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地质学家 高山 地质学家 -生平,高山 地质学家 -任职

高山,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6月生,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石屏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985年1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5年6月获洪堡奖学金资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研究。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9年3月被聘为长江学者计划西北大学特聘教授。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54岁。

高山_高山[地质学家] -生平


高山高山,男,博士,教授,长江学者,1962年6月出生。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ContinentalDrillingProgram)科学顾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D辑)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和自然科学进展编委等。曾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基尔大学矿物岩石研究所从事洪堡研究,并在美国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从事合作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科研项目、创新群体研究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等,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侯德封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合作)、三等奖(合作)和“全国青年科技标兵”称号。长期致力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在大陆地壳结构、组成和演化与壳幔交换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对中国东部地壳组成和壳幔交换作用的研究,为下地壳再循环这一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我国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研究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论文130余篇,合著专著2部,其中有70篇论文发表在SCI检索刊物上,11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Nature(1篇)、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4篇)、Ge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3篇)、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1篇)和PrecambrianResearch(2篇)影响因子>2.94的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1篇论文被SCI所属ISI评为2000年以来地球科学领域引用频次居Top1%的有重要影响论文。

高山_高山[地质学家] -任职

现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ContinentalDrillingProgram)科学顾问组(ScienceAdvisoryGroup)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高山 地质学家  高山 地质学家 -生平,高山 地质学家 -任职

高山_高山[地质学家] -贡献

任教20多年来,为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地球化学、高级地球化学、岩石圈化学地球动力学和专业英语等课程,培养大批硕士生、博士8名以及博士后,他主要从事大陆动力学与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部世界若干典型地区下地壳成分对比研究及下地壳大尺度化学不均一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下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二级课题“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大转折、岩石圈减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中部高压-超高压带的形成、岩石圈减薄与拆沉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盆山动力学”、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项目“喜马拉雅与秦岭造山带下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对比研究及造山带下地壳化学成分的动力学演化”等20项国家级、省部级或国际合作项目或课题。在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ChemicalGeology,Tectonophysics,PrecambrianResearch,ChemicalGeology,《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刊发表有“Howmaficisthecontinenfallowercrost”,“ChemicalcompositionofthecontimentalcrastasrevealedbystudiesinEastChina”等70余篇学术论文。着有《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模地球化学研究》(第三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他的主要成果如下:①建立了秦岭-大别造山带和相邻华北与扬子克拉通以及中国东部上、中、下地壳物质组成模型,获得了上述构造单元上、中、下地壳和地壳整体63种元素丰度值。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套同时建立在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研究和区域大规模元素含量实测基础上、包括不同构造单元、涉及元素种类最多的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研究成果;②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角度论证了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发生下地壳拆沉作用,建立了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被拆沉的物质应与大别-苏鲁榴辉岩相当,拆沉量为37-82km;③根据地球物理测深和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性实验的综合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下地壳具双层结构模型,其中下地壳上部为长英质,下地壳下部为镁铁质,下地壳总体成分为中性,这种中性双层下地壳模型明显不同于现有的单层、镁铁质的全球大陆下地壳模型;④通过对全球太古宙沉积岩和现代深海沉积物的对比研究,论证了太古-元古宙界线在大陆地壳成分演化方面不存在明显突变;⑤从地球化学角度系统研究了秦岭造山带元古宙-显生宙的构造演化;⑥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置换作用进行了Re-Os同位素研究,揭示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置换作用在时空上的分布是十分不均一的。中部的减薄置换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元古代而东部的减薄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中生代,两次岩石圈地幔减薄置换作用可能均与陆-陆碰撞引起的岩石圈地幔/下地壳的拆沉作用有关。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律”(排名第3);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演化”(排名第6);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排名第7)项。1990年和1992年分别获侯德封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9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发表SCI检索论文42篇。先后负责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高山_高山[地质学家] -逝世

2016年5月3日5时55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高山,因病医治无效在汉逝世,享年54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0520.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十大高山 世界十大山脉

世界十大高山如何区分拥有多个山峰的高山与单独的高山一直是个难题。一种较常见且直观的判断方法是利用最高鞍状山脊与毗邻较高山峰的高度差距,这一方法被称为地形突起(topographicprominence)或re-ascent(较高的山峰称为“母峰”)。高

丽水遂昌妙高山公园游玩! 丽水遂昌

2007年正月初一,我们到遂昌妙高山公园游玩!苏苏很喜欢这张照片,看起来比较自信!苏苏的亲弟弟在西班牙开酒吧,您看这魁梧的小伙子多帅啊!宝贝小闺女经不住路边煎摊上的香味,您看她那狼吞虎咽的样!哈哈~ ~宝贝大闺女也已经按捺不住激

中国珍稀高山野生花卉系列——藿香叶绿绒蒿 珍稀野生动物

中国横断山域高山野生花卉植物系列(525)撰文、摄影:殷洁 周小林 友多山野考察队Youduo Field Expedition(中国珍稀高山野生花卉——藿香叶绿绒蒿)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喜欢上祖国西南横断山域中的那些高山野生花卉的。每一次漫游于横

声明:《高山 地质学家 高山 地质学家 -生平,高山 地质学家 -任职》为网友小城黑巷痞子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