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概述,复旦大学-历史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成员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复旦大学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

复旦_复旦大学 -概述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简称复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成员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复旦大学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
2014年,复旦大学有普通本专科生12933人,研究生16026人,留学生3216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9人。复旦大学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6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复旦_复旦大学 -历史


复旦大学

1911年,辛亥革命如疾风暴雨,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学校本土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

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汉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1905~1911年,复旦公学培养出四届高等正科 ,毕业生共57人。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概述,复旦大学-历史

1912年五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开学。一时各校纷纷筹备复课,复旦则因校址无着,经费困难,束手无策。孙中山先生在听了于右任(时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汇报后,当即决定拨补助金一万元,然后教育部立案。但是有了钱还没有用,关键是教学场所,于是迁址李鸿章祠堂。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复旦公学派人布置灵堂,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这次革命迅速失败。复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千方百计地开源节流,师生共同努力,终于使学校收支趋于平衡。在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复旦大学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6年6月,袁世凯帝制失败,羞恨而死。当年国庆,复旦师生兴高采烈,演剧三天。

1917年,复旦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复旦大学。李登辉先生1917~1937年担任校长。复旦升格为大学后学生也逐步增加。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918年,李登辉先生去南洋集资了15万,在江湾买了块地,即是今天复旦之基础。

1919年,五四爆发,复旦教师邵力子当时任《民国时报》总编,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传真,立即告知李登辉及复旦同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罢市,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使师生们大受鼓舞。


复旦大学田径场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两翼,改作图书馆,今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宿舍(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学校初具规模,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

1921年,复旦学生为482人,教职员34人。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议在理科设立土木工程系,内部分为道路、桥梁、建筑等。该年秋,郭任远教授建议设立了心理学院,立志建成中国最好的心理学院。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

1928年,日寇在济南弄出五三惨案,打死中国军民众五千余人,残杀中国外交人员蔡公时等17人。复旦同学在默哀完后,无不义愤填膺,自动组织义勇军,积极训练准备投笔从戎。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复旦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在李登辉校长主持下,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复旦同学在李校长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强烈要求出兵抗日。

11月20日,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被分配担任后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战争期间,复旦迁至徐家汇附中(今复旦中学),继续上课。

1935年,日寇又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侵吞华北。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蒋介石打电报给李登辉,李校长被迫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军警当局包围复旦大学,并从校外宿舍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下午,军警又冲入校内,殴打师生,学生大怒,有力反抗,将军警逐出校外。军警在校外开枪,误杀警察一人,反诬学生所为。26日上午,军警进校搜捕,结果一无所获。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党的暴行,29日召开临时校董会,会后前往责问上海市长吴铁城。吴承认发布复旦学生枪杀警察的新闻是错误的,保证以后决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国会也发表宣言,抗议军警围捕复旦学生。在各方面的反对和抗议下,国民党不得不将全体被捕学生释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下半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下被迫离职,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复旦大学

1937年1月8日,为了贯彻国民党最高当局把复旦大学迁出上海的意图,学校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出资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以促成复旦迁校。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复旦大学已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学府。

1937年,“八一三”日寇侵沪战争爆发,战火纷飞,复旦学生开学到校极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四所大学组织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落而退出。复旦、大夏组织临时联大,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

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一部联大决定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重庆各界欢迎复旦留在四川。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认真,生活俭朴,颇有一番新兴气象。同时,复旦于大夏之“临时联合”正式宣告解体。该年复旦大学重庆部有六十多名毕业生。

1938年2月,留沪复旦复课。这年暑假,复旦上海部有55名毕业生。


复旦大学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重庆复旦大学,罹难师生共七人。全校师生,同声哀悼。由于校舍被炸毁,学校宣告本学期暂告一段落。

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校长宣布学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

1946年8月,复旦大学渝校的师生回到上海。

12月24日夜,北大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国兵强行奸污。30日晚,复旦举行“全校学生大会”,控诉揭露驻华美军暴行,决定从12月31日起罢课三天。31日,复旦与其他各校代表开会,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并决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复旦大学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在外滩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一起共一万余人,排列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沿南京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这场抗议驻华美军的运动持续到三月上旬,成为蒋统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的标志。

3月,复旦学生自治会进行改选,进步同学组成“五院联合竞选团”,反动学生组成“不谈政治竞选团”,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五院联合竞选团”获得了压倒的胜利。学生自治会竞选一结束,复旦同学立即投入到三反运动中去。

5月26日,在特务学生的指挥下,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 “国权路血案”发生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被捕去11人,由于争议力量的努力,从7月8日开始,被捕学生陆续释放。

7月5日,李登辉老校长提出了“复旦精神”的定义,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

1948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暗中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这件事揭开了护校和迎接解放斗争的序幕。


复旦大学1949年,为了做好护校工作,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复旦大学成为中国重点大学之一。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建国52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复旦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第一次是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原有的一批应用系科调出,华东地区10余所高校的文、理相关系科并入,是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调整中进复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连年把复旦大学纳入重点建设之列,使复旦迅速由文、理两科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新中国一所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学府。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比过去更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更增强,更具备向世界第一流大学迈进的必要条件。

2005年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中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东京大学只接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并由该大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到该校就读大学院硕士课程及专业学位课程,给予ADK中国育英基金奖学金,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培养中国各个领域的下一代领导人材。

复旦_复旦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百年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医学分子病毒学计算物质科学分子医学微纳光子结构智能化递药应用离子束物理公共卫生安全现代人类学癌变与侵袭原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B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糖复合物听觉医学抗生素临床药理近视眼研究手功能重建癌变与侵袭原理医学技术评估新生儿疾病医学分子病毒学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全军智能化递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应用数学器官移植分子催化与功能材料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智能信息处理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周围神经显微外科视觉损害与重建(筹)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乳腺肿瘤(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先进仪器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传播与信息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消化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传播与信息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十五”期间,复旦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还获得授权专利436项,发表国际论文6656篇(含SCIE、EI和ISTP),其中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了9篇论文。根据2009年资料显示:复旦大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历届
勉励与期望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该校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领先,其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特等奖;有5项成果获2000年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其中由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获一等奖,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在2003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的评比中,该校有5部著作荣获一等奖,获一等奖著作数排名全国第一。2004年该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2项,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12项,蒋学模、刘放桐获得首次设立的学术贡献奖;在2004年上海市的社科评奖中,该校获奖总数占全市的32%。2004年该校又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8项,获奖总数大幅度提高并首次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该校分别有20、28、23个项目立项,立项数连续数年位列上海高校第一。该校还多次获得中国图书一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等奖项;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均跃升全国第一。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理工科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名。根据2007年资料显示:该校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复旦大学在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技术、有机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非线性数学、先进材料、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文献519万册,其中线装古籍40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 7000 余种,可使用的电子图书近200万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5万余种,各类数据库近300种。学术期刊
复旦大学学术期刊文科类: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教育论坛》, 《当代修辞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世界经济文汇》, 《世界经济情况》, 《新闻大学》。理科类:《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数学年刊A辑。医科类:《复旦学报》(医学版),《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癌症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微生物与感染》,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学术交流

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法国总统德斯坦、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
领导及校友题字总理拉宾、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比利时首相迈斯塔特、印度副总理纳拉亚南、阿塞拜疆国民议会主席阿列斯克罗夫、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美国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 盖茨、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相继访问了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积极参与各类重要国际大学组织,继1998年成功举办东亚研究型大学年会之后,2000年成功举办21世纪大学校长协会第4次年会,2001年又成功举办了“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第5次年会。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该校主办了相当多的学术会议, 2002年学校主办了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会议、国际合成金属会议和第七届世界对外汉语教学会议等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0场次。复旦大学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交流关系,如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香港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巴黎高科、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该校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该校每年都得到国内、外校董及社会各界的大力资助。

复旦_复旦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机构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0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复旦大学院系复旦学院(本科生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科管理机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复旦大学直属机构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专用材料与装备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亚洲高校第一楼-复旦光华楼博士点154个,硕士点22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肾病)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复旦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在2014年QS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复旦大学排名全球第71位,中国第三。

师资力量


百年复旦,大师云集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教职工5800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人,其中专职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近660余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6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3人、特聘教授1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两院院士师资队伍类别院士名单全职科学院院士(15人)胡和生(数学)李大潜(数学)洪家兴(数学)杨福家(物理)王 迅(物理)陶瑞宝(物理)郝柏林(物理)吴浩青(化学)杨玉良(化学)江 明(化学)赵东元(化学)杨雄里(生物)沈自尹(医学)王正敏(医学)全职工程院院士(6人)陈灏珠(医学)顾玉东(医学)汤钊猷(医学)闻玉梅(医学)周良辅(医学)王威琪(生医)双聘科学院院士(12人)安芷生(环境)陈凯先(药学)干福熹(信息)何积丰(信息)贺福初(生物)贺 林(生物)黄春辉(化学)林国强(化学)陆汝钤(信息)彭实戈(数学)沈学础(物理)赵国屏(生物)双聘工程院院士(3人)范滇元(信息)胡思得(物理)陆道培(医学)已故全职院士(12人)苏步青(数学)陈建功(数学)谢希德(物理)卢鹤绂(物理)周同庆(物理)顾翼东(化学)邓景发(化学)谈家桢(生物)陈望道(社科)谭其骧(社科)黄家驷(医学)陈中伟(医学)谷超豪(数学)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毕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排全国第二名(超过清华大学),两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优秀教师
称号部分优秀教师名单文科杰出教授陆谷孙,章培恒,裘锡圭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姜义华,刘放桐,童兵,王水照,周振鹤,朱维铮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马红,魏庆义,冯建峰,谷迅,沈健,沈文辉,王城, 张颖973首席科学家丁建东,董竞成,贺林,蒋新国,金力,金晓峰,金亚秋,马兰,汤其王明贵,吴晓晖,杨雄里,杨玉良,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2263.html

更多阅读

致复旦大学许宁生校长公开信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

致复旦大学许宁生校长的公开信复旦大学中文系1985届部分毕业生我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1985届毕业生,我们有的居住在上海北京,有的在中国其他各地,也有的生活在海外,虽天各一方,但已届天命之年的我们,这几天都在同为母校陷入110周年校庆形象

致复旦大学领导的一封信 致公司领导的一封信

致复旦大学领导的一封信尊敬的复旦大学领导:你们好!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新闻发布会后,我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已经近4年的时间没用这种形式表达我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信息透明、政务公开的看法

第一个复旦大学漫画和动漫Dr.Jossalberto 复旦第一个党支部

2006年11月8日 复旦大学研究生 第3版 玛雅人的生活(连载二)文/阿咔中国人喜欢问外国人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喜欢听他们说中文,看他们的样子,皮肤的颜色,还会问他们会不会说中文,觉得中国人友好不友好。中国人经常跟我说我的中文马马虎虎

孤独心——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讲课笔记 复旦大学陈果视频

孤独心——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讲课笔记孤独跟寂寞不是同一回事,alone跟alonly不一样,它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啊。它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孤独的人因为他自成世界,自成体系,所以他表现出一种圆融的高贵啊。圆融这个词本身就是高

声明:《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概述,复旦大学-历史》为网友黎夕旧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