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情梗概,《阿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法国的一部电影,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讲述了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平松,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剧情梗概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这部1975年的影片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

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平松,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人物性格悲剧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的悲剧缘于她有幸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生而为一个伟人的女儿。于是,她的一生注定要隐没在父亲――维克多・雨果的万丈光焰所投下的阴影里。她将作为雨果小姐而闻名,以雨果小姐的身分缔结一个体面的、也许是幸福的婚姻,她的丈夫将在家世与才华上堪为雨果家的东床。当阿黛尔不再是雨果小姐的时候,她仍将有名:她将是××夫人。阿黛尔没有、也不大可能会有机会因为她自己而为世界所关注,她的名字将永远为他人的名字所遮蔽并赋予意义。但阿黛尔不甘于这在她出生时便已然注定的命运,她在寻找机会逃离她的命运,逃离父亲近乎无所不在的光芒。只有这样她才有机会成为她自己,使她自己的名字有意义。阿黛尔必须逃离的还不止于此:她除了有位伟大的父亲,还有一个著名的姐姐莱波尔黛,她因成就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而为世界所知晓。莱波尔黛以19岁的韶华之年,在新婚之旅的路上溺水而亡,当她的丈夫确知她已不能复生之时,便投水与她同去。于是,全世界为这段悲剧而欷、而赞叹,她的故事成了雨果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时代的一个至为美丽而凄婉的故事,成了雨果的艺术世界之外的一次活的爱情证明。她的婚纱端挂在雨果的家中,成了一件爱情与悲剧的圣物。她的故事成为了对浪漫主义信念和爱情话语的印证:“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不求同室,但求同穴。”而爱情、痛苦、死亡是一切永恒的悲剧和永恒的爱情故事所必需的三元素,所谓“谁不曾痛苦而无望地爱过,谁就不懂得爱情”。在莱波尔黛的身旁,所有正常的婚姻、哪怕是幸福的婚姻都会显得平庸而乏味,令人不屑。莱波尔黛头上圣洁而浪漫的光环加重了遮没阿黛尔的阴影。所有这一切作为背景并未在影片中显影,但它却在《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不断地被转述,不断地被印证。事实上,维克多・雨果和莱波尔黛是本片中最为重要的“缺席的在场者”。

当影片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阿黛尔已开始了她的逃离之旅,完成了由古老的欧洲到新大陆的危险而艰辛的旅行,一只小船正将她载往新大陆的登陆点,这是她在这幕悲剧的重要场景中登场的时刻。而在此之前,悲剧已经开始:作为阿黛尔逃离之行中的一程,她拒绝了与她“般配”的追求者,而选择了平松。正如在影片的展开部分所揭示的,阿黛尔之所以选择了平松,不仅在于他的优势: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且他作为一个情场老手,显然是少女心中理想的白马王子。他在阿黛尔处的“入选”,更在于那些显然为阿黛尔所知的劣势:家世可疑、嗜赌成性且身无分文。这是一个典型的冒险家,投身军界,以图靠他的相貌、靠他在情场上辉煌的战绩缔结一门“理想”的婚事,以洗尽他身世的可疑,更重要的是,彻底解脱他经济上无可解脱的困境。这样的一位“骑士”无疑是为维克多・雨果及其阶级所不耻的。而这“不耻”却是阿黛尔的期冀,全力去赢得他,意味着对父亲及其阶级为她注定的模式的反叛,意味着真正的、不被附加条件所玷污的爱情,而且意味着痛苦:她可能为家庭和她的阶层所阻挠,乃至放逐,而那将为阿黛尔提供一个她所渴求的舞台,让她出演一次伟大的、自我牺牲的爱情。她将因此而使自己的名字别具意味。然而,阿黛尔在逃脱之旅的起点已然落网:此后所呈现的一切将表明,平松之于阿黛尔的全部兴趣甚或不是一个好色之徒对一个少女的觊觎,而在于她是雨果小姐――著名的维克多・雨果的女儿。她并不是他所需要的女人:她不够风骚,她的家?尤其是在流亡中的雨果)远不具平松所需的殷实。但征服雨果小姐仍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而且占有她将构成对傲慢的雨果先生的报复。他所不曾料想的是,对于他,阿黛尔全然是一座不设防的城。他更不曾设想的是,阿黛尔已把他作为一次伟大爱情或不朽悲剧的起点,不论他是否愿意,他将成为阿黛尔剧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影片开始处,阿黛尔正穿越大洋、穿越夜色、踏上危机四伏的美洲大陆,来追随他,并借此登上她的悲剧舞台。她将用全部身心来拥抱这一悲剧。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然而,阿黛尔的逃脱之旅同时也是落网之旅。在她抵达新大陆之后,除委托一位公证人为她寻找平松之外,她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买“一整令纸……作传记用”。此后,不论是饥寒交迫,还是绝望心碎,阿黛尔惟一不可或缺的是纸,惟一不能中断的是记录、写作。与其说,她所关注的是“从旧世界到新大陆,去与她的爱人结合”,不如说是去经历这一经历,并且记录它。此时,阿黛尔已在双重意义上落网:其一是当她渴望逃离父亲的光芒与阴影时,她所能想到的和尊崇的是父亲的方式――写作。同时,作为一个她生活的时代的离轨者,她却成为了某种时代观念的俘虏:女人之写作只能是一种记录,为她自己的生活与经历作传记。于是,除了绝望地、屈辱地、费尽心机地去追逐平松外,我们看到阿黛尔所做的另外一件事便是濒于疯狂地写作。沦落到贫民收容所中时,一个女人窥视阿黛尔的衣箱,阿黛尔几乎疯狂了,她从床上滚落下去,又从床下的另一端爬过来,伏在箱子上入睡。因为“别碰它!那是我的书!”


而阿黛尔正是以同样的方式来逃离莱波尔黛――她要以一段令莱波尔黛的爱情故事黯然失色的爱来逃脱莱波尔黛传奇的光环。不过那是更为复杂的心态中的落网,是忌妒、认同、恐惧与仿效间的徘徊。在阿黛尔不多的行装中有一只“圣箱”,其中有始终未出现在影片中的两件最为重要的道具。一件是平松曾写给她的情书,另一件则是莱波尔黛的婚纱。显然,这是一种忌妒驱使下的亵渎:莱波尔黛是一个圣洁的、不朽的新娘,而阿黛尔则是一个失身的、甚至未得男人的承诺便私奔的女人。但这同时也是一种认同:如果她在自己与平松的婚礼上穿上这套婚纱,她便在某种意义上化身为莱波尔黛,而不再是她光环下的无名的妹妹,而是一个同样著名的新娘。于是,贯穿在整部影片中,阿黛尔不断地陷入一个可怖的噩梦:溺水、窒息、绝望地挣扎。最初,画面中所呈现的只是阿黛尔自己的手扼住了自己的喉咙,她在沉睡的床上辗转、挣扎。当影片第二、第三次呈现这一梦魇时,银幕上出现了阿黛尔的梦境:那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般的溺水女人,一幅褪色而狰狞的影像。对阿黛尔来说,那是莱波尔黛不散的阴魂,也是阿黛尔的自居与对被认同的渴望。它同时是一种恐惧,如果她像莱波尔黛那样死去,那将是一次孤独的死。没有人会去救她,更不会有人为她而去赴死。当阿黛尔第一次在新大陆上与平松“重逢”,得到的却只是无望的告白之后,阿黛尔女巫般地扶乩,呼唤莱波尔黛。正面中景镜头中,阿黛尔一袭白衣,披着长长的黑发。她的大眼睛空洞而迷乱,平举的双手伸在一张小圆桌上,她伴着半悬空的桌腿的碰击声低唤着:“你在那里吗,莱波尔黛?莱波尔黛,我知道你在这儿。请你帮帮我。”莱波尔黛是阿黛尔的幽灵、魔影,也是阿黛尔的偶像和神灵。当阿黛尔充满希望地与现实中的绝望挣扎时,她在不列颠银行对一个小男孩诡密地声称自己叫莱波尔黛,一发现她接到的竟是父亲为她所胁迫做出的对她和平松结婚的书面认可时,她转身快乐而亲切地对孩子说:“我骗了你,我叫阿黛尔。”这一名字的游戏事实上是阿黛尔的一段独白:成就她与平松的这段离轨之爱意味着阿黛尔的名字具有意义,意味着对莱波尔黛之名的成功逃离。直到彻底的无望与绝望降临,她才狂乱地涂下下列句子,这是一次心灵真实的告白:“两个新婚的人埋葬在一起,甚至死亡也不能把他们分开……那死去的年轻新娘的礼服陈列在她父母的家里……可那也是我的家呀!新娘的长袍对于一切访问者好像是一件纪念品。可是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

阿黛尔的悲剧正在于这一逃脱中的落网。她试图以父亲的方式(写作)去战胜父亲,以莱波尔黛的方式(不寻常的爱情)去战胜莱波尔黛,这意味着她将自己置于一个离轨者的位置上,意味着她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了一场注定要输掉的战斗。从充满自信的逃脱,到以一种落网的方式试图完成这次逃脱,阿黛尔从隐藏起自己雨果小姐的身份,到不择手段地利用这个身份。她迫使父亲出具同意她自行结婚的文件,到借助他的名字换取江湖骗子的“帮助”――那是一个有趣的场景:阿黛尔在杂耍场的后台,用她那带着手套的纤细手指在一面肮脏的、蒙满灰尘的镜子上写出了维克多・雨果的名字,旋即把它擦掉了。她意识到雨果小姐――维克多・雨果的女儿的身份,是她全部的、也是惟一的一点儿尊严与价值。她对善良的桑德尔士太太最后的话是:“你错了,桑德尔士太太。我才是拒绝结婚的人。我认为结婚对女人是一种堕落,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女人。我的工作需要独身,这是我父亲的思想。我永远不会放弃雨果小姐这个称呼。”在影片中,她仅有的得到人们承认的时刻是当人们认出她雨果小姐的身份的时刻,无论是书店的惠斯勒先生、她的医生,还是最后救了她的善良的黑人妇女。


阿黛尔终于落网了。她以雨果小姐的身份无名地跨越了一个世纪,默默无闻地死去。她始终未能逃脱――未能给自己的名字以独特的意义。但阿黛尔又终于逃脱了。那便是由于她自己所“成就”的悲剧,由于她留下的书信和用密码写就的日记,在她出演了自己的悲剧一百年之后,1968年,美国作家弗兰西斯・维诺・盖尔出版了她的传记。第二年,我们所讨论的特吕弗的这部著名影片问世。阿黛尔・雨果不仅是一个别具意味的名字,而且是一个时代、一种性格、一种命运的代名词。因此特吕弗宣称:“当代,像阿黛尔式的人物还存在、活动,甚至创造着。”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谜面分析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谜面1:“我知道你不会忘记我,当一个像我这样的女人把把她自己交给一个男人的时候,她就是他的妻子了。我不会哭泣。每个人不能调换他的父亲、母亲和孩子,同样地也不能调换他的妻子和丈夫。我永远是你的妻子,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谜面2:“你错了,桑德斯太太。我才是拒绝结婚的人。我认为结婚对女人是一种堕落,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女人。我的工作需要独身,这是我父亲的思想。我永远不会放弃雨果小姐这个称呼。”
谜面3:“一个年轻的姑娘,独自漂洋过海,从旧世界到新大陆,去和她的爱人结合。这件难以做到的事我将要完成了。”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影片分析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根据法国伟大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由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性作家弗朗索瓦・特吕弗摄制于1975年,表现一段风云激荡时代不可能实现的浪漫情怀。

影片完成至今将近30年了,30年后再看这样一部由一代电影大师摄制的人物传记片,大师和影片本身都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一个女孩站在河边

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

与爱人重逢

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是影片中的一首诗,可以视为对阿黛尔・雨果命运的一种隐喻。

1863年,阿黛尔・雨果,一个法国贵族小姐,人类最伟大的文学家的女儿为了追寻她的恋人――一个正在与美国人作战的英国军官,只身一人远渡重洋,犹如一片落叶从欧洲飘落于加拿大的哈里法斯。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废除;而在阿黛尔的故乡欧洲,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这就是阿黛尔的生活场景。她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礼崩乐坏的时代追寻惟一的爱情,并把这个愿望当作她生命的惟一,这种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时代要求之间的巨大反差注定这种追寻只能以悲剧结束,注定阿黛尔・雨果只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这部影片具有特吕弗的“新浪潮”经典作《四百下》、《朱尔和吉姆》以及后期创作的所有特点:人为的纪录性,摄影机隐于后面,流畅、从容不迫地移动,演员的个性支配场面调度,对探索爱情关系可能性的关心,剪辑避免重点或视点的任何突然转换,等等。这使得影片就像镶嵌在一幅画框中的古典风格油画,具有一种厚重的古典美。读解这幅作品时是否激动,是否获得美感有时似乎不完全取决于作家,甚至更取决于观众本身。

然而,以这种平实的话语诉说一段风云激荡时代的浪漫激情在现代观众眼里可能会显得有些冷漠,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审美的隔膜。

阿黛尔・雨果是一个为爱情燃尽生命的贵族女性。为了那段萍水之情她被内心的激情燃烧,从欧洲到加拿大的哈里法斯,再到巴巴多岛;从一个善感任性的贵族小姐变成一个流落街头,衣衫褴褛,被狗追赶,被小孩子哄笑的“可笑”疯子;她自以为是皮尚――那个始乱终弃、见异思迁的政治投机者的太太,目光呆滞、形同槁木一样穿行于和亲人远隔大洋的异乡僻壤,穷街陋巷。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情梗概,《阿

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

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

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

在阿黛尔眼里只有对皮尚上尉爱的热望。内心的爱欲把她灼烧得头晕目眩,她已毫无理智可言,世界已不重要,亲人和尊严也无暇多顾,什么样的冷漠与残酷也无法让她相信皮尚早已不爱她、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爱过她。如此惨烈的内心煎熬、如此强烈的情感冲突,那种惊心动魄的心理炼狱都让人不能不为这个奇女子、一代情种而一掬情泪!

在如此风云激荡的生活场景,如此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面前特吕弗是否太无动于衷了?

《四百下》凭借不动声色的“积累”营造了总体的真实和情绪的高潮,获得动人心弦的审美效应。那么,《阿黛尔・雨果》的不动声色“积累”了什么?

“积累”和诉说;纪实性和戏剧性――30年后看特吕弗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似乎也有一种错位,和阿黛尔小姐的错位一样――主观愿望和时代要求之间的错位。

首先,现代电影和早期好莱坞明星制时代电影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表演元素是现代导演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也就是说,在现代导演那里不可能存在着独立于导演艺术之外的表演,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杰出表演是特吕弗对所有电影元素总体控制的结果。正是他那种如同由画框中看画一样的总体美学追求,才凸显出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杰出表演,才为她的表演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种对表演的自觉同样是特吕弗一贯风格的具体呈现,在法国“新浪潮”电影家中特吕弗的影片成就了一批电影表演艺术家:《四百下》的儿童演员让―彼埃尔成为世界电影史最著名的“镜子演员”――一种表演风格的同义语,其流风甚至泽被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新浪潮”表演的一代教母――让娜・莫罗;以及后来的伊莎贝尔・阿佳妮……

表演是现代导演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导和演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这是我们读解现代电影的重要原则之一。

退一步讲,如果一部电影真的只成就了一个演员,而这部影片的表演元素使影片获得了足够的光彩,那么我们还能说这部影片的导演无所作为吗?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毕竟摄制于30年前;特吕弗对情欲的表述毕竟不是当代人的表述。同样一个故事假如我们请菲利普・考夫曼或者请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执导,可以断定会比特吕弗好看,然而那还是特吕弗,那还是一个个人化的故事吗?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本片评分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1.表演*伊莎贝尔・阿佳妮在本片中凄楚欲绝的眼神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2.影像(*)一贯的隐蔽。

3.故事(*)缺少戏剧张力,但故事本身荡气回肠。

4.导演(*)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浪漫年代的故事。

5.观赏性现代观众能否接受?

综合评分:*(***)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演员介绍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许多人都注意到了伊莎贝尔・阿佳妮无与伦比的演技。她的确出色地表现出阿黛尔・雨果内心的倔强与脆弱、任性与游移、理智与迷惘……塑造了一个丰满、复杂的性格,尤其是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流露出的那种永恒忧郁、永恒凄迷都具有摄魂夺魄的魔力。一位法国影评人说过:“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用的摄影机还在不在?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
伊莎贝尔・阿佳妮在片中的表演充满激情,法国影评界认为她为以后法国女演员定下了一种新的肢体动作、举止和声调,她本人也成为当时法国最受模仿的影星。

特吕弗选中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阿黛尔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因为这种贵族气、有几分疯狂、几分神经质的角色恰恰暗合了她本人的气质,后来的《罗丹的情人》也证明了这点。阿佳妮因为此片获得法国恺撒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学院奖。片子也被当年的权威媒体称做是“近几年来最浪漫的电影”。

然而我们还是要谨慎一点,不能说《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电影,不能说伊莎贝尔・阿佳妮救了这部电影。这对她本人和特吕弗以及法国电影“新浪潮”都不公平。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幕后花絮

导演客串:在哈利法克斯,弗朗西斯・特吕弗扮演了一个被阿黛尔误认为是平森的军官。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导演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

弗朗索瓦・特吕弗

男,生于1932年2月6日 ,法国巴黎

逝世于1984年10月21日(法国Hauts-de-Seine,脑瘤)

星座:水瓶座

法国导演。从小酷爱文学和电影,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1953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1954)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1957)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

他的电影名作有《四百击》、《朱尔与吉姆》、《日以继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隔墙花》等。特吕弗终身难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经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忧郁的影象形式再现出来。这些电影作品呈现了一个叛逆传统、反抗次序的电影艺术家,以及他的心路历程。跟别的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避免了政治化倾向,风格雅俗共赏,显示出雷诺阿等人的影响。他欣赏的好莱坞影人包括希区柯克、霍克斯、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他认为电影应该模仿生活,但比真实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会亮相在银幕上担任演员。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LesFilmsduCarrosse[法国]

2.LesProductionsArtistesAssociés[法国]

发行公司:

1.HemdaleFilmDistributionLtd.[英国]

2.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德国](2003)(Germany)(DVD)

3.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美国](2003)(USA)(video)

4.MK2Diffusion[法国](2000)(France)(re-release)

5.NewWorldPictures[美国](USA)(subtitled)

6.SouthbrookInternationalFilms(1977)(UK)(theatrical)

7.UnitedArtists[法国](1975)(France)(theatrical)

其他公司:

1.AirFrancespecialthanks

发行日期

香港HongKong1976年7月22日

法国France1975年10月8日

美国USA1975年10月12日......(NewYorkFilmFestival)

美国USA1975年12月22日......(limited)

瑞典Sweden1975年12月26日

芬兰Finland1976年2月20日

英国UK1977年9月1日

西德WestGermany1978年

法国France2000年6月28日......(re-release)

希腊Greece2000年9月1日......(re-release)

以色列Israel2001年4月12日......(re-release)

波兰Poland2001年10月11日......(WarsawFilmFestival)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更多外文片名

Histoired'AdèleH.,L'

TheStoryofAdeleH.....(USA)

AHistóriadeAdèleH......Brazil

AdeleH.,unastoriad'amore.....Italy

Adelentarina.....Finland

Ber?ttelsenomAdèleH......Sweden

DiarioíntimodeAdelaH.,El.....Spain

GeschichtederAdeleH.,Die.....WestGermany

IstoriatisAdeleHugo,I.....Greece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演职员表

编剧:

让・格鲁沃尔JeanGruault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

JanDawson....Englishadaptation

FrancesVernorGuille....story(asFrancesV.Guille)

AdèleHugo....diary

SuzanneSchiffman

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Adjani....AdèleHugoa.k.a.AdèleLewry

布鲁斯・罗宾逊BruceRobinson....LtAlbertPinson

西尔维・玛丽奥特SylviaMarriott....Mrs.Saunders

制作人Producedby:

克劳德・米勒ClaudeMiller....producer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producer(uncredited)

MarcelBerbert....producer

原创音乐OriginalMusic:MauriceJaubert

摄影Cinematography:纳斯托・艾尔孟德罗斯NéstorAlmendros....(asNestorAlmendros)

剪辑FilmEditing:

MartineBarraqué....(asMartineBarraque)

YannDedet

JeanGargonne

MichèleNeny....(asMicheleNeny)

MurielZeleny

艺术指导ProductionDesigner:Jean-PierreKohut-Svelko....(asJean-PierreKohut)

服装设计CostumeDesignby:JacquelineGuyot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Director:

CarlHathwell....secondassistantdirector

uzanneSchiffman....assistantdirector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单声道

版权所有:?1975LesFilmsDuCarrosseS.A./LesproductionsArtistesAssociesS.A.

?1975Metro-Goldwyn-MayerStudiosInc.

拍摄日期:1975年1月8日-1975年3月21日

摄影机:PanavisionCamerasandLenses

摄制格式:35mm

洗印格式:35mm

制作人Producedby:

克劳德・米勒ClaudeMiller....producer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producer(uncredited)

MarcelBerbert....producer

雨果简介_《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相关评价

爱恨交织后的自我癫狂

为了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不惜远渡重洋与他共结连理,不惜贬低自身价值向他哀求,不惜舍弃自尊靠父母的施舍为他偿还贷款,不惜相信以假乱真的睡眠术只为挽回他的心,她不惜代价的付出,换回的却是穷途末路后的自我癫狂,爱恨交织带给她的不是幸福而是伤害,这就是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从一个以爱情作为依靠,以婚姻作为目的,满心欢喜、惹人怜爱的痴情小女孩,逐渐变成一个将爱情视为占有,因爱生恨、为爱报复,却沦落为自我麻痹、自我癫狂的欧洲女子,让人唏嘘不已。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三次梦境中的溺水,其实就是阿黛尔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家庭上的阴影与爱情上的失败,让她在挣扎的同时难以呼吸。

作为法国一代文豪雨果的女儿,再加上还有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幸早逝的姐姐,这让阿黛尔从小就活在他们的光环下,无形的压力与父母的偏心,让阿黛尔的自尊备受折磨,从此也在她的内心深处种下了恨根,还造就了她好强与自负的性格特征。后因父母对其婚姻的反对,加上男方之所以不接受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是雨果的女儿,这让阿黛尔对父母更加的反感与厌恶。

求爱失败后,为了重拾男友的欢心,阿黛尔胡编乱造,却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一直隐姓埋名的阿黛尔对着银行里的小孩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只属于自己的稍许曙光。最后因爱情失败,没脸回去见父母的阿黛尔过着潦倒而自暴自弃的生活,直到被好心人护送回家,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一心想要摆脱雨果女儿身份的阿黛尔,最后还是依靠着父亲的名声重回了温暖的故乡。虽说如此,但阿黛尔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家庭的原因有很大的责任。

在爱情方面,可以说阿黛尔为爱而恨,为恨而占有。她从来没有成全他人的想法与意识,她从头到尾都独自沉溺于爱情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直到最后的淹没也无怨无悔,就像一只失去了自我的野兽,为了得到猎物而不折手段,在影片中男主角说过:你不是真正的爱我,如果你真的爱我,你根本就不会这样做。对于阿黛尔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无疑不是爱得太深,就是恨得太深,爱与恨的交织蒙蔽了她的双眼,以为进行了自我满足的报复后,他会回到自己的身边,没想到却是徒劳无功,逐渐迷失于爱情的迷宫中自甘堕落。母亲的病逝与爱情化为泡影的双重打击下,阿黛尔在无力还击的同时彻底崩溃了,在家庭与爱情的面前,阿黛尔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爱得越深,恨得越深,无论是家庭还是爱情都让阿黛尔受尽折磨,深陷其中就会难以自拔,沉迷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偏激与执迷不悟。阿黛尔的爱是沉重的,就像是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每个人的心,她爱得执着、爱得痴狂,却忽视了身边的一切,只看到了痛苦的一面,而忘却了身边所疼爱她的人。心智的迷失,渐渐吞噬了她的心智,留下的只有毫无意义的情感留恋,最后也只能在收容所里度过自己漫长的余生,逗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但内心的怨恨与遗憾永远都无法磨灭,而逝去的一切也永远都无法挽回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7905.html

更多阅读

《阿黛尔的生活》影片成功的秘诀 阿黛尔的生活

《阿黛尔的生活》影片成功的秘诀本年度在嘎纳获得金棕榈奖的法国影片《阿黛尔的生活》不仅获得了嘎纳电影节评委的一致好评,也似乎获得了法国观众的一致认可,看来影片获奖以后导演与演员有关拍摄过程中的一些争议丝毫也没有影响观众

《阿黛尔的生活》影评 阿黛尔的生活在线观看

年初第一遍看《阿黛尔的生活》的时候,刚读完《第二性》,配合影片开头的几段《玛丽安的生活》食用,感觉到的是浓浓的女权意识:一个女性如何觉察到自身的理想与爱情。好电影总是在反复咀嚼中能发现不同的韵味,又是一年戛纳,重温去年这部金棕

《托尔斯泰的故事》读后感 名人传托尔斯泰读后感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我虽然没有看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但我看过他写的‘童话和寓言’,我听爷爷讲过,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一口气地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故事》,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时父母双亡,喜欢幻想,从小坚持写日

阿黛尔的情歌为何催人泪下? 阿黛尔.阿德金斯

格莱美大赢家阿黛尔的情歌为何催人泪下?chengmine2012-02-15 18:15:39为什么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如此催人泪下?科学家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阿黛尔捧得6项格莱美大奖。图片来源:frugal-cafe.com阿黛尔(Adele)是第54届格莱美

声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情梗概,《阿》为网友一苇以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