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食道癌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化疗治疗(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食道癌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中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却男性多于女性,以40岁以上居多者。
食管癌_食道癌 -概述
人体消化系统图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为食道肿瘤,存在许多亚型。食道的肿瘤长会导致吞咽困难(Dysphagia),疼痛和不舒服,并需要靠活组织切片检查做诊断。小的且没有转移的肿瘤可靠外科手术治疗。而侵犯性强的肿瘤则须靠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或合并使用治疗。此病的预后要看病症不同的程度而定,但普遍来说都是极差的。
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尤其是林县,与食用腌制食物有关)、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以下依次为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年平均病死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最高的是河北省邯郸市(303.37/10万)和磁县(149.19/10万),山西省的阳城(169.22/10万)和晋城(143.89/10万),河南省的鹤壁市(169.22/10万)和林州市(131.79/10万)。对流行地区分布的深入分析发现,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可以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高、低水平地区相距很近,而病死率水平却可相差几十倍到二、三百倍。由高病死率水平到低病死率水平常形成明显梯度,呈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主要的高病死率水平地区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鄂豫皖交界(大别山)地区;闽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苏北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高发区,哈萨克斯坦的古里亚夫、伊朗北部的土库曼、南非的特兰斯开等,其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
食管癌_食道癌 -病因
主要因素
食道癌发生因素众多,食道癌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癌变的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癌变过程中又起着协同促癌作用,通过国内、国际的大量调查研究认为与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大量进食酸性食物,体质酸化,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因环境酸化而死亡,事实上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为了在酸性环境里生长,采取主动变异,并继续绵延而成,对于癌细胞的产生有两种学说,一是德国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论,另一个是日本爱哈氏的酸性体质理论,古博格博士的理论指出,健康的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可使该细胞变成癌细胞,而体液酸化正好导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试验证明了该论点,而荣获诺贝尔奖。爱哈氏的学说则提及成弱碱性的细胞,在累积酸性废物的附近通常会死亡,但是有不惜改变染色体以求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就是癌的开始。另外一种是外部因素:①化学物质因素②毒菌污染有关③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在两种因素中,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体质酸化为癌细胞的生存的疯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食道癌的发病相关因素食道癌的发病主要与以下6点有关:(1)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用酸菜的居民,胃液、尿液中存在有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2)食管粘膜的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引起食管粘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3)局部因素:食管的三个生理缩窄部。特别是第二、第三处狭窄包括食管癌多发部位。其他如疤痕、挛缩和憩室等部位,也容易发生食管癌。这些部位受到的刺激和损伤也较大,致癌物在此停留时间更长,久而久之这些部位的组织易发生癌变
(4)霉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霉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
(5)微量元素:食道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林县食管癌高发区水土中缺少钼,钼的抑癌作用被多数学者证实。
(6)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
病因学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饮食习惯,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长期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等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致癌物质,(1)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组很强的致癌物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居民喜食酸菜,此酸菜内即含亚硝酸胺。实践证明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2)霉菌:国内有人用发霉食物长期喂养鼠而诱发食管癌。
3.遗传因素,人群的易感性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高发地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屡见不鲜。
4.癌前病变及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损伤、Plummer-Vint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均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
5.营养和微量元素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可以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少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病理
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肉眼不易察觉,显微镜下证实)、糜烂型(粘膜轻度糜烂缺损)、斑块型(粘膜面有大小不等的斑块,癌变处粘膜明显增厚)、乳头型(肿瘤呈结节状、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边缘与周围粘膜分界清楚)。食管癌_食道癌 -风险因素
增加风险
食道癌许多风险因素和食管癌有相关性。一些特定类型的食管癌和其风险因素如下:
年龄:大部分的病人都超过60岁,在美国平均年龄是67岁。
性别:男性居多。
吸烟、嚼食槟榔和重度饮酒会增加风险,两个因素合并则危险大增。
吞食氢氧化钠或其他腐蚀性物质。
某些特殊食材,例如腌渍物里的亚硝胺。
有过头颈部癌症病史者,会增加第二次头颈部区域的癌症,包含食管癌。
卜拉蒙-文生氏综合症(Plummer-Vinsonsyndrome):并发贫血与食道蹼(webs)的一种综合症。
胼胝症(Tylosis)和侯威-伊凡斯综合症(Howel-Evanssyndrome):遗传性的手掌与脚底皮肤增厚综合症。
因其他疾病而在纵膈腔采取过放射线疗法。
儿童脂肪便症和原发性胆汁郁积性肝硬化(PBC)和鳞状细胞癌有关。
逆流性食道炎(GERD)和其长期性结果巴瑞特氏食道症(Barrett'sesophagus)会慢性刺激其黏膜层增生。此因素和腺癌关系较大,而其他风险因子则普遍和鳞状细胞癌较相关。
降低风险
服用阿斯匹林(Aspirin)或相关药物(非类固醇抗发炎药)者会降低罹患风险。
关于幽门螺杆菌对于食道腺瘤(adenocarcinoma)的关系还不是很被确定,但在基础生理的研究上发现其对于食管癌有保护的机制。目前初步假设为幽门螺杆菌防止慢性胃炎的发生,而后者容易导致的逆流性食道炎会增加发生食道腺瘤的几率。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认为“多食用白菜、菜花、西兰花等绿色和黄色蔬菜、水果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
科学研究发现某些浆果,特别是覆盆子和黑覆盆子,有防止食管癌和一些其他癌症的保护作用。
食管癌_食道癌 -症候及症状
食道癌吞咽困难是大多数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吞咽疼痛也可能会发生。液体和软性食物通常可接受,而较硬的固体食物(如面包或肉类)就会困难许多。体重下降可能同时是营养不足合并癌症活动的一个表现。常见症状为疼痛,特别是灼烧样痛,可为剧痛、伴随吞咽加重,或为阵痛。癌肿可能扰乱正常的胃蠕动,导致恶心、呕吐和食物逆流。由此还会导致咳嗽和发生吸入型肺炎的危险。肿瘤表面可能易破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晚期食管癌因癌肿压迫局部组织,还可能引发上腔静脉综合症等症状。另一个并发症是食道和气管之间发生瘘管。异物经瘘管入肺导致的肺炎常表现为咳嗽、发热或肺吸入。已经远端转移的食管癌还会在转移部位引起其他症状,例如肝脏转移导致黄疸、腹水,肺转移导致呼吸困难、胸膜积液等。
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