可对观察到的游戏行为做出分析: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和社会性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确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如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有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教师只有多观察,在观察与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是否给予指导及应该怎样指导。

  2、教师要适时的帮助指导

  教师在细心观察、分析、总结幼儿的游戏活动规律之后,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对哪些幼儿应该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⑴隐性指导--教师作为游戏伙伴

  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只是扮演的角色发生转换。以幼儿游戏的伙伴,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成人的过度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而且,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技能相对缺乏,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随机指导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游戏活动常见12问

  ⑵显性指导--教师直接点拨

  游戏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会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游戏中幼儿出现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必须加以指导。如有些幼儿为了参加游戏,互相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有些幼儿专门破坏别人的玩具,影响他人游戏的正常开展,此时教师必须介入,阻止过激行为,协调好幼儿间的相互关系。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此时,教师或提供相应材料,或提供方法,或启发引导,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

  3、评价要合理、自然

  游戏结束时,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评价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游戏的意义。对幼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评价。教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定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幼儿游戏,而应关注每个幼儿自身能力的纵向发展。同时,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变成一种说教,应该集中讨论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必每次游戏后都有评价活动。除了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评价之外,还可以是幼儿同伴间的评价。此评价即交流。幼儿可以接受教师的建议和看法,但更多的是接受同伴的建议和看法。这里强调同伴的建议和看法,突出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幼儿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因此,教师除了对幼儿游戏的评价之外,更多地要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共享,这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另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遇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当然,是否需要交流,以何种形式交流应视实际需要而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95971/639029208.html

更多阅读

校园安全重要性、校园常见的安全工作 校园安全工作重要性

目录1、重要性2、校园常见的安全…3、加强校园安全对策4、小常识5、标语重要性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安全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让学生知道简单的安全知识,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弄了这么一些东西给大家分享。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安全知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期中8、9、10点来自百度)1、上下楼梯时要靠右侧行走,左侧让给迎面而来的人。2、进

配电房常见的安全隐患 常见的用电安全知识

  生活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用电安全,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家用电器,但是这是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用电安全知识。  在使用漏电保护器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常的注意电路的老化现

幼儿园厨房安全责任书 幼儿园厨房的安全工作责任书

  幼儿园厨房的安全工作责任书幼儿园厨房是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部门。加强厨房饮食卫生与安全是落实幼儿园"安全第一"的基本策略。为了增强厨房的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根据厨房工作人员的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游戏活动常见12问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常见问题1、小班入学后,教师如何设置游戏区域:用形象逼真的玩具设置娃娃家、理发店、公共汽车等都可以。入学初,可以不教孩子怎么玩,幼儿喜欢什么就让他玩什么,之后逐步在过程中推进游戏的水平。(案例:一开始让孩

声明:《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幼儿园游戏活动常见12问》为网友难分真与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