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 小说 《铁道游击队》 小说 -概述,《铁道游击队

1954年1月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喜爱,成为革命战争题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并且被先后译成英、俄、朝、日等近10种文字,进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宝库,在各国拥有众多读者。

铁道游击队_《铁道游击队》[小说] -概述


《铁道游击队》[小说]

1954年1月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喜爱,成为革命战争题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并且被先后译成英、俄、朝、日等近10种文字,进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宝库,在各国拥有众多读者。

《铁道游击队》问世至今的50年间,仅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印行了60余次,累计262万册。在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全国八个出版社,同时以各种版本出版《铁道游击队》,使这部长篇小说总印行量超过300万册。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只要你一打开这本书,就会看到六十多年前让日本鬼子闻名丧胆的铁道游击队,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你走来,他们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临枣线上展开武装活动,又西去临城附近,以微山湖为依据,坚持津浦干线的对敌斗争。你简直不敢相信,这些神兵天将竟以短枪和便衣,战斗在敌人据点林立、重兵据守的铁路线上,破铁路、撞火车、搞机枪、夺物资,在火车上打歼灭战、闹得天翻地覆,震撼敌伪。面对敌人疯狂的反复进行的“清剿”、“扫荡”和无数特务的秘密搜捕,他们都机智勇敢地一一粉碎。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最残酷的考验,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迫使近千的鬼子铁甲列车部队向他们投降。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你不得不对李正、刘洪、王强等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铁道游击队_《铁道游击队》[小说] -内容简介


《铁道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组织游击队先在陈庄开设一个炭场作掩护,袭击了几次火车,武装自己,并供应军区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敌小林部队调来特务队,妄想消灭飞虎队。英雄们先下手为强,袭击洋行,又袭击了客车。迫使敌人将进山“扫荡”的兵力撤回一部分来对付飞虎队。但飞虎队的英雄们行动神速,又有群众的大力支持,敌人根本找不到飞虎队的踪迹,连狡猾的特务队长冈村,也狼狈不堪。日本侵略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围攻游击队。刘洪负伤,住在芳林嫂家中养伤,这里便成了游击队领导集会的地方。芳林嫂的丈夫前些时候牺牲,芳林嫂对刘洪细心照料,因此,二人渐渐相爱了。冈村侦察到游击队活动的地点,突然袭击。刘洪、李正迅速打了个反包围,消灭了敌人,冈村逃脱。敌人恼羞成怒,便到处放火烧村庄,进行报复。敌人的暴行激怒了刘洪,在微山湖摆开阵势,要与敌人决战。李正赶来阻止,不幸负伤。队伍听从命令,才免遭损失。飞虎队经过休整,队伍扩大了。这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军运更加繁忙。刘洪带着队伍,经常在铁道上出击,搞得敌人寸步难行。小林不得不调集鲁南地区全部兵力,进攻微山湖,企图全歼铁道游击队。飞虎队的英雄们在杀伤敌人主力部队后,巧妙地化装成日军突围出来,遇上冈村,一场激战,全歼冈村特务队,冈村也葬身鱼腹。芳林嫂奉命到湖西侦察,不幸被俘。1945年,抗战胜利,李正伤好回到飞虎队,并带来新任务:要插到临城去阻止蒋匪军往北窜,同时,要迫使小林部队投降。飞虎队打击企图北窜的蒋匪军,救出芳林嫂,逮住了逃跑的小林和他的残兵败将。铁道游击队更加壮大了。

铁道游击队_《铁道游击队》[小说] -作品中的“故事”


没有虚构的传奇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刘知侠的长篇小说改编拍摄了同名故事片《铁道游击队》,讲述山东枣庄的铁路工人团结起来打鬼子的故事。伴随着电影公映,铁道游击队成为那个年代最让男孩子们热血沸腾的一个名字。爬车飞身夺枪,那个年代的男孩子没有不羡慕这一招的,羡慕归羡慕,谁也不敢轻易尝试。

如今,将近50年过去了,今天的微山湖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区,游船载着游客来来去去,他们只听见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孩子的笑声,他们已经听不见许多年前的枪声了,但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还在传扬。

英雄谱

那个年代没有虚构的传奇,铁道游击队也一样。鲁南铁道大队是它本来的名字,1940年2月,在这个叫小陈庄的地方,两支小型抗日武装合并成鲁南铁道大队,英雄的故事从此开始流传。

刘洪:

《铁道游击队》 小说  《铁道游击队》 小说 -概述,《铁道游击队

电影里飞车夺枪的刘洪是刘金山和洪振海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他们二人先后担任过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和故事被创作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刘洪。

刘知侠:实际的斗争生活是老洪为了湖边人民群众牺牲了。老洪是小说里的主要英雄人物,在他牺牲后,为了创作的需要,还得重新树立新的大队长,而精彩的战斗都在前边写了,这个新人物树立不起来,小说就该结束了。因此,我就没有写老洪牺牲,我把他和后来的大队长刘金山合成一个人物来写。把他叫作刘洪,并不单单是两个姓的合并。这个人物是以老洪为主的,不过刘金山作战也很勇敢。但是他在政治上比老洪强。我把两个人物的性格糅合一起,使他成为一个经过加工制造的完整的英雄形象。

李正:

政委李正、也就是炭场的帐房先生,是以鲁南铁道大队政委杜季伟为原形的。 1961年,杜季伟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炭厂座落在枣庄西头的下陈庄,和枣庄车站的鬼子据点对门,我化名叫刘鹤廷,大家就叫我刘先生,队长洪振海是炭厂的经理,‘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

刘知侠:杜季伟二十五六岁,清秀的面孔上有双细长的丹凤眼,是个读过师范的知识分子干部。在极端艰苦复杂的斗争中,他能够和铁道游击队的哥儿们混在一起,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发挥了他的政治工作威力,确非易事。

王强:

这个人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利用他的交际能力和鬼子周旋,电影里,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叫王志胜。虽然曾经三次身负重伤,但他还是看到了鬼子投降的那一天。

刘知侠:他在队上是个“老好好”,被认为是铁道游击队的一员福将。他平时办事有点犹豫,可是遇到危急时刻,也能急中生智,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他们在微山湖突围时,刘金山和政委都到湖外和铁道东去了,是他率领铁道游击队化装突围。当时他的老伴也在微山岛上,拉着他的衣襟哀求着,把她也带出去。他一脚把老伴踢倒在地,拔出手枪对着老伴狠狠地说:“你再口罗嗦,我崩了你!”接着就带着化装成“皇军”的铁道游击队,水向湖外冲去。

芳林嫂的故事


芳林嫂的故事

烽火年代没有儿女情长,即便有那么一点儿,也总是深深埋在心里,隐约而朦胧。

芳林嫂,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出于对鬼子的恨,她帮助游击队收集和传递情报,她的家也成了刘洪大队长养伤的地方。

让人放不下的,是烽火年代里动人的爱情。刘洪的伤快好了,两个人的感情也似有还无地出现了。

感情戏处理起来确实不容易,曹会渠直到现在还有许多遗憾。

和充满遗憾的曹会渠相比,导演赵明在当年时常感到惴惴不安。

赵明演过话剧,作过美工,1949年,他和严恭合作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三毛流浪记》,1956年,在紧张的拍摄间隙,赵明在《大众电影》杂志发表文章,谈到他的心情,(1956年21期)“有人主张它应该是惊险的,也有人主张它应该是正剧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摇摆过,最初我坚持惊险,后来我又倾向正剧,再后来由于某种力量的推动,我又在实际工作中向惊险方面努力,但拍摄过半的结果,我又感到它仍然是正剧的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芳林嫂已经成了当时战争片中最受欢迎的女性人物。鬼子小队长化妆进村,带来日军围攻,芳林嫂情急之下,把没拉弦的手榴弹扔了出去,这一段情节竟然也不是编剧的巧思。

秦怡扮演过那么多柔情似水的角色,却因为芳林嫂的一颗手榴弹显得刚硬起来,大人小孩都因为这场戏记住了可爱的芳林嫂。

三个女性构成芳林嫂

其实,芳林嫂的人物特性来源于三个当时积极参与帮助铁道游击队战斗的鲁南女性:一个姓时的大嫂,近三十岁,有个叫小凤的女儿,由于小时没缠过脚,外号叫时大脚。另一个是刘桂清,她的儿子是铁道游击队后期王志胜的通讯员,队员们都称她二嫂。还有一个姓尹的大嫂。她们的家都是铁道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每当敌情紧急,在那充满惊恐的夜晚,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为了逃脱敌人,或去执行战斗任务回来,往往乘着夜色来到她们的家翻墙而入。

刘二嫂也是个很能干的妇女,她的丈夫是个极老实的农民,她不仅自己帮助铁道游击队,而且促使丈夫也为革命尽力,还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王志胜的通讯员。

还有那个尹大嫂,精明能干。她不但掩护伤员,送情报,还带过几个铁道游击队员去袭击敌人。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她们三个人的个性特点,塑造了芳林嫂的形象。在刻画这个人物时,采用了老洪和老时这条爱情线索。

据作者刘知侠回忆,在《铁道游击队》长篇小说出版后,关于芳林嫂的身份,竟引起了一个有趣的风波。

这部书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有好奇心的读者总想在生活中去找到芳林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丁斌曾、韩和平同志想把《铁道游击队》画成连环画,到鲁南去深入生活,要我给他们写几封介绍信,为他们提供一些采访的方便。我就叫他们到鲁南去找王志胜和老时。当他们一找“时大脚”,群众中就认为老时是小说中的芳林嫂了,都纷纷前去拜访。我就先后接到刘二嫂和尹大嫂的亲友写来的两封信,信的内容是问芳林嫂是谁?难道是老时么?为什么不是二嫂和老尹呢?又过一段时间,老时的亲友也来了信,信上说有些人说老时不是芳林嫂,那芳林嫂是谁呢?后来,我给她们每个人写了一封信,我对她们说:芳林嫂这个人物是在抗日战争中,帮助过铁道游击队对敌斗争、为此而吃过苦、并在斗争中做出贡献的妇女典型。你老时有这样的经历,那样做了,你就是芳林嫂;刘二嫂、老尹同样也为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受过苦,做过贡献,她俩也是芳林嫂。芳林嫂是塑造的典型人物,典型是代表一般的。我在信中用通俗的话说:芳林嫂就是她们三个人的代表。因此,以后群众都把她们三人称为芳林嫂了。不仅仅在临城、微山湖边的老时、老尹,就是在解放战斗中随部队北撤,后来在济南安家的刘二嫂,群众也把她称为芳林嫂了。我认为她们是当之无愧的。

铁道游击队_《铁道游击队》[小说] -人物形象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描写鲁南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描写了一支以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为主体的游击队的成长过程,歌颂了他们的英勇无畏的斗争事迹,比较成功地描写了刘洪、彭亮、芳林嫂等英雄人物的形象。

刘洪是游击队的大队长,他被军区领导派往枣庄组建游击队,在艰难的环境中,亲自领着同志们夜袭洋行,飞车抢枪,再袭洋行,巧袭客车,充分表现了勇敢无畏、机智果断、一心向着党的英雄品格。在奋战微山湖的岁月中,他与同志们屡遭困厄,环境非常危险,但他却巧于与敌人周旋,不怕牺牲,转危为安,显示出一个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永不屈服、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在斗争中,他指挥有方,安排周密,很少出现失误,反映出他有比较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一个成熟的指挥员的形象。当然,作者也写了他偶而感情用事,要与扫荡苗庄的日军血战的事,险些造成巨大损失,但他却能接受李正的批评,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知错能改的行为,正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和战斗指挥者的可贵品质。

作品中还写了他与芳林嫂之间的爱情生活,表现出一个普通男人和共产党人的纯洁的心灵美。正因为作者把刘洪这个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理智有感情,栩栩如生,所以很有艺术感染力,是一个较成功的人物形象。

芳林嫂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丈夫是个铁路工人,被鬼子给杀害了,从此她独自担负起照顾老人和女儿的生活重担。她恨透了鬼子,参加了抗日活动,后来成为游击队的交通员。她把自己的家当做游击队的联络点,打击敌人。她利用自己熟悉临城和微山湖这一带情况的有利条件,经常为游击队刺探敌情,传递情报,掩护同志。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也从未退缩。被捕后坚强不屈,斗争到底,成为令敌人害怕的女游击队员。在她从一名普通妇女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她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看到她那勇敢坚强,一心向着中国共产党,向着人民的高贵品格。我们还看到了她那吃苦耐劳、纯朴善良、尊老爱幼的品德,这是中国普通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共同美德。她对刘洪的爱情是那样的纯真挚诚,同样表现出她的心灵的高尚

。小说中的彭亮、王强等的机智勇敢、鲁汉的粗犷、小坡的勇敢顽强等,都写得较生动,有一定的个性。当然如果作者能进一步描写这些人物的思想深处的东西,注意性格的丰富性,上述人物形象会更饱满一些。这部小说学习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善于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善于描写具体的动作来显示人物的个性。无论是刘洪、王强,还是彭亮、鲁汉,无不在奇袭洋行、飞车夺枪、夜袭临城等具体惊险的行动中,显示出他们各自的特点,表现出既相同,又有差别的性格。

小说在展示情节时,特别注意故事的奇险特点,如王洪等飞车夺枪,奇袭客车,全歼守车的特务小队,巧袭洋行,杀死冈村等,读者都会同小说里的英雄们一样,总是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去抢粮劫布,去夺枪杀敌,奇险无比。读者与英雄们同忧同乐,正是小说情节惊险这一特点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铁道游击队_《铁道游击队》[小说] -作者简介


作者 刘知侠

刘知侠,笔名知侠,原名刘兆麟,河南省卫辉市人(1918-1991)。1991年9月30日上午,刘知侠因脑溢血猝发去世。

1938年3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同年12月抗大一分校东迁,行军路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一分校文工队长、支部书记、山东省文协《山东文化》副主编、文化工作团长、第一任济南文协主任、山东省文联编创部长、秘书长、华东作协副秘书长、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自1938年发表作品,至1991年共发表和出版四百余万字,精选《知侠文集》五卷共二百五十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沂蒙飞虎》、《战地日记――淮海战役见闻录》、《知侠中短篇小说选》、《一次战地采访》、《小铁道游击队》等。

《铁道游击队》1954年元月由新文艺出版社(后更名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版。中篇小说《红嫂》、《铺草》亦颇有影响,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舞剧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1399.html

更多阅读

彩色片《平原游击队》的战斗 平原游击队观后感

《平原游击队》和它塑造他的主人公李向阳,在中国老电影中可谓家喻户晓。1950年代曾经有一个郭振清饰演的老版,是黑白片。“文革”期间又重新拍摄了彩色片,是由李铁军扮演。之所以拍摄彩色片,是因为江青觉得这个题材可用,但是艺术上没有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的三个原型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秦怡饰演的芳林嫂勇敢而美丽,那么,生活中芳林嫂是何种形象呢?据作者刘知侠说,芳林嫂他是根据三个铁骨铮铮的女英雄合成的。 来枣庄之前,我在青岛读了作家刘知侠生前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和鲁南铁道队》。文中说:他

《红高粱》小说赏析 莫言红高粱赏析

《红高粱》小说赏析一、作者与创作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五岁时在家乡上小学,1966年11岁小学毕业后因家庭成分是富农又因得罪了一个农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只能回家务农。在农村劳动多

声明:《《铁道游击队》 小说 《铁道游击队》 小说 -概述,《铁道游击队》为网友复古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