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学校概况,攀枝花学院-学校规模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专科层次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46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11个(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正已经申请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1015余人,专任教师8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36人。

攀枝花大学_攀枝花学院 -学校概况


攀枝花学院-校园风光攀枝花学院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中国著名的“钒钛之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山水园林城市――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46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11个(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正已经申请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1015余人,专任教师813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3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36人。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15000余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有1个“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研究所、1个省级新能源材料研发基地、1个省级科研转化平台,正在筹建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形成了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科技开发平台。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历史沿革

攀枝花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北苑〕合并,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攀枝花学院”。1998-2007十年间,攀枝花卫生学校、攀枝花高级技工学校〔西苑〕、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先后并入或划归攀枝花学院。学校实行(四川)省(攀枝花)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至2014年,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发展规划


攀枝花学院-校园风光十二五期间新增土地200亩,新建综合实验大楼、学生宿舍、校医院等校舍,校舍总面积达到55.8万平方米。累计建成 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依托材料等学科优势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新建材料学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有3-5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新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力争实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6000人,硕士研究生达到15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达到5300人,职业教育与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将始终以本科建设统揽全局,精心规划,励精图治,倾尽全力,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教学条件、质量保障机制等基本建设,奋力实现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争取早日恢复更名为"攀枝花大学"。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园林式单位”,是攀枝花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窗口单位。

攀枝花大学_攀枝花学院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84万平方米,约1260亩。整个学校布局分为:南苑、北苑、西苑和C区,校舍建筑50余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3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1.46万平方米、图书馆1.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5.0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81万册,固定资产总值6.06亿元, 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亿元。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生活区域。教学基础设施能完全满足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院系设置

本科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英语医学院护理学临床医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园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专科医学院护理眼视光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艺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材料工程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机械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文社科学院旅游管理

学科专业


攀枝花学院-校园风光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正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下设17个教学单位和一个科研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11个(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办学格局。现有重点专业及重点实验室: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重点实验室7个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7个,含6个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其中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11个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183个实验室。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需要。学校已经建成了有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

师资力量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学校概况,攀枝花学院-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名。其中具有副教授及相当职务以上的教师达到310名,具有教授及相当职务以上的教师近7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位)以上教师53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教师近80名。
学校建成科研团队28个,其中省级2个,市厅级11个,校级15个;建成教学团队11个,其中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专家100余名,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8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6名,学校学术梯队成员63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学校教学梯队成员26名。
有111人次参加各级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其中27人次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绝大部分市级专业学会(协会)均有我校教师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学校返聘、外聘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外籍教师3人。

人才培养


攀枝花学院-校园风光学校一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学产研结合,育应用型人才,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兼行高职高专和继续教育两项职能,同时开办研究生教育。学校现设15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2个教学部,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以及留学生总规模约15000余人,成教生约3000人。24年来,学校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普教本专科毕业生3.8余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至2014年,我校有了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专科生各层面的学生。

科学研究

从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立项各级科研课题60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82项、地厅级334项、横向课题76项;专利申请616项,专利授权517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0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300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0多部。获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132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123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科研和科技开发快速发展,国际国内领先科研水平成果:1、熔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工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高钛型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项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高填方土质边坡加筋(竹筋)处理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攀枝花大学_攀枝花学院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励精图治“育人为本”,体现的是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放在一切活动的首位,在攀枝花学院上下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管以服务为旨”和
“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共识,使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相适应,实现按教育规律育人。
“励精图治”,体现的是学校实施依法治校、科学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方略,倡导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校建设中坚持做到不断深化改革、准确把握机遇、精心谋划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严格实施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合作交流


攀枝花学院-校园风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国外合作大学有:加拿大卡布特学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劳伦斯工业技术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内合作大学:在国内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和校企协作委员会,以人才培养和攀枝花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平台,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及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同俄罗斯乌拉尔金属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河北承德钒钛产业聚集园、陕西宝鸡钛产业研究院、贵州遵义钛业、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在钒钛研究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校地、校企的紧密协作。学校在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4个。

校园文化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励精图治”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建设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攀枝花独特的气候特点,精心打造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是攀枝花享有盛誉的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校园。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培育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族艺术团等文艺团队积极参加各类调演和比赛,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在200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中,我校选手获四川赛区校园戏剧总决赛一等奖、歌曲总决赛民族组十佳歌手和优秀选手。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教学成果

2001年来,学校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和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2项,奖励校级教学成果80项,编著出版教材42部。2003年以来,学校批准立项建设重点课程10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和校级精品课程32门。近三学年来,学生138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或学科竞赛中获奖61项,申请专利16项(已获专利授权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39篇(EI源刊2篇),出版诗集2部;学生2617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个别专业2007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8%。2001年以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8万余人,我校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勤奋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连续五次被四川教育厅评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攀枝花大学_攀枝花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肖立军

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双华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尚志

党委副书记:胥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665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学校概况,攀枝花学院-学校规模》为网友遗梦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