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 哈密-区域概况,哈密-经济发展

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哈密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少、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面积138919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驻地单位。哈密地区地处敦煌与吐鲁番之间,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碰撞交汇处,因哈密瓜而出名。这里是新疆唯一横跨天山的地方,东天山南北迥异的自然景观魅力可在此找寻,更有古城、古墓、古堡、古碑、古岩画、古烽燧等古迹,这里能看到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万种风情。哈密被喻为“新疆的盆景”,无论是地貌、气候还是人文,哈密都浓缩了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特色。

哈密市区号_哈密 -区域概况


哈密哈密市是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地区南部,东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邻,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千米边界。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车里程574千米。全市东西长约404千米,南北宽约322千米,总面积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千米,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403617人(包括农十三师)。有汉、维、哈、回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7%。邮编:839000代码:652201区号:0902拼音:HamiShi

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北天山东段喀尔里克山,南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为哈密盆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35毫米。

哈密市区号_哈密 -经济发展


哈密西瓜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四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哈密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哈密市区号_哈密 -自然地理

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

气温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由于哈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哈密市区号_哈密 -旅游资源

哈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风光的东天山名胜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同时还开辟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哈密市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哈密市东天山“新、奇、险、特”旅游线路的开放,是哈密市与吐鲁番、敦煌的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为一线,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游景点:哈密鸣沙山、怪石山、巴里坤湖、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白石头、丝路烽燧、哈密天山庙、松树塘、墩墩湾、口门子、哈密庙尔沟、喀尔里克冰川、哈密黑沟、拉甫乔克故城、五堡墓地、哈密博物馆、焉不拉克古墓群、佛教寺遗址、巴里坤古民宅。鸣沙山位于白石头西北面,距哈密市区七十公里,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厅妙地出现了一座长五公里,高水平五十米的沙山,沙粒细而无土,山中有一眼泉,四周水草丰茂,柳条河从山脚下蜿蜓流过。每当微风吹拂或人由山上向下滑动,便可听见各种声响,时起时伏,强时如雷鸣高亢,弱时似牧笛悠扬,故称鸣沙山。

回王陵位于市区以南2公里的回城乡(哈密南郊客运站旁),建于是1840年前后,埋葬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两处,南面为2座亭式建筑,上部飞檐斗拱,四周圆柱支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北面为1座“大拱拜”,主体高约25米,下方上圆拱顶,琉璃砖镶面,外有36级盘旋梯拾阶而上,可达墓顶;西面与墓体相对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经文彩饰,顶棚彩绘,撑柱雕花,可容纳3000余人。

哈密市区号_哈密 -民族风情


哈密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就是宰杀牲畜祭祀“胡大”(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荤素大菜系列、羊肉焖饼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葱),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凉皮、烤包子、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伊州大曲中间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两部分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间音乐成分较多,尤其是山区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间风味的民歌;在音乐结构上,仅由民间歌曲组成,没有专门器乐演奏的间奏曲。

哈密 哈密-区域概况,哈密-经济发展

麦西来甫在维吾尔族居住地盛行着麦西来甫。哈密的麦西来甫有其地方特色,计有青苗或麦苗(维吾尔语称柯克或玛依萨)、瑞雪、婚礼、迎春、手绢等。麦西来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集会,如青苗麦西来甫是最先由发起者将一些麦种分种在两只花瓷碗里,待长出幼苗后,邀请本村的人来参加麦西来甫聚会。当聚会开始后,先敲响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间艾捷克手演奏一段优美动听的木卡姆乐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

序曲,引导全场歌舞进入高潮,这时东道主双手托着置有两个瓷碗青翠碧绿麦苗的盘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边舞边唱。

阿肯弹唱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哈萨克族中有很多民间歌手,对其中优秀歌手称之为“阿肯”意为游唱诗人。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区等地,每到盛夏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文艺盛会―阿肯弹唱。弹唱会以对唱为主,对唱有二人对唱,四人对唱,亦有一人弹唱叙事长诗的。阿肯伴随冬布拉的琴声,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边弹边唱。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阿肯的弹唱,形式比较简单自由,所具备的条件是一匹马和一把自制的冬布拉,走遍天下,唱遍天下。

哈密市区号_哈密 -行政区划


哈密哈密市辖5个街道、4个镇、12个乡、2个民族乡:东河区街道、西河区街道、新市区街道、丽园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满苏镇、七角井镇、星星峡镇、二堡镇、沁城乡、乌拉台哈萨克族乡、双井子乡、大泉湾乡、陶家宫乡、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五堡乡、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族乡、西山乡、天山乡、白石头乡、柳树沟乡;三道岭办事处。境内有:三道岭矿区、园林场、伊吾军马场、兵团红星一场、兵团红星二场、兵团红星三场、兵团红星四场、兵团黄田农场、兵团火箭农场、兵团柳树泉农场、兵团红星二牧场、牙吾龙扶贫开发区、骆驼圈子开发区。市人民政府驻广东路。

东河区街道代码:652201001
辖9个社区、2个村委会:广场南路社区、安全路社区、建国北路社区、复兴路社区、阿牙社区、青年路东社区、青年路西社区、青年北路社区、青年路南社区、上阿牙村、吾尔达村。

西河区街道代码:652201002
辖5个社区、5个村委会:滨河路社区、中山北路社区、中山南路社区、天山西路社区、老城社区、北菜园村、东菜园村、西菜园村、中阿牙村、大营房村。


哈密新市区街道代码:652201003
辖6个社区、1个村委会:天山北路社区、北郊路社区、启明社区、机辆路社区、祥和社区、光明路社区、跃进村。

丽园区街道代码:652201004
辖5个社区、1个村委会,1场:八一路社区、丽园社区、迎宾社区、七一路社区、前进西路社区、西郊农场、新西村。

石油新城街道代码:652201005
辖4个社区:南区社区、中区社区、支油区社区、北区社区。

二堡镇代码:652201103
辖9个村委会:奥尔达坎儿子村、二堡村、宫尚村、头堡村、火石泉村、洛喀克勒克村、托盖喀尔尼村、乌拉泉村、园林场村。

雅满苏镇面积:440平方千米常驻人口:2878人代码:652201100
位于哈密市以东170千米处,西与大泉湾乡相邻,南与巴州若羌为界,东偏南与甘肃敦煌市相壤,东与星星峡尾亚车站为界,北与沁城乡相邻。辖4个社区:前山一社区、前山二社区、后山一社区、后山二社区。1984年建镇,雅满苏矿成立于1958年,镇区基础设施由雅满苏矿业公司负责,镇区90%以上居民是矿业公司职工。

星星峡镇面积:2726平方千米人口:3268人代码:652201102
位于新疆最东部,与甘肃省的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区200千米。辖3个社区:星星峡社区、金窝子矿区社区、天湖社区。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

七角井镇面积:10390.9平方千米人口:2309人代码:652201101
位于天山山脉东段马尔塔拉山南侧。镇政府距市区210千米。北与昌吉州木垒县,巴里坤县相邻,西邻吐鲁番市鄯善县,南接哈密市五堡乡,东连哈密市柳树沟乡、三道岭矿区。辖5个社区、1个村委会: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七角井村。

天山乡面积:2247平方千米人口:7720人代码:652201211
位于哈密市区偏东54千米处。北与伊吾县盐池牧场接壤,南与陶家宫乡、沁城乡、黄田农场毗连。辖9个村委会:三道沟村、板房沟村、白杨沟村、头道沟村、二道沟村、水亭村、石城子村、二崖头村、榆树沟村、榆树沟口子村。总人口7720人,其中农业人口7229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9.2%。全乡辖10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4个扶贫搬迁开发区。


哈密西山乡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3017人代码:652201210
位于哈密市区西北76千米,东以哈巴公路为界与天山乡二道沟为邻,南以312国道为界与二堡镇相毗连,西以五道沟红星二渠为界与德外里都鲁克乡相接,北以天山分水岭为界与巴里坤县交界。辖5个村委会:葫芦沟村、塔拉提村、牧场村、白杨沟村、农场村。2004年底,全乡总人口为3017人,其中维吾尔族1669人,哈萨克族1208人。

回城乡代码:652201205
辖5个村委会:建国村、阿勒吞村、沙枣井村、九龙树村、麦盖提村。
白石头乡代码:652201212
辖4个村委会:白石头村、塔水村、牧业村、口门子村。

花园乡面积:331.2平方千米人口:10522人代码:652201206
位于哈密市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约7千米。东与农十三师红星一场、陶家宫乡为邻,南与南湖乡接壤,西与二堡镇相邻,北与回城乡相依,平均海拔高度720米。辖7个村委会:强固村、博尔其吐尔村、夏马勒恰尔巴克村、艾勒克吐尔村、杜什吐尔村、却勒吐尔村、喀让拉村。花园乡在清朝属回王世袭领地,称“维吾尔把力”。“把力”为蒙古语城吧之意;维吾尔语叫“热海提巴背格”,意为“舒适的花园”;汉语译为“花园子”。1984年成立乡政府。2004年全乡总人口10522人,其中农业人口8756人,维吾尔族10012人。辖7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族乡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人口:2636人代码:652201209
位于哈密市西北部,乡政府距市区80余千米,平均海拔1780米。东部与西山乡相邻,西部与柳树沟乡接壤,南越戈壁与二堡镇、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毗连,北部与巴里坤哈萨克县接壤。2004年末,全乡总人口2636人,其中哈萨克族2423人。辖2个村委会:二道沟村、头道沟村,1个园艺场。
乌拉台哈萨克族乡代码:652201201

哈密市区号_哈密 -历史沿革


哈密哈密地名初见于西辽的哈密力,元代又称合迷里、渴密里等。明代作哈密。维吾尔语称“库木勒”,含义来历尚待考证。也有认为哈密一名源自公元前乌孙族王“昆莫”,“昆莫”居住之地则称为“昆莫勒”,意为“像太阳一样的统治者”。一说系古伊朗语,意为“盆地、洼地”。又据《西域词文志》:为“哈勒密勒。之转音,意为“回语”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17485.html

更多阅读

向结构调整要助力 区域规划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版图初现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2009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

声明:《哈密 哈密-区域概况,哈密-经济发展》为网友莫等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