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发展历程,大学生村官-候选公投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发展历程,大学生村官-候选公投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014年5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系非公务员身份,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人事档案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管理或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发展历程


大学生村官

1、自发探索阶段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2、全面试验阶段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候选公投

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三个评选环节,30名大学生“村官”从17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正式候选人。根据评选活动安排,来自15个省(区、市)的30名正式候选人将在中青网、大学生村官网等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和第二轮投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评判。

公示和投票结束后,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最终人选将从30位正式候选人中产生。 为保证首届评选活动质量,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专门发出认真做好“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网络评选活动审核把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团委对参与评选的“十佳大学生村官”候选人认真审核把关,特别要注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表现,会同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出具相关审核证明。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素质水平


大学生村官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困难努力


大学生村官

如何尽快消除上述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态度端正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

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发展

随着2010年各省、市公务员招考考试的落幕,又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年轻干部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基层,走向了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细翻今年各地公务员笔试、面试人员名单不难发现,不少大学生村官名列其中,而且多数成绩都遥遥领先,备受基层党员群众刮目相看和啧啧称赞。
大学生村官缘何能够在地方公务员招考中崭露头角、赢得胜利,笔者以为,这首先得利于中央及各地对大学生村官的高度重视和培养。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引导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出路方面制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机制制度,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大学生村官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如地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加分、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择优选派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班子等,为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和美好前程铺平了道路。其次,与大学生村官的不懈奋斗和积极进步密不可分。由城市到农村,由繁华到朴实,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在经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和改造。在这个重要的“蜕变”中,有的人选择了消极应付,甚至临阵脱逃;而多数人选择了积极面对,奋力拼搏。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增长基层经验、掌握工作本领的基础上,不忘加强学习,谋求更好地发展。最终,坚持、信念和努力帮助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占得先机。再次,招考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引导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中央一直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在制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加分政策和措施上着重倾向于基层岗位,而村官所报考的公务员职位也大多都是县、乡两级,这样既有利于村官自身的继续磨练、培养和提升,也有利于基层留住人才,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因此,笔者看来,大学生村官考上基层公务员,有利于拓宽村官成长之路,有利于激发村官工作热情,有利于搞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村官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持续高温相比,其它方面对村官的吸引度则相对热量不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多次强调:“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有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五条”路,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组织指导推荐,特别要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与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相比,少数地区在村官的教育、培养和帮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对村官队伍中出现的各种偏颇思想、片面认识、错误观点不能及时纠正剔除;对村官另行择业和自主创业的帮助扶持力度不够,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乡镇和农村将大学生村官视为“过客”、“飞鸽牌自行车”,不相信、不重用大学生村官;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全在自己选择和拼搏,与党组织和他人无关;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搪塞村官成长之路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应在继续鼓励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强化在支持村官留任村干部、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四个方面的探索和提高,进一步细化量化培养目标,完善帮扶体制措施,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基层培养使用大学生村官、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拓宽村官成长之路等方面的监督引导,切实把握村官思想动态,尊重村官发展意愿,实现村官创业梦想,真正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敢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视线和思路扭向更宽、更大的领域,助推大学生在农村扑下身子、干事创业、成就人生,切勿单条腿走路,让报考公务员成为村官谋求进步的“单跳板”和“独木桥”,谨防村官出路越走越窄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待遇落实


大学生村官

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2007年,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制定了七项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

财政厅按每人每年1.8万元标准对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下拨财政补助资金,并专门下发通知,对资金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市县财政部门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县(市、区)有关部门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办理银行卡,保证大学生村官工资、生活补贴逐人足额按时发放。

各地也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条件。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办公室会同省电信公司、团省委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免费宽带服务。徐州、盐城等市实施“五有”关爱工程,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有一个单人房间、一台电视、一张办公桌、一套生活必需品、一个可供集中用餐、享受补贴的食堂。泗洪县启动“大学生村官安家工程”,让大学生村官享受拆迁安置的优惠价格购买住房。不少县(市、区)还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电瓶车、手机、小灵通和党报党刊、培训教材等。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适应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户管理,用于“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贷款贴息。
贴息资金的申请方法:“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贷款时先向所在县区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申请,经审核、汇总后,向市财政局申请办理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大学生村官”在申请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时,须提供申请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创业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偿还创业贷款利息清单原件及复印件;组织部门审核出具的自主创业审核意见等相关证明。
贴息标准:贴息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予以确定;贷款贴息最高不超过1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已取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作为贴息对象。
贴息资金的审核和拨付:市财政局对贴息项目、贷款合同、贷款金额、利息偿还等进行核对汇总,由“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审核提出意见,并在媒体上公示后,报“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原则上每半年研究一次。经批准后,贴息资金直接拨入创业贷款申请人银行账户。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创业舞台


大学生村官

不少大学毕业生进村之后,既是为农民服务的村官,又是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证明,在带民富的同时,自己同样可以当上“老板”,挣来可观的收入。

2007年选聘到村任职的1011名大学生中,已有533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领办、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体368个,吸纳创业资金354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在已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中,不少人就是通过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赴华西村培训,各地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教育,各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计划进行论证,帮助他们理清创业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宿迁、泰州等地将创业有成的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引导大学生村官掌握创业技能。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与地方携手共建“源头工程”,通过聘请科技导师、设立指导服务站和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给予技术支撑。

省委组织部会同农林、科技、扶贫、团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6个文件,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支持。各地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场地安排、用电用水、费税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切实降低创业门槛。积极推广如皋、涟水等地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优先发放贴息贷款等做法,统筹安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相关事件


大学生村官

女大学生村官姜亚楠:基层工作女性有优势

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80后、苏北赣榆县经济薄弱村的村主任助理、赣榆县人大代表――上述四个“标签”同时属于这个叫姜亚楠的女大学生村官。

2007年7月,包括姜亚楠在内的江苏省1011名大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分别来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走马上任。姜亚楠的职务是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太平村的村主任助理。

对于出生于1986年、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姜亚楠来说,太平村的村民、村情、村务工作都是陌生的。她告诉记者:“刚到村里,真是不知道从何干起,心理压力大得很。通过和其他村干部一起交流和学习,我了解到在农村工作不能还把自己当成‘大学生’‘城里人’,这样不可能知道村民在想什么,又怎能做好农民的‘官’?”于是,在许多农民都想转变身份成为城里人的时候,姜亚楠却努力在感情上把自己从“市民”变为“农民”。

高票当选赣榆县人大代表,从赣榆县57个大学生村官中脱颖而出,姜亚楠说这是自己没想到的事情:“大家都在同样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我的当选其实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成功,我只不过是一名代表。”

经常和姜亚楠一起工作的太平村会计孙成伦说,太平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姜亚楠工作之余还是村里的“热心妈妈”。她与几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每个周末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顺便辅导孩子功课。她还义务承担了村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

专业能力加上性别优势,姜亚楠觉得这是女大学生村官的优势。“我的专业比较对口,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就有社会调查、社区管理、心理咨询这些内容,使我在村务工作中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工作方法。”姜亚楠说。

“现在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都希望毕业了能在城里工作,认为基层工作很辛苦,不适合她们。我认为,其实女性在基层工作中有优势。一般来说女性的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和人沟通。我们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比较愿意和我聊天,谈心。”

根据江苏省的相关规定,大学生村官至少要服务基层三年。姜亚楠说,她服务农村和农民的路才刚刚开始。

大学生村官出路_大学生村官 -面临阻力

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并且他们的自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现实而言,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在所难免,总的说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
“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名词,缺乏统一规范的机制和法规支持,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社会阶层。就目前农村体制来说,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且多由村民担任,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换句话说,村民特别是村官掌握着村里的人权、决策权等权力,而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真正的实权,为不至于破坏村民自治,可能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虽然说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然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对此重视不够,缺乏关怀和重视,再加上地区经济落后,很难留得住人才。
(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
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的政策,在推动阶段,政府给以极大的承诺,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就有可能在吸引大学生到村官担任村官的同时,产生一种仅仅把担任村官作为一种谋求好途的“跳板”的心理。另外,因为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欠缺,再加上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等原因,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与适应上出现困难,而所学的用不上更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这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感到无所事事。对于刚刚离开繁华都市的大学生,尤其是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农村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再加上工作中的挫折,不少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离开农村的想法。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世俗眼光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里说讲的传统观念及世俗的眼光主要是指: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当地的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第三,就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是在城市里找工作而不是农村,认为到农村工作的人不如城里的优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关于后期管理问题的担心。
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可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政府真正能在忽视原则的前提下做到承诺吗?这一担心不容忽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10103/11671.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 图 大学生就业发展选择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原标题:选专业,是兴趣导向还是就业导向?每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格外受到关注,今年尤甚:人增、岗减等原因让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有人说在大学里选对专业对以后就业有很大的影响,也有

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地说,思想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职业发展规划四法则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的人则一生平平?人的性格在哪些方面有影响?如何对自己进行性格分析并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关系有哪些?如何做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  现在的大学生或是职业人十分地现实,总是口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理工科大学生审美心理特点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一  1、审美心理及要素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及个体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也是在感知、情感

声明:《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发展历程,大学生村官-候选公投》为网友丢了幸福的猪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