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剧院 河南省豫剧院-简介,河南省豫剧院-单位介绍

1956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建立,交河南代管。院长常香玉,副院长周奇之。时为全国八大剧院之一。院部设郑州。辖三个表演艺术团体和行政办公室、艺术室、河南人民剧院。行政办公室有秘书股、人事股、财务股;艺术室有编导组、音乐设计组、舞美设计组,附属舞台美术工厂。一团以演传统剧目为主,二团以演新编历史剧为主,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1973年改为一团、二团。1978年恢复原建制。人民剧院独立。但院部却一直未能重建。三个团直接隶属河南省文化局领导。1985年后三个团又分别改名为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简介

1956年4月组建。为河南豫剧院属表演艺术团体之一。成员多来自原香玉剧社。首任团长常香玉(兼),副团长赵义庭。编制为80人。实力雄厚,阵容整齐。以演传统剧目为主。主要演员常香玉、赵义庭、马兰香、汤兰香、马天德、赵锡铭、李兰菊、王素君、高兴旺等;琴师王冠军。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单位介绍

河南省豫剧一团前身为豫剧大师、爱国艺人常香玉创办的“香玉剧社”(创立于1948年)。解放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领剧社到全国各地巡回义演,捐献“香玉号”飞机,并赴朝鲜慰问亲人志愿军。该团不仅荟萃了常香玉、赵义庭等豫剧名家,还拥有一大批优秀演员及创作人员。其优秀剧目《花木兰》由长影拍成电影,《拷红》、《断桥》、《大祭桩》等保留剧目多次获奖。近半个世纪以来,一团的足迹遍及中华大地,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1986年赴香港演出倾倒香港观众;1993年赴台湾演出誉满宝岛。参赛剧目《五世请缨》、《黑娃还妻》、《大明惊雷》、《大明魂》、《魂断上河图》、《金沙滩》等均受到好评。一团还曾多次为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专场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

河南省豫剧一团现有国家一级演职员9名,国家二级演职员20名。主要演员有王惠、李金枝、王清海、范静、魏俊英、吉冠武、李庚春、丁建英、李斌、袁国营、窦彩霞、苏笑神、陈国立、张惠、武慧敏、常松、薛娟、邵保安、司红彦等。主要演出剧目有《五世请缨》、《金沙滩》、《泪洒相思地》、《清风亭》、《铡美案》、《大祭桩》、《义烈女》、《骨肉冤家》、《三哭殿》、《血溅乌纱》、《黑娃还妻》、《梅花奇缘》、《杏花开店》、《陈三两》等。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传统剧目

《五世请缨》

北宋时期,西羌犯境,元帅文广,边关被困,孟强突围,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杨府主战。一百零七岁高龄的佘太君带领八个儿媳,两个闺女及孙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平定西羌,得胜还朝。该剧讴歌了杨家满门忠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演员:王惠、魏俊英等。

《泪洒相思地》

县令之女王怜娟傍晚弹琴时,被私闯花园的张青云看到,遂向怜娟表达爱慕之情,两人深深相爱。后张青云接到苏州家书,命他速回,却是父母为他已定好与蒋巡察之女蒋素琴之婚事。青云被素琴美貌和家势倾倒,与之成婚。怜娟日夜思盼,等待青云回来。不想怀孕之事被父亲、继母发觉,逼她跳入湖内自尽。她被好心的渔婆救起,一起到苏州寻找张青云。张青云却反目为仇,至王怜娟含恨而死。

主要演员:李金枝、李斌等。

《清风亭》

薛荣进京赶考,二夫人周桂英生下一子,大夫人严氏见妒,命家人将其抛至“清风亭”。风雪里,张元秀、贺氏夫妇在“清风亭”上捡回孩子,取名张继保。老两口含辛茹苦,将继保养大。十三年后,薛荣官居侍郎,命周桂英找回张继保。几年后张继保得中状元,赴任子阳县令,在“清风亭”巧遇张元秀夫妇。为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张继保竟然不认养父养母,逼得养母碰死在清风亭上,养父张元秀也气绝身亡,演绎出一幕人间悲剧。主要演员:李庚春、魏俊英等。

《义烈女》

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受难外逃,流落荥阳塾师童继善家中。其中童玉珊与庄朝来夕往产生爱慕之心,花园赠坠,自托终身。同窗学友王学海素羡玉珊姿色,不惜毒死结发,又夜持宝剑刺杀庄生,不想却误杀童弟全良。王先买通州府、县衙,诬庄杀人,继又骗得童父、母的信任,娶玉珊为妻。一年后,当庄生将执行斩决时,王得意忘形,醉后对玉珊吐露真情。玉珊连夜赶赴刑场,为庄生呼冤昭雪,并当场自刎明志。侠义刚烈,以传后世。

主要演员:王惠、武慧敏、丁建英、李庚春等。

《三哭殿》

唐驸马秦怀玉西征。其子秦英彩桥钓鱼,遇太师詹坤经过,惊散鱼儿,被秦英打死。西宫娘娘詹翠屏哭诉于太宗,太宗按律将秦英问斩。秦英之母银屏公主上殿请罪,又由皇后说情,太宗赦秦英命其挂帅征西,将功赎罪。

主要演员:袁国营、范静、武慧敏、张惠、窦彩霞等。

《铡美案》

宋朝名臣包拯,陈州放粮回来,路遇秦香莲抱韩琪之刀拦道告状。包拯接状将陈士美请进南衙,劝其认妻,陈拒而不认,包拯依法判斩。皇姑、国太前来说情,皇帝连下三道赦旨,包拯不移其法,怒铡陈士美。

主要演员:王清海、范静等。

《黑娃还妻》

这是一出具有浓郁的河南乡土气息,令人笑着哭、哭着笑,酸辣苦甜咸五味俱全的抒情戏。中国有句古话“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黑娃却一反常人心态,两次忍痛还妻,表现出改革开放后的河南农民精神本质的升华。

主要演员:李庚春、窦彩霞、魏俊英等。

《梅花奇缘》

襄阳才子张继华偶进赵府花园,被园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竟卧眠花丛。赵员外义女王玉真在闺楼折梅失手落下,正巧落在张继华额头,将他惊醒。张继华与王玉真一见钟情,几经周折,最后演绎出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千古佳话。

主要演员:李斌等。

《骨肉冤家》

太守的少妾秋娘喜生男婴,不料庆贺还愿之际,男婴被换成了女婴,太守怒休秋娘。秋娘忍着失子之痛,在屈辱艰难中养大了弃女荷花。十六年后,母子、母女又各自相逢,不想却揭开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案。

主要演员:范静、魏俊英等。

《大祭桩》

李彦龙征北被困,在北国招为驸马,宋王将其父收监查问。因家贫,彦龙之弟彦贵以卖水为生。彦贵之未婚妻黄桂英怜之,派丫环深夜送银。桂英之父黄章派人暗杀丫环诬陷彦贵,彦贵被判死刑。桂英闻讯,孝服祭桩,路遇彦贵之母、嫂,怒责桂英。桂英哭诉情委,同往苏州生祭。彦龙之马夫艾谦回朝探事,闻彦贵被判死刑,速回北国搬兵,彦龙率众赶至,劫法场,见宋王陈述原委,两国和好,家庭团圆。

主要演员:魏俊英、丁建英等。

《血溅乌纱》

深夜,赖仁持刀闯入店房杀死苏玉珠,偷得凤镯,反将杀人罪转嫁给店主刘松。贾知县得赖仁凤镯后,诬刘松杀害了苏玉珠,贾携“供状”来到新任知府严天民府上,以赠凤镯为诱饵,得到严妻程氏的默许,趁严不在,将刘松的“供状”塞入案卷。严天民根据供词,误斩了刘松。当严天民发现自己错断后,判自已渎职杀人,饮剑自裁。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主要演员:袁国营、窦彩霞等。

《金沙滩》

宋初,太宗赵光义急于消除边患,亲赴边境与萧太后谈判,不料中计被困幽州城。辽方为使宋方答应割让黄河以北疆土。在金沙滩设下大宴,请太宗签约,杨业将计就计,命杨大郎假冒太宗率杨家兄弟赴宴,与辽军展开殊死厮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英烈悲壮的英雄赞歌。主要演员:丁建英、魏俊英、李庚春、王惠等。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演员阵容

王惠:

河南省豫剧院 河南省豫剧院-简介,河南省豫剧院-单位介绍

著名豫剧旦行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常派传人。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戏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曾先后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文化部艺术司“金三角”三省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一名、“中国首届豫剧节”优秀表演奖,“香玉杯”艺术奖,禅联五、六、七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一等奖。2001年在郑州成功举办了“王惠豫剧交响演唱会”。主演剧目《大祭桩》、《五世请缨》、《义烈女》等。1963年生,河南省孟县人。1981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留在校实验剧团为演员。1983年调河南省豫剧一团,主攻青衣、帅旦。是一位豫剧旦行中一个难得的“歌唱型”演员,她的嗓音非常具有可塑性,宽阔明亮,丰厚圆润,高音可唱华彩,中低音亦可运用自如。她以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在《五世请缨》中饰演佘老太君的声音造型高亢、奔放、雄健、有力,“庆寿”时的欢乐、“出征”时的豪气,通过声腔旋律的大幅度起伏跌宕被挥洒得酣畅淋漓。她在《义烈风》中饰演的童玉姗,声音造型凄厉、刚烈,“吐真”一场戏中,当善良的童玉姗终于弄明白眼前的所谓丈夫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时,此刻的6句重叠句子,字字如炸雷,声声如裂帛,尽情诅咒了人世间的善恶颠倒,抒发了童玉姗的哀哀苦情。《都市风铃声》中饰演的郑荣,一段“我多想”的吟唱式旋律,展示了王慧控制声音的高超能力,似娓娓道来,似缓缓倾诉,轻声慢语的“反复”,把忙碌于商海的女强人在孩子面前的一份自责、一片柔情抒发得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王慧因此剧的出色创造而荣获了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李金枝

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闺门旦、青衣。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金奖、“香玉杯”艺术奖、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获得者。主演剧目《泪洒相思地》、《魂断上河图》、《风流女人》、《王屋山下》等。魏俊英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刀马旦、花旦。曾先后荣获“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优秀表演奖,第五届“香玉杯”艺术奖,“中国首届豫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八届、第九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主演剧目《大祭桩》、《五世请缨》、《清风亭》、《魂断上河图》、《金沙滩》、《抬花轿》等。

王清海

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其父豫剧著名老艺人王文才绰号翁八里不艺,攻铜锤架子花。后又师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黑头大王李斯忠,主攻黑头。被同行与观众誉为“豫剧第一净”、“河南第一黑头”之美称。主演剧目《铡美案》、《下陈州》、《跑汴京》等。

范静

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闺门旦、青衣。曾先后荣获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青年汇演一等奖,第四届“香玉杯”艺术奖,“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优秀表演奖,全国电视戏曲大赛“星花奖”第一名等。主演剧目《骨肉冤家》、《三哭殿》、《秦香莲》、《陈三两》等。

丁建英

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河南省青年戏剧大赛一等奖,河南省第八、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获得者。主演剧目《金沙滩》、《大祭桩》、《打金砖》、《魂断上河图》、《义烈女》等。

李庚春

国家二级演员,主攻老生、小生。先后获得全国“梨园杯”优秀奖、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伴唱奖,山西省戏剧大赛主角金牌奖等。主演剧目《义烈女》、《黑娃还妻》、《清风亭》、《金沙滩》等。

吉冠武

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文武丑角。主演剧目有《屠夫状元》、《推磨》、《喝面叶》、《刘二愣卖烧饼》、《跑汴京》等高派名剧。另外主演的《芝麻官外传》、《借妻》、《血溅乌纱》等七个剧目由河南电子、黄河音像出版社制成光碟发行全国。

苏笑神,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文丑,中国《牡丹杯》“牡丹奖”获得者,文丑理论家。主演剧目《赃官断案》、《卷席筒》、《七品芝麻官》、《拾女婿》等。

窦彩霞,国家二级演员,曾在多部现代戏、古装戏中饰演了主要角色。先后荣获省戏剧大赛一等奖,最佳伴唱奖。主演剧目《黑娃还妻》、《杏花店》、《秦雪梅吊孝》。

袁国营(艺名小唐喜成),国家二级演员,唐派须生,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优秀表演奖、河南省青年演员大赛二等奖等。主演剧目《血溅乌纱》、《南阳关》、《三哭殿》、《天门阵》、《宋江题诗》、《徐策跑城》等。

李斌,主攻文武小生。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素君老师掌门弟子,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获得者。主演剧目《香囊记》、《真假驸马》、《魂断上河图》、《泪洒相思地》、《梅花奇缘》等,并在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五集戏曲电视剧《叔嫂情》中饰演主要角色。

武慧敏,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刀马旦、花旦。陈(素真)派传人。主演剧目《义烈女》、《抬花轿》、《红娘》、《梵王宫》、《宇宙锋》、《拾玉镯》等。荣获河南省青年汇演一等奖、河南省首届“黄河杯”演员奖。张慧,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学会会员,主攻闺门旦、花旦。荣获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青年戏剧大赛一等奖、河南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1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主演剧目《挂画》、《母女怨》、《香囊记》、《雕窗投江》、《红灯记》、《穆桂英下山》等。

常松,国家二级演员,主攻武生,曾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七、八届戏剧大赛表演二等奖,省一团演员队队长。主演剧目《白水滩》中十一郎、《三岔口》中任堂辉、《五世请缨》中杨满堂、《金沙滩》中杨三郎等。

薛娟,优秀青年演员,主攻刀马旦、娃娃生、青衣,曾先后获河南省青年演员大赛二等奖,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兼省豫剧一团节目主持人。主演剧目《挡马》中杨八姐、《借记扇》中铁扇公主、《五世请缨》中杨满堂、《清风亭》中张继保、《骨肉冤家》中权宝、《三哭殿》中秦英等。

邵保安,优秀青年演员,主攻铜锤花脸,曾在河南省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中荣获优秀表演奖。主演剧目《包青天》中包拯、《三哭殿》中詹太师、《七品芝麻官》中程西牛、《桃李梅》中方横行、《五世请缨》中孟强、《唐宫姣女》中敬德、《血溅乌纱》中贾仁等。

司红彦,优秀青年演员,主攻武生、武花脸,曾先后荣获省戏曲大赛三等奖和省青年大赛优秀表演奖。主演剧目《大祭桩》中艾迁、《三岔口》中任堂惠、《挑滑车》中高宠、《小商河》中杨再兴等。

尤树江、国家一级作曲,创作过近百部大型作品并发表过二十多篇音乐专论。曾先后在全国七个省、地、市以及河南省二至九届大赛和山东省文化艺术节中独立担任旋律、配器、指挥,获奖16项,其中国家级4项,分别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音乐单项奖、中国首届豫剧节音乐单项奖和国家民委颁发的纪念奖,并多次在文化厅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担任音乐统筹、指挥。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为《大祭桩》、《红娘》、《白蛇传》、《破洪州》、《南阳关》、《八郎探母》、《摔碗》、《贩马记》、《游龟山》、《小二姐做梦》、《推磨》、《跑汴京》等。其中《花木兰》于1956年拍摄为电影艺术片。该团曾赴内蒙、大庆、福建、海南岛慰问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员分别并入豫剧院《沙家浜》、《海港》剧组。1978年恢复原建制。隶属河南省文化局。于八十年代前期先后排演了《必正与妙常》、《刘二楞卖烧饼》、《桃李梅》、《抬花轿》、《破洪州》、《火焰山》、《忠烈千秋》、《屠夫状元》、《五世请缨》、《凤冠梦》等剧目。并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如牛玉花、魏俊英、李锦莉、白金霞、刘钧、张丽、汪荃珍、马兰、王玉华、李明等。1985年改称河南省豫剧一团至今。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二团

简介

河南省豫剧二团是以演古装戏和新编历史剧为主的省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该团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名角云集,流派纷呈,自1956年成立至今,半个世纪以来,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如阎立品、吴碧波、唐喜成、李斯忠、刘九来、张桂花等已成为以其姓氏命名的流派代表人物,他们主演的《秦雪梅》、《三哭殿》、《下陈州》等剧目已成为豫剧传统的经典作品,至今常演不衰,以盖韵秋为代表的一大批主创工作人员,如:赵毅、关朋、夏相林、葛圭璋、朱玉霜、雷聿德、张平、张泽伦、郭煌等他们为二团的几大流派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该团以王清芬、高玉秋、李树建、轩玉亭、卢玉琴、赵玉英、孟祥礼、樊萍、李文彬、兰力、柏青、高红旗、田敏等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在继承老一辈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全国戏剧界及广大群众中颇具影响,近年来多次参加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如《七品芝麻官》、《抬花轿》、《乡村警官》等。其中《唐知县审诰命》荣获三十年国庆献礼演出一等奖,《司文郎》荣获省第二届戏剧大赛第一名并入选第二届中国艺术节。《骨肉恩仇》、《三哭殿》、《下陈州》、《大祭桩》等四台剧目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由李树建主演的《程婴救孤》、《清风亭》已被中央电视台戏曲精品库录制收藏。2004年9月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程婴救孤》荣获文华大奖第一名和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第一名。实现了我省在文华大奖上零的突破。该团还多次晋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并先后出访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赢得了国内外戏剧界专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战略方针

在戏剧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河南省豫剧二团两年来演出已达340多场,年收入达150万元,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逐步走入艺术发展的良性循环。取得这样的成效,在于二团把戏剧当成文化产业来经营。他们采取了以农村市场为依托,逐渐向城市市场发展的战略方针。依靠农村市场为剧团的发展进行积累,依靠城市市场使剧团和演员在艺术上不断向更高境界攀登。

市场推销

河南省豫剧二团的演员不仅在艺术上个个出类拔萃,在市场推销上也个个奋勇当先。从团长到演员把联系台口都当成自觉的行动。唱黑头的李根旺、郭青峰,拉板胡的李长江,都联系过演出。连刚从戏校毕业的崔惠敏,也通过朋友联系演出。一些青年演员还自费打印宣传单,包装推销自己。河南省豫剧二团还善于借助各种公益活动,提高知名度,如与大河报组成爱心艺术团,赴京慰问河南民工;每月一次赴“老、贫、边”区进行公益演出。

集体荣誉

赢得市场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艺术做支撑。质量上乘,流派纷呈,是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特色。在河南省豫剧二团,集体的荣誉是第一位的。在梨园的潜规则中,名角是不会与名角配戏的。而在河南省豫剧二团,只要观众喜爱,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演员站在舞台的角落里,扮演不说一句话的群众,是司空见惯的事。《三哭殿》青年演员郭志城演主角唐王,国家一级演员樊平、卢玉琴演配角。下乡演出,名角必须要与大家坚持到底。名角没有演出,只要观众要求,也要上台清唱几段。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团长李树建因腰疼不能上台,在观众再三要求下,硬撑着上台清唱了几段。观众含着泪说,对你这样的演员,观众应该站起来看。

正是凭着把文化当产业来经营的理念,正是把观众当衣食父母的信念,正是有着高质量的艺术做支撑,河南省豫剧二团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近两年来,剧团职工收入稳定并有所提高,剧团固定资产增加200万元。

代表剧目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排演的主要剧目有《合凤裙》、《正气图》、《杨八姐盗刀》、《封神榜》、《穆桂英》、《打金枝》、《三哭殿》、《武则天》、《十五贯》、《夺印》、《琼花》、《节振国》、《百将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曾参加中南区戏剧会演,足迹遍及华北、中南各省、市。“文化大革命”期间并入豫剧院第二剧组,演出了《沙家浜》、《杜鹃山》、《龙江颂》、《春花》、《青砖歌》等剧目。1978年恢复原建制。团长甘廷伦。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调入,加之新涌现的张梅贞、王素珍、杨发互、轩玉亭、赵玉英、杨志礼和夏相林、谢巧官等一批中青年演员、导演,很快排出了《秦雪梅》、《蝴蝶杯》、《燕燕》、《司马貌告状》、《盘夫索夫》、《下陈州》、《三夫人》、《包龙图坐监》等剧目。1979年与牛得草合作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曾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创作、演出一等奖,同年拍成电影戏曲艺术片发行国内外。1985年改称河南省豫剧二团至今。

创作演出

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由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创作演出。该剧与传统剧目《赵氏孤儿》叙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剧情:春秋时期晋国,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中,程婴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

主创人员:
策划:李树建、李乐汇、张平、郑书刚

总导演:黄在敏
编剧:陈涌泉

导演:张平
音乐:赵国安

配器:李宏权
舞美:薛殿杰

灯光:卢卫东、高洋
服装:张希娥、李向英

技术导演:谷桂红、高红旗
主演:李树建、柏青、祁秋娥、王可畏、郑惠娟、高红旗、赵君、李宏标
黄在敏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国家一级导演,研究员。
张平
河南省豫剧二团副团长,国家二级导演,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全国百杰青年文艺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豫剧铡美案_河南省豫剧院 -三团

简介

1956年4月组建。为河南豫剧院属表演艺术团体之一。前身系河南省歌剧团。首任团长任滔。重点从事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实验与演出。“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1978年恢复原建制。先后又有杨兰春、马鸣昆、王善朴、许欣、杨冠德等为主要领导人。建团以来,曾创作演出了一百多个现代戏。其中《朝阳沟》、《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冬去春来》、《李双双》、《朝阳沟内传》、《谎祸》、《倔公公偏遇犟媳妇》等剧目影响巨大。

经过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不断探索,该团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深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和创作队伍,造就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艺术家:老一代著名编导、音乐家有杨兰春、王基笑、梁思晖、姜宏轩、鲁本修等;老一代表演艺术家有高洁、马琳、王善补、魏云、柳兰芳等;新一代更是群星灿烂,有国家一级演职员11名(一级编剧1人,一级作曲2人,一级演员6人,一级演奏员2人),有国家二级演职员21名;有3名演员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有1名演员曾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2002年,该团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了文化部的表彰。

团队成员

现有在职职工100人,离退休职工60人,全团共有一级职称26人,二级职称36人。

班子成员4人,团长:左吉河,副团长:陈涌泉、裴景岭、汪荃珍,下设3个队、4个科室,中层干部11人,党员45人。

发展建设

五十多年来,河南省豫剧三团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群众的支持下,紧扣时代脉搏,勤奋耕耘不辍,以表现当代生活为己任,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旧的“河南梆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豫剧艺术流派,为豫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先后排演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倔公公与犟媳妇》、《儿大不由爹》、《红果,红了》、《蚂蜂庄的姑爷》、《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二百多个表现新时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现代戏剧目,曾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和曾庆红、李长春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多次获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是近几年,《香魂女》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村官李天成》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初选剧目,均实现我省在这些奖项中零的突破,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被中宣部、文化部誉为全国一面编演现代戏的旗帜,成为河南文化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1964年元旦,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在北京观看了现代豫剧《朝阳沟》,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大事记

1982年,现代豫剧《朝阳沟内传》晋京为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献礼演出。

1991年,现代豫剧《儿大不由爹》赴江苏扬州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获优秀剧目等六项大奖。

1995年,现代豫剧《红果红了》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一名,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演员等荣获21项“文华”单项奖,同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五个一工程”奖颁奖展演。

1997年,现代豫剧《蚂蜂庄的姑爷》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9年,现代豫剧《红果红了》受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展演”。

2000年10月,我团新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香魂女》在南京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和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9月底我团新编排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晋京演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到场观看。中央领导对《村》剧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是一出弘扬时代主旋律,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戏,鼓励剧组不断加以磨练,使之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

2003年4月,我团再次进京演出豫剧现代戏《香魂女》和《朝阳沟》,旨在向首都人民展示中原文化的风采和中原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期望通过演出,使首都人民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河南豫剧,了解河南,使我们和首都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2003年8月------《香魂女》获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年8月------《村官李天成》获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年12年-------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青少年演唱大赛获优秀组织奖(省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

2003年河南省豫剧三团现代戏《村官李天成》被选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2004年4月------《朝阳沟》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

2004年5月16、17日,我团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赴京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北京长安大剧院座无虚席,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李长春接见了演员,并与剧组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及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李长春同志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该剧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一体的精品佳作,生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树文、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及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等陪同观看了演出。

著名艺术家

河南省豫剧三团老一代著名艺术家有:

编导:杨兰春

导演:许欣、陈新理、马万娄、刘凌

编剧:牛冠力、李殿臣、董新民

作曲:王基笑、鲁本修、姜宏轩、梁思晖、马鸣昆、朱超伦、张景平表演艺术家: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柳兰芳、杨华瑞、韩登庆、杜启泰、韩玉生、芦兰香、郭健民、陈泓、朱义、冯文景著名演员:高颂喜、孙西方、孙大振、王翠芬、刘宪培

新一代艺术家有:

编剧:陈涌泉

作曲:安之语、赵国安、汤其河

指挥:李宏权

演员:汪荃珍、马兰、张春玲、张月婷、孟祥礼、李云、陈秀兰杨国民、辛艾、潘秀云、杨红霞、盛红林、王晓芬、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10103/13437.html

更多阅读

连德志专场 杨帅学专辑

2011 331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明星有戏栏目》举办连德志专场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举办的《明星有戏》栏目是一档专门为专业演员及院团和明星擂主打造的一档戏曲栏目,开播以来曾经多次举办过很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及梨园春明星擂主的

全国各省份简称及省会 各省份简称及省会

省份 简称 省会1.北京市 京 北京2.浙江省 浙 杭州3.天津市 津 天津4.安徽省 皖 合肥5.上海市 沪 上海6.福建省 闽 福州7.重庆市 渝 重庆8.江西省 赣 南昌9.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香港10.山东省 鲁 济南11.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12.河南

声明:《河南省豫剧院 河南省豫剧院-简介,河南省豫剧院-单位介绍》为网友一场繁华的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