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音乐祭》 《俄罗斯音乐祭》-简介,《俄罗斯音乐祭》-俄

《俄罗斯音乐祭》一部鸟瞰俄罗斯大国文化的电影巨制、一部见证俄罗斯历史的音乐传奇、揭示鲜为人知的帝国秘密、解读俄罗斯不朽的音乐文化。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简介


俄罗斯音乐祭All the Russias

导演:西蒙・布劳顿 巴里・加文 彼得・韦斯特
特邀主持/指挥:瓦列里・杰吉耶夫
演出:俄罗斯马林斯基大剧院 基洛夫管弦乐团基洛夫歌剧院基洛夫芭蕾舞团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俄罗斯音乐家

本片所涉及的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格林卡、巴拉基列夫、肖斯塔科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阿尔沃・派尔特、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博尔特尼扬斯基、垃赫玛尼诺夫、古拜杜利娜、斯维里多夫、马尔季诺夫、卡巴列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鲍罗丁、哈恰图良、施尼特凯。俄罗斯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令人关泣。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也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他们以惊人的承受力承受着严酷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苦难,怀着朴素的心灵,用自己的劳动去软化自然,软化土地,缓和大自然的严酷性;甚至,他们不是在简单地承受和改造,而是在承受苦难的同获得一种自由的感受,获得一种快乐和力量,似乎苦难越深,压迫越大,对自由和快乐的感受就越深,人所体现出的力量也就越强。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纪录片介绍

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奇妙关系,让俄罗斯民族在沙皇时代、彼得大帝时代以及拿破仑、希特勒入侵、斯大林大清洗等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体现出一种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在整个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本源,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其根基;在二十世纪摒弃传统与民族的所谓现代文化的潮流中,俄罗斯――无论文学、绘画、还是音乐、甚至包括政治――仍然在体现着这个民族强大的整体力理。

浪漫派诗人图契夫曾经说过:“你无法用惯常的思维理解俄罗斯,理解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完全地接受它。”这部宏大的系列影片不仅探及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历程,更深入至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学、绘画、建筑、宗教、政治、民俗等各个领域。西蒙・布劳顿等四位欧洲著名导演独特的拍摄视角,贯穿全片的俄罗斯音乐巨匠的经典名作,著名指挥家瓦列里・杰吉耶夫极具感染力的主持与指挥,马林斯基夫剧院精彩的音乐诠释,多位俄罗斯文化界精英如作家、音乐学家、画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的深入解析,以及众多未曾揭密的珍贵史料,为我们呈现一幅波澜壮阔、撼动人心的俄罗斯文化长卷。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剧集简介

1、小白桦THE LITTLE BIRCH TREE
乡村是俄罗斯的灵魂,正是这片土地,这些村庄和原野,孕育了俄罗斯的历史、性格和音乐。本集讲述俄罗斯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圣母俄罗斯HOLY MOTHER RUSSIA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关于小说《群魔》的笔记中写道:“俄罗斯之所以伟大和奇妙,是因为它的信仰,是因为它有东正教。东正教的一切也就是俄罗斯的一切。”本集讲述的音乐主题是宗教信仰,以及它对俄罗斯的生活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3、恶魔(Devil)俄罗斯的暴君和他们的罪行

4、很久很久以前 ONCE UPON A TIME

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俄罗斯文化的摇篮,它的影响深入到了俄罗斯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已经成为俄罗斯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俄罗斯人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本集讲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对当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5、遥望东方 眺望西方 LOOKING EAST LOOKING WEST
在俄罗斯历史上,领邦关系一直是一个爱恨纠缠的主题。辽阔的疆域带一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面对所有的、包括那些异常强大的入侵者而言,俄罗斯也是一个永远不可战胜的国家。本集讲述的是俄罗斯人的畏惧和追求……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音乐特点

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其标志是俄罗斯音乐的先驱者格林卡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肥沃的土壤上、在教会专业音乐获得发展和一系列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探索的前提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而结成的硕果。为了正确理解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成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

《俄罗斯音乐祭》 《俄罗斯音乐祭》-简介,《俄罗斯音乐祭》-俄

俄罗斯民族属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分支。她的文明史起源于东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俄罗斯民族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最古老的音乐是同氏族社会偶像崇拜活动相关的“仪式歌曲”,其中由于崇拜偶像的不同,又分为“年历仪式歌曲”和“家族仪式歌曲”两大类。前者同依赖于天气的农业劳动密切相关,表现对太阳和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后者同部落繁衍生息的婚丧礼仪紧密相联,表现对氏族祖先的祭奠。这些仪式歌曲属于原始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带有戏剧表演的特点,旋律音域很窄,多数为三度音程,偶尔或上或下扩充一度,音乐具有朗诵的性质。流传至今的例子有《啊,我们等待谢肉节》、《好吧,教母,我们来结亲》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劳动样式逐渐多样化,于是出现了伴随各种劳动样式的“劳动歌曲”。例如与农业劳动有关的是“播种歌”、“采集歌”、“收割歌”等;与畜牧业劳动有关的是“放牧歌,’;与苦力劳动有关的是“搬运歌”、“拉纤歌”等。这类歌曲节奏强烈突出,旋律铿锵有力,体现了劳动群众的集体意志和行动。代表歌曲有《木棒》、《伏尔加船夫曲》等。
在11一16世纪,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史诗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包括“壮士歌”、“历史歌”。它们由民间说唱艺人传唱,内容大都是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具有男性豪迈勇猛的气质。流传至今的《话说伏尔加和米库拉》、《就像京城基辅》就是鲜明的例子。
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民间风情的“生活歌曲”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伴侣。它们是“摇篮歌”、“儿歌”、“婚礼歌”、“舞蹈歌”、“轮舞歌”、“哭腔”等。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群众悲欢离合的各种思想情感。例子有摇篮歌《啊,摇啊,摇啊,摇啊》、婚礼歌《在诺夫戈罗德城敲响了钟声》、舞蹈歌《我和蚊子跳舞》、轮舞歌《哎,田野里有棵小菩提树》等。
表达爱情和对大自然倾诉情怀的“抒情歌曲”在俄罗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形成于16一17世纪的“悠长歌”,它由妇女演唱,既有单声部,也有多声部(二至三个声部),这种多声部具有支声或衬腔复调的特征。这种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节拍自由徐缓,大小调式频繁交替,表情内在细腻。例子有《啊,田野里不只一条小路》、《沿伏尔加母亲河而下》、《小姑娘走遍草地和泥沼》、《离别的最后时刻》等。
以上各类歌曲大都产生和传唱在农村,可以统称为农村歌曲。18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反映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歌曲”,它们有些是来源于农村或外国歌曲的变体,同时也有市民自己的创作。典型的样式是浪漫曲、叙事曲、圆舞曲、进行曲等。这些歌曲也有俄罗斯民族特色,浪漫曲和圆舞曲主要在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中流传,而进行曲则更多是在士兵、工人和学生中传唱。城市歌曲有别于农村民歌,往往附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吉他、巴拉拉依卡或手风琴),既有多声部的重唱与合唱,也有单声部的独唱。自18世纪末以来,城市歌曲典型的特征是采用重音节有规律交替的新型诗词谱曲,词曲同步,旋律和节拍规整。例子有《在平坦的盆地里》、《莫斯科大火呼呼响》等。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在音乐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诞生了对俄国以及世界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歌曲”。这些革命歌曲大多用流行的俄国农村民歌、城市歌曲以及外国歌曲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同时也有少量是全新的创作。这些革命歌曲在俄国境内外广泛传播,体现了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建立新生活的斗争精神。代表性歌曲有:《我们的祖国在受难》(卡切宁词)、《我和你是精神上的兄弟》(普列谢夫词)、《同志们,勇敢地前进》(拉金词)等。
俄罗斯民间音乐除了人声演唱的民歌外,还有丰富的民间器乐。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乐器,其中有弹拨乐器古斯里、弓弦乐器古多克、竖笛杜德卡、横笛索别尔、号角罗格、鼓纳克雷等。近代流行的民族乐器有三角型的弹拨乐器巴拉拉依卡和纽扣键的手风琴巴扬等。由民间艺人演奏的民间器乐包含了独奏、重奏与合奏等形式。民间器乐大多与歌舞配合,作为歌舞的伴奏,同时也有独立的器乐曲广为流传,它们往往带有变奏炫技的特征。例子有《卡玛林斯卡亚》、《放牧调》等。

格林卡以前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状况

俄国专业音乐的开端可追溯到10世纪末基督教(正教)由拜占庭传人俄国的时期。在教会的活动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教会歌曲是古代俄罗斯以书面形式记录和流传至今的专业音乐唯一的样式。记录的符号称为“涅夫梅”,它们仅表示旋律运动的大方向和节奏时值的长短,而不能代表准确的音高。这种符号体系称为“旗标或弯钩记谱法”。用这种记谱法书写的教会歌曲称为“旗标歌曲”。这种来源于拜占庭的旋律和记谱法,由于长期受到俄罗斯民歌的影响,逐渐具备了新的特征。原来音域狭窄,朗诵性强,后来音域扩充,增强了歌唱性。到了16世纪,“旗标歌曲”最终具备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风格。在17世纪,记谱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单声部的旗标歌曲演变为多声部的“帕尔捷斯歌曲”。这是一种无伴奏多声部合唱,除了表现宗教的内容外,往往渗人了世俗的歌词,音乐风格华丽,与当时建筑和造型艺术的巴罗克风格相似。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写作这种歌曲的作曲家有吉托夫、卡拉什尼科夫、巴维金、列德尼科夫等。17世纪下半叶还出现了另一种叫做“康特”的多声部歌曲,它原先用宗教内容自由发挥,以后直接采用爱情或幽默讽刺的歌词。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颂歌性质的康特广为流传。
自17世纪末,18世纪初以来,专业音乐已不再属教会所垄断,在世俗的剧院、王宫和贵族庭院里,音乐已成为面向公众的娱乐和消遣。社会上已出现西欧式的管弦乐队和歌剧院,开始演出歌剧,举行音乐会。此外,小康家庭的音乐生活也开展起来。18世纪30年代建立了附属于沙皇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以后又增添了法兰西歌剧院。18世纪50年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设T私营歌剧院,聘请意大利作曲家加卢皮(Galuppi,1706一1785)、特拉埃塔(Traetta,1727-1779)、帕伊兹埃拉(Paisiello,1740一1816)、萨尔蒂(Sarti,1729一1802)、契玛罗萨(Cimarosa,1749一1801)等主持、创作、演出意大利歌剧。18世纪80年代在莫斯科建立了彼得罗夫剧院(即苏联大剧院前身),除了演话剧外也演过歌剧和舞剧。彼得堡的石头剧院(即现今的基洛夫歌剧舞剧院前身)以及在一些省城的剧院,甚至在一些贵族地主庄园的农奴剧院也上演过歌剧或歌舞剧。
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一批作曲家,形成了俄国自己的作曲学派,逐步取代了聘请的外籍作曲家的地位。代表人物有:索科洛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包尔特良斯基、帕什凯维奇、福明、马金斯基、汉多什金等。他们在创作上的共性是:特别关注俄国民族民间生活题材,有意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他们的创作风貌最集中地体现在歌剧中。代表作品有:索科洛夫斯基的《磨工―巫师、骗子和媒人》(1779)、马金斯基和帕什凯维奇的《善有善报》(又名《圣彼得堡商场》,1782)、福明的《马车夫》(1787)等。在合唱领域,包尔特良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宗教和世俗的作品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其中也吸收了若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民歌音调。在室内器乐创作方面,汉多什金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最有代表性。此外,抒情浪漫曲类型的“俄罗斯歌曲”在市民音乐生活中开始盛行,创作这类歌曲的杰出代表是杜勃扬斯基和科兹洛夫斯基。
19世纪初,俄国音乐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些作曲家的创作中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倾向。表现在歌剧题材上偏好童话和民间传说,追求毫华的舞台效果,音乐充满多愁善感的情调。代表作品有:达维多夫的《列斯塔,第聂伯河的水仙女》(1805)、俄籍意大利作曲家卡沃斯的《伊利亚勇士》(1806)等。浪漫主义倾向更突出地体现在30年代以后的音乐创作中,维尔斯托夫斯基的歌剧《阿斯科尔德的坟墓》(1835)就是鲜明的例子。此外,在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的室内声乐曲中,不满现实、孤独优愁、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绪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融为一体。

俄罗斯歌曲_《俄罗斯音乐祭》 -俄罗斯音乐类院校及排名

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官方数据

第一名: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第二名: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附中

第三名:格聂新音乐学院

第四名: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

第五名:下诺哥罗德音乐学院

第六名:罗斯托夫拉赫玛尼洛夫音乐学院

第七名:坦波夫国立音乐师范学院

第八名:乌拉尔国立穆索尔斯基音乐学院

2009年2月11日,在俄罗斯的杂志和报纸上刊登了最新俄、前苏联国家和波罗的海地区着名高等大学的排名.此次排名共有100多所大学被考察,根据各大学的教学水平,科研力度,国际合作,教师专业水平、个人科研水平及权威性,交流发展水平和可利用资源等方面来进行排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14334.html

更多阅读

18.6.CCTV-14少儿《音乐快递》 cctv一14少儿频道直播

CCTV-14少儿《音乐快递》《音乐快递》是中央电视台一档针对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推出的音乐节目。音乐快递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推出校园歌曲,传播新儿歌。这里是全国热爱音乐的孩子们展现自我、展现才艺的大舞台,这里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来源: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网论坛等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声明:《《俄罗斯音乐祭》 《俄罗斯音乐祭》-简介,《俄罗斯音乐祭》-俄》为网友香菇头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