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清华大学-学术研究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华园。清华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

北京清华大学_清华大学 -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1909年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同时开始筹建附设肄业馆,总办周自齐,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梅贻琦等。1910年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竺可桢、赵元任等。1911年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并首次开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作为导师。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1929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1932年设工学院,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农学院。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清华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该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清华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1952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清华大学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成立医学院。
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中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两岸清华(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学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动。
2012年,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并入清华大学,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成立材料学院。

北京清华大学_清华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了由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而设立的重大专项和由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基本计划组成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是该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十一五”以来,该校每年通过上述渠道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合同额超过15亿元。未来几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学校从上述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也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2010年,该校文科新开课题77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5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后期资助、专项)立项2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6项。
该校在部分学科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科学前沿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和Cell等著名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如吴德海课题组在Science(2002年)、范守善和李亚栋两个课题组分别在Nature(2002,2005年)上发表了有关纳米材料方面的学术论文,施一公、颜宁领导的研究团队2009年以来在Science、Nature和Cell等上连续发表了多篇结构生物学方面的高水平论文。
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工作中,部分项目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生物芯片”、“下一代互联网”、“应急平台”等分别在解决海关打击走私、抗击“非典”、维护公共安全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推广项目:《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是由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和科技开发部在对学校科技成果广泛征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写的年刊,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

成果奖励:该校在战略高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组织全校优势力量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至2010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41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92项。
专利技术:学校专利工作紧密围绕“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与质量,专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高水平专利的支持和技术转移”这样的宗旨开展工作。将知识产权特别是将专利权的保护贯彻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在学校承担的重大、重点项目中,以一些重要专利技术为主形成了以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相结合的专利群。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持续增长,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增长幅度显著,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一,仅2009-2010两年申请数为872项,占1985年以来申请总数的约46%,授权数为332项,占授权总数的约62%。
从1985年至2010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11578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940项;授权专利数为6744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5247项;申请国外专利总数1915余项;国外专利授权总数536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约为838项。
论文著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连续17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技术会议索引》(ISTP)收录论文数,连续22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9年度国际论文被引用3766篇,共计13314次,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2758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3431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1377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83篇。
2009年该校共发表各类学术著作165部,2010年该校共发表各类学术著作138部。2009年该校共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268部,2010年该校共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261部。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清华大学-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截至2012年5月31日,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政府批建机构:国家实验室(筹)(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国家重点实验室(13),国家工程实验室(6),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等。
自主批建机构: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等。联合共建机构:清华大学-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波音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等。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及双边学术会议,使全校师生了解国际前沿学术信息和最新学术成果,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高层次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召开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呈现出数量多,级别高、领域广、促进后续合作的特点。根据清华大学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每年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80个,会议参会总人数近万人次,其中境外代表近5000人次。一大批水平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大国际会议先后在清华召开,如:国际碳纳米管2009会议、第三十六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第八届共轭高分子与有机纳米结构光探测国际会议、第十届放射与核医学成像的全三维图象重建国际会议、2009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第15届层间化合物国际会议、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第33届国际燃烧会议、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第79次会议等。这些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会议在清华的召开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清华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声誉。清华论坛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论坛。论坛主题覆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举办四十二讲。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10月17日,首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新格局”,。2010年,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主题分别为“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风险”、“风云是否突变: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与第二轮金融危机等”。国际安全论坛2010年4月3日,首届清华大学国际安全论坛举办,主题为“建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论坛发布了题为《建设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的研究报告。6月19日举办第二届,主题为“金融安全与东亚合作”,发布《构建A3货币联盟》研究报告,探讨A3货币联盟可行性、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与面临的困难、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金融改革难点等议题。社会发展论坛2010年4月,首届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举办,发布题为《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研究报告。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装饰》:作为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装饰》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清华法学》:《清华法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编辑,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

北京清华大学_清华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在66个本科专业招生。学院下属系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技术学系、景观学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设管理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热能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软件学院、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清华大学理学院数学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会计系经济系、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市场营销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药学系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经济与金融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环境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金属材料系、复合材料系其他独立院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CMI医院管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体育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拥有2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首位;此外,学校还拥有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上一级重点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共计1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药学建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麻醉学肿瘤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外科学(骨外胸心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环境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分析化学专门史设计艺术学数量经济学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信息艺术设计生物信息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学历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伦理学金融学民商法学社会学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语言文学有机化学生物信息学信息艺术设计学位授予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清华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心理学、世界史、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哲学、艺术学、公共管理、法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教育学、生态学、中国史、世界史、政治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学科评估
在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清华大学14个一级学科全国第一,32个学科进入前五名。
在2014年9月16日发布2014―2015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清华大学世界排第47位。学科得分名次学科得分名次力学901法学827机械工程912理论经济学7316仪器科学与技术892应用经济学826材料科学与工程941哲学7810动力及工程热物理971政治学7611电气工程911社会学805电子科学与技术854马克思主义理论872信息与通信工程853教育学7612控制科学与工程941中国语言文学7620计算机学科与技术951外国语言文学7610建筑学951新闻传播学815土木工程863中国史819水利工程902世界史7219化学工程与技术864数学815核科学与技术941物理872环境科学与工程971化学876生物医学工程872生物学961城乡规划学911统计学7320风景园林学802管理科学与工程921软件工程881工商管理873艺术学理论853公共管理882美术学814设计学921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29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6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25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429人。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15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2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5人入选讲座教授,17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8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王玉明王思敬龙驭球关肇邺孙家广安继刚朱永江亿吴佑寿吴良镛吴澄张尧学李三立李龙土李恒德李焯芬李道增沈德忠陈丙珍(女)陈肇元岳光溪范维澄金国藩金涌柳百成郝吉明倪维斗聂建国钱易(女)程京蒋洪德韩英铎雷志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王光谦王志新王补宣王崇愚丘成桐卢强邝宇平朱邦芬朱静(女)过增元吴良镛张希张首晟张钹张楚汉李亚栋李衍达李家明李惕碚杨卫杨振宁邱勇陈难先周炳琨孟安明范守善南策文姚期智施一公柳百新费维扬赵玉芬(女)饶子和顾秉林隋森芳黄克智温诗铸程津培雒建斌潘际銮薛其坤Michael S.Waterman
国家级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艾四林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申永胜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袁驷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李俊峰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郝吉明理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肖杰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傅水根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朱邦芬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柳冠中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文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孙宏斌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华成英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朱颖心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黄天佑

教学建设


清华大学截至2013年,清华大学累计荣获教学名师奖人数(国家级15人、北京市67人)、精品课程数(国家级90门、北京市101门)和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17篇,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12)都高居全国高校榜首,在已经进行的4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评选中,清华共有18位教师当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范钦珊李砚祖申永胜吴庆余袁驷郝吉明傅水根胡洪营钱易华成英柳冠中陈信义李艳梅孙宏斌李俊峰国家精品课程
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学数学实验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础物理实验土力学水力学电子显微分析水工建筑学水文学原理与应用微积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代数与几何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化工热力学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弹性力学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1)机械原理制造工程基础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理论大学物理汽车理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仪器分析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量子力学高电压工程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有机化学及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量经济学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金融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电子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创业管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统陶艺室内设计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西文化关系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国际关系分析英语写作(1~4级水平)动画设计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民事诉讼法综合造型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史大学体育刑法学机械制造实习民法学实验室科研探究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土木工程CAD传统染织艺术水处理工程通信电路中国新闻传播史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40103/2876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清华大学-学术研究》为网友阳光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