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校概况,沈阳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沈阳工业大学坐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沈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沈阳工业大学_沈阳工业大学 -学校概况

沈阳工业大学坐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沈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的辽阳校区等四个校区组成。中央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内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精致典雅,如诗如画,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所。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践中心,共设50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8976人,各类研究生2884人,专科生1842人,成人教育学生8738人,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独立学院)学生1134人。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和19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7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以及工程管理硕士4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2个招生领域,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有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有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6个省重点二级学科。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研究生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是辽宁省四所获此荣誉的高校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现有师资队伍1351人,其中院士3人、教授190人、副教授429人、讲师660人、博士生导师48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26%,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77%。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专业学会理事长、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和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部级优秀人才、学科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和优秀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
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十一五"以来,建设5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12个省级教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4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资源共享课,2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教改课题74项,获省级以上教改成果奖51项,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3人。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文体赛事中屡创佳绩,五年来,在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7项、省级奖励463项,并获全国高校"外研社杯"英语辩论大赛全国第三名、李宁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冠军和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季军等。
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总量不断增加,科技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近四年,累计科研进款近8.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863、973、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有效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千余项;申请发明专利617余项,成功获批并验收"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发表论文4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2800余篇,占全部论文60%以上。学校积极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基地和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协同创新基地5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另外,"现代电工装备理论与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极端条件下新型永磁电机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标志我校在国家级科技平台、科研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发展。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36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年开始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1100多名学生的培养规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联合培养的MBA研究生已毕业八届。
如今,完成了校园换建的沈阳工业大学传承历史,放眼未来,肩负历史责任,秉承"自强,笃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稳步迈上了"十二五"新的征程,正朝着"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以工为主、特色突出、开放式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大步前进。

沈阳工业大学_沈阳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沈阳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东北机械管理局技工学校。
1949年9月,改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职业学校。1950年8月,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1952年10月,学校北迁至长春市,改名为机器工业学校。1954年改名为长春机器制造学校。
1955年5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回迁沈阳市,改名为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8月,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由中专学校晋升为工科大学,校名为沈阳机电学院,隶属沈阳市。沈阳业余机械学院和沈阳业余工学院并入,1959年沈阳市铁西区工业大学并入。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1981年,铸造、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两个学科首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当时的本科各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函授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65个函授站。
1985年6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机械工业部对沈阳机电学院实行联合办学,沈阳机电学院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88年2月,经国家机械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被列为新增博士授予单位。
2001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12月,唐任远教授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2月,原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学校,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02年11月8日,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组建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1月25日,在国务院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沈阳工业大学新增博士点2个:机械设计与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净增硕士点16个: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应用化学、结构工程、工程力学、技术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科学技术哲学、民商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化学工艺、生物医学工程。
到2008年,沈阳工业大学已发展为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等七大学科门类,工科又涵盖机械、电子、电气、化工、建筑、信息等多个行业的多科性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_沈阳工业大学 -办学规模

教学单位

截至2014年3月,该校设有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新能源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国防生教育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化工装备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等20个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阳校区基础部等3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践中心。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截止2010年底,学校拥有师资队伍1193人,其中院士3人、教授194人、副教授366人、讲师548人、博士生导师4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21%,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9.2%。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业学会理事长、中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和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部级优秀人才、学科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和优秀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队伍,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十五”以来,建设1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1个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获17门省级精品课,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承担一批国家和辽宁省教学改革课题,其中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9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0篇。
院士(唐任远、朱英浩、胡壮麒教授)
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凤翔教授)
国家“863”计划专家组首席专家(姚兴佳教授)
中国模范教师(王凤翔教授)
校园一角
中国五一劳动奖章(唐任远、孙昌志教授)
中国劳动模范(孙昌志教授)
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李荣德教授)
中国风能协会副主任(姚兴佳教授)
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荣德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李荣德、张凤阁
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徐建源、梁杰
部级跨世纪学术骨干:李荣德、林莘、杨俊友
部级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王世杰、杨林、刘正、李岩、梁杰、徐建源

学科建设


学校风光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49个学科和学科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有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有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6个省重点二级学科。建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强电流与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镁合金及其成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

所获荣誉


办公楼沈阳工业大学多次在辽宁省内高校基础课全省统考中连续稳定高居榜首。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在国家和省、市举行的各种科技文体赛事中均取得好成绩,名列辽宁省内高校前列,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广告艺术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5项、辽宁省级奖励200项,并获中国高校“外研社杯”英语辩论大赛中国第三名、中国“挑战杯”竞赛银奖、李宁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冠军等。“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十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计划项目98项,省部级等计划项目740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389项,完成了一批获得社会认同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应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共取得鉴定成果、国家专利46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三大奖励96项。2007年科研经费到款1.5亿元。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1999年2月成立,其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机械系,1972年更名的机械工程系。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专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学院现有的4个本科专业调整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经上级批准,1998年增设工业工程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2003增设了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增设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结合专业调整及新设专业,学院将原来的5个教研室重组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车辆工程教研室、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教研室、工业设计教研室和工程制图教研室。学院中心实验室下设11个专业实验室:制造技术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实验室、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测试与控制技术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综合实验室、体装备工程实验室和CAE实验室。制造技术实验室1999年新建一个数控编程室(4台机床、40台微机),随后陆续添置了加工中心2台,数控车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数控线切割机和三坐标测量机各1台。学院科学研究机构有:专用数控机床开发中心、工业机器人研究所、模具与模具装备研究所、液压与气动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现代机械传动技术研究所、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表面加工测量理论与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振动与噪声控制、现代机械传动、摩擦磨损与润滑技术、机器人技术、机电系统控制与优化、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等。2001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准在院组建。学院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共有5个学科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三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位权。1984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6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1990年机械电子工程(原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车辆工程学科和流体机械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可以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我院获得在机械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并于2000年开始招收首批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以后于2001年和2002年陆续在工业工程领域和物流工程领域获得招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将于2006年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2人,讲师20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研究生56人。电气工程学院

1960年在无线电系基础上于1972年分建出来的,原名电机工程系。1986年更名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改建为电气工程学院。该院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学生1600余名。学院设电机工程、自动化、电工理论及生物医学工程三个系,拥有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具有辽宁省高电压强电流与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电机与电器、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分别于1984、1990、1993、1998、2000年、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电器学科分别于1990/199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工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于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480余人、博士后16人。学院具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与运动控制、医学电磁工程共七个博士点,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各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交流调速传动系统、过程控制、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特种电机及其控制、变流器供电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气装备电磁场分析与优化设计、电气工程CAD、电弧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智能化电器与节能技术、新型绝缘材料性能及测试研究、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高电压测试技术、人工心脏驱动系统、生物医学图象处理、康复用智能机器人等。在学院102名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9名,教授25名,副教授23名及高级工程师8名。学院学术气息浓厚。仅以近5年计,承担省、国家级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4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入260余篇。与美、日、德、加、韩、波兰等多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该院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ICEMS国际电机与系统会议。并于2005年成功举办了COMPUMAG第十五届国际电磁场计算学术会议。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系,1972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99年改建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五个本科生专业,在校人数为2200余名。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在校人数为600余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是中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也是沈阳工业大学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2个学科之一。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9个学科分别于1981年、1990年、1993年、2001年、2001年、2006年、200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学科分别于2001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获得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2006年获得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工1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学院设有工业测量与控制中心,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非电量电测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红外检测技术研究所,图形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学院拥有“辽宁省高校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以及“沈阳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输送管道在线检测、机器视觉检测、生物特征识别、成像技术、故障诊断、机械量测量、嵌入式系统、光电测量、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重点基金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我校历史上获得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之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300余篇。学院与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先后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四届青年学术会议,第一至五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理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在原数理系、化学工程系基础上,于1999年初组建的。学院现拥有硕士、学士两级授予权。硕士授予权学科: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院包含三个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与环境系。并设有两个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已拥有5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相应设有8个教研室和3个实验室。并有3个研究所和两个研究室。目前,理学院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高级工程师6人。有30位博士,近40位硕士。学院现有在籍本科生、研究生1千余人。理学院在完成全校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等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快学科、专业及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近两年,先后承接省、市级纵向科研课题20余项,承担各类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200万。其中超微粉生成与二次产品开发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改性淀粉开发与生产技术已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线性与非线性广义(奇异)控制系统、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电化学与精细化学品等方面每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有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多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目前,主要科研方向有:群表示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数学、系统工程、材料物理、光电技术、腐蚀电化学、精细化学品技术、环境保护与评价、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校概况,沈阳工业大学-历史沿革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建筑工程系,可以追溯到沈阳工业大学基础部力学教研室。1985年和1987年学校曾委派力学教研室先后招收过两届工民建专业三年制大专班,1993年底在此基础上经原机械部教育司批准设立了建筑工程专业,1994年5月由原力学教研室组建正式成立了建筑工程系,2002年7月扩建为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学三个专业和一个力学课程教学部以及一个建筑工程实验中心。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研究所、计算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调技术研究所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实验中心下设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学实验室和计算中心。学院现拥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和建筑学三个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授位权,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和固体力学三个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位权。土木工程专业于1994年开始招收本、专科生,建筑环境与设备和建筑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固体力学学科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位权;结构工程和工程力学于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位权。学院各专业和研究所主要研究的方有:岩土及混凝土断裂与损伤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结构振动与抗震理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理论,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环境力学,土体-基础-结构系统的动力耦合,大型结构的动态设计及非线性振动理论,振动控制与故障诊断,转子动力学,材料工艺力学,材料疲劳及微观力学性能,复杂结构建摸及有限元分析,以及建筑设计方法及理论等。在固体的断裂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动力机械非线性振动理论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材料疲劳及微观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混凝土类材料的弹塑性损伤耦合理论、细观裂纹损伤与断裂模型和化学损伤动态演化规律,钢筋混凝土充填钢管新型复合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以及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各自学科的研究特色。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硕士学位21人。此外,学院还聘有校内跨学科教授5人,国外大学兼职教授4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1人。管理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创立的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1993年在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经济贸易学院,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作出的学科专业调整和经济贸易学院设有经济及管理两大学科专业的情况,将原经济贸易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伴随着经济管理学院在经济和管理这两大学科门类上的发展壮大以及沈阳工业大学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性大学的发展战略的实施,2002年学校又将原经济管理学院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沈阳工业大学的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学科设置覆盖管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现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有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技管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部分)等专业业务领域;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有企业管理学(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旅游管理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和会计学三个学科专业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下设有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系、物流管理系,有首批通过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合格评估的学院实验中心,有管理学科专业图书期刊种类齐全、藏书量较大的学院图书资料中心。另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微观管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辽宁省创建科技先导区研究室、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还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定的电子商务师培训基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权的辽宁地区物流师考试管理机构。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职称、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队伍中,教授和副教授37人,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并有政府特贴获得者及多名教师被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机关学术机构聘任较重要的社会兼职。经老一辈管理英才的精心耕耘和新一辈“管院人”的与时俱进,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为国家和辽宁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学院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100余人。

经济学院 原经济管理学院(1981年建院)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学校二级学院。现有国际贸易学1个硕士学位点和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相应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学系、经济学系三个教学部门和“WTO经济研究所”、“投资分析与项目评估研究室”、“循环经济学研究所”三个学术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一个实验中心、一个数字、专业刊物资料室。实验中心包括一个微机实验室、一个综合实验室和一个远程教育中心,承担着全校经济学科的实验教学任务。学院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下设的“O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学院各个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工业外贸、金融理论与实务、风险投资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循环经济、环境经济分析等。学院具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位权和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资格。学院注重加强同社会联系,并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2001年开始同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联合培养“2 2”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每年学院定期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全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和工程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4人。经济学院院长高丽峰教授是辽宁省政协委员,并连续两届被选为沈阳市铁西区人大代表。学院聘请了多名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院兼职教授,定期来学校讲学。2008年全院在读全日制研究生80余人、本科学生800余人。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其前身是1993年11月始建的沈阳工业大学经法系,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8月建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文法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法学系、艺术系、新闻传播系、人文素质教研部,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研究中心、生态与社会研究中心、经济法律研究所暨科技法律研究所、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环艺设计与视觉传达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与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联办的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有法学、艺术设计、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民商法学、科技哲学三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文法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法学、艺术设计和广告学三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文法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26人,在校研究生47人。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师中教授11人;校聘教授9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教师队伍总数的52%。有律师资格的教师10人。文法学院现有图文、图像设计制作;摄影采光;证据采集和影视、广告设计制作四个实验室,一个大学生模拟法庭、一个合议庭。其中,证据采集实验室正在建设中。使用面积385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281件,设备总值283万元人民币。承担着符号设计、广告设计和广告摄影等36门实验课和专业课的上机教学任务,高达1084学时(计划学时)。文法学院资料室现有阅览面积300平方米,藏书3.2万余册及一定数量的音像资料和电子图书。所藏图书、杂志、报刊等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中国革命史、思想品德、自然辩证法、文学艺术、艺术设计、广告学等数百个种类,是校内思想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和传媒类图书较为集中、齐全的资料中心。文法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优良。近年中,有三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一类课,有两门课程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改革、教书育人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文法学院学术研究氛围浓厚,科研成果显著。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44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1篇,出版著作、教材68部,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文法学院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成长、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自己创办了《大学生法学论坛》杂志。体现学生特点的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等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广告学专业学生在2005年获得一等奖1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2007年获得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文法学院学生近年来在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中,获得省金奖6项,全国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文法学院的毕业生以其基础知识扎实、工作作风朴实、为人正直谦虚和勇于创新创先的良好品质,普遍得到了社会各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不论在重大事件和特定环境中涌现一批舍己为人的模范和在平凡工作中创出佳绩的工作者。外语学院始建于1994年。学院现有教师76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46人。外语学院下设英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外语教学直属教研室,和全校小语种教学直属教研室。外语学院现有12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总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学院的外语资料室现有各种外文图书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50余种。英语系负责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和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和大连外院的硕士研究生组成,学院的教授、博士均为英语专业的骨干教师。1996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学院一直狠抓学风、考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果显著。在国家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2000级学生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通过率超过90%;2001级学生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通过率超过80%;均大大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短短几年间,我院先后有近10%的学生考取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生中有15%的人高校任教。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外语学院学生孔冠男在上海市口译大赛中获得上海市第一名。在2002年“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沈阳工业大学代表队获东北地区第一名;在中国比赛中代表队连克清华大学代表队、解放军外语学院代表队获得第三名,并代表中国参加了亚洲第九届大专英语辩论赛。学院的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和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负责全校本科生1-2年级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部现实行主讲教师制。每个大学英语教学部下设4个主讲教师组,分别承担相应学院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主讲教师制的实施使更多年富力强的同志直接参加教学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院的两个直属教研室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外语教学直属教研室和全校小语种教学直属教研室。外语学院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每年有600人,开设的外语课程有英语、日语、俄语和法语的精读,高级听说,专业外语的写作及翻译、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全校的小语种教学目前包括日语、俄语、德语和法语。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是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具备先进的网络教学、实验教学、电化教学条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新的教学体系,以国内外著名IT企业为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引入国内外最新的优秀教材,高薪聘请校内外和国内外优秀专家、教授任教,丰富的项目开发、软件项目管理实践,营造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软件人才的良好环境。自建院以来,学院秉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精神,落实“规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4205.html

更多阅读

沈阳旧影 建校初期东北大学旧址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

【沈阳旧影】建校初期东北大学旧址编辑/瑞雪烹梅 图片来源/@柳塘寒士东大校友会网站 文字/ 网络1.1928年建校初期的东北大学校门2.校门3.原东北大学办公楼,现为辽宁省政府办公厅4.东北大学全景5.东北大学体育场6.校长办公楼7

天津工业大学2012上海校友会 天津大学上海校友会

一 天津工大上海校友会❤前奏篇每件欢乐的事情,总会有高潮的出现,高潮前,总会有个前奏,有的前奏时间长,有的前奏时间短,比如每年在钱塘江观潮的人们,有的等了一天一夜,潮水不来,有的人刚刚一到钱塘江边,潮水如猛虎下山,千层浪花涌上岸,高

声明:《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校概况,沈阳工业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暧昧不叫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