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校简介,同济大学-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同济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是“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美“10+10”计划入选高校;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院校。 截至2014年12月,同济大学设有36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4所附属中学;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硕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读学位外国留学生2477人。

同济大学法学院_同济大学 -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校简介,同济大学-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全国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国家“2011计划”、“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是中美“10+10”合作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之一,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方秘书处高校,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主席高校,“卓越联盟”(同盟)的领头高校,也是教育部评选的中国十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被誉为科学家、企业家、医学家、艺术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享有独立纯粹的品牌美誉。

截止2013年03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516人,其中本科生18986人,专科生29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352人,攻读学位留学生2180人,另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500人,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学生14411人。2012年,招收研究生5245人,其中硕士生4346人,博士生899人;普通本、专科生4464人。

同济大学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2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44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6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授权点2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其中14个涵盖在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3个国家培育重点学科,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QS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联合发布的2009―2012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同济大学排名内地高校第8至第9位,同济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创研究型、国际化、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

同济大学法学院_同济大学 -历史沿革

同济初创


同济大学掠影

1893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Dr. Erics Paulum)来到上海,在德国总

领事馆附近开一诊所。后来,他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成立了“德医公会”。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运来大批医疗设备,聘请当时在上海负有盛名的宝隆医师,协助在沪成立了伤兵医院。德军归国时,为感谢宝隆,将伤兵医院的医疗设备悉数赠送给宝隆。

1900年,宝隆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Wilhelm Knappe)的支持下,在张家浜新马路旁开办了有20张床位的医院。由中德双方出资,取名“同济医院”,宝隆任院长。1904年初,克纳佩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代表以及柏林大学东方语言部主任进行了会谈。在谈到在中国推行德国教育政策时,克纳佩提出了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的计划。

1905年,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就在上海开办德国医科学校一事达成共识。普鲁士文化部教育司司长阿尔特霍夫(Althoff)建立了“促进德国与外国精神文化关系科佩尔(Koppel)基金会”。该基金会直接受文化部监督,它的董事会主席是商务顾问科佩尔。科佩尔基金会不仅负责筹集钱款,而且对外以学校创办者的面目出现。

1907年3月,科佩尔基金会、促进在华德国文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德医公会和同济医院4方,在柏林签署了由普鲁士文化部起草的关于在上海建立德国医科学校的协定;1907年6月3日,“德文医学堂”董事会正式成立,董事会由18人组成。

1907年10月1日,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取名为“德文医学堂”。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

1909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当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届毕业生。


国家诸位领导题词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1917年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

,不久对德宣战。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1917年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根据《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4年0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济医科为大学。因此,每年的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国立时期


共和国领袖与同济

1927年8月,学校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

1927年9月,同济大学开女禁,首招两名女生。

1932年1月28日,集结于上海的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在“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吴淞地区许多工厂、学校毁于一旦。同济大学主要建筑如大礼堂、电气试验室、材料试验室、部分宿舍及实习工厂等被炸毁,图书、机器、标本、模型等设备损失更为严重。寒假过后,新学期无法上课。在此情况下,胡庶华校长想方设法使全校师生暂迁市区巨籁路(今巨鹿路)民生坊继续上课。同时,师生们参加抢救军民伤员,以支援十九路军与敌作战;吴淞校舍在朱家骅的帮助下,很快得以修复。

1932年8月25日,学校迁回吴淞。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访同济

1933年5月,国民党政治会议议决,将处于江湾的国立劳动大学(1932年停办)的房屋、机器、工厂等划归同济大学,创办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后奉教育部令,改称“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

业学校”。

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含医学院)。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

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经过三年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着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院系调整

从1949年开始,为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统筹布局,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

1949年0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后来又随复旦大学支援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建设。

1950年,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1年, 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并给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等学校。

1952年,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

1954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56年,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参与建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1952年工学院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交通大学,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等学校,后来一部分随交通大学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的水利专业在南京参与组建了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

1960年06月,被列为建工部重点高校。

1960年10月,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工科院校。

1966年,划归高教部领导。

文革十年


温家宝、习近平观看同济大学生科技成果展

1966年5月,全国开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大动乱中,同

济大学是重灾区,损失惨重。

1966年6月13日上午,上海市委所派的以陈琳瑚为组长的工作组进入同济大学。随即,工作组在“一・二九”田径场与师生见面,宣布暂停王涛的党委书记职务,由党委副书记侯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7710.html

更多阅读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学校简介,青岛大学-历史沿革

青岛大学位于青岛,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办于1924年。学校曾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杨振声、赵太侔,著名学者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曾在这里治学执教,著名诗人臧克家、开国元勋罗荣桓曾在这里求学。

声明:《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校简介,同济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吻上你的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