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简介,无损检测 检测技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又称无损探伤,是指在不损伤被检测对象的条件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物理量的变化,来探测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等内部和表面缺陷。无损检测被广泛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以及一些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CT)、声发射检测(AT)、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简介

无损检测培训就是NDTTraining,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常见的如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裂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术组织,TC56是其标准化机构。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中国在1978年11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在无损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红外、声发射等高新技术检测设备方面更是如此。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涡流检测(ECT)、射线照相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五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声发射检测(AE)、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等。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概述

无损检测,是用非破坏方法检查材料、毛坯和零件的内部或表面缺陷并评价其整体质量的技术,又称无损探伤。它的英文名称是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为NDT。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的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
无损检测仪器-BSN900超声波探伤仪NDT 能应用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在质量控制与降低成本之间能起最优化作用。NDT 还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或)有效使用。由于各种 NDT 方法,都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新的 NDT 方法一直在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通常,只要符合 NDT 的基本定义,任何一种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可能的技术手段,都可能被开发成一种 NDT 方法。

在我国,无损检测一词最早被称之为探伤或无损探伤,其不同的方法也同样被称之为探伤,如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等。这一称法或写法广为流传,并一直沿用至今,其使用率并不亚于无损检测一词。在国外,无损检测一词相对应的英文词,除了该词的前半部分――即 non-destructive 的写法大多相同外,其后半部分的写法就各异了。如日本习惯写作 inspection,欧洲不少国家过去曾写作 flaw detection、现在则统一使用testing,美国除了也使用 testing 外,似乎更喜欢写作 examination 和 evaluation。这些词与前半部分结合后,形成的缩略语则分别是 NDI、NDT 和 NDE,翻译成中文就出现了无损探伤、无损检查(非破坏检查)、无损检验、无损检测、无损评价等不同术语形式和写法。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英文及其相应的中文术语,它们具有的意义相同,都是同义词。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ISO/TC 135)制定并发布了一项新的国际标准(ISO/TS 18173:2005),旨在将这些不同形式和写法的术语统一起来,明确它们是有一个相同定义的术语、都是同义词,即等同于无损检测(non-destryctive testing)。而不同的写法,仅仅是由于语言习惯不同而已。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原理

无损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具有非破坏性,因为它在做检测时不会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第二具有全面性,由于检测是非破坏性,因此必要时可对被检测对象进行100%的全面检测,这是破坏性检测办不到的;第三具有全程性,破坏性检测一般只适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如机械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拉伸、压缩、弯曲等,破坏性检验都是针对制造用原材料进行的,对于产成品和在用品,除非不准备让其继续服役,否则是不能进行破坏性检测的,而无损检测因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所以,它不仅可对制造用原材料,各中间工艺环节、直至最终产成品进行全程检测,也可对服役中的设备进行检测。
无损检查目视检测范围:1、焊缝表面缺陷检查。检查焊缝表面裂纹、未焊透及焊漏等焊接质量。2、状态检查。检查表面裂纹、起皮、拉线、划痕、凹坑、凸起、斑点、腐蚀等缺陷。3、内腔检查。当某些产品(如蜗轮泵、发动机等)工作后,按技术要求规定的项目进行内窥检测。4、装配检查。当有要求和需要时,使用同三维工业视频内窥镜对装配质量进行检查;装配或某一工序完成后,检查各零部组件装配位置是否符合图样或技术条件的要求;是否存在装配缺陷。5、多余物检查。检查产品内腔残余内屑,外来物等多余物。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分类

目前用于无损检测的方法很多。除了5种常规(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方法外,还有红外、激光、声发射、微波,工业CT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无损检测的方法:


X射线无损检测仪

1、射线探伤(radiographictesting)。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的缺陷。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到X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片。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可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的内部情况。

2、


BSM370超声波探伤仪

超声检测(ultrasonictesting)。利用物体自身或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来检测物体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在超声检测中常用的超声频率为0.5~5兆赫(MHz)。最常用的超声检测是脉冲探伤。

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简介,无损检测 检测技

3、声发射检测(acousticemissiontesting)。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来评定材料的性能或结构完整性。材料中因裂缝扩展、塑性变形或相变等引起应变能快速释放而产生应力波的现象称为声发射。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声发射,被声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信号处理器,从而测量出声发射信号的各种特征参数。

4、渗透探伤(penetranttesting)。利用某些液体对狭窄缝隙的渗透性来探测表面缺陷。常用的渗透液为含有有色染料或荧光的液体。


渗透探伤剂

5、


B310磁粉探伤仪

磁粉探伤(magnetictesting)。通过磁粉在物体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来检测物体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被检测物体必须具有铁磁性。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发展历史

航空航天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与无损检测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初磁粉探伤用以检验航空钢零件。1935年,X射线开始用于检查飞机木质螺旋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已经大量使用铝合金和镁合金,为了检查这些非铁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开始使用荧光渗透检验法。


无损检测脱粘缺陷

后来,超音速飞机和空间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材料用于飞行器,促进了激光全息、红外线、声发射等新的无损检测技术。用激光全息照相法检查蜂窝结构件和胶接结构件时从全息图中很容易发现脱粘缺陷(见图)。在航天工业中,用声发射技术逐片检查隔热陶瓷瓦,保证了航天飞机的试飞成功。现代航空器和航天器失事,有些就出于材料和工艺的原因。飞行安全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因而无损检测技术在70年代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飞行器的设计较多地选用高强度和高温高强度材料。这类材料通常断裂韧性(抗裂纹扩展能力)较低,允许的缺陷尺寸很小,因此要求探伤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飞机大梁磁粉探伤须使用高灵敏度规范,涡轮轴荧光检查则须使用超高灵敏度的荧光渗透液。为了检查铸造空心叶片的显微疏松,已有微米级焦点X射线探伤机。由于材料制造工艺的改进,宏观缺陷已逐渐减少,而微观缺陷的危害则相应突出。超声衰减和超声显微镜等新技术,已开始试用于检查粉末冶金涡轮盘中原始颗粒边界处的微小氧化物。

无损检测已不再是仅仅使用X 射线,包括声、电、磁、电磁波、中子、激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几乎都被用做于了无损检测,譬如: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目视检测、红外检测、微波检测、泄漏检测、声发射检测、漏磁检测、磁记忆检测、热中子照相检测、激光散斑成像检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等等,而且还在不断地开发和应用新的方法和技术。
一些看上去非常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实际上也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新技术,譬如:
射线检测――传统技术是:胶片射线照相(X射线和伽马射线)。新技术有:加速器高能X射线照相、数字射线成像(DR)、计算机射线照相(CR,类似于数码照相)、计算机层析成像(CT)、射线衍射等等。
超声检测――传统技术是:A型超声(A扫描超声,A超)。新技术有:B扫描超声(B 超)、C扫描超声(C超)、超声衍射(TOFD)、相控阵超声、共振超声、电磁超声、超声导波等等。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特点


无损检测

1、非破坏性
非破坏性――是指在获得检测结果的同时,除了剔除不合格品外,不损失零件。因此,检测规模不受零件多少的限制,既可抽样检验,又可在必要时采用普检。因而,更具有灵活性(普检、抽检均可)和可靠性。
2、互容性
互容性――即指检验方法的互容性,即:同一零件可同时或依次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而且又可重复地进行同一检验。这也是非破坏性带来的好处。
3、动态性
动态性――这是说,无损探伤方法可对使用中的零件进行检验,而且能够适时考察产品运行期的累计影响。因而,可查明结构的失效机理。
4、严格性
严格性――是指无损检测技术的严格性。首先无损检测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同时也需要专门训练的检验人员,按照严格的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5、检验结果的分歧性
检验结果的分歧性――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试件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分歧。特别是在超声波检验时,同一检验项目要由两个检验人员来完成。需要“会诊”。
概括起来,无损检测的特点是:非破坏性、互容性、动态性、严格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歧性等。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检测形式

无损检测方法很多,据美国国家宇航局调研分析,其认为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目视检测(VT)
目视检测,在国内实施的比较少,但在国际上非常重视的无损检测第一阶段首要方法。按照国际惯例,目视检测要先做,以确认不会影响后面的检验,再接着做四大常规检验。例如BINDT的PCN认证,就有专门的VT1、2、3级考核,更有专门的持证要求。VT常常用于目视检查焊缝,焊缝本身有工艺评定标准,都是可以通过目测和直接测量尺寸来做初步检验,发现咬边等不合格的外观缺陷,就要先打磨或者修整,之后才做其他深入的仪器检测。例如焊接件表面和铸件表面较多VT做的比较多,而锻件就很少,并且其检查标准是基本相符的。
射线照相法(RT)
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强度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总的来说,RT的定性更准确,有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超声波检测(UT)


无损检测

原理: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试件的无损检测;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而且缺陷定位较准确,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并且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超声波测试的基本方法是基于超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KHz。对于不同频率和波形.从材料返回的波形是不同的。当超声波进入材料后将在材料中产生机械振动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讨来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变化.
但其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并且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以及材质和晶粒度都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检测结果也无直接见证记录。
磁粉检测(MT)
原理: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适用性和局限性:
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也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及锻钢件进行检测,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但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埋藏较深的孔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
渗透检测(PT)
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优点及局限性:
渗透检测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同时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但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涡流检测(ECT)
原理: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集肤效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应用:按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可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通常有穿过式、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3种。穿过式线圈用来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它的内径略大于被检物件,使用时使被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线圈内通过,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缺陷。探头式线圈适用于对试件进行局部探测。应用时线圈置于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上,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等。插入式线圈也称内部探头,放在管子或零件的孔内用来作内壁检测,可用于检查各种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等。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大多装有磁芯。涡流法主要用于生产线上的金属管、棒、线的快速检测以及大批量零件如轴承钢球、汽门等的探伤(这时除涡流仪器外尚须配备自动装卸和传送的机械装置)、材质分选和硬度测量,也可用来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优缺点: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可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声发射(AE)
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来评定材料性能或结构完整性的无损检测方法。材料中因裂缝扩展、塑性变形或相变等引起应变能快速释放而产生的应力波现象称为声发射。1950年联邦德国J.凯泽对金属中的声发射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64年美国首先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壳体的质量检验并取得成功。此后,声发射检测方法获得迅速发展。这是一种新增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材料内部的裂纹扩张等发出的声音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在用设备、器件的缺陷即缺陷发展情况,以判断其良好性。

声发射技术的应用已较广泛。可以用声发射鉴定不同范性变形的类型,研究断裂过程并区分断裂方式,检测出小于0.01mm长的裂纹扩展,研究应力腐蚀断裂和氢脆,检测马氏体相变,评价表面化学热处理渗层的脆性,以及监视焊后裂纹产生和扩展等等。在工业生产中,声发射技术已用于压力容器、锅炉、管道和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大型构件的水压检验,评定缺陷的危险性等级,作出实时报警。在生产过程中,用PXWAE声发射技术可以连续监视高压容器、核反应堆容器和海底采油装置等构件的完整性。声发射技术还应用于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火药的燃烧速度和研究燃烧过程,检测渗漏,研究岩石的断裂,监视矿井的崩塌,并预报矿井的安全性。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


无损检测

TOFD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哈威尔的国家无损检测中心Silk博士首先提出,其原理源于silk博士对裂纹尖端衍射信号的研究。在同一时期我国中科院也检测出了裂纹尖端衍射信号,发展出一套裂纹测高的工艺方法,但并未发展出现在通行的TOFD检测技术。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详细情况在下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TOFD要求探头接收微弱的衍射波时达到足够的信噪比,仪器可全程记录A扫波形、形成D扫描图谱,并且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将A扫时间值换算成深度值。而同一时期工业探伤的技术水平没能达到可满足这些技术要求的水平。直到20实际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超声探伤仪发展成熟后,研制便携、成本可接受的TOFD检测仪才成为可能。但即便如此,TOFD仪器与普通A超仪器之间还是存在很大技术差别。是一种依靠从待检试件内部结构(主要是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非常规检测方法
除以上指出的八种,还有以下三种非常规检测方法值得注意:泄漏检测LeakTesting(缩写LT);相控阵检测PhasedArray(缩写PA);导波检测GuidedWaveTesting;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检测依据


无损检测

1.产品图样
图样是生产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技术资料,也是加工、检验的依据。尤其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往往规定了原材料、零件、产品的质量等级、具体要求以及是否需要作无损检验等等。
2.相关标准
生产企业往往要贯彻相关标准,如: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产品加工的指导性文件,自然也是实施无损检测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标准中,往往详细规定了检验对象、检验方法、检验规模等等。
3.技术文件
产品生产工艺部门下达的各种技术文件,如工艺规程、检验卡片、产品检验报告、返修单等等。有时还要追加或改变检验要求等等。
4.订货合同
某些产品的特殊检验要求、质量控制的条款,有时可能较详细的强调在订货合同中,应引起特别注意。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仪器校准

在经典仪表管理中一直使用"校验"这一名词,现在在计量管理中,称为"校准"。
校准(Calibration)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必要时也包括确定其他计量性能)的全部工作。
一、校准与检定的异同
校准和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校准一般是用比被校计量顺具精度高的计量器具(称为标准器具)与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有时也包括部分计量性能,但往往进行校准的计量器具只需确定示值误差,如果校准是检定工作中示值误差的检定内容,那样准可说是检定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校准不能视为检定,况且校准对条件的要求亦不如检定那么严格,校准工作可在生产现场进行,而检定则须在检定室内进行。
有人把校准理解为将计量器具调整到规定误差范围的过程,沧州欧谱这是不够确切的。虽然校准过程中可以调整,但调整又不等于校准。
二、校准的基本要求
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2)仪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3)人员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呆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用途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工业中。目前,无损检测用得最多的是检测材料、铸锻件和焊缝的缺陷,也就是说目前无损检测用得最多的是无损探伤。无损检查缺陷(无损探伤)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制造加工时进行检查,另一种是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这些检查可以用来进行质量评定和寿命评定。

无损检测技术,是要以检查出的缺陷情况为依据来预测缺陷的发展,所以要求尽量准确地检测出缺陷的种类、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以便进行寿命评定和质量评定。具体来说,无损检测的作用有一下几点:

1、确保工件或设备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用无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产品的部分或者整体都不会发生破损,从而防止设备和人员事故。

2、改进制造工艺。我们可以先根据预定的制造工艺制作试样或试制品,对其进行无损检测,用无损检测来观察制造样品的工艺是否合适,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改进工艺,直到最后确定满足质量要求的制造工艺。

3、降低制造成本。通过无损检测可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适当而正确地进行无损检测,就能防止工件在最后加工完了又报废而白白浪费工时,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无损检测仪_无损检测[检测技术] -注意事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相互配合。无损检测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损伤材料、工件和机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但是无损检测不能代替破坏性检测,两者必须相互结合进行。

2、正确选择实施无损检测的时间。例如,要检查高强钢焊缝有无延迟裂缝,无损检测实施的时间,应安排在焊接后一昼夜以后进行。

3、正确选择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没有无损检测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实际检测中要根据被检测对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检测方法。

4、综合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可以弥补一些方法的不足,全面而正确的评价材料、工件等。

5、无损检测要避免因文件标准或者设备的原因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

6、无损检测标准必须统一化。

7、无损检测人员的分配和使用符合管理体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5230.html

更多阅读

调试器检测技术 请选择一个调试器

为了防止逆向工程,在很多的“壳”中,会检测进程运行的环境是否为调试器。如果检测到运行环境为调试器,进程将运行特殊的代码以达到反调试的效果。以下的内容归纳自《脱壳的艺术》一书,本人添加了一些关于fs寄存器,TEB结构,PEB结构的相关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行人检测技术综述

1.什么是入侵检测,为什么需要入侵检测?1.1为什么需要入侵检测1.1.1黑客攻击日益猖獗,防范问题日趋严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

声明:《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检测技术 -简介,无损检测 检测技》为网友逆光飞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