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手法 常用烹饪手法

烹饪手法 常用烹饪手法

    渣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黄色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黄色,即为渣饼。 
  
    渣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疙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本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黄色。 
  
    南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八九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花椒油。
  
    葱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
  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头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八九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白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毛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清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套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追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偷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扩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扩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骰子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简单地说有些类似菱形,似大象的眼睛。 
  
  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方法,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制作,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松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卧刀片:又称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方法。 
  
    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操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养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
  
  
    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烘汁:熘菜的一种操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群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顿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 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顺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收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  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爆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酥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皮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暄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鸡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大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大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姜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078371/182139708.html

更多阅读

八大基本SPA按摩手法 常用按摩基本手法

就芳香按摩而言,手法都是较轻柔的,因为轻柔的手法才能唤醒最细微的感知细胞,也才能使身心更健康。芳香按摩的SPA手法其实可以自行变化,只要你能掌握这四点原则:1、用心按摩,让受按摩者感到温暖。2、动作缓慢,不可过于急躁使受按摩者更紧张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用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归纳梳理,领悟知识。(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中国诗歌主题分类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一: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一、什么是“虚”与“实”古

SEO常用的黑帽手法 黑帽seo技术网

昨晚学习黑冒seo,感觉有些听的懂有些听不懂,还要进一步进行学习。那么什么是黑帽seo?黑帽seo就是利用一些对搜索引擎来说不是特别友善的技巧来钻搜索引擎算法的空子的方法。黑帽seo是受搜索引擎打击的,因为他们以作弊作为谋生的方式。

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 诗词表现手法

【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

声明:《烹饪手法 常用烹饪手法》为网友国际型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