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历史沿革,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两部分组成。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建设,现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医疗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尤其是广东省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历史沿革

医院创建于1964年,前身是华南肿瘤医院。1966年,华南肿瘤医院更名为“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7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10月,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名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特色科室

医院设有33个业务科室,8个职能处室,2个研究科室。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两部分组成。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建设,现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医疗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并且与北京466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尤其是广东省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心现有员工1519人,病床数1051张,设有23个 临床、医技科室,22个机关职能科室,1个实验研究部。年门诊量逾30万人次,出院人数达26000人次,手术8460例,医疗业务量均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首个抗癌药物临床实验研究基地(GCP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院规模

2007年

该中心现有在职职工9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有694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92人,中级职称249人;编制床位514张,实际开放900张。年门、急诊量24万人次,年接诊的肿瘤新病例约1万人,占广东省肿瘤新发病例的18%,住院8000人次,均居国内100余家肿瘤专科医院之首。医院为华南地区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患者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该院的肿瘤整体诊治水平及医疗质量有强大的优势。国际上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免疫、基因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手段一应俱全。鼻咽癌诊治水平及5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其它常见肿瘤如头颈肿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淋巴瘤等临床治疗疗效和临床科研水平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该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订各常见肿瘤综合治疗规范,并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及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

中心现有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3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其中兼职1名),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97人,在读研究生350余人。肿瘤专科医师和培训医师共70人,一年制肿瘤专科进修生90余人,硕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分子医学;博士学位招生专业:肿瘤学、分子医学。

中心有病床1072张,收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门诊量达37万人次,出院3.4万余人次,数量逐年稳步上升。设有内科、放疗科、鼻咽科、头颈科、胸科、乳腺科、结直肠科、胃胰科、肝胆科、泌尿肿瘤外科、神经肿瘤外科、妇科、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中医科、血液肿瘤科、内镜激光科与生物治疗科等专科,另设有病理科、检验科(含血库)、超声心电科、核医学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主要医疗设备包括PET/CT、64层螺旋CT机、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适型放疗计划系统、适形调强放疗系统、三维适型放疗系统、放射治疗验证系统、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主要科研设备有全自动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激光显微切割仪。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超速离心机、γ照射仪、基因芯片点片系统、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等。

中心为患者施行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微创、生物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1998年中心在国内同行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定与实施单病种综合治疗规范,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肿瘤专科医院发挥自己的特色开辟了一个方向,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近年来,中心对各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并制定了各大病种的诊治临床路径。2008年8月中心推出八大常见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尤其是疑难患者的诊治,为患者带去福音,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好评。中心的特色医疗项目包括:防癌体检、单病种多学科联合门诊、肿瘤靶向个体化治疗、适型调强放疗、呼吸门控的PET-CT检查、肿瘤微创治疗(腔镜、射频消融)、生物治疗等。中心设有VIP门诊和病区,安排各科著名的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中央、广东省保健办的肯定和称赞。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门诊一站式服务温馨便捷,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磁卡挂号,实行远程会诊等服务新举措,使候诊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病人。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研队伍

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的医教研队伍,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24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97人,在读研究生400余人。中心的多个学科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单位。中心于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可为广大肿瘤病人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教学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教学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肿瘤专科人才。中心是国家级医疗继续教育基地,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3000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

肿瘤防治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机构,“十五”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对研究人员推行PI制,实行“滚动、竞争、开放”的体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共获得各级科研课题资助344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及“973”计划项目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一等奖各2项;中心自行研发的低熔点铅挡块技术、适形照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肿瘤注射液已完成Ⅰ期临床实验;生物工程人工食管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此外,肿瘤防治中心被国际上的SCI期刊收录发表论文数也逐年增多,主编的核心期刊――《癌症》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亦与日俱增。中心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合作单位,2003年与全美实力排名第一的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结为姊妹医院,与瑞典、日本、法国、英国等世界先进的癌症防治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荣誉

肿瘤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和肿瘤诊断治疗的同时,侧重于全面地开展鼻咽癌的防治研究工作特别近年来,以科研为龙头,与临床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83年起,先后承担“六・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CMB基金等资助的科研任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百项此外,中心的鼻咽癌诊治实验室被省科委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室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实验室内科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中心自行研制开发的低溶点铅挡块技术、适形照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病人的放射治疗,并开展了适用于个体化疗体内和体外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抗辐射性药物的研究。

自2004年以来科研再上新台阶: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全年科研经费达1400多万,创历史新高继续稳居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前列。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突破性成果由中心主任曾益新教授牵头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已被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其成果已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自然》上。我中心抗癌药物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我中心黄文林教授主持研究的“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基因药品)”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国家一类抗癌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介绍

头颈科

规模与优势:

现设2个病区,72张病床。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7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是国内专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头颈肿瘤专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特色与成就:

主要诊治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包括:喉癌、甲状腺肿瘤、口腔肿瘤、涎腺肿瘤、鼻腔及副鼻窦肿瘤、鼻咽、口咽和喉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头颈部皮肤肿瘤及脉管瘤、眼肿瘤等。经过多年的改良完善,颈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规范的标准术式,其特色得到国内外学界公认。在多年科研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全喉功能的喉癌根治性手术及综合治疗,提高了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手术结合化疗及局部立体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病灶实施救援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口腔肿瘤的治疗方面,在国内率先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治疗口底癌及中晚期舌癌,使患者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保全下颌骨及面部外形;开展口腔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及分区性淋巴结清扫研究,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根据统计学多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提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治疗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方案;根据多年的资料统计,提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合理术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颅面联合手术,治疗侵犯颅底、颅内的副鼻窦、或头皮恶性肿瘤。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缺损,采用局部皮瓣。肌皮瓣或游离组织瓣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使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对局部晚期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在内综合治疗,积极探索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合理治疗。开展化学药物注射疗法治疗头颈部脉管瘤,取得较好疗效。

胸科

胸科是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外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较早建立的胸部肿瘤专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是华南地区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胸部肿瘤专科。 胸科人才济济,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6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目前有博士8人,硕士9人(包括在读生)。其中戎铁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食管癌以及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并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名添主任医师是乳腺癌单病种的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胸科主要诊断和治疗胸部的良恶性肿瘤,包括肺部肿瘤、食管肿瘤、乳腺肿瘤、纵隔肿瘤、胸膜肿瘤与及胸壁肿瘤。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胸科现设三个病区,拥有病房床位108张。30多年来,全科已开展食管癌手术3000多例、肺癌手术4000多例,乳腺癌手术5000多例,在食管贲门癌、肺癌、乳腺癌、纵膈肿瘤与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39.2%,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39%,其中II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达70%,乳腺癌术后10年生存率65%, 主要癌瘤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医务人员不断吸取、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开展新的手术方式,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我省率先将气管、支气管成型术、肺动脉成型术及左心房部份切除术应用于肺癌的手术治疗,并率先在我省开展治疗食管癌的食管大块切除术、食管剥脱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双肺肿瘤一期切除术、胸壁巨大肿瘤的切除胸壁三文治式重建术、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及乳房重建术、手辅助胸腔镜治疗双肺转移瘤等。食管支架术及气管、支气管支架术和纵隔镜疑难疾病诊断检查术开展例数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目前配备有国内最先进的食管超声检查仪。目前承担国家级、卫生部、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共12项。近年来每年均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15篇以上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科

腹科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重要科室之一,有着36年的悠久历史。目前共有医师12人,主任医师和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培训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区的进修医生。

腹科主要诊疗的疾病包括:大肠肿瘤、胃肿瘤、乳腺肿瘤、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睾丸肿瘤和皮肤、骨及软组织肿瘤。我科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大肠癌的诊治居全国先进水平。我们在腹部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同行的肯定。

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病人约1000名,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得到了康复,相当多的病人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疗而治愈“顽疾”。许多病人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院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次被评为“先进文明科室”。我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成为全国知名的、华南地区主要的腹部肿瘤防治中心之一。

现拥有70张住院病床。其中,大肠癌的诊疗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直肠癌Miles术后人工肛的护理。我们于1996年举办省级结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1998年经国家继续教育处批准,举办国家级教育项目: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现已举办第四届,学员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也来自广大的基层医院;既有护理工作者,还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学员反映良好,人数逐年增多,2001年第四届已达50人,但仍有许多医护人员不能被招收而感到遗憾。更加令广大造口者和医护人员为之振奋的是,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 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在我科万德森教授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院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并成功的培养了第一批的11名学员,他们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持有世界造口师协会颁发的具有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证书。我科历年培养了近千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造口治疗师,至此逐渐成为我国造口治疗师的培训基地。

为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科室开展术中肠腔化疗、门静脉5-FU灌注和腹腔化疗;术后门静脉5-FU连续灌注、腹腔化疗泵埋植术等项目。主编《临床肿瘤学》、《社区肿瘤学》;合作主编《肝胆肿瘤学》;参加编写《肝病治疗学》、《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第三分册大肠癌)》;合译《肿瘤外科学》、《癌症化疗:原则与实践》等。主持多个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会议,包括第一届中-澳-纽国际肿瘤会议、历届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论文交流会。

肝胆科

肝胆科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早在1964年,华南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前身)成立后便致力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是华南地区最早从事肝癌研究的基地,也是中国最早开展肝癌外科治疗的医院之一,多年来一直肩负着该地区的肝癌防治疗研究工作。30多年来取得可喜的成就。先后成立了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室、广东省肝癌研究协作组,并设有专科病房,1998年独立形成中山医科大学肝癌研究中心枣肝胆科。是国内目前唯一家集肝癌的外科、介入、放疗、中医中药等为一体的肝癌治疗专业科室,能为病人选择最优化的单病种治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肝胆科目前拥有专科病床62张,全科共有技术骨干15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有8人,在读研究生4人,博士生1人,博士后1人,还有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25人的肝癌单病种治疗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肝癌的收治和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已配备有专供肝癌诊断治疗的B超诊断仪2部(配有多种功能的超声探头,可供术前和术中定位诊断),DSA诊断治疗仪一台,美国达隆公司射频治疗仪一台,配合肿瘤医院先进的CT、MRI、放疗机器等先进设备,能为肝病患者做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切除的疗效最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在八十年代起,我科就开展对肝癌外科手术模式的改进,代替以往的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国内首次对不规则性的肝切除的适应症、技术操作疗效进行全面研究。证实该术式操作简便,尤其是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病人,能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到目前为止,我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近2000例(是目前国内切除例数最多的三家医院之一),其术后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达到40%,小肝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55%以上,不少病人术后健康生存超过20年。

针对肝癌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差的特点,我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利用术后的辅助性介入治疗降低肝癌手术后的复率、提高生存期的研究,并取得国家教委、卫生部科研的基金,证实术后介入治疗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癌术后复发高危人群的诊断标准和辅助治疗措施。 我科从1989年开展介入治疗10多年来,已为2000多例肝癌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不少病人获得二期切除的机会,也使很多中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得到延长。1996年起开展在B超引导下的非血管性介入疗法,包括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肝癌的局部治疗,这些新兴的微创技术为肝癌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我科在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为临床进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随着对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难以再提高疗效,如何将外科技术,介入治疗,放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手段综合起来,这正是我科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的手术与介入治疗对比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攻关课题,初步摸索了一套集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等技术为一体的肝癌优化治疗模式,并对肝癌的病理、分子生物学、肝储备功能、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妇科

妇科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经历几代妇科肿瘤届著名老教授、老专家的不懈努力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具备娴熟手术操作技能的妇科医师队伍,以其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不仅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而且承担着妇科肿瘤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编医生15,其中高级职称4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妇科目前拥有病床70张。

医疗与临床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常见的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瘤等制定了常规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宫颈癌、卵巢癌的诊治及护理水平已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对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宫颈癌患者的 5 年生存80%。 多年来,我科的专家在国外及全国各地进行手术交流,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癌瘤之首。彻底的手术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医师除了要掌握妇科的手术技巧外,还需有腹部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基础。目前,我科已有一些具丰富经验的妇科医师能胜任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操作。我科于1964 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和应用卵巢癌的腹腔化疗,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制定出了一系列化疗方案。经我科诊治的Ⅰ期卵巢癌5 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Ⅲ期卵巢癌按计划完成治疗者5年生存率达60%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总的 5 年生存率 30-40% 。除手术以外,化学治疗是一大特色。多年来,我们开展了腹腔化疗、腹壁下动脉、闭孔动脉颞浅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等部位插管行局部化疗,结合全身化疗、手术和放疗,明显提高了妇科的晚期癌瘤及复发瘤的近期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研与学术交流

医疗、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除了搞好临床工作外,我科还十分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内涵建设。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正在承担的课题有:省重点攻关项目“ P53 基因治疗高危宫颈癌的实验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临床意义的研究”、“预测恶性肿瘤化疗药效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省卫生厅基金“逆转卵巢癌耐药性的临床研究”、“肿瘤抑制基因 P53 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宫颈癌盆腔复发”,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晚期宫颈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榄香烯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粉防己碱联合化疗逆转卵巢癌多药抗药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基金等多项基金。大部分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近几年妇科肿瘤界研究的热点。

还主编了《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癌诊断和治疗》、《外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新手术学》、《妇科肿瘤学》等着作。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相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前来讲学。我科的专家曾先后到加拿大、澳洲、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曾成功主办了第四界全国暨国际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和全国妇科肿瘤学习班,扩大了自身的影响。

人才梯队与教学

目前已有一支具有良好医疗、科研及教学素质的队伍。承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等多种教学任务。曾连续两年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卵巢癌学习班。选派中青年骨干前往澳洲、香港等地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此外,还鼓励中青年医师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将学科发展定向于保持和巩固我科的临床优势,并着力开展一些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力求使我科的临床科研水平步上新台阶,与国际水平接轨。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临床科室

头颈科、胸科、肝胆科、结直肠科、胃胰科、妇科、泌尿科、神经外科、乳腺科、放疗科、内科、鼻咽科、中医科、综合科、血液肿瘤科、儿童肿瘤科、手术室、生物治疗中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病理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超声心电科、激光内镜科、药剂科、供应室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发展近况

肿瘤防治中心设特诊治疗中心,建立专门的门诊和病区,安排著名的各科专家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外各界人士欢迎。十多年来该院先后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肿瘤患者治疗,共七万人次。该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在病房实现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医生看病,磁卡挂号和试行门诊电脑诊病系统,远程会诊服务等新举措,大大方便病人,使候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中心已建起了一幢8.8万平方米楼高25层,可安排病床1000张的医疗科研楼。该楼采用电脑网络智能化管理和全封闭中央空调、轨道物流自动化医疗运输系统,所有设备与国际水平同步,于2002年11月23日落成投入使用,成为亚洲最大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社会责任

该院承担了中山大学肿瘤学的临床教学任务,拥有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放射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97年以来举办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5项,承担了中、高级肿瘤防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务人员648人。此外,还承担着国外访问学者,博士后流动站的教学工作。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疗设施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心有病床1018张,收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门诊量达34.7万人次,出院3万余人次,数量逐年稳步上升。设有内科、放疗科、鼻咽科、头颈科、胸科、乳腺科、结直肠科、胃胰科、肝胆科、泌尿肿瘤外科、神经肿瘤外科、妇科、影像介入科、中医科、血液肿瘤科、内镜激光科与生物治疗科等专科,另设有病理科、检验科(含血库)、超声心电科、核医学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主要医疗设备包括PET/CT、64层螺旋CT机、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适型放疗计划系统、适形调强放疗系统、三维适型放疗系统、放射治疗验证系统、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主要科研设备有全自动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激光显微切割仪。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超速离心机、γ照射仪、基因芯片点片系统、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治疗领域

中心为患者施行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微创、生物及中医中药等治疗措施。1998年中心在国内同行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制定与实施单病种综合治疗规范,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肿瘤专科医院发挥自己的特色开辟了一个方向,也吸引了很多国内同行前来交流学习。近年来,中心对各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并制定了各大病种的诊治临床路径。2008年8月中心推出八大常见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方便了患者就医,尤其是疑难患者的诊治,为患者带去福音,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好评。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特色项目

特色医疗项目

包括:防癌体检、单病种多学科联合门诊、肿瘤靶向个体化治疗、适型调强放疗、呼吸门控的PET-CT检查、肿瘤微创治疗(腔镜、射频消融)、生物治疗等。中心设有VIP门诊和病区,安排各科著名的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诊治,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中央、广东省保健办的肯定和称赞。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门诊一站式服务温馨便捷,率先在全国同类医院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无纸处方,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磁卡挂号,实行远程会诊等服务新举措,使候诊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病人。

CIK细胞治疗

原理的,随后张力教授就该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方法做了详尽阐释,并明确了该临床研究的目标计划,提出本项目的创新性。在谈到本项目的创新点时,与会者纷纷表现出极大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者们指出:把化疗与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B-ⅢA期)的疗效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该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尚未见报道;通过本临床试验的研究,为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B-ⅢA期)提供相关的临床和免疫学指标改善的依据,为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B-ⅢA期)提供新的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肺癌的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历史沿革,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研成果

中心利用广东地域疾病资源,充分发挥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特色,以华南地区特色或高发肿瘤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在鼻咽癌研究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的标志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定位了鼻咽癌易感基因区;建立了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鼻咽癌92分期标准,继而从分期、诊断、放疗技术和综合治疗多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使鼻咽癌生存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系列研究先后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合本学科研究优势和特色,建立了一个华南地区最大的、集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可靠性为一体的肿瘤资源和信息平台,为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重要的条件保证。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对外交流

中心对外交流积极活跃,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医疗研究机构(M.D.Anderson癌症中心、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和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优化科研环境及创新机制。高频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科在本领域的知名度,使我中心跻身为我国肿瘤发病机制与靶向药物治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窗口之一。

中心自成立以来,为华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批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在教材建设方面亦作出了贡献:中心万德森教授主编的《临床肿瘤学》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益新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材《肿瘤学》获批卫生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黄文林教授主编了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分子病毒学》;姜文奇、张晓实教授等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肿瘤生物治疗学》。2004年中心举办全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2005年中心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积极进行在高校附属医院中把专科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并轨的探索。

目前中心正积极筹建亚洲一流的地下放疗中心和西大楼,以便为海内外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中心确立了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的壮美蓝图,并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应的管理、信息、基建“三大工程”建设,“诚实、友爱、敬业、创新”,今天的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秉承这一精神,求索于人类征服癌症的梦想征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_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地理位置

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东风东路和先烈路的交汇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2235.html

更多阅读

全国最佳肿瘤医院排名重要资料 上海肿瘤医院排名

全国最佳肿瘤医院排行榜No.1、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建院时间:1964年。2、综合评价:全国最好的肿瘤医院之一,广州最好的肿瘤医院,全国排名肿瘤科第1。3、研究机构:国家抗癌药物基地、鼻咽癌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合作中心

声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历史沿革,中山大学》为网友我的未来不是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