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 木星-概述,木星-发现历史

木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为第五,亦为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古代中国称之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西方语言一般称之朱比特(拉丁语:Jupiter),源自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木星在古代便已为天文学家所知,并出现在许多文化的神话与宗教信仰中。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从地球观察时,木星可达视星等-2.94,是平均而言夜空中第三亮的天体,仅次月亮和金星。2012年0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6颗,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概述


木星

定义: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太阳系(二级学科)。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21倍。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位于木星赤道南部。从东到西最长时有48000千米,最小时也有20000多千米;从北到南最长有14000千米,最短时也有11000千米,面积大约453250000平方千米,能容纳三个地球。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这个大红斑是1665年由法国后裔的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它时常改变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班得瑞的同名纯音乐,出自专辑《Rhineriver》(莱茵河波影)。

基本参数

自转周期:木星赤道部分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两极地区的自转周期稍慢一些。

直径:142800千米(赤道),133800千米(两极)

质量:1.90×10的27次方千克

平均密度:1.33g/立方厘米(水是1)

核心密度:1600Kg/立方米(水是1000)

表面重力加速度:23.12米每二次方秒。

质量(与地球比):317.89倍

体积(与地球比):1316倍

表层温度:其表面有效温度值为-168℃,而地球观测值为-139℃。

半长轴(AU):5.20336301

轨道倾角(度):1.30530

升交点经度(度):100.55615

近日点经度(度):14.75385

会合周期(天):398.88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13.07

地形外观

木星表面有红、褐、白等五彩缤纷的条纹图案,可以推测木星大气中的风向是平行於赤道方向,因区域的不同而交互吹着西风及东风,是木星大气的一向明显特徵。大气中含有极微的甲烷、乙烷之类的有机成份,而且有打雷现象,生成有机物的机率相当大。

表面环境

木星的成份绝大部分是氢和氦。木星离太阳比较远,表面温度低达摄氏零下150度,木星内部散放出来的热,是它从太阳接受的热的两倍以上,所以如果木星只靠太阳的热来加温,表面温度还会再低20度。

星体结构


木星木星的表面是由液态氢以及氦所组成的,在深入地心为液态的金属氢,其核心为一个岩质的核,约有地球的两倍大,十倍重。

木星拥有非常大的磁场,表面磁场的强度超过地球的10倍。木星的磁气圈分布围比地球磁气圈的围大上100多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磁气圈。由於太阳风和磁气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样在极区有极光产生。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发现历史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木卫三是1609年由伽利略通过他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连同木卫一、木卫二、木卫四被称为伽利略卫星。

其实木卫三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甘德发现的,他著有《岁星经》和《天文星占》两书,可惜均以失传。唐朝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著的《开元占经》第二十三卷中有这样的记载“甘氏曰: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须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甘德早在公元前346年发现了木卫三,比伽利略早了将近2000年。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至1950年代),人们又接连发现了12颗较大的卫星,使木星卫星的总数达到了16颗。直至1979年美国旅行者一号及1995年伽利略号等飞临木星系的时候,又发现了许多更细小的、离木星更远的天然卫星,使人类所知的木星系卫星总数达到66个,成为太阳系拥有最多天然卫星的行星,这数字还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物理特征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行星,最外层是木星的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过渡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千米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据推测
木星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核区,核区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核区物质在极高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力之下,物态难以预测,不太可能为固态。核区边缘与外围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性过渡。

气态行星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木星的大气层很浓厚,厚度达3000千米,在大气层之下有一层厚达27000公里的液态氢层,再下面是金属氢,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也是一层浓密的大气层,大气层下有一层厚达26000公里的液态氢层,再下面也是金属氢。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我们得到的有关木星内部结构的资料(及其他气态行星)来源很不直接,并有了很长时间的停滞。(来自伽利略号的木星大气数据只探测到了云层下150千米处)

石质内核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表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来自伽利略号的大气层数据同样证明那里的水比预计的少得多,原先预计木星大气所包含的氧是目前太阳的两倍(算上充足的氢来生成水),但目前实际集中的比太阳要少。另外一个惊人的消息是大气外层的高温和它的密度。

高速飓风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风速达每小时400千米,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接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知道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表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表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通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足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特别高,也特别冷。类似的情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内核高热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

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较强磁场

宇宙飞船发回的考察结果表明,木星有较强的磁场,表面磁场强度达3-14高斯,比地球表面磁场强得多(地球表面磁场强度只有0.3-0.8高斯)。木星磁场和地球的一样,是偶极的,磁轴和自转轴之间有10°8′的倾角。木星的正磁极指的不是北极,而是南极,这与地球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木星磁场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木星磁层。木星磁层的范围大而且结构复杂,在距离木星140万-700万公里之间的巨大空间都是木星的磁层;而地球的磁层只在距地心5~7万公里的范围内。木星的四个大卫星都被木星的磁层所屏蔽,使之免遭太阳风的袭击。地球周围有条称为范艾伦带的辐射带,木星周围也有这样的辐射带。美国的“旅行者1号”还发现木星背向太阳的一面有3万公里长的北极光。1981年初,当“旅行者2号”早已离开木星磁层飞奔土星的途中,曾再次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由此看来,木星磁尾至少拖长到6000万公里,已达到土星的轨道上。

厚密大气层

木星有一层厚而浓密的大气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占80%以上,其次是氦,约占18%,其余还有甲烷、氨、碳、氧和水汽等,总含量不足1%。由于木星有较强的内部能源,致使其赤道与两极温差不大,不超过3℃,因此木星上南北风很小,主要是东西风,最大风速达130~150米/秒。木星大气中充满了稠密活跃的云系。各种颜色的云层像波浪一样在激烈翻腾着。在木星大气中还观测到有闪电和雷暴。由于木星的快速自转,因此能在它的大气中观测到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带纹,其中的亮带是向上运动的区域,暗纹则是较低和较暗的云。

木星的大红斑位于南纬23°处,东西长4万公里,南北宽1.3万公里。探测器发现,大红斑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呈深褐色。这个彩色的气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这个核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长久。

由于木星离太阳平均距离为7.78亿公里,因此木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从木星接受太阳辐射计算,其表面有效温度值为-168℃,而地球观测值为-139℃,“先驱者11号”宇宙飞船的探测值为-148℃,仍比计算值高,这也说明木星有内部热源。

“先驱者号”探测器对木星考察的结果表明,木星没有固体表面,木星是一个流体行星。主要是氢和氦。木星的内部分为木星核和木星幔两层,木星核位于木星中心,主要由铁和硅构成,是固体核,温度达3万K。木星幔位于木星核外,以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厚层,其厚度约为7万公里。木幔外就是木星大气,再向外延伸1000公里,就到云顶。

大红斑特征

木星表面的大多数特征变化倏忽,但也有些标记具有持久和半持久的特征,其中最显著最持久,也是人们最熟悉的特征要算大红斑了。

大红斑是位于赤道南侧、长达2万多公里、宽约1.1万公里的一个红色卵形区域。从17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对它进行时断时续的观测,1879年以后,开始对它进行连连续的记录,并发现它在1879~1882年,1893~1894年,1903~1907年,1911~1914年,1919~1920年,1926~1927年,特别是在1936~1937年,1961~1968年,以及1973~1974年这些年代中,变得显眼和色彩艳丽。在其他时间,显得暗淡,只略微带红,有时只有红斑的轮廓。

大红斑是个什么结构?为什么是红色的?如何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要了解这些问题,仅凭地面观测实在是无能为力的。

按照科学家雷蒙・哈依德的理论,大红斑是位于其下面的某种像山一类的永久特征所造成的大气扰动。但是“先驱者”发现木星表面是流体,完全排除了木星外层具有固态结构表面的可能性,上述理论也就是自然被抛弃了。

“旅行者1号”发回的照片使人清晰地看到,大红斑宛如一个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巨大漩涡,其浩瀚宽阔足以容纳好几个地球。从照片上还可以分辨出一些环状结构。仔细研究后,科学家们认为,在木星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大红斑是耸立于高空、嵌在云层中的强大旋风,或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所形成的。

在木星上,类似大红斑的特征还有一些。譬如,在大红斑的偏南处,有3个白色卵形结构,它们首次出现于1938年。另外,1972年,地面观测发现木星的北半球上出现一个小红斑,18个月以后“先驱者10号”到达木星时,发现其形状和大小几乎同大红斑相似。再过一年,“先驱者11号”经过木星时,这个红斑竟踪迹皆无,看来这个红斑只存在了两年左右。

木星上的斑状结构一般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气流从中心缓慢地涌出,然后在边缘沉降,遂形成椭圆形状。它们相当于地球上的风暴,不过规模要大得多,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木星云的绚丽多彩,证明木星大气有着十分活跃的化学反应。在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木星大气明暗交错的云带图形。从南极区到北极区依稀可辨17个云区或云带。它们的颜色、亮度均不相同,也许是氨晶体所组成;褐色云带的云层要深些,温度稍高,因而大气向下流动;蓝色部分则显然是顶端云层中的宽洞,通过这些空隙,方可看到晴朗的天空。蓝云的温度最高,红云的温度最低。据判断,大红斑是一个很冷的结构。令人不解的是,如果按平衡状态而言,所有的云彩都应该是白色的,只有当化学平衡被破坏后,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是什么破坏了化学平衡呢?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荷电粒子、高能光子、闪电,或是沿垂直方向穿过不同温度区域的快速物质运动。大红斑的橙红色一直使人困惑不解。有人认为是大红斑中上升气流形成的云中放电现象。为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位名叫波南贝罗麦的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一只长颈瓶中放上木星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如甲烷、氨、氢等,对这些气体施加电火花作用,结果发现原先无色的气体变成云状物,一种淡红色的物质沉淀在瓶壁上。这个实验为人们解开大红斑颜色之谜似乎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启示。相当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磷化物可以说明大红斑的颜色。

自从卡西尼发现大红斑以来,已有300多年了,它为什么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呢?有人认为木星的大气又密又厚是大红斑长寿的主要原因,但这只是一种猜测。

大红斑和木星上其他卵形结构的长寿,主要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些斑状结构必须是稳定的,不然它们只能存在几天;另一个就是能源问题,一个稳定涡流如果没有能源维持,很快就会下沉。

木星大红斑每小时时速可达400千米,而地球上的龙卷风最高时速连它的3/4都达不到,而且持续时间与木星大红斑大小都比地球龙卷风长和大。至于这是为什么至今仍是个迷。

光环

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细小的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和绚烂多姿的土星光环相比,木星的光环则显得黯淡了很多,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人类直到1979年旅行者一号飞临木星系的时候才发现木星环的存在。

木星环约有6,500千米宽,但厚度不到10千米。由大量尘埃和黑色碎石组成。以7小时一个周期围绕木星旋转。

跟地球一样,木星的两极也有极光,这有认为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磁场线进入木星大气而形成的。

能量

木星 木星-概述,木星-发现历史
木星向外辐射能量,比起从太阳处收到的来说要多。木星内部很热:内核处可能高达20,000开。该热量的产量是由开尔文-赫尔姆霍兹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压缩)。(木星并不是像太阳那样由核反应产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内部温度不够引起核反应的条件。)这些内部产生的热量可能很大地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并引起了我们所见到的云顶的复杂移动过程。土星与海王星在这方面与木星类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则不。木星与气态行星所能达到的最大直径一致。如果组成又有所增加,它将因重力而被压缩,使得全球半径只稍微增加一点儿。一颗恒星变大只能是因为内部的热源(核能)关系,但木星要变成恒星的话,质量起码要再变大80倍。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探索


木星
木星为了探测太阳系外围空间的物理情况,人类发射了4艘宇宙飞船,即“先驱者” 10号、 11号,“旅行者” 1号和2号。它们都肩负着美国宇航局的重大科学考察项目。

“先驱者10号”于1972年3月2日上午,一路上考察了行星际物质;1973年12月3日与木星会合,在离木星13万公里处飞掠而过,探测到木星规模宏大的磁层,研究了木星大气,送回300多幅木星云层和木星卫星的彩色电视图像。

“先驱者11号”飞船于1973年4月6日发射,1974年12月5日到达木星。它离木星表面最近时只有4.6万公里,比“先驱者10号”近两倍。送回有关木星磁场、辐射带、重力、温度、大气结构以及4个大卫星的情况,并按地面指令调整航向,飞越在地面因视角不合适而难于观测的木星南极地带。“先驱者11号”在完成任务后,向着土星飞去。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又相继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飞船。这两艘飞船在仪器设备方面比“先驱者”10号和11号先进。

“旅行者1号”于1979年3月飞临木星,在3天之内探测了木星和4个伽利略卫星,以及木卫五,拍摄了数以千计的彩色照片,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飞临木星,对木星进行了考察。两艘飞船在离开木星后,还要继续探测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后飞出太阳系,到茫茫的宇宙中去寻找知音。伽利略是世界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和 4颗木星卫星的发现者。


木星198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木星探测器,预定在1995年12月飞抵木星。据说,它是迄今发射的最复杂、最先进的行星探测器。科学家赋予“伽利略”探测器三项使命:(1)探测木星大气层,包括化学组成、同位素比例、木星大气层垂直结构的轮廓图;木星大气层温度、压力轮廓图;木星云层的位置和结构;大气辐射能的平衡;木星闪电的出现频率及其特征等资料。(2)木星的卫星情况,提供木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研究资料。 (3)了解木星磁层结构的特征。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传说

木星在星盘中属于“非个人行星”,它是神话体系中的主神“宙斯”,大约十二年绕行黄道宫一周,每一年行一宫。木星是颗女性的、阴性的星,代表健康、休闲时光、大型企业、高等心智、乐观、身高、生长、道德、繁荣与放纵。它的本质是阳性的、温暖的,但带有一些潮湿。其性质是两性的,即干燥又潮湿。表示仁爱与保护的驱力。在人物方面则代表男性的、中青年期的。

木星的图腾符号象征是扩张翅膀的老鹰,或表示宙斯神希腊名字Zeus的第一个字母。火星的外围就是木星,属于木星的字诀是“扩张”。

它的影响范围包括:个人的直觉、理解的事物、思想和意识发展的保护者,成功、荣耀、长途旅行、法律事件、监护、天父身份、友谊、尊严、保护、宗教溯源。易变的木星,支配着高等教育、哲学推理、抱负、理想、梦想。木星在星盘中的宫位,是你好运和机会的所在,和能安度休闲时光的领域。

木星对身体也有相对感应的部位,如动脉血液循环、肝脏、臀部、大腿、足部、右耳、上前额、肝、脂肪的组织、胰脏。所代表的疾病如血液毛病、肝脏的麻烦、牙齿的困扰、肋膜炎、脂肪的变质、糖尿病、中风、高血压、心脏的疾病。

木星正面的特征有:仁心的、有礼的、愉快的、受欢迎的、行政的、坚忍的、聪明的、公正的、有同情心的、敬畏上帝的。

而负面的特征如:挥霍无度的、浪费的、自大的、狂热的、自我放纵的、伪善的、无决断力的、懒惰的。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木星有几颗卫星_木星 -历史记载

《史记・天官书》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以其舍命国。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赢,其国有兵


木星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其失次,有应见柳。岁早,水;晚,旱。

岁星出,东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复东行。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出常东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

单阏岁:岁阴在卯,星居子。以二月与婺女、虚、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其失次,有应见张。其岁大水。

执徐岁:岁阴在辰,星居亥。以三月与营室、东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其失次;有应见轸。岁早,旱;晚,水。

大荒骆岁:岁阴在巳,星居戌。以四月与奎、娄晨出,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8698.html

更多阅读

婆罗洲象 婆罗洲象-概述,婆罗洲象-发现历史

婆罗洲象,又称加里曼丹象(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侏儒象、婆罗洲侏儒象等,原来被归类于亚洲象的一个亚种。2003年被认为应属于象的一个独特亚种,但目前尚无定论。婆罗洲侏儒象_婆罗洲象 -概述婆罗洲象是马来半岛东南婆罗洲的珍

苍溪 苍溪-概述,苍溪-历史

苍溪,地占嘉陵三百里,水秀山明;根寻巴国五千年,源远流长。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绿色梨乡”之美誉。苍溪苍溪_苍溪 -概述苍溪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东靠巴中巴州区,西连广元剑阁县,北接广元昭化区、旺苍县,旺苍县,南邻南

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辽阳市 辽阳市-概述,辽阳市-历史沿革

辽阳古称襄平、辽东城,是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辽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

苯分子结构的发现 苯酚 苯酚-发现历史,苯酚-分子结构

苯酚(Phenol,CHOH) 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 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 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

声明:《木星 木星-概述,木星-发现历史》为网友素钗青衣央金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