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 作家 王朔 作家 -简介,王朔 作家 -人物经历

王朔,中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那种反派的表演也是让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简介


王朔王朔(1958―)原名王岩。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虽然他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
1976年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
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选集》等,曾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写过一些言情、侦探类的小说。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写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谁”和他自己“我是码字的”的宣言一样,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后进入影视业,由他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由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也都很受欢迎,有明显的商业炒作。
他的作品虽风靡一时,但评论界却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影坛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现象”。

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人物经历

少年

王朔 作家  王朔 作家 -简介,王朔 作家 -人物经历

王朔王朔,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岫岩。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人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王朔成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而北京更是那个动乱年代的动乱中心,王朔的成长经历事实上也是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符的。他儿时常常卷入打架斗殴,甚至不止一次地被抓进公安局。“四五运动”后,由于他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调侃”,成为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

参军


冯小刚和王朔1976年夏天他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但事实上在高中时并没怎么上过课),既而参加解放军海军,年底在山东即墨新兵训练,兵种为操舵兵。
他回忆说“吃的最大的苦是在新兵连。”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因偶然的机会,王朔被送到青岛,入部队医院学习卫生员技术,学习半年后,作为卫生员上一条海军消磁船工作。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部队里士兵也可以报考军校,王朔自述“当时考上的都让人羡慕,觉得那是人尖儿,没考上那叫丢人。王朔再一次被甩出来了。”1978年海军整编,王朔改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在仓库工作时王朔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11期上。1980年他在解放军文艺社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从部队复员入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83年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但并不太成功。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

写作


王朔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
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为生。
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等待》发表于当年《解放军文艺》文学杂志第11期)。
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
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2007年出版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有些常识性错误。据出版人路金波介绍,《我的千岁寒》实际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北京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全书共13万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历经三版,王朔称,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2010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剧本的创作,这距离王朔和冯小刚联手编剧的《一声叹息》已经过去了10年,《非2》首映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弹,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续集中的发挥,不仅台词金句频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
2013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这是继《非诚勿扰》之后与冯小刚导演的又一次合作。据悉,影片已于2013年12月19日上映。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个人生活


王朔王朔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军委训练总监部(后改编制为总参军训部)的军官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裨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王朔的女儿王咪于2013年9月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我知道今天王朔为什么不来,他扛不住,他没有勇气站在这儿。”
王朔2007年曾写了本《致女儿书》,里面他对女儿的不少忠告广为流传:“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王朔还曾对女儿说:“我不要你成功,只要你快乐。”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骂人档案

骂金庸
骂张艺谋
骂余秋雨和赵忠祥
骂“80”后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侯耀文去世与我无关”


侯耀文的突然离世把一个局外人也搅了进来,不久前刚刚爆料说谢东是侯宝林私生子的王朔,一下子成了焦点。不少媒体随后询问王朔对此事的感想,还有很多网友认为此事和王朔的爆料有关。在侯耀文去世后没多久,王朔的手机上就收到了来自多个媒体的记者采访短信。王朔在自己的博客里公布了部分给他发来短信的媒体名单和记者电话以及短信内容。

据了解,被公布电话的记者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粉丝骚扰。《华商报》的记者从早上起接到很多短信和电话,《重庆时报》的记者也是接到很多电话,一上来就是问为何骚扰王朔,接着是一串国骂。

对于此事,王朔昨日说了自己的几个观点。第一,他认为所有把此事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的媒体都是诽谤,他说只在一种情况下,自己需要负责任,即自己所公布的消息是假的。否则难道每个心肌梗塞的人都是被气死的吗?第二,王朔认为名人隐私和大众隐私不一样,名人隐私是可以被公开的。第三,在谢东是侯宝林儿子一事上,当时的情况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谢东处于危急时刻。“如果下回还有这样的事,我还是会这么做。”王朔说道。尽管与侯耀文并不认识,但王朔说,别人家出了这样的事情,自己当然也很难过。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即使是普通的人家,自己一样会难过。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我敢道歉就是境界高”

做客《可凡倾听》评点身边名人。


王朔前日,王朔现身上海,为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卖力吆喝,并在此间隙录制了访谈节目《可凡倾听》,对于每小时10万元“天价”采访费的说法,王朔表示确有此事,今后还会考虑“有偿式采访”:“这钱挣来我一分不留,都捐出去,钱我一个人捐,我哪有钱,我只能从你们这挣完钱捐给别人。”

批评杨澜完全是误会
有人说,王朔爱“骂人”,跟他属狗有关系,他却对爱“骂人”一事不以为然,“我这叫批评与自我批评,我最多语带讥讽,稍微刻薄点,但什么时候血口喷人过?”王朔表示,他那个不叫骂,“咱是知识分子,有文化的,用批评。批评别人当然很痛快了,但是你没瞧我也自我批评。只见别人批评人,有几个自我批评的?批错了又有几个道歉的?这点我还真有优越感,就是比你们境界高,说错了就道歉。”
王朔自称有一个原则,“熟人不批评”,但是张艺谋、杨澜等熟人都挨过他“批评”。对此,他表示:“那些都是旁边人听走说的,是私下谈话。比如说张艺谋那事是两个流浪记者创了一刊物,他们把正常的东西变成一个负面标题,写出来耸人听闻,为了增加销售量。像这次杨澜也是,这完全都是误会,误会完我就道歉,大家脸皮都挺薄的。”这事完后,他没有跟杨澜见过面,“当时发短信聊了半天,我说我跟你道歉,消除影响,我觉得向女的认错没事,我尽跟女的认错。”

梁左之死对我打击大
2000年,王朔有一段时间颇为迷茫,甚至有点崩溃,他表示:“人的崩溃就是你突然发现你赖以生存的社会,以及你追求的目的通通没有价值,因此我老实说,人生确实没有意义。”
王朔直言,他对周围的人很看重,“人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周围的人,远远的闲言碎语跟我没关系,我甚至都听不见。你跟朋友要做到最好,其实也不用太复杂,诚实一点就行了。”当年,梁左去世对他打击特别大,王朔说:“其实过去我也有朋友去世,但没有这么近的,他死完,我哥死,我爸死,都连着,两礼拜死一个人,还有几个朋友,这一下造成严重的危机感。很多年轻人都会觉得生活是永恒的,遥遥无期的,可他那一下,你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就看到生活尽头了,死亡即在跟前,下礼拜不知道是谁,在那以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

冯小刚与我决裂不为钱
冯小刚与王朔的合作从《编辑的部故事》开始。至于在《甲方乙方》后两人决裂,圈内人士透露两人矛盾爆发全为了钱,对于经济上的纠纷,王朔极力否认,他表示两人真正分道扬镳的原因是:“在一起做,他比较重视票房,我不太重视,我比较蔑视大众,因为我觉得大众是面目不清的,所以大家个人追求不一样。”
王朔直言,后来冯小刚的电影他都不怎么看,“我觉得,了解电影你就得在世界范围内了解,中国最好那可不是世界第一,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最好,你的东西不会好。老实说,冯小刚的很多电影语言不是很完善,他要赶拍,出品量要大,当然会有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你要说真的一部一部拍电影,那你必须像姜文这个态度,姜文从1991年开始拍戏,到现在多少年了,十多年他也就3部戏,那才能保证质量,一年一部绝对保证不了质量,你是天才也不行。”
王朔坦言,自己没有看过《夜宴》,却被《无极》感动,“陈凯歌的戏,我不喜欢那个《和你在一起》,我认为那是做作,而《无极》我还真觉得好,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讲真善美,他就好意思讲了。”

易中天的腔调还不错

王朔从来不看他从前的作品,“包括根据我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我也基本不看。我好多新的要写呢,我看老的干吗?我没那么自恋。”
称“民间知识分子”的王朔,对于大众文化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郭德纲我觉得挺好的,易中天油腔滑调也挺好玩的,毕竟百家讲坛是一个通俗大众文化的传播地方。我当然更喜欢的是阎崇年。于丹呢,有百分之二十我不喜欢,百分之八十我喜欢,因为她夸夸其谈,犯了知识分子一个特大的毛病,就是把残酷的历史审美化,比如说她讲武侠,我严重不喜欢,武侠现在成什么样了,你还在那儿聊呢,你不能拿古典诗词来看中国历史。”
徐静蕾是朝阳区一女的。谈到这几年的生活时,王朔竟称,房子是徐静蕾给买的,生活是靠朋友接济过来的,并且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平常:“你们上海这女的不给男的花钱吗?我们北京从来女的都给男的花钱,而且我是吃软饭出身的。北京女性,我喜欢的一条就是她们拿自己当男的。”因此,在王朔眼中徐静蕾就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女性”:“她就是北京朝阳区一女的。”
当被追问他与徐静蕾的关系时,王朔坚称:“只是好朋友。我跟好多人关系都好,并不是只对徐静蕾一个,池利是我红颜知己,王爱玲也是,我现在跟曾子墨关系最好,每天短信不断。”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在沪赴“美腿大会”

王安忆端出看家私房菜


王朔一日中午,沪上知名书评人小宝、学者毛尖与出版界名人共同设宴款待王朔。当晚,又由著名美食家沈宏非做东,邀王朔与文友王安忆、陈村、孙甘露等人共赴“美腿大会”。孙甘露向记者透露说:“老朋友多年不见了,王朔可高兴,都喝高了!”

“动物凶猛”款待王朔
王朔来上海,老朋友们难得小聚,悉数捧场。沈宏非设在高安路5号私家厨房“味觉实验室”里的别致盛宴,尽显文坛食客的风流气象。由于席间主菜由整条西班牙专递来的顶级火腿和东阳农家火腿组成,一帮老友挖空心思,以王朔同名小说《动物凶猛》为之定名,聚餐主题则冠以火爆“美腿大会”。
为了款待王朔,王安忆也放下身段为他下厨。她亲自炮制的拿手私房菜“黄芽菜煮东海梭子蟹”在席间极受好评。出席宴会的孙甘露事后向记者透露:“听说王朔要来,我们邀安忆下厨,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王朔身体好,食欲很不错
王朔来沪为何大受欢迎,得到如此款待?孙甘露说:“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这是极应当的。我们要是去北京,王朔也是一样的周到。”
对如此盛景,著名作家陈村怎能闲得住?他此番身兼“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在“小众菜园”记录下整场聚餐的盛况。“王朔身体很好,状态正常,食欲很不错。他又习惯性爱说,说到大家击掌大笑。他昨天就差表演了,我在四川看他边说边表演,曾经笑岔了气。”
新作艰涩圈内却看好《我的千岁寒》此前曾对外公布过部分内容,当时不乏一些专业人士表示:“太艰涩”、“不知所云”、“非常人所能读懂”。
但沪上文坛对该书的评价则截然相反。孙甘露告诉记者:“我虽然只读过《我的千岁寒》的部分文字,但按照感觉来判断,王朔这书确实很出色。他用一种现代的语言、王朔式的幽默,重写了经典。这对作家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陈村也对王朔出书表示祝贺,“王朔好久没出书了,出了就应该去认真看看。”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王朔密码》批王朔


从王朔的“高调复出”、“高调推出新书《我的千岁寒》”及其高额稿酬这样的热题下笔,继而从《我的千岁寒》作品本身到“《我的千岁寒》之外”,从“《千岁寒》广告效应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到“盗版与印数”,从王朔的“臧否人物”到进而臧否王朔与金庸、老舍、王小波、鲁迅之比较,蒋泥新著《王朔密码》一书,把他人对王朔的批评和王朔对他人的批评作了解读评判,试图“揭开王朔‘成功’之谜”。
《王朔密码》从王朔之“火”说起。因为“王朔先生高调推出新书《我的千岁寒》,13万字,得天价稿费365万元,平均每个字4美元,它注定要成为一起文化事件”。王朔的火还在于其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在于其臧否风云人物。其评论涉及面广,涉及人多,而且多是热点事件。
作者评价说,口无遮拦的王朔能够“直率地表述自身处境、难处、不快”,也敢于向人认错;而且“他的‘骂’不少都能立得住”。但对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评价就不一样了――“很难恭维。”作者写道,“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阳谋――炒作、牟利”,“本质上王朔是一个经商的,他大肆闹腾、‘骂’人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增加网站点击率、卖好新书”。

王朔语录_王朔[作家] -语录

王朔定义中国文化的脊梁:什么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阅读面广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称老奸巨滑的。干过这样的工作,我也对这样的作者肃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澜,没的写硬写,还要引经据典,有声有色,有时我想,这才是作家,中国文化的脊梁。”

王朔说批评家: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王朔说"艺术"与"娱乐":乐观的不一定全算娱乐,但悲观的肯定不是娱乐,也就是说艺术是往人心里搁事儿的,娱乐则是从人心里往外掏事儿的。反过来说,艺术不一定全是悲观的,但娱乐一定要都是乐观的。
朔论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张狂气,见谁灭谁, 专检那大个的灭。

王朔说老舍:老舍,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只当了半辈子好作家。

王朔说聪明人:聪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王朔说金庸小说:总体印象,情节重复,行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5883.html

更多阅读

当代中国苗族作家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排名

当代中国苗族作家简介 朱群慧选编(按笔画顺序排列)编者按:按照我国文学史通常采用的方法,中国文学史大致可以分为:1949年今为中国当代文学;1919年至1949年为中国现代文学;1919年至1840年为

张海龙 专栏作家 张海龙 专栏作家 -简介,张海龙 专栏作家 -作

张海龙,男,专栏作家,曾作过教师,后任职于兰州晚报、鑫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杭州日报等媒体。著有随笔集《西北偏北,男人带刀》,小说《我们都是被梦做出来的》等。张海龙_张海龙[专栏作家] -简介张海龙,男,专栏作家。籍贯甘肃秦安。生于

水心沙 水心沙-作家简介,水心沙-主要作品

水心沙,晋江原创网人气作家,籍贯上海。曾创作科幻小品《再生》、《错遇》、《元素主》,后致力于创作古埃及系列幻想作品。呕血之作“尼罗河穿越时空奇幻三部曲”--《尼罗河之鹰》、《天狼之眼》、《法老王》,构思奇特磅礴,文如行云流水,情

想北平 想北平-作家简介,想北平-作品原文

《想北平》,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作品。内容讲述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在文章中,老舍声言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

声明:《王朔 作家 王朔 作家 -简介,王朔 作家 -人物经历》为网友天然淡雅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