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 小笼包-发展历史,小笼包-各地情况

小笼馒头(北方又称小笼包)是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芜湖、徽州、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汉族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后逐渐成型。常州小笼馒头味鲜,无锡小笼馒头味甜。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馒头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小笼包流传至今,一直广受食客欢迎。

小笼包子_小笼包 -发展历史

小笼包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类似的“灌汤包子”流传至今。清代同治年间,在今无锡一带出现了现代形式的小笼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无锡味甜,南翔味鲜,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近代江南小笼包真正成形的历史已很难考证,但普遍认为现代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汤包子”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在靖康之变后由北宋皇室南迁时带入江南后演变而来,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子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如上海南翔镇的黄明贤在1871年创制的“南翔小笼包包”,常州万华茶楼在清代道光年间创制的“加蟹小笼包包”,包括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无锡惠山秦园一带的无锡民间小笼包,及开封、天津等地近代创制的小笼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带的上海、无锡、常州、南京、杭州、芜湖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小笼包烹饪历史,现存着不少以小笼包为特色的百年老店。


小笼包

自50多年前有中国移民在西班牙经营中国餐馆开始,中国的小笼包包包也开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誉。西班牙语菜单上的解释是:“中心加肉的中国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馆或酒吧也出售类似中国小笼包包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移民大量进入西班牙,中国饭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小笼包包是每家饭店必备的主力食品之一。不过那时的小笼包包已经不再写成“小笼包包”,而是被写成“小龙”。有的写“中国小龙”,有的写“上海小龙”。对于这个“小龙包子”,西班牙语的注释更绝:“加中国龙肉的小面包”。


小笼包

至于是谁把“小笼包包”改成了“小龙”,记者一时无法考证,由于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小龙”、“巨龙”反正说的都是中国人、中国物。有的西班牙餐馆随之进行大胆改革,干脆将“小龙包”解释成:“中国的龙面包”。于是“龙面包”这一名称也就在中西饭店里迅速走红,“龙面包”既好吃又易记,不像其他的中餐名字不易说更不易记。

2000年之后,“小龙包子”又发生了变化。为纪念武打巨星李小龙对武打电影的杰出贡献,各国电视台纷纷开辟李小龙电影专题。在西班牙,印有李小龙的彩色招贴画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西班牙小孩更是一口一个Bruce lee(李小龙),一口一个中国功夫。也就在此时,“小龙包子”的含义又发生变化,有的饭店将“小龙包”解释成“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小龙包子”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们点菜时对跑堂说,“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国的小笼包包子。驰名国外,闻名四海,小笼包包子无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了。

小笼包子_小笼包 -各地情况

无锡小笼包

小笼包 小笼包-发展历史,小笼包-各地情况

小笼包

无锡的小笼包以皮薄卤多、口味鲜美而誉遍沪、宁、杭一带,是无锡传统名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选料精细,小笼包蒸煮,有些鲜甜细腻的江南风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的特色。

无锡小笼包有鲜肉小笼包与蟹粉小笼包两种,鲜肉小笼包的肉馅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香。而在鲜肉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粉与蟹黄油,即是著名的“无锡蟹粉小笼包”,口感鲜美,齿颊留香,不仅适合即席食用,更是馈赠亲朋的特色礼品。

有着“游龙”美称的清代乾隆皇帝曾遍游名山大川,尤其喜爱江南的青山秀水、园林古迹和民俗风情。他曾六次下江南巡游,乾隆的江南之旅,沿南京、扬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一线,每次必到无锡惠山。1751年,乾隆皇帝开始了他的首次南巡,他早在出巡前就决定要来无锡惠山的秦园(寄畅园)游玩。2月19日御驾船队抵达无锡,于黄埠墩码头停靠后,乾隆皇帝20日晨换乘小舟来到秦园,以惠山泉水煮茶,品茗用膳,品尝了当地的小笼包等地方特色点心,可见当时江南各地民间已有小笼包的雏形。

常州小笼包


小笼包

古时有万华,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笼包要到 “迎桂”(迎桂小包子)。迎桂茶社创建于1911年,由于经营得法,注重质量而使其闻名遐迩,深受市民喜爱。产品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堪称常州一绝。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并编入“江苏省小吃食谱”,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十大名点之一。

加蟹小笼包是常州季节性的传统风味小吃,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之际上市供应。加蟹小笼包,原来叫加蟹包子。包子,古称“馒头”,常州人亦称其馒头。

小笼包又分随号、对镶、加蟹三种。“随号”就是不加蟹油的,“对镶”就是一笼包子有六只是加蟹的,另外六只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一笼包子又称一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笼包常常是这样叫的:“两客对镶”。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带到上海去呔。”老吃客堂吃一般只会点“对镶”,老吃客认为:吃加蟹包子只有一只随号、一只加蟹夹花着吃,才能充分体会到蟹的鲜美,如果你总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觉就会有些迟钝,越来越感觉不到蟹的鲜味了。所以会产生“对镶”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常州加蟹小笼包皮薄馅大卤多,讲究一个“宁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那才能达到最好的口感。应该把小笼包包挟出香醋碟子里浸一下,用筷挟起来,包朝外面侧一点,咬开底部一边的皮子,先小心吸鲜美的卤水,再把开了口的包浸到醋里,让醋进入到包里边,然后把整个包放入嘴中。如果你不先把丰溢的汁水吸掉,就一口咬下去,不是要烫了自己,就是将汁水射得一塌糊涂。

上海小笼包

上海的南翔小笼包有百年历史,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最初的创始人是一家点心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30103/22149.html

更多阅读

利乐包 利乐包-基本简介,利乐包-发展历程

利乐包泛指利乐公司(Tetra Pak)出产的所有包装产品,包括无菌利乐传统包、无菌利乐砖、利乐皇等。利乐公司创办人卢本・罗兴从1943年起不断修改设计,在1950年时已经设计出一种用塑胶膜贴上厚纸制造的不透气纸盒。1952年利乐传统包正式上

越南盾换算人民币 越南盾 越南盾-发展历史,越南盾-币值换算

越南盾,越南的货币单位。国际货币符号(ISO4217)为VND。用“?”记号表示。补助单位有hào和xu,1盾=10hào=100xu, 由于面值过小,现在很少使用。盾(??ng)通常置于国名后来表示货币单位。一些海外越南人,如美籍越南人称“盾”为“VND”,(??ng Vi?t

宪法的发展变化历史 司法考点之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

  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司考考点。  司法考点之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二)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表明,宪法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随着人类社会

声明:《小笼包 小笼包-发展历史,小笼包-各地情况》为网友秋山雪月千漠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