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该书是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所编著的,该书根据王小波夫人李银河的授权,将他的部作品系统、全面地提供给读者。

王小波全集_《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内容简介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是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所首次编辑出版的。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王小波的精神家园又是怎样一番风景呢?让我们跟着《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去看看吧!

王小波全集_《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目录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
序言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刺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关天圆地方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高考经历
盛装舞步
有关“错误的故事”
迷信与邪门书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生命科学与骗术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对待知识的态度
有与无
虚伪与毫不利己
诚实与浮嚣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血统》序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王朔的作品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工作与人生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摆脱童稚状态
李银河的《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关于同性恋问题
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他们的世界》序
《他们的世界》跋
拷问社会学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的精神家园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工作・使命・信心――《黄金时代》得奖感言
与人交流――《未来世界》得奖感言
《怀疑三部曲》序
《怀疑三部曲》后记
《思维的乐趣》自序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关于“媚雅”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欣赏经典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王小波全集_《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前言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年登不惑,才明白萧翁的见解原有偏颇之处;但这是后话――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
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萧翁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专家为耻――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是年轻人,觉得能洁身自好不去害别人就可以了。现在我是中年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写杂文。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伦理问题虽难,但却不是不能讨论。罗素先生云,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看待。考虑伦理问题时,想替每个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事,但你可以说,这是我的一得之见,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把是非交付公论。讨论伦理的问题时也可以保持良心的清白――这是我最近的体会,但不是我打破沉默的动机。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马上我就要说到,这些傻子也不见得真的傻,但喊出来的都是傻话。久而久之,对中国人的名声也有很大的损害。前些时见到个外国人,他说:听说你们中国人都在说“不”?这简直是把我们都当傻子看待。我很不客气地答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认识的中国人都说“不”,但我不认识这样的人。这倒不是唬外国人,我认识很多明理的人,但他们都在沉默中,因为他们都珍视自己的清白。但我以为,伦理问题太过重要,已经不容我顾及自身的清白。
伦理(尤其是社会伦理)问题的重要,在于它是大家的事――大家的意思就是包括我在内。我在这个领域里有话要说,首先就是:我要反对愚蠢。一个只会明辨是非的人总是凭胸中的浩然正气做出一个判断,然后加上一句:难道这不是不言而喻的吗?任何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世界上简直:戌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愚蠢。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傻有时能为成一种威慑。假如乡下一位农妇养了五个傻儿子,既不会讲理,又不懂王法,就会和人打架,这家人就能得点便宜。聪明人也能看到这种便宜,而且装傻谁不会呢――所以装傻就成为一种风气。我也可以写装傻的文章,不只是可以,我是写过的――“文革”里谁没写过批判稿呢?但装傻是要不得的,装开了头就不好收拾,只好装到底,最后弄假成真。我知道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某人“文革”里装傻写批判稿,原本是想搞点小好处,谁知一不小心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成了风云人物。到了这一步,就只好装下去了,真傻犯错误处理还能轻些呀。
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还盼着变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里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但这一点并不是我的发现,是萧伯纳告诉我的。在他的《匹克梅梁》里,息金斯教授遇上了一个假痴不癫的杜特立尔先生。息教授问:你是恶棍还是傻瓜?这就是问:你假傻真傻?杜先生答:两样都有点,先生,凡人两样都得有点呀。在我身上,后者的成分多,前者的成分少。而且我讨厌装傻,渴望变聪明。所以我才会写这本书。
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待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在这个领域里发议论的人总是在说:这个不宜提倡,那个不宜提倡。仿佛人活着就是为了被提倡。要真是这样,就不如不活。罗素先生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睁开眼睛往周围看看,所谓的参差多态,它在哪里呢?在萧翁的《巴巴拉少校》中,安德谢夫家族的每一代都要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那些话都编得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这话也很有意思,但它是句玩笑。实际上,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力,他已经不战而胜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1997年5月20日

王小波全集_《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编辑推荐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是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所编著的,该书根据王小波夫人李银河的授权,将他的部作品系统、全面地提供给读者。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王小波的精神家园吧!王小波无疑是当代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1997年4月11日,正值他创作巅峰之时却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留给读者无尽的惋惜和怀念。然而,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

王小波全集_《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97年,四十五岁,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10103/12495.html

更多阅读

李银河王小波 《他们的世界》 王小波和李银河

 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的研究同性恋的作品。  作者序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的同仁,并不难回答。正文中将有专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似水柔情读后感

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默水【提要】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 三十而立王小波读后感

【书单·2014(42)】《王小波作品精选》王小波书中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等。《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都以文革为背景。我对文革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关书籍。偶尔在某些为民主摇旗呐喊的网络大

王小波与菲尔丁(李建军)_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

王小波与菲尔丁(李建军)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年02月21日08:53 文学报 李建军一说起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的一位藏书家朋友,喜欢上了一份名叫《东方》的杂志。在他看来,这家创办不久的杂志“有些像‘五四’时的《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32开的小本,伴着淡蓝色的书皮,轻轻地摩挲着皮肤,怎么叫人不喜欢。初识王小波,是在《黄金时代》,那个在云南下乡的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而让我真正理解其内心世界,却正是《爱你就像爱生命》。周国平评论王小波说:“他的文章写得恣肆随意,非常

声明:《《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 沉默》为网友温暖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