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学校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历史沿革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简称华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计划”。由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国有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理事会共建。作为中国能源电力领域最高学府,素有“电力黄埔”的美誉。前身是1958年创建于北京的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含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由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直属。2013年,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包括七大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等九家单位。总部位于首都北京,在保定设有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学校现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7千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含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由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换届,理事会成员单位包括七大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等九家单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抓紧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同时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三十余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年均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签订科技项目500余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北京、河北、江苏、内蒙、新疆、青海、山东等地方政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由11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英、法、俄、日等120余家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多家国际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互认,并在美国、埃及创办了孔子学院。4个引智基地列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举办EMBA、“1+1”、“2+2”等双硕士、本硕连读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电力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1958年9月22日,水利电力部令:以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创办北京电力学院。同年10月4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1958年12月21日,水利电力部批复:同意北京电力学院迁院清河。1960年3月15日,清河小营新校舍破土动工。同年6月2日,水电部发布《关于北京电力学院的高等和中专分开办学的通知》。10月15日,学院大学部开始由北京西直门向清河新校址搬迁。

1959年3月,校报创刊。1999年9月校报正式启用国家公开刊号。

1959年9月17日,水利电力部下达文件,确定北京电力学院发展规模。


华北电力大学1961年至1962年,哈工大先后有发电、高压、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学院,开启了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先河。

1964年12月23日,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院电厂化学系和高压专业全体师生385人,调整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65年8月25日,学院接纳4名越南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始了留学生培养工作。

1969年10月,根据林彪“第一号通令”,遵上级指示,学院搬迁到河北省邯郸地区岳城水库和邯郸、马头、峰峰电厂。1970年7月,69和70两届学生在邯郸毕业分配。

河北电力学院时期

1970年10月,经河北省同意,学院由邯郸迁往保定,改名为“河北电力学院”。部、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同年12月5日,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入学。

1972年9月,学院改由电力部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

1973年8月,学院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

1973年12月学报创刊。以后学校又相继出版了《华北电力大学》(社科版)、《现代电力》、《电力科学与工程》等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

1976年4月5日,全院108名同志先后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

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院开始招生。

1978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华北电力学院时期


华北电力大学1978年9月28日,水利电力部决定将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在清河原校址建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1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杨奇逊在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期间,成功研制出一台以M6809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字式距离保护装置,解决了继电保护中的难题。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学校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历史沿革

1982年11月1日,学院首届函授生开学。

1984年7月30日,中美双方有关人员就联合国开发总署援助学院为发电厂运行人员培训设备的具体事宜进行合作谈判,并于8月8日签订了《合同书》和《合作意向书》。

1984年11月,《全国微机应用成果展交会》在西安举行。学院9个项目参展,其中3个项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1985年9月,水利电力部批准学院建设第二校区,1986年7月,学院完成第二校区233亩征地任务。1991年9月,二校区启用。

1985年10月,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在北京研究生部成立。

1986年5月,由联合国开发总署对我院援建的“火电厂远程仿真培训设备”圆满安装调试。

1994年6月3日,杨奇逊教授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10月19日至20日,国家教委专家组来校就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联合办学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时期

1983年12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由水利电力部与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水利电力部为主。

1986年1月3日至4日,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1987年6月5日,学校决定在昌平县朱辛庄征地250亩。

1988年,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辛庄新校址建设指挥部。1990年1月,新校舍基建工程举行奠基典礼,开始建设。

1992年10月22日,在朱辛庄举行“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暨朱辛庄新校区一期工程落成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能源部副部长史大桢等有关领导出席。10月30日,国家教委致电能源部,同意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时期

1995年9月,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成立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并分设北京部分。

1996年12月,学校开始启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确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学科、工业自动化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为重点学科。

2001年5月17日,校部环境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3年3月华北电力大学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七家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

2005年9月,华北电力大学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2011年7月,该校“电力科学与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11年9月,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等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9月22日,该校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华北电力大学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十大学院。学科建设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62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1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MBA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个):电力科学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16个):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清洁能源学、流体机械及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河北省重点学科(7个):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理论物理、应用数学、诉讼法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环境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专职教师180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09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2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支团队列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杨奇逊双聘院士(4人):陈蕴博、黄其励、樊明武、沈国荣长江学者(4人):黎建强、牛东晓、徐进良、李尔平

教学建设

2010年9月,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截至2013年,学校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人课程类型年度00300300动力工程付忠广专业(技术)基础课2012011040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王增平专业主干课200800300300动力工程付忠广专业(技术)基础课20070110608电磁场崔翔专业(技术)基础课200580110216电机学罗应立专业(技术)基础课2005国家级、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一览表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级别评选年度1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刘吉臻国家级20082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乌云娜国家级2010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安连锁北京市级20074电磁场教学团队崔 翔北京市级20075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刘吉臻北京市级20086电力市场教学团队曾 鸣北京市级20087继电保护专业教学团队王增平北京市级20098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乌云娜北京市级20099电机学教学团队刘晓芳北京市级2010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电力工业全过程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7月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其中四个基地被列入教育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截至2013年,学校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各类奖项19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212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截至2013年,已与美、英、法、俄、日等120余家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多家国际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互认,并在美国、埃及创办了孔子学院。举办EMBA、“1+1”、“2+2”等双硕士、本硕连读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学校作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三十余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年均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签订科技项目500余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北京、河北、江苏、内蒙、新疆、青海、山东等地方政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由11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十大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1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学校具备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平台级别1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3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4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5电站设备状态检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6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7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8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9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1低品位能源多相流动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2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3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4电力信息技术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15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16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17河北省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

科研成果


华北电力大学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2001-2010年,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79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授权专利171项,2009年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到3.35亿元。以徐进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批准,崔翔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的“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标志着华北电力大学在重点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经费总额达4.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1.61%,其中,纵向项目经费为1.1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5.32%。在所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当中,获得纵向立项资助项目3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5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该校已参与其中4个,总经费突破3000万元)。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9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204项,实用新型8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本年度共获得授权专利158项,授权及申请专利数均有大幅度提高;科技论文三大检索总量1626篇,检索总量排名及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稳步上升;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全校举办学术报告会167场次,资助27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0-2014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前1%行列。

学术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截至2010年底,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6万平方米,各类阅览座位3580余个,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629个。全校纸质文献达180万册。全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0余个,内容覆盖了本校各学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以电力科学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现代电力》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和北京联合华一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协办的科技期刊。
《电力科学与工程》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电力行业教育期刊。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EMBA、“1+1”双硕士、本硕连读和本科教学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的相互认证,就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学校聘请语言专家和外国专家的层次和数量年年上升,各方之间开始实现互派留学生、互派高级访问学者的日常化,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成为国家第二批17所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之一,向国际化办学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人才培养
学校自建校五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为祖国电力工业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北电力大学还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中国民航总局司长覃章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曹志安,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总经理张毅,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辛保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袁德,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赵义亮,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凤山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而辛勤奋斗,也为自己的母校取得了崇高的荣誉。这是华北电力大学在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就。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领导

校党委书记

吴志功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生体协副主席,曾任北京高校保卫研究会会长。
校长
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学部委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力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控专委会副主任、热工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FIEE)等职。

校理事会


华北电力大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举办并管理的华北电力大学于2003年3月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5家发电公司组建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我校。

校董会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首届董事会主席由原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担任。

根据章程,董事成员单位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签署共建协议,筹建共建资金;对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就业等方面提出意见;优先获得学校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董事会是电力企业加强与高校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电力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技术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推进了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目标。

理事会是继董事会届满后,由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的新的合作平台,既是对原董事会工作的继承,更是对该工作的进一步拓展。

理事会成员单位仍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为理事长单位。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校园文化

华电精神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学校始终做到理想不改、信念不变、追求不止,始终致力于学校的发展壮大,逐步凝练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
一、自强不息
学校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实业的发展需求而诞生,在改革发展和新世纪的发展中壮大,在曲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崛起,不断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二、团结奋进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不断实现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实行北京、保定实质性一体化办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高举一个大学的旗帜,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三、爱校敬业
既是华电人职业道德的根基,也是学校繁荣昌盛的维系;既是华电人所秉持的价值标准,也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追求卓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华电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一、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领导班子的团结、教工之间的团结、学生间的团结、领导与群众间的团结、师生间的团结,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二、勤奋
勤奋办学、勤奋工作。学生要勤奋学习,教职员工要勤奋工作;只有勤奋才能出成绩、出成果,才能转就辉煌的业绩。
三、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四、创新
创新是事业的灵魂。创新就要创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培育一流的先进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的基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电校标


华电校标1.校标采用蓝色和红色为基调色。蓝色体现了华电珍视环境,关注生态,实现可持续、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红色象征着华电人激情勃发,迎着朝阳跨越前进的豪情与壮志。两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华电人追求科学、和谐、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美好愿景。
2.校标中心红色的“E”字是ElectricPower(电力)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学校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的办学特色。
3.白色的“U”字端庄稳重,是University(大学)的缩写,喻示着这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正朝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华电校歌


华电校歌作词:刘吉臻;作曲:张又弛
迎着初升的太阳
肩负民族的希望
巍巍学府
电力之光
乘风破浪万里长
怀着科学的理想徜徉知识的海洋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春华秋实吐馨香
啊华电啊华电
乘风破浪万里长
啊华电啊华电
求实创新铸辉煌
迈着坚定的步伐
建设美好的家园
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求实创新铸辉煌
怀着科学的理想徜徉知识的海洋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春华秋实吐馨香
啊华电啊华电
乘风破浪万里长
啊华电啊华电
求实创新铸辉煌
铸辉煌

华东电力大学_华北电力大学 -知名校友

姓名备注史玉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小鹏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舒印彪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杨昆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庆、曹志安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成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奎、辛保安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袁德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毅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总经理沈国荣南瑞继保电气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日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文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张丽英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卢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赵义亮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赵凤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尔铿顾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2977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土豆关于211大学的分类分析 小河分析文转载专用博

原文地址:土豆关于211大学的分类分析作者:用户3296517703第一档:(财经类)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对外经贸、西南财经、中南财大(专属类)北外国语、上外国语、中国政法、中国传媒、中央音院、北京体育(理工类)北京邮电、华北电力、北京交通、北

东北电力大学怎么样 东北电力大学女生多吗

终于在最后一天我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消息,但是妈妈好像也不是很满意我要上一个二本的学校,虽然东北电力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可是在网上征集志愿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一448的成绩取了一个不是很好的一本,可以这么说吧,我妈妈的心理

国防大学新任校长 华北电力大学新任校长

现任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1948年2月生,即将达到大军区正职将领的最高年限。谁接任国防大学校长一职呢。在此推出两个人选,一是海军副司令丁一平中将,年已62岁的丁一平,曾是最有前途的海军中将,虽然中途出了点事,但其仕途仍旧看好;另一个是现

行业特色型大学顶级联盟 行业特色诚信创建活动

1、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简称“北京高科”,由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

声明:《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学校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关键我是女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