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1948年宣布独立,2014年1月人口已超过813万,其中犹太人611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和中央政府所在地。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以色列工业化程度较高,总体经济实力较强。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自由程度、新闻自由程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从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这项法案由于可能危害以色列非犹太公民的平等权益而极具争议。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国家简介

国名

以色列,(希伯来语:??????????????????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名字来源根据《圣经》犹太人祖先雅各和天使角力并取胜,上帝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和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古代天使常常与神互用。

国旗

产生

犹太人自流亡以来,二千年来一直散居在世界各地,没有一面统一的旗帜。19世纪末期,西奥多・赫茨尔在筹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时,就考虑到要把犹太人组织起来,必须要有一面高举的旗帜,方可号召四方犹太人,团结在犹太复国主义旗帜下,共同奋斗。他对这面旗帜设计的解释说:“白底标志着犹太人纯洁的新生活,七颗金星(一个大的‘大卫盾’和六个小的‘大卫盾’)代表我们为犹太人走向新的故土每天工作七个小时。”1897年8月,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前,赫茨尔便派他的密友达维德・沃尔夫森(DavidWolffsohn)对会议进行筹备。在筹备过程中,沃尔夫森首先考虑到装饰会场要用的旗帜。他的灵感来自一次祈祷,他偶然想起了犹太人传统的祷巾:一条长白布,两端各有一条蓝颜色的条子,并装饰“流苏”,犹太人在祈祷时就披戴它,那是以色列人的标志,于是沃尔夫森就制定了一面蓝白相间、上面绘有大卫盾的旗帜,国旗就这样产生了,人们看到它,并没有感到陌生和奇怪,反而觉得十分亲切。


以色列国旗

1933年在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沃尔夫森所设计的那面旗帜便正式被确定为该组织的旗帜。这面犹太组织的旗帜产生后,立即为广大犹太人群众所接受,一直引导他们为实现新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国家而进行斗争。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或何种场景都常使用过这面旗帜。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就在当年的10月28日,以色列临时国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决定它为以色列国国旗。同时对它的规格也作出了统一规定:长为220厘米,宽为160厘米;白底色,上下各有一条宽25厘米的蓝色条子,该蓝条各距上下边沿为15厘米;两根蓝条中间的白底上有一个“大卫盾”;“大卫盾”由6根长5.5厘米的蓝色线条组成两上等边三角形;“大卫盾”在旗帜中与四方边沿等距。

象征意义

大卫星(即六芒星,又名大卫之盾、所罗门封印、犹太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以色列国徽

历史

135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为布拉格的犹太人制定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有大卫盾作为图案。

15世纪时犹太人被匈牙利国王召见时的红旗上有两个金色的五角星。因此五角星过去可能也是犹太人常用的标志。一本1073年的手稿上就已经有五角星了。

1460年布达佩斯的犹太人从匈牙利国王获得了一面红旗,上面有两个大卫星和两颗星。

1512年在布拉格印刷的第一部犹太祈祷书的封面上有一颗很大的大卫星。

1592年在布拉格的犹太人被允许建立一面自己的旗帜,上面有一颗大卫星。

1648年为了表彰他们保护布拉格抵御瑞典人的功绩布拉格的犹太人再次被允许建造一面旗帜:红底上有一颗黄色的大卫星,其中心是一颗瑞典星。

犹太传说将大卫星与所罗门王的印联系到一起。传说所罗门王有一个戒指可以使他指挥魔鬼和幽灵。另一个传说说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传说大卫王有一面保护他的盾。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犹太人的解放他们选择大卫星作为自己的代表,就如十字是基督教的代表一样。今天大卫星被放在以色列的国旗上。大卫星的形状是一颗六角星。在其它信仰中有类似的标志。在这些信仰中六角星的使用有可能比犹太人的使用还要早。今天在犹太文化尤其在神秘学中它被使用。在占星术中大卫星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还有人认为它是象征大卫王诞生的星。一些正统犹太教人士反对使用六角星因为这个符号与“魔力”和神秘学有联系。虽然如此大卫星依然是犹太传说和卡巴拉学派最重要的符号。一些非常保守的犹太学派反对使用大卫星因为它与犹太复国主义有联系。虽然如此,在全世界大多数礼拜堂的正面门上最显眼的地方今天有一颗大卫星。在欧洲近两百年来大卫星经常被用来放在犹太墓碑上。它早已成为犹太人万能的标志了。

国徽

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

《希望之歌》

独立日

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

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家政要

总统希蒙・佩雷斯(Shimon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2009年3月就任;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EhudBarak),2007年6月任职。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历史沿革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一系列的犹太人王朝在这一地区存在了超过一千余年。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遭到镇压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企图抹灭犹太人千年来与这片土地相连的痕迹。虽然如此,仍有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了北部。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锡安主义和犹太人回归

以色列 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

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以色列

1896年,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复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以色列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口逃离了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预计有400,000至900,000名巴勒斯坦难民流亡,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撤回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了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从阿拉伯国家逃离或遭驱逐,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50年代和60年代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在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在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了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总结认为这场意外是因为自由号的辨识困难而造成的误击事件。

在1969年,以色列的第一名女性总理梅尔夫人当选。

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以色列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联盟(?????)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联合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国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80年代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哩,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在暴动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在1990年代早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 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Hebron)撤军,并且签下了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2000年后

以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的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戴维营进行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巴拉克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沙地带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阿拉法特拒绝这个提议。

2003年6月 4日,在乔治・沃克・布什主持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赫姆得・阿巴斯和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约旦相会。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了第二次的暴动,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暴动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艾里尔・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Temple Mount)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艾里尔・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了新的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当选了连任。沙龙开始从加沙地带进行单边的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了围墙,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为了建立长达681公里的围墙,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了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有效的减少了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事件。

在艾里尔・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了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了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了多数派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玛斯的民兵部队从加沙地带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必且杀害了其他两名。以色列对此展开了夏雨行动,大量轰炸哈玛斯目标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恐怖袭击行动中杀害了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杀害了一千名黎巴嫩平民、440名真主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了庞大损害。

2008年9月18日凌晨,外交部长利夫尼在以色列执政党前进党17日党主席初选中以微弱优势获胜,将接替奥尔默特成为前进党成立3年来的第三任党主席和第一位女性党主席。 据报道,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利夫尼获得43.1%的选票,领先其最大竞争对手、交通部长莫法兹1.1个百分点。,因此利夫尼最终胜出,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

2008年12月28日 以色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27日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巴尔胡姆27日要求其下属武装派别对以色列发射远程火箭弹,以报复以军空袭加沙。

这次空袭是自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以军袭击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加沙地区应急机构负责人29日表示,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的空袭已造成310人死亡,另有1400余人受伤。巴勒斯坦27日宣布未来三天为哀悼日。

以色列外长利夫尼表示,选在这个时候痛击哈马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哈马斯违反半年前的停火协议,几乎每天以火箭、迫击炮攻击以色列平民。上周曾有一天发射80枚火箭的纪录。因此以色列无法再忍受。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地理环境

位置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面积

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地区占一半以上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与埃及边界长达220公里,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有51公里的边界。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前面积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

地形


以色列全国地形

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气候

以色列属于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型气候,从海拔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湿热,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区域偶有小雪。在约旦山谷区域夏季干燥炎热,南方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6个区,30个分区,31个市。115个地方委员会,49个地区委员会。根据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现在实际控制约为2.5万平方公里。

区和分区名COKE1997面积(km)首府CC1995耶路撒冷区 Yerushalayim
[Jerusalem]1701,734652耶路撒冷 Jerusalem617,042耶路撒冷分区 Jerusalem11701,734652北部区 HaZafon [Northern]21,001,8494,478拿撒勒 Nazareth51,946阿卡分区 Akko21435,321935戈兰高地分区 Golan2232,5301,154加利利海分区 Kinneret2386,455533耶兹列分区 Yizre'el24360,9611,188采法特分区 Zefat2586,582668海法区 Hefa [Haifa]3774,914863海法 Haifa255,914哈代拉分区 Hadera31267,201572海法分区 Haifa32507,713291中央区 HaMerkaz [Central]41,307,8301,276拉姆拉 Ramla57,356佩塔提克瓦分区 Petah Tiqwa41446,781284拉姆拉分区 Ramla42190,811339雷霍沃特分区 Rehovot43375,772304沙隆分区 Sharon44294,466349特拉维夫区 Tel Aviv51,139,980171特拉维夫 Tel Aviv348,245特拉维夫分区 Tel Aviv511,139,980171南部区 HaDarom [Southern]6813,44514,231贝尔谢巴 Be'er Sheva'149,404阿什凯隆分区 Ashqelon61364,4501,285贝尔谢巴分区 Be'er Sheva62448,99512,946朱迪亚-撒马利亚和加沙地带区
Judea Samaria & Gaza Areas7160,1886,241朱迪亚-撒马利亚 Judea and Samaria71154,4395,878加沙地带 Gaza Area725,749363以色列 Israel5,899,94022,145耶路撒冷 Jerusalem

备注:CentralP虽然很多地方都声称有30个分区,但资料只显示15个。30个分区可能包括阿拉伯区。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国家象征

国名

以色列国(TheStateofIsrael),简称以色列。以色列(希伯来文:??????????????????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文:????????????????????),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或者大家会问明明是跟天使角力为什么会被称为“与神角力者”呢?因为在古代犹太人的宗教文献中“神”字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使。关于雅各与神角力一事在《圣经》里用了个“神”字来记载,雅各与神角力。这导致中国国内不少人误认为与雅各角力的是上帝。

国旗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底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


以色列国徽

以色列国徽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加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一个而是七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加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留出到两枝橄榄枝,撒加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两种重要的职分。

国歌


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市

《希望之歌》词作者是一位犹太拉比,曲作者为犹太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

《希望之歌》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这首歌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颂歌,在1897年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首唱。以色列建国后将其确定为国歌。歌词:藏于我心深处的,是犹太人的灵魂。朝向东方故国的,是凝望着锡安的眼睛。纵然两千年颠沛流离,希望仍未幻去,锡安与耶路撒冷,啊,我们会以自由之身重归故里。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政治

政体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完善的多党制的自由民主制国家,公民拥有各式各样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

宪法

以色列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仅有《议会法》、《国家土地法》、《总统法》、《政府法》、《国家经济法》、《国防军法》、《耶路撒冷法》、《司法制度法》、《国家审计长法》、《人的尊严与自由法》、《职业自由法》等11部基本法。

议会

一院制议会,设有120个席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重大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并监督政府工作,选举总统、议长。议员由普选产生,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参加竞选,选民只需将选票投给各自支持的政党。获得2%以上选票的各政党根据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

2013年1月22日,第19届议会经选举产生,由13个政党组成,其中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31席,“未来”党19席,工党15席,“犹太家园”党12席,沙斯党11席,圣经犹太教联盟7席,“运动”党6席,梅雷茨党6席,联合阿拉伯名单4席,以色列共产党4席,巴拉德党3席,前进党2席。议长为尤利・埃德尔斯坦(YULIEDELSTEIN),2013年3月18日就任,来自利库德集团。

政府


特拉维夫CBD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后,总统在综合议会各党派意见基础上提名总理人选,授权其组阁。总理由成功完成组阁者担任。本届政府(第33届)于2013年3月18日成立,由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未来”党、“犹太家园”党、“运动”党联合组成,在议会中占68席,包括总理和21位部长。

截止2014年政府主要成员有:总理兼外长、公共外交和大流散事务部长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MOSHEYA’ALON);通讯部长兼后方防卫部长吉拉德・埃丹(GILADERDAN);财政部长亚伊尔・拉皮德(YAIRLAPID);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经济部长纳夫塔利・本内特(NAFTALIBENNETT);公安部长伊扎克・阿罗诺维奇(YITZHAKAHARONOVITCH);司法部长齐皮・利夫尼(TZIPILIVNI)。

司法

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和基层法院三级组成,此外,还有管辖交通、劳工和青少年的专门法院和不同宗教派别的宗教法院。

最高法院具有终审权以及对控告政府、政府部长、所有公职官员或机构的案件的初审权等权力,同时承担最高审判庭职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根据一个由最高法院法官、律师协会会员和政界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推荐任命。法官为终身制,70岁退休。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对这些请愿的回复通常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准,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政党

以色列政党繁杂,且不断变化,主要有:

(1)利库德集团(LIKUD):1973年9月由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拉姆党、人民党、国土完整运动等党联合组成。1977年首次在大选中获胜并执政。来自该党的贝京、沙米尔、内塔尼亚胡、沙龙曾先后出任总理。2005年8月,时任总理沙龙强力推行“单边脱离计划”,造成党内分裂,沙龙带领其支持者于11月退出利库德,另组前进党。同年12月,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并连任至今。2009年,利库德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27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并成功组阁。2013年,利库德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内塔尼亚胡再次成功组阁,连任总理。

(2)“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YISRAELBEITEINU):1999年成立的右翼政党,主要支持者是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移民,主席为阿维格多・利伯曼。2009年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并参加由内塔尼亚胡为总理的联合政府。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利库德集团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加入政府。

(3)“未来”党(YESHATID):2012年4月成立的世俗中间党派,主要支持者为中产阶级,主席为亚伊尔・拉皮德。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一举获得19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并加入政府,获得财政、教育、科技等5个部长职位。

(4)以色列工党(ISRAELLABOURPARTY):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以色列工人党(“马帕伊”),1968年与部分小党合并后改称“以色列工党”。以色列建国后至1977年,该党曾长期连续执政。本-古里安、梅厄、拉宾、佩雷斯等多位总理均来自该党。2007年6月,埃胡德・巴拉克当选工党主席。2009年,工党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3席,成为第四大党。2013年,工党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未加入政府,成为最大反对党。现任主席伊萨克・赫尔佐克

(5)“犹太家园”党(HABAYITHAYEHUDI-THEJEWISHHOME),2008年11月成立。在2009年第18届议会中获得3席,加入政府。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2席,加入政府,党主席纳夫塔利・本内特任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和经济部长。

(6)沙斯党(SHAS):1984年成立的代表东方犹太人的正教派犹太人政党。主席为埃利亚胡・伊沙伊。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1席,为第五大党。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1席,成为反对党。

政要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总统鲁文・里夫林,1939年9月9日出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1988年,首次当选以色列议会议员。1988年至1993年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1年至2003年,担任以色列通讯部长。2003年,当选以色列议长,2009年再次当选议长。在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中属于温和派。2007年曾参加总统选举,但在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便宣布退出,并支持佩雷斯出任总统。里夫林已婚,育有4个孩子。

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1949年生于特拉维夫,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硕士学位。曾任以驻美使馆副馆长、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议员。1993年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当选总理。1998年起兼任外长。1999年5月参加总理竞选失败后辞去利库德领导人职务,宣布退出政坛。2002年至2005年,先后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2005年12月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2009年3月,内出任总理。2013年3月18日,内再次组阁成功,连任总理。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外交

国策

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联合国。截止2014年以色列与世界上159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以色列在国外设有76个使馆、19个总领馆和5个代表团,不过仍然有几个国家拒绝承认以色列,主要是阿拉伯国家或是一些本身政策反美的国家。

自从1948年独立建国以来,以色列在外交上便遭遇到一些困难。1948年以色列在外交上遭到中东各邻国的集体抵制,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以色列开始与远离中东地区的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以色列政府也特别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甚至得以左右控制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一些新独立不久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在1967年之前,以色列与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除了阿拉伯国家和一些穆斯林国家除外。在1991年马德里会议之后,由于和平协议的签订,以色列又与其他68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色列也加入了许多国际的组织和机构,并且是“地中海对话”(MediterraneanDialogue)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访华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国,但是仍然和台湾存在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已签署“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定”、“民用航空协定”、“劳务输出协议”、“体育合作备忘录”、“教育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协定”、“邮电通讯合作协议”、“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关于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备忘录”和“中国旅游团队赴以色列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等。在北京设立驻华大使馆,在香港、上海、广州设有领事馆。

同美国的关系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02年10月,布什签署美国会外交授权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2007年7月,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47年,前原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1990年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独联体15个共和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移居以色列的苏犹太人达18.5万,1991年又有14.5万苏犹太人移居以,其中不少人被安置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旅游


以色列风光

以色列复杂的地形地貌、古迹和宗教场所,几乎一年四季都有的灿烂阳光和地中海沿岸现代的休假设施,以及基内雷特湖(加利利海)、红海和死海,这一切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旅游观光者。2000年,来到这个国家的游客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多的241万(与之相比,1950年为33,000,1960年为118,000,1970年为441,000,1980年为118万,1990年为134万)。

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在2000年,旅游收入达到3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7%和劳务出口收入的26.6%。虽然旅游业的产值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3%,但它有85%的外汇附加值(其附加值居国内各出口行业之首),并使大约40,000人就业。拥有巨大潜力的旅游业―目前仅开发出其潜力的一小部分―是以色列经济增长计划及消除国际收支赤字的主要支柱行业。

2001年经济大滑坡在这个行业体现的最为明显:游客数量减少了54%,仅为不到120万人,收入、就业人数和投资都相应下降了。

购物娱乐


特拉维夫海滩

到以色列购物,各类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无疑是首选。这里的很多手工艺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色,如各种犹太教的烛台、宝石,款式多样的金银制品,采用橄榄树为材料制作的木工艺品等,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纪念价值。

此外,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都是以色列购物的不错选择。此外,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等,对滋养皮肤、护眼头发具有极大的好处,要比国内的许多产品质量好的多,且价格更实惠,也是带回家馈赠亲友的不错选择。

以色列人常说:在耶路撒冷祈祷,在海法居住,在特拉维夫玩耍。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以色列夜生活最丰富的城市,被称为“永不停以色列海滩度假区,热衷于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去以色列旅游,不去特拉维夫见识一下当地的夜生活,会遗憾终生。除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之外,特拉维夫舒适的海滩也是以色列人的骄傲。躺在细腻的沙滩上,享受和煦的阳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娱乐推介


纪念品商店

LoveParade:特拉维夫每年十月这里都会举行一个规模庞大的街头狂野派对“LoveParade”,派对场地的总长度达三点八公里,在举行当日,警察还会把巡游路经的街道暂时封闭,让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顾名思义,LoveParade的宗旨是透过音乐宣扬爱与和平,派对最先于德国柏林举行,约在十年前,欧美的DJ将此街头狂野派带到特拉维夫,期望将爱与和平的讯息带进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结果大受欢迎,吸引到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人士人参加,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Rave坛盛事。

派对通常在下午三时开始,一直玩到晚上八时才结束,连续玩足五个小时,其间主办单位会安排大约三十架花车,沿着指定路线慢驶巡游。除了抢眼的布置外,花车上还安装了很多强劲喇叭,同时有DJ在车上打碟,让在场蒲友闻歌起舞,完全投入忘我境界。

签证

30天旅游签证: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可为5至50人之间的访问团组颁发团体签证。21世纪初,在国内只能参加旅行团申请旅游签证。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旅行者可以获得免费落地签证,但中国护照不能申请。

住宿


以色列家庭住宅

以色列(Israel)住宿地的种类很多,从酒店、公寓到集体农场的居留地和娱乐村,档次和种类非常齐全。如果在旅游旺季(通常在一月至八月份,因地区不同而异)或宗教节日期间来以色列,最好提前数月就预订酒店。

美食


以色列美食

一直以来,以色列美食都不在世界主流美食的舞台之上。我们提到西方美食,更多的是讲法国美食;提到东方美食,更多的是讲中日的美食。以色列这个西亚国家,在美食方面好像乏善可陈,其实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了,而且深受欧洲、东亚和北非饮食文化的影响。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相关典故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也叫以色列人。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他们曾迁移过许多地方,到过巴勒斯坦、埃及,在埃及差点沦为奴隶。后来,他们在首领摩西的率领下,逃出埃及,又重返巴勒斯坦的土地。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岸边,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之后又来了“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巴勒斯坦”地名的原意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以色列人把巴勒斯坦称为“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公元前1025年左右,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为了能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以色列人必须同腓尼基人战斗。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希伯来人在国王扫罗的率领下,在一个山谷和腓尼基人展开了决斗。

这时,从腓尼基人军营中走出来一个大汉,名叫歌利亚。只见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铜盔,身披铠甲,肩扛铜矛。歌利亚大步走上来,对着以色列军队立定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扫罗的奴才,不是要打腓尼基人吗?我就是腓尼基人啊,你们怎么不来打呀?要是好汉的话,快点派个人来与我战斗。如果他敢与我战斗,把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仆人。如果我胜了他,你们就做我们的奴隶,服侍我们。”

歌利亚喊了一阵子,对方没有一个人出来,他又叫道:“你们赶快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否则就是胆小鬼!”

就这样,歌利亚天天出来叫骂,骂得以色列人个个胆战心惊。扫罗手下无一将士敢出来迎战歌利亚。

正在此时,扫罗军营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大卫,是来给他当战士的哥哥们送食品的。大卫是个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过人。他见过三个哥哥后,听到军营外面有人在高声叫骂,问清了缘由,便愤愤不平地要去迎战歌利亚。扫罗王知道了,就把大卫叫到面前。大卫对扫罗说:“我们何必怕那腓尼基人呢,我们应该和他去战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不能和腓尼基人战斗。你太年轻,而那歌利亚从小就是战士,他武功高强,力大无比。”

“我可不怕他,”大卫对扫罗说,“我在放羊时,有次来了一只狮子,从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赶它、击打它,从它口中救出羊羔。”

“你这么小就敢斗狮子?”扫罗问他,“狮子不咬你吗?”

“咬我?”大卫继续说,“那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我曾经一人赤手空拳打死过狮子,打死过熊。那腓尼基人再敢来对阵叫骂,我一定叫他与狮子和熊一样!”

听见这样的豪言壮语,扫罗动了心。他对大卫说:“好吧,你可以出去战斗,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的铜盔给大卫戴上,把自己的铠甲给他披挂整齐。大卫觉得这些装备太笨重了,妨碍他走路,他又脱了盔甲,仍旧穿上他的牧羊服。

大卫到溪水中捡了五块鹅卵石,装在口袋里,手里拿着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后从以色列军营中走下山谷,一步一步走近正在叫骂着的腓尼基人。

那腓尼基人也向着大卫走过来。歌利亚看见大卫满脸稚气、细皮嫩肉的样子,不过是个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里。

两个人在两军阵前的山谷中,面对面地立定了。歌利亚对大卫说:“放羊娃娃,你拿着棍子到我这里来,难道我是狗吗?是不是以色列人都死绝了,叫一个娃娃出来迎战!”

大卫对歌利亚说:“你来攻击我,是靠刀枪和铜戟;我攻击你,是靠着我们的上帝耶和华。”

歌利亚迈着大步走过来。大卫也快步向他跑去,一边跑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鹅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见大卫用力一甩,“哧溜”一声,像一道流星,那鹅卵石飞了出去,正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大叫一声,扑倒在地。腓尼基人全都惊呆了,谁也不敢上前。大卫手里没有刀,他就踏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头,把头提在手里。

看见讨战叫骂的勇士死了,腓尼基人顿时溃散了。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呐喊着,追杀过去,一鼓作气攻下了腓尼基人的几个城池,被杀的腓尼基人成千上万。

当扫罗、大卫和以色列战士从战场上凯旋时,以色列妇女从城里出来,欢天喜地,唱歌跳舞,迎接扫罗王和杀敌英雄大卫。妇女们同声歌唱:扫罗杀敌千千!大卫杀敌万万!

后来,扫罗王继续征战腓尼基人,他和三个儿子都战死沙场。扫罗死后,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开会,部落长老一致同意把王冠给大卫戴上。大卫登基时,年仅三十岁。

大卫在位四十年,没有一年不出征。他打败了腓尼基人、迦南人、亚玛力人。以色列王国的版图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南至埃及边境,可谓盛况空前。

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所罗门王是一位和平统治者,又是一位外交家、建设者。他在位四十年,没有打过一次大仗。在他的统治下,以色列逐渐由贫穷走向富强。

以色列首都_以色列 -相关资讯

以色列外交人员无限期罢工 要求提高待遇地位

2014年3月24日,以色列外交部工会23日宣布举行全面罢工,从23日起,以色列外交部被关闭,24日所有103个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及驻国际组织机构关闭。以色列外交部工会要求所有外交人员离开办公室进行罢工,并停止外交部所有工作。据悉,此次以色列外交人员罢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提高外交人员待遇,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二是希望政府重视外交工作并提高外交部的地位。

以色列企业研发出超级充电器 半分钟帮你手机充满电

2014年4月7日,现在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令人头疼,一般情况下很难捱过一天。以色列一家初创企业的产品或会改变这一现状,至少从充电时间上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便利。这家名为StoreDot的公司称,其新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原型机能在半分钟之内将手机充满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3766.html

更多阅读

求生极乐世界是“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吗 求生之路2极乐净土

居士:《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怎样理解?可否理解极乐世界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法师:《金刚经》我们要善读,它是从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扫荡一切。无我

以才侍君者久,以色侍君者短 笑倾城 侍君公主

武媚娘在失宠于唐太宗时,怀着谦卑复杂的心情去见杨惠。杨惠,唐太宗新宠的妃子。杨才人就对武媚娘说“以才侍君者久,以色侍君者短。”这一句话如当头喝棒,击中了武媚娘的心。轻声告别杨才人。武媚娘顿悟。奋发上进。终于才色兼备。俗俗的

五个金砖国家简介 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

五个金砖国家简介“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10年11月,南非申请

京东一元夺宝入口 以“色”夺人床上用品店 月入七千元

系列专题:床上用品店 在产品陈列上"以色夺人" 展示最动人的色彩和图案 让顾客一见钟情     成功秘笈     谨慎选择店址,邀请专业人士精心设计店面的装修和产品的陈列,"以色夺人";并通过广告的形式提高小店的知名度、扩大消

声明:《以色列 以色列-国家简介,以色列-历史沿革》为网友闲走天涯看白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