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由中国和乌克兰合作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基本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剧照

1999年将迎来建国50年大庆,也将迎接一个崭新世纪的到来。在回顾过去50年艰苦奋斗历程的同时,很自然地会联想起一本影响过几代中国人的文学作品,那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据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所公布的消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文革前是我国畅销书的第6位,到文革后的20年再统计,却已经是畅销书的第5位。今天再来重新读这本小说,使人感到,它的取胜之处并不在于语言的优美和情节的曲折,而在于是一个普通人所讲述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于真实的记述所体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逐步成为革命队伍中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战士。这个艰苦的人生锤炼的过程,不仅能让现在已经是中年和老年的人重温这部小说在自己成长和成熟的经历中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今天的青少年一代,也依然能有深刻的启迪。

保尔的形象,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曾一度成为正直和坚强的象征,成为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象征。“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曾经被无数中国人当作座右铭的话,今天读起来仍然让我们充满激情。这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崇高的。即使时代变了,体制变了,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提倡。物欲横流,竞争激烈,发展个性,强调自――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人们又在重新呼唤真诚友爱,呼唤正直善良,呼唤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奋不顾身知难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再看一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使人们在深刻反思的同时,重新感悟一次人生的价值,从而使我们今天的脚步走得更坚实。

“创作本片是为了纪念那些在饥寒交迫中执着地相信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并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为这一刻的实现而献出青春的一代年轻人”。这是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在报纸上发表消息时对中国人重新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作的定语。它也比较能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的拍摄初衷。

同时,迄今为止,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还从来没有改编和拍摄过外国的作品,因此这在中国文艺创作史和文艺制作史上也是很有意义的。

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和拍摄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中央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由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和承制。是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

本片于1999年2月1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正式开拍,目前已经完成全片的四分之三,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结束拍摄,10月完成全部后期制作。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影片描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时期身残志坚,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崇高理想顽强奋斗的故事。“人生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保尔・柯察金的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激励和影响了千百万的中国人,人们从主人公保尔和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身上看到了伟大的献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光芒。为确保这部电视连续剧能够拍成高质量的作品,由我国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根据小说创作了电视剧本,并请乌克兰剧作家进行后期修改,这也是中国影视界迄今为止第一次改编拍摄外国文学作品。

这部连续剧由我国深圳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演员全部来自乌克兰,保尔、冬尼娅等几位主角都是乌克兰的一流演员。曾导演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电影《咱爸咱妈》等影视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韩钢和曾参与导演《红樱桃》的青年女导演嘉娜・沙哈提(哈撒克族)担纲导演这部电视剧,与中方合作的是乌克兰基辅多夫任科电影制片厂,这个厂曾于40、50和70年代三次拍摄影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描写当年保尔挥锨筑路的撼人场面就发生在基辅附近的小城博亚而卡。影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基

《钢》剧制片人蒋少华在谈到拍摄此片的动议时说:“这部小说自译成中文后,至今已发行几百万册,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曾鼓舞了几代的中国人,现在人们仍然怀念保尔,艰苦奋斗和忘我献身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需大力提倡。”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计划在今年底与广大的中国观众见面。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剧情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剧照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制作团队

编剧:梁晓声、万方、周大新(中国)
阿列克-比利霍奇科(乌克兰)
总导演:韩刚
导演:嘉娜-沙哈提(中国哈萨克族)
制片人:郑凯南
摄影:徐红亮周勃
剪辑:杨耀祖
照明:赵立民郑自力
美术:谢尔盖-布罗日托夫斯基
演员:安德列-萨米宁(饰保尔-柯察金)
列霞-萨玛耶娃(饰冬尼亚-图曼诺娃)
尼克莱-巴科拉恩(饰费得尔-朱赫莱)
丝维达-布鲁思(饰丽达-乌丝金诺维奇)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人物形象


保尔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宁死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保尔又是一个于平凡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保尔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保尔性格:他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保尔又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因此,保尔的动人事迹不是艺术上的虚构,而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惟其真实,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对把这部小说完全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他在保尔身上集中了他同时代许许多多同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他说:“在这本书中,我写的不是保尔.柯察金一个人,而写的是千百万柯察金,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奋身投入战斗的千百万男女!”保尔的形象既是自传性的,更是梗概性的,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

冬妮娅――保尔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她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青――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幕后制作


叶永烈在乌克兰基辅与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饰演者安德烈

一部中国电视剧,全班碧眼高鼻的乌克兰演员。他们随着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20集电视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剧)而深入广大中国观众的心里。尤其几位主演与剧中激动人心的故事一起,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他就是保尔总导演韩刚第一次与乌克兰左岸剧院演员安德烈握手,就认定了剧中男主角。小伙子身材瘦挺,面容如雕塑,一双蓝眼睛显得深邃而有神,仿佛天生就是演保尔的,而且他十几岁时就曾跟着当演员的妈妈在电影里扮演过少年保尔。尽管今天的乌克兰已与七、八十年前大不一样了,但他执著地认为,保尔的品质、情感和人格魅力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贵的。他说我自己就非常希望成为保尔这样有坚定人生目标、坚强意志、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人。凭着这种理解,再加上肯吃苦,安德烈准确地表现了在那个艰难岁月里的英雄本色。特别是演到最后向病魔和生命极限挑战,他的大段内心独白和跳跃而出的闪光语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把人物的精神推向高峰,十分感人。

安德烈说,能在这样长篇的电视剧里扮演这样重要的角色,是演员的一大幸运。他笑说还有一个幸事就是在剧中先后与4位女性恋爱,每位女性都有各自的吸引力。至于保尔最爱谁,还是让观众自己判断吧,说不定会有不同的结论。

我比冬妮娅幸运同样来自乌克兰左岸剧院的莱霞以她山花般的笑容和金发美女的形象在《钢》剧开机前的一刻得到冬妮娅这个角色。剧组认为她的气质和内蕴更接近冬妮娅。她在剧中与保尔的恋情十分动人,在冰雪之冬与保尔分手的怅惘更是扣动观众的心。莱霞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善良、可爱、为爱情献出一切的人物,也希望中国观众喜欢我这个角色。

冬妮娅与保尔由于思想原则等原因而分手,真令人惋惜。我比她幸运,因为我没有与自己喜爱的人分手。她说,虽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已从我们的教科书中拿掉,但是像保尔这样的艺术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他的献身精神和他的勇敢值得每个时代的人推崇。

虽然离我很远,但我喜欢她扮演丽达的佛兰科剧院演员斯维塔说,《钢》剧在乌克兰拍摄对我们是件很大的事情,很多姑娘都想演丽达,但导演选中了我。进剧组时我穿着生活装,皮大衣和裙子,而导演要我从一开始就穿丽达的军服和劳动时的服装,这是我扮演丽达的第一步。读剧本时,脑子里有很多疑问,一个女性,为什么要当军人,为什么要上战场,经历那么多苦难,是什么信念支持她?这一切都离我很遥远,但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角色,我的心与角色靠得越来越近,她的痛苦、兴奋伴着我度过了很多时日。斯维塔还说,丽达那没有结果的爱情也与我很相似,但我还年轻,还有更多的路要走,并不见得我的爱情已走到头了。

洒脱成熟的朱赫莱左岸剧院主要演员尼克莱演过很多话剧,也拍过多部影片,拥有丰富的舞台和银幕表演经验。此次他和几位年轻主演一起走进《钢》剧,俨然是位大哥,保尔的扮演者就是他推荐的。他在剧中扮演工人出身的革命者给人以成熟、厚重感,较之小说还增添了几分洒脱和亲切。他的表演娴熟,细腻,有分寸感,导演韩刚对他的评价颇高。看着这位相貌堂堂的“胡子大叔”,你很难想象,就在不久前的一部取材于意大利故事的乌克兰影片《几个爱情故事》里,他装扮成一个女人,女性特点逼真,竟然没有被别人发现。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幕后花絮

那是一个充满革命理想和青春热情的年代,需要单纯的偶像。但影片比起那些刻意营造高大全英雄的主题电影,显得稍微立体一点,也更具真实性。另外一个版本是1956年由阿洛夫导演的《保尔・柯察金》(PavelKorchagin),中国观众似乎对此有更深刻的情意结。2001年国内还推出了与俄罗斯合拍的连续剧版本,用的是俄罗斯的演员,还有中国的制作班底,试图将革命精神传授给新一代青年。除此之外,1975年苏联还...

1957年苏联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拍摄了电影《保尔・柯察金》。

1999年时,中国大陆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著改编了一部同名的电视剧,剧中使用了多名乌克兰演员并用中文配音。这是第一部中国改编的苏联电视剧。2000年播映受到好评。编剧:梁晓声等。总导演:韩刚。该剧获得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2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长篇奖,保尔扮演者安德烈・萨米宁获得男演员评委会特别奖。

主要内容: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幕后纷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梁晓声细说《钢铁》幕后纷争缘由
最近有报道说,梁晓声出书著文,发泄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导演韩刚和制片郑凯南的不满,称导演不尊重他,电视剧没有按照他的剧本拍肯定拍不好云云。又引用导演韩刚的话说:确实没照梁晓声的第一稿剧本拍,而是按乌克兰编剧的剧本拍摄的,这个戏跟梁晓声没有任何关系,剧组梁晓声等人的名都署上了,他们本来应该“偷着乐”。

报道还说:韩刚觉得梁晓声的本子一是没有生活基础,某些情节不真实,比如安排冬尼娅受牵连去扫马路,乌克兰方面反映“这是你们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是我们的现实”;第二是抒情性的对话太多,情节推进缓慢。为此制片人郑凯南、导演韩刚曾去见过梁晓声,想说服他修改剧本,没说几句话,就没法说了,全是他说了。

读到报道后,记者联系采访了梁晓声。梁晓声说:“我当时受邀参与改编《钢》剧,几次推托,只想当责任编辑,但被郑凯南的执着所感动,最后接下写了。对怎么改,增加什么,都与郑以及两个同行讨论过,这个讨论过程还录了音。郑把它拿到深圳市委宣传部给有关人听,反馈说认可改编宗旨,这才动笔写。从1998年5、6月份到1999年1月,我除了中间有两个月去完成别的任务外,其它时间都投到写作这一剧本,怎么写都与郑商量。我们各有看法,互有坚持或采纳对方的意见。但我一直不知道导演是谁。到去年8月,才知道导演是韩刚。我个人希望与导演有交流的时间,但这时韩刚才看一半的剧本。韩提出将原著改成8集就差不多。我认为这离投资商的20集差距很远,这样就出现了矛盾。当时我们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争论得剑拔弩张。而有关抒情部分,我与他们是有争论,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后来与他们再谈过一次,由于导演才看了一半的剧本,我说得多一点是事实,我渴望讲给他听。那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我要求他们交流,但没有机会。

“《重塑保尔・柯察金》一书,是作为中国改编者想留一点资料给后人参考,谈了点为什么拍,怎么改编,想在播前一两个月出版,增加收视率。当时打电话问,他们说《钢》剧可能在去年‘十・一’之后播,我的书就在7、8月左右出了。出书后,又听说该剧在新年播,后来又推迟到春节后才播。这期间有报刊记者来采访我,我无法拒绝采访,但我却没有看过一寸样片,没法谈,只能谈当时改编的情况,绝对没有攻击韩刚和郑凯南。他们说这个剧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初稿,哪来的电视剧?他们还是按初稿所提供的线索,把冬尼娅延续到最后,丰富了安娜,按我们的意思没有完全照原著改编并适当反映革命胜利后的党内斗争。

“韩刚那样说令我惊讶。所有采访中,我只是重复改编的初衷而已,电视剧播出后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得罪了很多人,不是我把争论搞得沸沸扬扬呀!乌(克兰)方也没有改变什么,我们的一些段落意见韩刚还很欣赏。如果说我什么作用都没有,我很愿意把我的名字拿下。这样抹杀‘中方’编剧的辛劳,好像都是乌方和韩刚的成就。韩刚为什么不提我们强调战争场面?难道我们劳动那么长时间全是白纸、废纸?”

在采访过程中,梁晓声再三问记者可不可以不写这篇报道,因为他实在不想再说话了。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引发反思


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幕

保尔这位英雄的名字,为什么听起来虽很遥远却绝不陌生;不让生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这种已然平淡的字眼,为什么在今天再一次动人心魂;一部并非出自大文豪之手的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普通人所讲述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过去了半个世纪我们仍然觉得其生命力健旺……

中央电视台最近正在播出的中国版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在文艺界引发深刻的反思。

“保尔又一次感动了我们”
“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青年作家创作的一部生命久远的有特殊影响的作品;这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乌克兰英雄用文字拷贝出一位特别可爱的英雄保尔形象;这是一部有坚定信念的中国艺术家为了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活化了一位异国英雄的电视史诗。”国家一级编剧、因创作电影《蒋筑英》、《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多部影片而屡获大奖的王兴东观看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兴奋异常,他说保尔真正地感动了中国观众,也感动了自己,认为这是继《红岩》、《突出重围》之后又一部描写英雄成长,再现英雄形象,展示英雄壮举,弘扬英雄气概的好作品。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锲欣喜地谈到,从小说的出版到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但今天看来仍然引起很多亲切的回忆,重新点燃了我的理想主义火花。保尔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楷模,他曾激励我们度过青春年代。我们是唱着俄罗斯的歌曲,读着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参加革命的。我初读这部小说是在我刚刚参加革命的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与保尔生活的时代有相似之处,所以他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经历就很容易和我们产生共鸣。保尔那种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我们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动力。保尔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激励了俄国青年,也激励了众多的中国青年,这部作品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保尔、朱赫来、冬妮娅和丽达等不管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人物形象,始终在我们心里萦绕着,这就是厚重文学作品的巨大精神力量和永久魅力。解放初期,我国还先后出现过‘中国的保尔’式的人物,像写过《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等。这次电视剧中保尔的扮演者和当时我看到的中译本封面上的形象是相当吻合的。”著名作家韩静霆同许多作家一样,在观看这部剧时浮想联翩。

“人类精神文化史的活化石”
保尔的精神永存,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了人类精神文化史上一块独特的活化石。
文艺工作者不能混同于普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必然地要肩负起历史的重载。普通人可以没有历史感或者使命感,而文艺工作者不能没有。笔者最近在文艺界各种不同的场合,听到最多的是作为作家、艺术家反思自身如何在社会精神生活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许多文艺工作者谈到,作为作品中的青年英雄形象的保尔,与作为生活中的英雄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是同一个人,然而作品中英雄形象的生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作家的生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家在用英雄主义的情怀、理想主义的信念孕育了这位不朽的乌克兰英雄――保尔。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邓友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在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有中译本。

1944年前后天津、上海、北京等地有了租界出版的译本,13岁我在天津书店里见过这部书,书的封面是锤子、石头和火花,所以真以为是一部炼钢铁的书。后来我到了解放区才开始读本书。在那样一种历史时期,这部书影响了当时一大批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和革命道路。它对我国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从艰难困苦中冲出去,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青年作家关仁山说:我也赶上了“文革”,由于出身不好,当不成红小兵、红卫兵。在逆境中,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第八个是铜像》等书籍和其中的人物激励着我度过那段岁月,他们使我奋进,使我获得精神的韧力。今天我能够自觉地去吃苦,自觉地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自觉地反映人民的甜酸苦辣的责任感,应该说,与青少年时代的这种阅读是分不开的。在传统文学观里,文学是经天纬国之大事,因此中国有责任感的作家们不但会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艺术的选择,而且也同时把它作为一种人生的选择。在文学与人生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卓有成就的作家们抒写出了壮阔的文学画卷,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精神大行其道。一些文艺工作者回忆起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学长廊时,显得格外兴奋。他们如数家珍似地开列出一大批被称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像《铜墙铁壁》、《新儿女英雄传》、《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三千里江山》、《青春之歌》、《红旗谱》、《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红岩》。他们认为,这些新中国文学前三十年经久不衰、极获赞誉的红色经典令人难忘,这些辉煌的作品与《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映入广大读者的视野。而到了世纪之交的今天,文坛艺苑的繁荣景象更是令人欢欣,它们以时代之声呼唤人民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张锲说:“文艺作品有教育作用,有认识、审美、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曾在一段时间内只突出强调它的教育作用,这是对文学简单化的理解,这是偏颇和不妥当的。但是完全否认文艺作品的教育、认识作用,只看到它的娱乐功能也是不全面的,同样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有力度的,对人的思想、灵魂产生震撼的。尽管时代不同,但它们不会随着时光消逝而失去光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能放弃精神家园”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的日子里,许多文艺工作者心中有喜悦,也有隐忧。喜悦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党的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始终没有偏失,主流文艺家们肩负的使命感丝毫没有丢失;说到隐忧,一些文艺工作者对当前某些不健康的文艺现象提出批评。

王兴东说:“我在寻找那些不朽与速朽的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我们有些影视作品刚刚拍出,就没有人看了,甚至有些永远成了压库存品。应该看到在商品大潮中,文艺创作上的世俗化现象涌起,讨好观众的庸俗化情节泛滥,有的作品就只为了博观众一乐,哗众取宠,毫无思考品味,还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作品,神侃于象牙塔中,没有生活支撑,没有真实生活的体验,那些取媚于世俗的作品有意远离和淡化英雄主义题材,这样浮躁的创作心态产生的作品必然会是速朽的命运,这是不是创作的一种悲哀。”

许多文艺工作者谈到,一度文学写作与艺术表现的个人化现象值得深思,这种个人化的表现就是私密性、极端的个人体验、充满游戏精神等。另外,文艺的基本价值受到质疑,意义被消解,审美功能被忽视,可以随意嘲笑责任、道德和理想,他们听从的只是自己的召唤。

畅销书、排行榜、争奖戏、首发式、研讨会、签名售书……都在争先恐后,对比以往曾经有过的文艺禁锢的史实,我们的确获得了宽松的自由度,然而,某些文艺工作者似乎缺乏自制。面对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播出,作家们认为,作品铺天盖地而精品寥若晨星的文艺现象,至少告诉我们,经过岁月激荡后积淀下来的,体现在文字中的艺术的金子,应是作者从最宽广的人文思考出发,经过艰苦卓绝的艺术探求而最终浓缩成的精神食粮。如果失去了对人、对民族群体最本质的思考,作品只能是浮泛和迎合。

“艺术的生命力最为可贵”
如何看待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是许多文艺工作者在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不断追问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高洪波说:“保尔对革命、对事业那种奋不顾身、勇猛奋进的斗士姿态,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会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逝,这种精神在人类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会留下一笔,就像一块珍贵的化石一样,时间愈久愈珍贵。”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完全可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现的。我们这类作品不少,但有些既不生动也不感人。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成功足可以借鉴,许多文艺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说:“我们有些作品长于说理,缺乏形象的征服群众的艺术魅力,以致本来在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事迹,转换成文艺作品后却不那么感人了。不谈艺术性,只谈思想性,作品就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看来如何让一部思想性很强的作品使得群众乐于接受,仍然是我们一门不能缺课的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有生活,有了生活,你才可以寓哲理、理想、信念于生动的情节和形象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但这些都是在感人的艺术形象中出现。所以里边有很多哲理性的警句都被几代人当成了人生的座右铭。我在青少年时代就把这些话恭敬地抄录在日记本上赠给好友。当前,我们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先进人物和激动人心的事件涌现,我们应该有效地给广大群众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艺作品必须铸魂
邓友梅先生认为,这部俄苏文学作品在我国至少影响了两三代人。
这次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很受欢迎,说明读者既需要多彩多姿的文学作品,也需要鼓舞人、摧人奋进的作品。目前,我们的创作环境是解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双百方针贯彻得好,作家和读者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作品进行创作和阅读。在主旋律和多样性这两个方面,我认为现在主旋律的东西似乎倒是少了点。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大受欢迎,说明广大观众还是喜欢有理想、有道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的。这对我们的创作是个启发。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陈国星在接受采访时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东西,当我成为一名电影工作者后,我应当给观众多少东西一直是心头须臾不离的东西。从我拍摄的《孔繁森》到前不久拍摄了影片《横空出世》,通过观众抢上台来跟我拥抱的劲头,从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从他们抱着演员流出的热泪,使我感到这类作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他们把这些作品看成精神寄托。电影经济虽然十分严峻,但这些热情的观众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命题。”

中国正进入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而这个时代造就和涌现着许多看起来很平凡的英雄,正是这些像保尔一样的英雄支撑着共和国的精神大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王兴东动情地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作家不能像张海迪那样成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非凡作家,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去走近英雄,理解英雄,让英雄的情感摄入我们的视野,不被人们遗忘才对。”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大胆创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由中国和乌克兰合作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经封镜多日,不久将在荧屏亮相。梁晓声、万方、周大新等三人共同担任该剧的编剧工作。最近,梁晓声实话实说了一些对原著改编的情况。该剧是深圳万科公司策划的。万方撰写童年保尔救朱赫来而被捕,以及逃出后被冬尼娅等人送上火车这一过程。保尔寻找红军,以及在红军队伍中具体的生活、战斗经历等情节在原著中几乎是空白,由周大新进行添补。紧接着的部分由梁晓声完成。

梁晓声表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被视为“革命文学”的样本读物,但那个年代人们对作品津津乐道的也多是爱情。保尔战胜残疾的毅力,以及献身于铁路事业的爱国精神,都有着跨越国界的永恒的感染力。他对爱情的神圣感和对工作的忘我精神非常可爱,但他对革命曾有过狭隘的诠释,因为革命并不排斥爱情。过去,人们喜欢保尔也未必就是因为受政治含义上的偶像的影响,今天,他很难说会成为青年们的偶像,这是必然的,人们更多地还是从文学的审美意义上看待“保尔”这个人物。

原著一些地方的叙述现在看来有问题。保尔把革命与爱情进行偏执的对立,因为冬尼娅穿得“花枝招展”就大为光火,并说自己“首先属于革命,其次才属于亲人,属于爱”。他开除弄断“进口车刀”的工人,视团员们周末打牌为“庸俗的游戏”。他在达雅家中吃住随心,并和人家女儿同居,等等。

这些叙述对保尔的形象是一种持久的损害,所以在剧本中被梁晓声分别予以删减和修正。比如:在达雅家的事件全部被去掉。剧本把达雅设计成镇苏维埃委员会的一个打字员。保尔为弄清冬尼娅的遭遇,与达雅结识,二人产生感情。全剧结尾时,弥留之际的保尔最后说“我爱过”,这三个字在身边的人群中温暖地传递着。大雪纷飞,缠着黑纱的冬尼娅在最后一个抢购到刚刚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阅读中落泪。她感觉到保尔还是那么爱她。

梁晓声表示:港台电视剧大都缺少一种“男人性格”硬度,这部小说却真正提供了显示这种硬度的机会和条件。室内剧排斥远景而侧重内景或中、近景,这部电视剧多用外景、远景,因为山川、河流所酿就的气氛,是主人公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今不少电视剧差不多都以通俗歌曲配唱,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却是忧郁深沉的、有着俄罗斯风情的歌曲被谱入。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评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李小甘(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电视剧《钢铁》出来以后,很多人问我们:“深圳方面为什么会来策划拍摄这样一部片子?”
首先,正如这几年深圳推出的两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们认为它产生在深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商品意识比较浓烈,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存在多元选择,有不少的青少年对港台歌星、影星追逐崇拜,出现了“追星”族。我们感到,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是需要树立保尔这样的英雄形象,弘扬保尔的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所以早在1998年初,市委宣传部就下决心来组织策划这件事。

其二,我们认为电视剧《钢铁》的主题思想以及保尔?柯察金的这种坚韧不拔、不断开拓的精神,和我们的深圳精神具有一种内在的密切联系。深圳精神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孺子牛”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靠的就是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钢》剧的拍摄和播出,正如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所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舞着深圳的广大干部群众为贯彻江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重要指示精神而继续开拓拼搏。

其三,我们认为这次能够成功组织策划创作电视剧《钢铁》,也和这几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个文明建设,狠抓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生产,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密切相关。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子彬同志曾说过:“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神。”我们只有将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得非常好,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充分论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我们这几年来致力于形成有利于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的良好的机制和氛围,比如资金保障机制,这几年里我们建立了“宣传文化事业基金”,又有“文化事业建设费”。所以我们每年有充足的资金可以用于文艺精品生产。再比如激励机制。我们成立了深圳“宣传文化精品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对深圳市和全国获奖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作品进行奖励,而且是重奖。还比如人才机制。大家知道深圳文化积淀比较浅,文化人才比较少,我们采取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以深圳本土的文艺创作队伍为基本依托,面向海内外,充分利用海内外的文化艺术队伍,把深圳文艺创作的劣势变成优势。《钢铁》的运作也是这样一种尝试,我们依靠深圳和国内的优秀影视人才为依托,全部启用乌克兰演员并在乌克兰实地拍摄,也是这样一种人才的视野和运作机制在起作用。我们通过《钢铁》的策划运作,进一步积累了文艺精品生产的经验。

章以武(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该剧的成功,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策划非常成功。此片宏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当前来讲,切中要害,不能忘掉革命传统,这种对理想执着追求、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新时期里我们一样是非常需要的。此片在深圳策划成功,看起来是个偶然,其实也是个必然。深圳人二十年来,总是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资金是巨人,人才是巨人,都是引进的。本片的巨人就是原著。它本身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著作,我们在此基础上提高,洋为中用。

单世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副研究员):
如果说《钢》剧表现出来的精神韵味、追求、献身精神和现代社会通行的某些准则是有距离的话,我觉得这本身也是它的一个成就。《钢》剧不仅仅拓展了广东电视剧现有的格局,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课题。《钢》剧基本上是写一个革命者,一个有一股正义感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战士的过程。我想,假如我们周围有一个人就像保尔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很喜欢他,在这个意义上讲,《钢》剧是非常丰富的,可能比我们其它很多写改革开放的、写优秀人物的作品提供的东西更多。

胡经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这一辈子应该怎么过,这个命题本身是个永恒的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了回答,以保尔成长过程,以保尔一生的经历来说明。我们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完全像保尔那样生活了,不是战争年代,而是和平建设了。但它的意义并不因此而取消。尽管不可能再跟他的过去的生活方式一样了,但是也面临着同样的主题。任何改编都是随着不同时代的需要来改编的,在战争时期,可能突出怎么面对战争,在建设时期,它更突出怎么发扬顽强精神,怎么面对困难。现在在我们这个条件下来改编,就应该是怎样宏扬我们的时代精神,我觉得,我们在这个剧上还是花了功夫,否则,它的吸引力就小。

傅腾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在我们这个特区,拍出这样一个戏,很了不得。像我们这一辈年纪的,对《钢》剧有怀旧情结,实际上我想,这个戏更重要的是给年轻一代看的。从这个作品在深圳改编的成功,我也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力。因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提出歌颂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这个观点很长一段时间曾受到冷落。

“给中国电视剧坛一个震动”
刘斯奋(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主席):
中国拍电视剧还从来没有想到要拍到境外去,要利用境外的文化资源、人才力量来繁荣我们中国的电视剧市场,这正体现了深圳人的胆识、眼界。特别高兴地是,该剧再一次成功地验证了我们广东电视剧这些年所追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人民需要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精神和理想,如果没有这种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个社会就会全部跨下来,塌下来。该剧拍得非常认真、讲究、严谨。从剧本、导演、摄影、演员,都体现了力图搞出精品的追求,这对推动电视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新招,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很快人家就会超过你,赶上你,《钢》剧一出来,我们又走到前面了,人家还在国内,我们拍到国外去了,人家搞中国名著,我们搞外国名著了。这个开创性给了中国电视剧坛一个震动,并推动我们广东电视剧继续走在前列。

张柠(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室评论家):
为什么有的地方一直在拍喜剧、闹剧,广东、深圳、广州不断在拍正剧。这种正剧又拍得让观众爱看,确实有很多学问。我觉得《钢》剧用一个缓慢的节奏来吸引人们,在我们这个十分浮躁的商业时代里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一旦把心静下来,进入了缓慢的剧情以后,一种相当急躁、浮躁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了。北方的正剧也有它的特点,像刘罗锅这类作品,有它的悲剧色彩,但看了以后你觉得生活整个没戏了,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像刘罗锅一样发挥自己的智慧,跟帝王跟权势周旋。它不是像广东这样的电视剧给人一种出路和力量的东西。

尹昌龙(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天的文化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生产,任何一个生产都可能变成国际性的文化生产,像《钢》剧这部作品,它的生产方式已经不仅仅在广东,在中国,而是延伸到比如说乌克兰、俄罗斯。实际上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是这个剧,当时的《红樱桃》也是加入一种国际化的生产,来开拓文化生产的空间。深圳的文化资源非常有限,想组织文化生产,必须要注意对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资源的调用,这个剧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不仅会用北京人,会用上海人,会用湖南人,还会用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实际上表明了深圳不得不使用的一个文化生产的策略。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应该怎样通过这个读出今天文化生产的策略。这部片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成为我们文化研究的一个非常好的读本。

杨宏海(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实际上,深圳文化的生产形成这么一种模式,政府、民间比较好的结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企业的运作机制也在寻找一种结合点,这似乎会形成将来深圳文化生产方式的一种很有意思的走向。这个剧张扬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看这部剧,我们不是要重复保尔当年的生活,但是我们要弘扬保尔当年的理想。对保尔这种精神,这种理想,这种价值取向,还是要继续弘扬它。这也是这部电视连续剧给我们的另外的一个思考。

周明燕:(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这部作品用大家熟悉的名著进行改编是一个非常高明的选择。不管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如何,作为艺术形象的保尔?柯察金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他的坚强、勇敢的献身精神,中国的确有几代人受过保尔精神的影响。《钢铁》剧中的形象对年轻一代也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也是对青少年习惯的欣赏内容和模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钢铁》一剧提出了一些非常严肃的人生问题,通过保尔这一人物形象,让年轻人看到世界上确实有这样无私无畏的人,它会让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感到震惊,进而产生对英雄的崇敬。

郑凯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制片人):
拍摄《钢铁》的全过程也是我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的过程。我们有一个创意在冒出来的时候,不等于当时就具备了这种思想准备。我非常感谢,包括那些当初劝我不要做的人,如果当时大家都一片叫好的话,这件事情我会做得很轻率。如果没得到政府和意识形态部门领导的支持,我真的觉得很可能还没出土就被扼杀了。社会影响有了,轰动效应有了,精品意识具备了,但我说,原先我们设想的喜欢的人现在真的是在喜欢了,我们所没有把其囊括在观众里面的人,现在依然在外面。我也知道一个作品不可能让大家都喜欢,有多一些人喜欢,我就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极大地需要保尔精神”
张维(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现在世界的电影、电视剧获奥斯卡等大奖的有两三个特点,一个是名著改编,一个是真人真事、又有很强的文学性的,或者是里头有一个青春的偶像,主要人物是个偶像,或者演员是个偶像的。《钢铁》这个连续剧,它就是个偶像,它又是真人真事,文学名著改编的,它文学性和影视性结合是比较好的。人物的魅力是跨越时空的,它所包含的人性的真、善、美也是跨越时空的,改革开放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界观众,极大地需要像学习雷锋一样学习保尔的精神,这也是深圳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生动体现。

戴木胜(深圳市文联副主席):
这些年来,广东的影视作品及其它文艺门类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从早期的《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和平年代》,到现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是又叫座又叫好。如果要寓教于乐的话,这部片子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政治上高屋建瓴,艺术上的追求也比较完美,演员的表演也很够水准。剧作没有用大红大绿的鲜艳色彩,而是用一种老照片的色调,有年代感,苍凉、悲壮感和历史感。

宫瑞华(《特区文学》副主编):
一个社会一定需要理想,一定需要典型,我觉得典型首先是有象征性的,保尔实际上,就是我们借助了一个乌克兰的艺术符号来传达出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典型、理想、价值取向。另外,是典型的一定是中心的。保尔在这部戏里就是一个中心人物,就是一个中心形象。像这一类的典型又一定是神圣的,他代表了进步的价值取向,他一定是先进的,他一定是神圣的,有感染力的,没有这些,这个戏是不能成功的。

周思明(深圳特区报社委办副主任):
当今世界并不是天下太平,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我们的影视如果一味渲染荣华富贵、卿卿我我或是个人忧愁,还有所谓的有一点嚣张,有一点任性,还有一点猖狂,我看是不行的。《钢铁》的重铸绝不是对历史题材的简单重复,它有深刻的社会职能和艺术职能。在美学风格上,《钢铁》具有崇高的色彩。从主人公保尔的人生道路上,将个人的命运,和人民解放大潮,和历史前进的步伐合拍;对待挫折和不幸,超出常人的精神意志和斗志,都洋溢着崇高和壮美的色彩。

李华:(深圳文联理论研究处副处长)
无疑地,在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改编、拍摄、制作过程中,都体现出了策划者把它当作精品来生产的初衷:思想性上,既忠于原作、保持其历史真实性,又超越了原作。艺术性上,在如何使形象丰满、情节生动、结构合理、视觉美观等方面都作了一定探索。特别是在对保尔形象的加工处理上,能将“英雄”与“人物”、“战士”与“人”这两种不同的性格、气质较好地融于一身,使他更加真实感人。小说《钢铁》是一部将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电视剧《钢铁》在革命英雄主义的基调上增进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 -影片奖项

长篇电视剧特别奖:出品: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摄制:深圳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优秀导演奖:韩刚嘉娜-沙哈提

优秀摄像奖:徐红亮周勃

优秀照明奖:赵立民郑自力

优秀音乐奖:王宪

男演员评委会特别奖:安德烈-萨米宁(乌克兰基辅“左岸”话剧院演员)

美术评委会特别奖:谢尔盖-布罗兹多夫斯基(乌克兰基辅乌挪纳电视制片公司美术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15570.html

更多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章节练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章节练习第一部第一章:1、瓦西里神父从来不问孩子们功课,害得保尔和几个功课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父家去( 补考 )。在厨房等候时,他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的面团上,因而被赶出学校。当年他才(12 )岁。2、保尔被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 保尔的精神品质

保尔的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35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350字在晴朗的早上,我来到市图书馆,看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马上开卷阅读。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男孩叫保尔,原本神父十分喜爱他,但因为一次与神父的争吵,神父就对他越来越苛刻,后来,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3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保尔出身贫寒、自强不息、坚持信念、身残志坚,以惊人的毅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即使双目失明,四

声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 -基》为网友我们友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