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 歙县-基本简介,歙县-历史沿革

歙(Sh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2014年歙县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 ,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

歙县_歙县 -基本简介

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sh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118°15′E~118°53′E,29°30′N~30°7′N,黄山市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约49万。

歙县_歙县 -历史沿革

据歙县下冯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歙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属扬州,为“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国,后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置歙县,属会稽郡(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此时,歙县含今歙、休宁(含今屯溪区)、婺源、绩溪、淳安、遂安、黄山风景区等地。


搁船尖的天然女娲石像

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县、黎阳县(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置,歙县属江南东道。

干元元年(758年),拆江南东道为浙江西道与浙江东道,歙县属浙江西道。

大历元年(766), 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

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

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歙县划属江南东路。


歙县

宋亡元置江浙行省,歙县属江浙行省。

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歙县划属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直隶改称南直隶,简称南直。

清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建江南省,歙县属之。

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省与安徽省,歙县属安徽省。

此后直至清末,境域与隶属关系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岭关太平县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汤岭(关)太平县界六十公里,东北至界牌岭绩溪县界十七点五公里,西南至危峰岭(危峰关)浙江遂安县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岭休宁县界十五公里。

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属芜湖道;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21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1949年10月,本县璜尖乡划属休宁县。

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划属 本县;本县上源、茶源乡划属绩溪县,黄口村划属屯溪市,旃田、呈田划属休宁县。

1955 年12月,坦头、大源两乡划属绩溪县。1956年元月,本县溪头乡的溪东、洪塘、汪村,竦口乡的江村环村划属绩溪县;同年4月,本县金坑乡划属绩溪县;11月,休宁县白际乡的结竹营划属本县,本县旃田乡的湖驾划属休宁。

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

1964年3月,休宁县柿树岭生产队划属本县。

1973年3月,本县草市大队划属屯溪屯光公社。

1974年以来,属徽州地区。

1984年元月,本县黄山乡(含黄山风景区)共154平方公里范围,划属县级黄山市(原太平县)。

1987年,属黄山市。

1988年1月歙县篁墩乡划属屯溪区;并划出歙县洽舍区所属富溪、杨村、洽舍所,岩寺区所属岩寺镇、罗田、呈坎、潜口乡和郑村乡瑶村,成立黄山市徽州区。

歙县_歙县 -地理环境

位置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

地貌

歙县 歙县-基本简介,歙县-历史沿革

歙县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形成黄山、许村、徽城、佛岭等地花岗岩体;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阳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岩、流纹岩等地火成岩体。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

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位于皖浙边境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天目山主峰,海拔高度在安徽省内仅次于黄山。

气候

地处皖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气温 歙县在1960―1987年的28年中,年平均气温为16.3℃,区域分配沿河谷、平贩一带高,南、北山区低,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出现于1970年1月15日);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8℃(出现于1978年9月3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10℃,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终日在11月15日,持续236天,积温为5174.7℃。

地温 歙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8℃,地中(10厘米深处)温度为17.8℃,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16.3℃(1977年),极端最高温度为70.9℃(1978年)。

降水 歙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54.3天,降水量为1536.2毫米,属皖南多雨区。其中,处于作物生长的暖季 (4―10月)降水量为113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6%,冷季(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6.4%。年最多降水量2264.4毫米(1983年),最少1159.2毫米(1963年),极差1105.2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8%,各月变幅较小,在75―81%之间,4―7月最高,达79―81%,12月至次年2月最低,仅75―76%;年均蒸发量1270.0毫米,年干燥度为0.71。

日照 歙县日照时数,按30度南计算,可照时数为4426.3小时(闰年4437.4小时),实际日照时数为1928.3小时,约占可照时数的44%。7―10月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54%,最多日照时数为8月,平均占可照时数的59.8%,个别年份达80.7%(1967年),最少为3月,占可照时数的32%,1960年3月只占17%;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3.1千卡/平方厘米。其中,4―10月,太阳辐射量为79.7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71%,月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4.4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5.9千卡/平方厘米。

霜雪 平均初霜期11月10日,最早初霜日10月24日(1968年)。平均终霜期3月23日,最迟终霜日4月14日(1970年)。多年平均无霜期230.9天,最长无霜期253天(1972年),最短无霜期208天(1960年)。从地区差异看,城区附近无霜期长,南北山区短。平均年度积雪9.9天,最长27天(1977年)。1971年无积雪,终雪期一般年份在清明前后,1987年4月14日下雪,为近28年来的最迟终雪期。

水文

歙县境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水,也有部分山峰顶部的天池、天湖水;地下水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歙县水资源总量为22.13亿立方米,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其水文特性深受地形、气候影响。山地、谷地与其过渡地带之间,年降雨量的差值分别为250毫米和200毫米;而丰水、枯水与其过渡季节之间,季降雨量的差值则分别为350毫米和220毫米。降雨量的地域、季节分配,差异显着。歙县地表、地下水,属山泉、矿泉水,已发现含锶偏硅酸等多种优质矿泉水。

歙县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发源于西北部黄山山脉、东北部天目山脉、东南部白际山脉三部分。其中,除富溪乡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属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汇流新安江,统属新安江水系。 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练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

歙县_歙县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歙县木本植物共有104科,89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古老孑遗树种有:水杉1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古老孑遗树种有:银杏、华东黄杉、金钱松、杜仲、鹅掌楸、连香树、香果树等7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南方铁杉、青檀、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凹叶厚朴、天女木兰、云叶树、天竺桂、天目木姜子、黄山花楸、红豆树、猬实、银鹊树、毛红楝子、短穗竹等15种,属国家保护的还有福建柏、台湾水青冈、夏腊梅、天目紫茎等树种。省珍贵树种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山核桃、猕猴桃、青线柳、兰果、紫楠、红楠、华东楠、光皮桦、猫儿屎、膀胱果、黄连木、粗榧、香榧、水青冈等;属安徽省地理新分布的树种有:华西枫杨、兴山榆、光叶粉花绣线菊、华中山楂、平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2351.html

更多阅读

尤溪梯田 尤溪梯田-基本简介,尤溪梯田-历史沿革

尤溪梯田是福建最美的梯田,位于福建尤溪联合乡。走进尤溪县联合梯田,犹如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尤溪联合梯田_尤溪梯田 -基本简介风光美丽的尤溪梯田尤溪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曾荣获“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称号。

贺州学院 贺州学院-基本简介,贺州学院-历史沿革

贺州学院(英文:HeZhou University)是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大学。贺州学院是广西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址位于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美丽的贺州市。学院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基本简介,麦积山石窟-历史

麦积山石窟(又名麦积崖,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196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_麦积山石窟 -基本简介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

声明:《歙县 歙县-基本简介,歙县-历史沿革》为网友志在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