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 洛阳 香山寺 洛阳 -洛阳香山寺,香山寺 洛阳 -耀县香山

洛阳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伊河东岸东山上,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盛唐时期规模居于“龙门十寺”之首。耀县香山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张家港香山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南侧的峭壁之上,海拔128米。香山寺坐落的香山,史称卧牛山,桃花山。山上风光绮丽,是中国江南诸多名山中的佼佼者。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小的香山30处,比较著名的有18家,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山寺文化现象。在这众多的香山寺中,平顶山香山寺是建筑最早的东土“真香山寺”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

中国有多个香山寺,本词条主要介绍的香山寺是洛阳香山寺、耀县香山寺、张家港香山寺、平顶山香山寺。

香山居士_香山寺[洛阳] -洛阳香山寺


洛阳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伊河东岸东山上的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盛唐时期规模居于“龙门十寺”之首。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在此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居于此,自号“香山居士”;清代乾隆皇帝曾巡幸此地并赋诗。

香山寺在历史上曾经历过4次大规模维修,此次为第5次。修复工程自2002年2月开始,今年4月底竣工,总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钟鼓楼、大雄宝殿、厢房、门楼、观景廊、莲花池、南北山上步游道等仿古建筑;改建、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御碑亭、蒋宋别墅、衣钵塔等旧有建筑。景区管理部门还对香山寺及龙门东、西两山石窟群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

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金元之际,战火频仍,香山寺倾记荒芜。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移址重建。民国初年新寺又变为颓垣断壁,今日建筑多为解放后重修。

香山居士_香山寺[洛阳] -耀县香山寺


耀县香山寺寺庙简介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

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香山中峰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穴,人称崎峰洞,即香山正洞,其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菩萨”,亦称香山菩萨,为佛教礼拜之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香山创建寺院,始于苛秦(公元351―394年),盛于姚秦。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梵经于此。宋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清代光绪年间修建各类楼殿亭阁90余间。

寺庙布局

由山脚下苍龙岭抬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迤逦约1.5公里即到达中峰正洞。中峰正洞,洞当中原供有千手千眼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窦,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因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因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其音冷冷,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水清冽芳碧,沁人心脾。

香山寺 洛阳  香山寺 洛阳 -洛阳香山寺,香山寺 洛阳 -耀县香山

正洞前佛殿3楹,上复铁瓦,长廓楼阁,雕梁画栋,金碧晃耀。正洞上之中峰山头,高约10米,尽为卵状小石结成,其色不一,巍峨壮观。洞西为准提院,为僧人住房。原有一玉玺,全部透明,中有白脂如龙,传为妙庄王之玉玺。后改刻成梵文准提咒,寺僧以此印表送人。他们还雕有木板《敕建陕西耀州大香山寺胜境全图》印刷送人。


耀县香山寺中峰佛殿曾悬有“宣慈照佑”匾额,系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后,“以答菩萨宏恩”亲笔题赐的。香山西峰最高,形势更为险要。上有殿宇一座,房数间,因年久失修,已不完整。

东峰有龙泉寺,现遗留龙泉寺碑石,寺后紧靠悬崖瀑布,状极惊险奇观,离地5丈有余,下有水潭,日夜涌流,龙泉寺因而得名。

据前耀县《大香山志》载: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善王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满而出家,开始在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屋诏不归,后有火烧白雀寺的传说。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要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敕封公主为“千手千眼活菩萨”,即今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故舞台有香山还愿一剧的流传。

目前看到的佛殿、经堂等,皆为后来重建,只有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造像碑一通,被保存下来。香山会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与十月十五日两次,香山古会,香火隆盛,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佛教界影响深远,年年都有海外僧侣来香山进行佛事活动。海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来此游览、观光、朝圣。


耀县香山寺按佛教习惯,香山古会期间,来自山西、河南、广东、南京、上海、无锡、汉口、四川、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各县的香客众多,因此香山古会名闻中国,为游客熟知的一处佛教名山圣地。

香山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建立,经营面积7o55公顷,海拔1097―1542米,全园区划为大香山、九龙寨、蝴蝶谷和小香山4个景区。

香山为中国佛教8小名山之一。园内大香山和小香山,如孪生姐妹,山峰竞秀;九龙泰、天活堡,似铜墙铁壁,巍然矗立;正沟、庵子沟,狭谷深邃,曲径通幽;骆驼峰、苍龙岭,如鬼斧神工,形态怪异。还有唐王堡、龙泉洞等景点。园内峰、岭、堡、谷、川、洞,构成一幅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其8大胜景有:朝阳仙洞、苍龙峻岭、道院钟声、龙柏腾空、朝祝太白、九龙兵寨、悬岩飞瀑等。当地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唐王、妙善公主、黑和尚等优美神奇的故事,吸引着大批游人。


窝窝面耀县香山寺美食

窝窝面:始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凡是品尝过耀州窝窝面的人,都为它丰富的原料、特殊的风味、考究的技术、精细的刀工而赞不绝口。许多人都以游览药王山、品尝窝窝面为快事。许多年来,耀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

咸汤面:是耀县特有的传统小吃,经济实惠,食用方便,人们喜作早餐。咸汤面,咸辣出头,筋韧爽口。碗内生姜黄、葱韭绿、油辣红、豆腐白,色鲜而合谐,食后余香盈口,周身微汗,使人食欲大振,顿觉轻爽。清早食用一碗,日久能暖胃活血,有食疗之功效。

耀县香山寺禁忌


耀县香山寺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香山居士_香山寺[洛阳] -张家港香山寺


张家港香山寺香山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南侧的峭壁之上,海拔128米。香山寺坐落的香山,史称卧牛山,桃花山。山上风光绮丽,是中国江南诸多名山中的佼佼者。山上自古就有广为人知的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台、藏军洞等“香山十八景”。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携西施登山敬香,在花簇丛中踩出了一条观景赏花的采香径。从此改名为香山。

香山寺,原名毗陵寺。始建于东汉,距今有1700多年。为江南七十二寺之一。史有“佛门圣地”之称。宋靖康2年(公元1127年),白马寺锡杖大和尚云游香山后,带领弟子在山上建造了“南北山观堂”、“东狱殿”、“玉皇殿”等殿堂。计有房屋数百余间。因其建在香山精华之地,故以香山命名。并亲笔劲书“香山寺”门额于山门上。此后,香山寺屡经兴废,文革期间被彻底毁坏。

1993年3月,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香山寺恢复重建。1994年3月8日,在原南沙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帮助下,开始了重建香山寺的工作。经过中国对外园林建设苏州公司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首期投入600万元建造了既有古典佛韵又具现代气息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斋堂、寮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题写了“香山寺”寺名和“大雄宝殿”殿名。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寺方丈明学大和尚任名誉方丈。此时,香山寺初具江南第一名刹规模。1995年底,张家港市宗教局向香山寺正式颁发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1997年,明学大和尚委任法禅法师为香山寺监院。2004年11月,江苏省佛教协会正式批准法禅法师担任香山寺住持。


张家港香山寺香山寺重建后,法禅法师带领全体僧众秉承佛教旨要,积极弘法利生,各项佛事活动规范有序。先后连续七年成功地举行了大型水陆法会,受到了十方信众的高度赞扬。多次被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来自江、浙、沪等地的信教群众络绎不绝,一年四季呈现出一派佛音萦绕、香火鼎盛的兴旺景象。为加快“两个率先”的步伐,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张家港市旅游管理局从2005年起对香山进行整体开发。香山寺抓住这一机遇,正在陆续兴(扩)建宝塔、玉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财神殿等相关配套设施。

如今,站在香山脚下向上仰望,翠绿丛中云蒸霞蔚,殿宇生辉,佛音盈耳,美不胜收。香山寺正以江南名刹的雄姿屹立于祖国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长江边上香山之颠一颗璀璨的明珠。

香山居士_香山寺[洛阳] -平顶山香山寺


平顶山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

历史上因行政区划归属之变迁,曾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是现在已知的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

一、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

历史上的平顶山香山寺规模宏大。其主要部分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一直保持着以塔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同时还有很多分布在周围地区的下院。历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韦陀殿、关圣殿、弥勒殿、四面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六祖殿、地藏殿、广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经殿、法堂、禅堂、客堂、钟楼、方丈以及魁星楼,还包括佛塔、墓塔、经幢等建筑。

据文献记载考证,宋、金、元、明时期香山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时达于鼎盛。宋绍圣四年(1097),朝廷颁旨明确了香山寺四至,总面积大50多平方公里。历代朝廷赏赐的田地累计2万多亩,山林1万多亩。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与驸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赐,捐资重建香山寺,规模“有倍于初”。据金代古碑记载:“自宋元符以来,住持相因修葺,轮换美孚。”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根据玉峰妙鉴禅师奏请,皇帝颁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据》,进一步确定了四至范围,香山寺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山与寺日盛。此时,香山寺有下院16处,分布在宝丰、鲁山、郏县、方城、密县,是名符其实的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清末以后香山寺渐趋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香山寺逐步得到恢复。1986年,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及宋代蔡京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中国香山寺的发祥地。


平顶山香山寺中国各地有很多香山寺,比较著名的有18家,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山寺文化现象。在这众多的香山寺中,平顶山香山寺是建筑最早的东土“真香山寺”。“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教经典中称其为父城)附近有山名叫香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之地。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中国。

平顶山香山寺是最早称香山寺的观音道场。香山寺所在香山山峰原名火珠山。金代的学者、诗人元好问在其《东游略记》中称:“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于是依照佛教圣地香山寺修建了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寺院,亦名香山寺。

把火珠山改名香山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山的东北数公里处,有汉魏父城。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代楚国城父邑,这样东土中国的父城与天竺佛教圣地父城城名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重要原因。佛教讲究佛缘,形似名同使平顶山香山成为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也是中国最早的香山寺,被奉为“真香山寺”,后来,佛教由中原向外传播,香山寺也在各地相继建立,但平顶山香山寺作为中国香山寺的祖寺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三、是中华汉化观音菩萨得道正果原地。


观世音观音是“观世音”的略称,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音菩萨是西天佛国中的重要人物,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士。她来到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汉化过程,至唐宋时基本上完成。因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在中国民间神祗信仰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其它一切诸神。

汉化过程完成的标志就是唐代佛教宗师道宣获天人感应,揭示了观音肉身应化之地在平顶山香山这一佛教史实。道宣大师明确认定:“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唯香山因缘最为胜”,“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道宣大师认定的汉化观音成道正果于河南平顶山香山寺,及其所述汉化观音的宿世因缘,在汉化佛教历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

作为汉化佛教历史上著名的观音菩萨得道正果之圣刹,除道宣律师有认定外,还有千年文物、史志文献、乡风习俗、民间传说、学术研究、交流传播和历代朝廷的肯定等诸多证据。

四、是主祀千手观音之圣刹。


千手观音观世音有很多变化身,如四臂观音、四面观音等,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形象。千手千眼观音作为重要的观音形象,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象征。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即千手千眼观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观世音菩萨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应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观世音,民间称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是有碑刻文献和史志文献为根据的。

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又有“大悲观音”、“千眼千臂观音”等。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经》(简称《大悲咒》)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闻千光如来说“大悲心陀罗尼”,即发誓,“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千手千眼观世音形象也来到中国,并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过程。通过妙善在平顶山香山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5587.html

更多阅读

洛阳 白马寺里寻白马,东西老街有看头。 洛阳火车站到白马寺

洛阳名店“真不同”,饭店装修古香古色,门头上挂满了各种牌匾。↑先说说洛阳的“吃”。这次在洛阳待了2天,感觉吃的内容其实还是挺丰富的,抛开各种洋快餐不谈,各地风味的馆子也多。不过既然到了当地,自然要入乡随俗常常当地的风味。在城

到平顶山香山寺怎么走 平顶山 香山寺 采煤

怎么来观音祖庭香山寺来朝拜呢如果坐飞机的朋友可以坐飞机到新郑机场下飞机有直接到平顶山市的大巴车,到平顶山市后乘坐市内8路公交车到香山寺站下车。如果坐火车到平顶山火车站下车(不要坐到平顶山西站)出站西走二百米就是公交车站

海南产权式酒店 洛阳产权式酒店之痛

洛阳人爱吃,而且无论吃什么都是一阵风,红焖羊肉、小肥羊,香辣虾,一阵风吃过,挥一挥手,仍进一堆钞票,实为壮观。而如今洛阳的房市也大有赶超之势。新一期的烽火杂志拿到手,随手一翻竟有十来页关于酒店室公寓的推介文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

声明:《香山寺 洛阳 香山寺 洛阳 -洛阳香山寺,香山寺 洛阳 -耀县香山》为网友鲜血当酱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