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历史沿革,古典音乐-简介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有别于通俗和民族的经典音乐。它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狭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事实上,很多西方古典音乐最早都是来自于为宗教仪式庆典而写的音乐。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历史沿革,古典音乐-简介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历史沿革

格里高利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典音乐

文艺复兴

到了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欧洲到了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象大家古典音乐丛书所熟知的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以及“乐圣”贝多芬。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古典音乐丛书时间进入19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我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像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注:按广义的古典音乐定义: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来看,印象派音乐和现代音乐皆属古典音乐之类;若按严格的古典音乐定义,则古典是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简介

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Classical一词在英文中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称“经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为: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定义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其范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在地理上,这些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美洲,这是相对于非西方音乐而言的。另外,西洋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
但若细究古典,本意可以理解为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古代+经典),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这也体现于“古典”(classical)与“经典 ”(classic)的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音乐,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中类别的称呼,是相对于轻音乐、通俗音乐等类别而存在,它本身并没有严格明确的解释或者定义。在轻音乐范围里,有时也采用“古典”的概念来指某些经过时间检验,被人们奉为楷模的轻音乐作品,如古典轻歌剧、古典爵士乐等,这里的 classical 理解为“古代+经典”,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乐理

套曲Cycle,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
音诗poeme,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历史

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450年,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的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在那时,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逐渐形成。
1600年,欧洲音乐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1750年巴赫逝世后,也就是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19世纪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
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不得不提到拉赫马尼诺夫,马勒等作曲家,他们把欧洲传统作曲法发展到了极致,当然也包括新的尝试,出现了象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合唱》这样的宏大的作品。再者,就是斯特拉文斯基,他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采用多调性,为以后的传统作曲法到先锋音乐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区分标准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形成古典风格空前绝后特徵的部分原因是历史性的。如果古典风格中出现民族化的倾向,就会使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们惊讶不已,因为那是到19和20世纪才出现的。虽然他们认识到他们的作品与巴洛克晚期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其渐变过程都比历史的动因更为缓慢。

也许采用奏鸣曲曲式是古典音乐最典型的特徵,这种曲式是许多18世纪末期作品,共同采用组织音乐素材的基本方法,但它作为整整一代的主要曲式,一直使用到古典乐派衰亡之後,并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作曲家提供了灵感。

古典作曲家对奏鸣曲形式的描述,从未像现在这样彻底。更重要的是,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喜欢运用表达的概念。莫扎特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为他的创作意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当时这样谈到了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极难与极易之间的愉快媒介,它们都是非常辉煌和悦耳的,而且十分的自然流畅。乐曲中不时伸入一些过门,鉴赏家可以从中得到满足;但是这些过门都写得不深奥以免曲高和寡。”通俗易懂正是莫札特音乐生命力所在。

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发展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它为了解下列现象必然会发生的原因提供一个线索:即1740年前后,滋生了一种对老学派假定的晦涩传统方法不耐烦的情绪。这种传统方法讲究作曲的对位法技巧,当时的作曲家希望写出一些具有开放和声(和弦中各音位置排列为分散的和聱)的简单乐曲。但是最要紧的是不要混淆古典风格的主流发展。因为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已经被音乐语言所吸收:人们可以从海顿早期的交响曲看到这种演变过程,亦可从莫札特的交响曲中看到。而且成熟古典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回归到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对位原理(contrapuntalprinciples)。

在古典风格音乐中,对比的思想是本质特徵,就像在奏鸣曲形式中的描述一样,“强烈”的第一主题与通常有节制的第二主题形成对比。尽避在巴洛克晚期音乐中已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强烈的对比概念是极重要的。例如像韩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中的戏剧性合奏那样。另一方面,在古典风格的范畴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即在某一乐章中几乎放弃了对比的概念,以追求一致性的表达:韩德尔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中的许多乐章,被认为是单一主题的,或建立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之上。有时它们可能表现出动态的对比性,但实际上保持音乐素材的统一性,与我们对古典风格的简单认识相矛盾。另外一些例子可在莫扎特早期一些钢琴协奏曲里,流畅和优美旋律的乐章中找到。

如果有一个区分古典与巴洛克音乐结构的标准的话,那么肯定就是调高或调性的运用,这是作品中的戏剧性要素。古典乐派作曲家建立了一套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文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例如:海顿四重奏乐章中的大多数新奇感,来自于当听众的注意力被导向希望听到某一确定的调性时,而听到的却是另一调性。还有节奏上的新奇感和旋律上的新奇感,但是表现这类新奇感的重要方法则是透过调性之间的对比来实现。

不必像19世纪的评论家那样产生过分理性化的倾向,但只要抓住这种调性构成的实质,对古典风格的基本推动力就一目了然了。可立即看出它的范围是多么宽广,因为调性配合的可能性范围是非常大的;但它又是有限的,因为丰富的半音和声(chromaticharmony)尚未被开发,半音和声后来速渐发展成主导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技巧。

因此,古典风格虽然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风格,既可以表现强烈和热情的情感,又能表现抒情和丰富的情感,但它始终受到常规的限制。18世纪末期,大作曲家的音乐处于这些常规的制组之下,但又始终遵循这些常规,在这种意义下来理解古典风格比任何形式上的描述都更为重要。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特点及代表作

中世纪时期(MedievalPeriod)(1450年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广为演唱的单声部歌曲集。大多用于两种礼拜仪式: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献身事迹,这是教堂仪式的中心;二是日课,就是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主要以诗篇为主,推荐《GREGORIANCHANT》。


海顿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著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著骚动、不安和疑虑。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figuredbass)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是巴洛克时代大事。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也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触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l)(约公元1750―1820)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如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莫扎特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约为公元1820―1900)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萧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古典主义

1、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度过了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同作曲家韩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复调音乐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舒曼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且由作曲家门德尔颂在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颂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如今的崇高地位。在西方音乐史上巴赫Bach,贝多芬 Beethoven和布拉姆斯Brahms被尊称为德国“3B”。

2、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文: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 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抒情曲(Lieder)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3、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根据当代的考证显示,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迁变。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浪漫主义

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
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
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孟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
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在过渡到现在音乐之
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
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印象派音乐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
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帕格尼尼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1840)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罗西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2~1868)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多尼采蒂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7~1848)
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威尔第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3~1901)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26。

韦伯

德国作曲家。(1786~1826)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舒曼

德国作曲家。(1810~1856)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四乐章)。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
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勃拉姆斯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1897)勃拉姆斯(1833~1897)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
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
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
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
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
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
选)。

舒伯特

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1797~1828)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
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
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施特劳斯

奥国作曲家。(1825~1899)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父亲是"圆舞曲之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柏辽兹

法国作曲家。(1803~1869)
曲目:1.幻想交响曲。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肖邦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1810~1849)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
(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234
。11.诙谐曲(四首)。12.幻想曲OP.49。13.摇篮曲OP.57。14.船歌

李斯特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11~1886)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No2、No13、No15。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俄国作曲家。(1840~1893)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睡美人》、
《胡桃钳》。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
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杜卡

法国作曲家。(1865~1935)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西贝流士

芬兰作曲家。(1865~1957)
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
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
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拉威尔

法国作曲家。(1875~1937)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
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
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布劳克

瑞士作曲家。(1880~1959)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巴托克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81~1945)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
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
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柯达伊

匈牙利作曲家。(1882~1967)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斯特拉文斯基

俄国作曲家。(1882~1971)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彼得洛希卡》、《春之祭》。2.《诗篇交响曲》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肖斯塔科维奇

俄国作曲家。(1906~1975)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七、十号。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布里顿

英国作曲家。(1913~1976)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表现形式

(一)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多乐章形式的乐曲

1.交响曲(Symphony)


巴哈交响曲在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上,在不同的时期曾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文艺复兴时期,交响曲这个名称被用来当做器乐曲的代名词,这时的交响曲并不具有特定的形式,仅仅是表示这首曲子不是声乐曲而已。此一观念延伸到巴洛克时期,巴哈曾将他所写类似组曲形式的管弦乐曲,题名为交响曲;而在韩德尔着名的神剧《弥赛亚》中,有一首用器乐演奏的短曲,命名为《田园交响曲》。由此可知,即使到了巴洛克后期为止,交响曲也仍然未具有特定的样式。不过也就在此同时,开始有作曲家试着将由快板、慢板、快板叁个段落连续演奏的义大利歌剧序曲,改变成由快板、慢板、快板叁个乐章分开演奏的音乐,并将这种音乐称之为交响曲,这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叁乐章交响曲。

2.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

大协奏曲是巴洛古时期相当盛行的一种乐曲形式,它是一种由一个独奏乐器小组与管弦乐联合演奏的音乐。大协奏曲中的独奏小组通常包括两把小提琴和数字低音(由大键琴及大提琴担任),乐团部份则是由一个小型的弦乐团再加上几支管乐器所构成。大协奏曲的演奏特色在於独奏乐器小组和乐团组在交替演奏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力度上的对比。

3.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应该都是指「独奏协奏曲」,所以若没有特别强调,则协奏曲这个名称,指的就是独奏协奏。

所谓独奏协奏曲,也就是由单独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一起合奏的音乐形式。有的爱乐者以为在整个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上是先有大协奏曲,然后等大协奏曲没落后再由独奏协奏曲登场,替代大协奏曲的位置,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在巴洛克时期是同时存在的,只是独奏协奏曲的发展比起大协奏曲要来得晚些,而且巴洛克之后大协奏曲逐渐没落,而独奏协奏曲却反而兴盛起来罢了。

4.组曲(SuiteorPartita)

由组曲这个名称我们可以推知,组曲是由多首曲子所共同组合而成的一种乐曲形式。虽然将组曲放在这一节来讨论,但并不是所有的组曲都是用管弦乐团来演奏,也有不少作曲家曾为独奏乐器谱写过组曲。

(二)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单乐章形式的乐曲


演奏现场1.交响诗(SymphonicPoem)

由李斯特所首创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名称用了“交响”两字是因为其乐曲规模以及演奏时所需的乐队编制,都达到与交响曲相同的水平;称其为“诗”,主要是因为它通常都以文学性题材做为创作依据,并且以传达出纯音乐以外的诗意为目标。

2.序曲(Overture)

歌剧或神剧于正式开演前,习惯上都会由管弦乐团先演奏一首器乐曲,这首曲子一般就称之为序曲。不过并不是每一出歌剧都一定有序曲,例如普契尼的著名歌剧《杜兰朵公主》就没有序曲。另外也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将歌剧开场前的音乐称为序曲,例如华格纳的歌剧《罗安格林》以及《崔斯坦与伊索德》第一幕前演奏的器乐曲,华格纳将它命名为前奏曲而不称之为序曲。

3.前奏曲(Prelude)

在某些情况下,前奏曲和序曲在功能上是相同的,例如华格纳就将他部份歌剧开场前的器乐曲,称为前奏曲,而不叫作序曲,但不管名称如何,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另外,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如韩德尔及库普兰等人,有时也将他们所写组曲中的第一曲题名为前奏曲,在这种情形下,这个前奏曲和巴哈管弦乐组曲中的序曲,在意义上又是相连的。

4.间奏曲(Intermezzo)

间奏曲的意义,最通俗的解释,是指在歌剧或戏剧每一幕或者幕中不同场景之间,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器乐短曲。例如马士卡尼的歌剧《乡间骑士》以及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间奏曲,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另外像是一般爱乐者都很熟悉的名曲《泰绮丝瞑想曲》,其实也是马斯奈歌剧,《泰绮丝》中第一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之间的间奏曲。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时段音乐

下午茶

让心情平静恬适的音乐
奥芬巴赫《霍夫曼船歌》
亨德尔《水上音乐》
莫扎持《G大调弦乐小夜曲》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之《饮酒歌》
马斯奈《泰伊思随想曲》
威尔第歌剧《弄臣》之《善变的女人》
舒曼《儿时情景》作品15之梦幻曲
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之预言鸟
舒伯特《野玫瑰》
舒伯特《鳟鱼》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第1号
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之《美好的一天》
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之《天鹅》
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之《莫尔道河》
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持拉如是说》
德利伯芭蕾舞剧《葛贝莉亚》之《洋娃娃圆舞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起床时间

让精神振奋清醒的音乐
巴赫《康庚舞》
奥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
辛定《春天的呢喃》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贝多芬《第7交响曲》
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言歌》之《狩猎之歌》
肖邦波兰舞曲《英雄》
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雷斯庇基交响诗《罗马三部曲》
葛罗菲《大峡谷》组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莫扎特《朱被特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克菜斯勒《美丽的露丝玛莉》
舒伯特《乐兴之时》
韦伯《邀舞》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比才《卡门》
帕海贝尔《卡农》
安德森《切分音时钟》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卡普亚《我的太阳》
卡尔奥福《布兰诗歌》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
夏布里埃《西班牙狂想曲》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
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第5号《春》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入门》

睡觉时间

温轻浪漫梦幻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品味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音乐《睡美人》、《胡桃夹子》)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
芭达洁关丝卡《少女的祈祷》
贝多芬《给爱丽丝》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勃拉姆斯《摇篮曲》
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
德利果《小夜曲》
拉赫马尼诺夫《声乐练习曲》
沃思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之步舞曲
格里格诗剧《皮尔金特》之《索尔维格之歌》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之月光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
萨蒂《吉诺佩第钢琴曲》
肖邦钢琴奏呜曲第2号
莫扎特《竖笛协奏曲》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16号
雷奥波德・莫扎特《玩具交响曲》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德沃夏克《幽默曲》

工作时间

让情绪激昂慷慨的音乐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之画》组曲
李斯特《第1钢琴协奏曲》(五大钢琴协奏曲)
阿尔贝尼兹《西班牙组曲》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五大钢琴协奏曲)(品味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6交响曲《悲怆》(品味柴科夫斯基-交响曲)]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杜卡交响诗《小巫师》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大c小调《第2钢琴协奏曲》(五大钢琴协奏曲)[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哈倍图良芭蕾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5号《皇帝》(五大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
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品味柴科夫斯基-管弦乐曲)[《一八一二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
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
[贝氏钢琴奏鸣曲
c小调奏鸣曲《悲伦》Opl3
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Op27
C大调奏鸣曲《华伦斯坦》0p53
降E大调奏鸣曲《告别》Op81a
降B大调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Opl06
・晚期最后三首奏呜曲:
E大调奏鸣曲0p109
降A大调奏鸣曲Opll0
C小调奏鸣曲0p.111]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
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如何赏析

所谓古典,其实就是指西方自文艺复兴以降后至我们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总和。这个古典音乐里“古典时期”的古典二字完全不一样。古典音乐,已经是一个文化
范畴的概念。是西方并逐步意味着全球的主流音乐的一部分。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西方古典音乐如同摩天大厦,而它周边的是大片没有影响力的小房子。前后的差
距使西方古典音乐已经可以用全球主流音乐,乃至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了。古典两字已经不代表时间或者历史性,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但无论它如何强大,作为并非古典音乐原发地文化的我们,对古典音乐也不能盲目接纳。我个人认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应该有这些特征;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隐藏能力,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能符合这些特征的,我才称它为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有别于流行或者现代音乐)。所以,我喜欢上古典音乐,就是因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给它打动的,是十几年前开始留意听古典时,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吸引,开始喜欢上古典。之后,阶段性断断续续地有去听,但都不系统,一直到现在。不过,作为古典音乐,如果要了解其大致全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都是业余人士,非专业者那样用时间去欣赏。古典音乐是需要一定“训练”才能欣赏的音乐。这种训练包括对音乐原理,乐器,音乐发展的历史,对作家本人,甚至对演绎的艺术家指挥家都要了解一些。
古典音乐来源于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艺复兴之前,音乐主要是教堂祢撒,比如圣格列高利咏叹。换言之,音乐最早的形式是“声乐”,为何是声乐?因为来自人的声音,才是这世界上最原始,也最能打动人的声音,所以也是最好的“音乐”。当然,那年代器乐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
事实上,现在重新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帕克斯特里纳的圣颂合唱,依然具有恒久的魅力,如果你听古典或者浪漫久了,不妨试试去听他的作品。宗教音乐来自这些当
年虔诚的信徒之手,来的更简单纯朴又具有情感。他们对后人影响巨大,后世的伟大作品里都有他们的影子(比如亨德尔的祢赛亚,巴赫的B小调祢撒,贝多芬的庄
重祢撒,百辽兹的以利亚到现代布列顿的战争安魂曲)了解古典音乐的源头,就等于明白音乐最基本的特征(或者基本“硬件”)就是要有优美旋律和崇高情感。没有这些要素,再伟大的作品,也不是我需要的,当然没有一部伟大作品里没有旋律和情感。又或者说,旋律是一个广义,文艺复兴的音乐几乎“见不到旋律”,只有节奏。
从斯拉夫进行曲开始,到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组曲,到斯美塔纳的伏瓦塔河,我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我尚且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何许人也,甚至不了解他们的作品的名字。我没有被那些比他们更“流行’的贝3,5,9打动多少前,就喜欢上这些优美旋律的作品。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好处

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
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5、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6、古典音乐是完美的听觉艺术
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
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
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7、古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
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
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8、古典音乐是中庸的艺术,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
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
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
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
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而更多的是原始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
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建议让儿童多听完整的古典音乐――交响乐
为什么要强调听完整的交响乐呢?因为时下儿童音乐教育所选的音乐大多偏重成人化的情感,即所谓的温情浪漫,以这样的
标准选择,很多的交响乐便不再其中,即便入选,也只是掐头去尾的节选,儿童大多只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大师们所作的小品。这对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的,因
为,温情浪漫只是音乐的特质之一,表达的只是人的一种性情而已,无法完全代表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而且,如果儿童长期只听一种情感的音乐,将固化儿童
的心胸,不利于建立完整、开放的心灵。其二,古典音乐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作品题材众多,情感丰富、内容深刻、音乐构思完整,如果只听片断
或小品,就无法完整地认识大师,领略音乐的神韵,当然更谈不上音乐的启蒙教育了。最后,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
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
式。最后,希望在现有音乐的基础上,能让孩子广听交响乐。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图书

图书信息


作者:菲利普・唐斯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标题: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译者:孙国忠/沈旋/伍维曦/孙红杰出版年:2012-12页数:813定价:128.00元丛书: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ISBN:9787552300932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内容简介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威性最新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
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
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古典音乐_古典音乐 -作者简介

菲利普・唐斯(PhilipG.
Downs),著名音乐学家。出生于英国,分别在利兹大学和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他长期任教于加拿大西
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的音乐史系,曾任该系的系主任。
唐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时期的音乐,曾发表过不少有关这一时期音乐研究的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791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历史沿革,古典音乐-简介》为网友离恨总随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