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图书简介,《草原帝国》-内容简介

《草原帝国》(法语:L'Empire des Steppes)是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于1939年发表的中亚通史著作。书中将活跃于欧亚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民族合并为一个草原帝国进行研究。上至人类文明产生初期,下至清朝吞并喀什噶尔。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图书简介

《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草原帝国》从上古的匈奴人开始,以成吉思汗时期作为重点,描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新疆并入中国版图为止,这片广袤土地上无数征服者的历史,描绘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斯泰基、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这些草原帝国的邃起邃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上帝之鞭的征服与狂飙,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永无休止的碰撞、撕扯与交融。
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角逐基本结束于17世纪。当康熙的火炮在葛尔丹的帐前炸响,游牧民族行将退出历史舞台,3000年草原舞台上的一幕幕宏伟史剧拉上了帷幕。《草原帝国》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眼光审视我们所寄寓的世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起联系,并成为一种感情皈依的延续体。
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草原帝国》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开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开路人。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作者简介



勒内@格鲁塞(1885-1952年),法国历史学家,研究中亚史的学界泰斗。生于格勒诺贝尔,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最初在法国美术部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队服役。1925年任巴黎吉美博物馆的助理管理员。1933年成为色鲁斯基博物馆的指导及亚洲艺术藏品的总负责人。194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格鲁塞的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其中《成吉思汗》《草原帝国》均系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历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图书目录

导言草原与历史

第一部公元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

第一章草原上的古代历史――斯基泰人于匈奴人

第二章中世纪初的突厥、回纥和契丹

第三章公元6―13世纪的俄罗斯草原

第二部成吉思汗蒙古人

第四章成吉思汗

第五章成吉思汗最初的三个继承人

第六章忽必烈的统治

第七章钦察汗国

第八章帖木儿

第三部最后一批蒙古人

第九章罗斯的蒙古人

第十章昔班家族成员

第十一章公元15―18世纪蒙古境内的最后一批帝国

译后记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作者简介


勒内・格鲁塞

勒内・格鲁塞(RenéGrousset,1885年生于加尔省Aubais,1952年逝于巴黎)系法国历史学家,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历史系,法国研究亚洲史学界的泰斗,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法国军队工作。1925年,被任命为巴黎吉美博物馆的助理管理员。1933年,成为塞努奇博物馆的馆藏指导及亚洲艺术藏品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格鲁塞发表了他的两部重要著作:《草原帝国》(1939)和《十字军史》(1934-1936)。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书评

无数个体的堆积

一直在晚清和民国的中国近代打滚,不过为了活的稍稍明白。几度拾起又几度放弃《慈嬉全传》,不是不好,更不是不喜欢,只是有点无聊,现在想想可能是太琐碎,太细致,蛳螺壳里的道场再怎么精致,也不过那一点点。然而中国史,左归右归都是些孤胆英雄和英明君主,克己服礼,修炼神性,割掉人的尾巴。无数个体的堆积,庸人眼里就是重复和造作。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图书简介,《草原帝国》-内容简介

那历史该怎么看

历史难道就是无数相似的碎片,再怎么璀璨,也照不亮尽多少幽暗和陈腐。其实不是啊,看了草原帝国,发觉这是滚滚的流瀑,绵延无尽,枝杈伸延。欧洲、亚洲、世界其实是一个整体。汉人的农田在淮河跟长江的滋润下,生生不息,西部的喜玛拉雅,东南的汪洋大海,保护着她,尽管北部的突厥―蒙古人从公元前4世纪到清立国前都不断滋扰,终于没有冲破长江,保住了汉文化的完整和源流。欧洲、波斯、印度就没那么幸运,一批又一批的铁骑占有、劫掠、破坏。人头就是一茬茬的韭菜。割掉再长。文化破坏掉再续。这样的更新很残忍,却也很新鲜。

写出更气势恢弘的完整的历史

伟大的中国啊,终于被她太丰富的文明压跨了。我这狭隘的历史视角,终于从华东平原伸展开,转到遥远的,公元前和中世纪时期遍布高山、海洋、河流、草原、平原的丰富地貌的欧亚大陆。终于知道,秦皇、汗武、唐宗、宋祖的武功为什么伟大,丝绸之路连接的是什么,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其实并不那么遥远,跟中国是息息相关的一体。或者只有外国人才能跳出汉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小算计,他们才能写出更气势恢弘的完整的历史。

草原作者_《草原帝国》 -读书笔记

从现代文明来看,现在探讨一个古老而又“野蛮”的民族文化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从历史绵延的痕迹来看,不论是中国大地上,还是罗马、伊朗这些国家,他们都是在古游牧文化的冲击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在这本书给我们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思考的同时,不禁要提出一些质疑。

民族是文化而非血统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在游牧民族不断注血来保持生机和活力。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现代中国版图上民族血统的构成,河北、京津多为中原汉族与契丹、女真人混血后裔,东北多为齐鲁汉族与鲜卑、室韦、契丹、女真混血后裔,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地区,古中原汉人保留较多,也有部分为汉人与鲜卑、匈奴、女真混血后裔。甘肃多为汉人与匈奴、突厥混血后裔……由此来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已经不只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和交融,游牧民族已经慢慢的融入了汉族。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民族已经几乎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中。以满族为例,他统治了中国近300年,满族上层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盛衰强弱的规律,认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优缺点,并能将二者的优点牢牢地结合起来。他们明白只要保持不屈不挠、勤奋进取的性格和精神,学习和掌握华夏文化和文明也并不困难,而且还可以超出一头。为了保持游牧民族性格,满族统治集团吸取了鲜卑北魏、契丹辽国,特别是满族祖先建立的金国和蒙古族元朝的失败教训,没有全盘汉化。可是从乾隆起的几代帝王已经是汉族文化忠实的崇拜者,他们没有经历过游牧文化的激荡,也就无法从围场打猎来体会祖先纵横沙场的气魄。不论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来保持满族的血统,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已经被农耕文化彻底的征服,而所谓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了一种符号。以至于到现在,满族这个民族几乎彻底被汉化,满族文化也在一天天的消亡。这不能说是满族文化的衰败,而应该看成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功。民族文化的消亡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在现代高度文明的刺激下,没有任何一个滞后的民族有抵抗力,因此,通过这种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才能最后成就世界大同。

文化真正的融合和交流

究竟是游牧民族在给农耕民族注血还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包容?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对于弱势文化来说是有包容性的。作者把鲜卑、突厥、蒙古包括满族最后的溃败看作是吸收汉文化的结果,显然过于偏颇。他们以武力征服了世界,但是他们的壮大和发展却是在吸收汉文化精髓之后的成果,以至于最后全盘汉化。这是一个历史进程,尽管从短期来看它们的“狼性”统治了农耕文化,但是长远来看,这种“狼性”最终逃不过儒家文化大一统的历史命运。也就是说,属于一个时代的异族民族文化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自然的消亡。这也就是尽管游牧民族有一定的血统的传承,几千年来却经历了斯基泰、匈奴、羌、鲜卑、突厥到蒙古的不同民族的变迁。这不仅让我想到了一个被勒内?格鲁塞深深影响思想的作家姜戎,他的作品《狼图腾》就是一直在探讨游牧民族的“狼性”和农耕民族的“羊性”特点。我想,如果把游牧民族比喻成狼的话,那么农耕民族更像是猎人,他们吃尽了狼的苦头,却又懂得如何猎取它以至为我所用。这才是文化真正的融合和交流。

历史某一时期特殊的文化形式

阅读《草原帝国》这本书,源于《狼图腾》给我深深的震撼。第一次让我从两种不同耕作方式的民族去思考民族的性格。与读《狼图腾》的热血澎湃不同,在读《草原帝国》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思维,不免感到《狼图腾》在一些问题的认知上过于极端和偏颇。作者急于去提示读者认识到一个民族如果不把强化民族性格作为最基本的国策方略,无论经济文化有多发达,人口和军队有多庞大,其结局必定重蹈"北宋"的覆辙。但是强化民族性格并不完全是由游牧民族来注血,而应该是提高民族自身的造血功能。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但是不能全盘吸收。不论是蒙古人的游牧文明,还是西方的海盗文明,都是在历史某一时期特殊的文化形式,而不是历史的主流。

文化需要多样性

由于一直以来对游牧民族的兴致,特意去了一趟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深思,我想这也就是我们追思历史的意义。我们吸收历史的教训,借鉴历史的经验,但是不能把历史全部拿来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人不同的责任,我们在思考历史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超越历史迈出更大的一步。在我的心中,一直深深地为自己游牧民族的血统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会为本民族文化的消亡而感到迷茫。但是,文化需要多样性,但是终究会达到一个主流的统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10103/10197.html

更多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初中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初中1经过了一个暑假的努力,我终于成功地攻克了一本名着《三国演义》,读后,真可谓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三国演义》艺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左右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左右1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初中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六年级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六年级1《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足

声明:《《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图书简介,《草原帝国》-内容简介》为网友指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