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概述,视死如归-示例

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的阻挠,变卖首饰东渡日本,结识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她加盟孙中山的同盟会。1906年她带领由留日学生组成的敢死队回国,任大通学堂督办。后因徐锡麟起义失败而被捕,临刑前说“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概述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 释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 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示 例

邹韬奋《劲儿多好》:“东北民众义军之~,前仆后继,亦为显着之事实。”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近义词

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概述,视死如归-示例

舍生忘死、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反义词

贪生怕死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歇后语

董存瑞炸碉堡

视死如归的近义词_视死如归 -成语例句

◎鲁迅先生曾说过,士兵并不怕死,但一看到将军脸上的铁面,也就不能视死如归了。

◎可我们中国却多有视死如归的壮士!

◎培养人们爱鬼想鬼、视死如归的不怕死精神,让你们死得舒服、死得有趣儿、死得痛快、死得有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090.html

更多阅读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白马篇 曹植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译文]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注:1、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有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关于珍惜生命的名人名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迅动则生,静则乐。——杨万里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

常用古诗词名句 经典古诗词名句鉴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

古代爱国诗句集锦 爱国诗句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

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堪称古代记叙文的典范。一、议论与记叙并重是其特色。文章前三段是对张巡、许远的功绩、人品的论述,是全文之纲。拿事实分析推断以驳斥传言许远惧死降敌的错误论调,驳中有立。而对守城之功的叙述、对南霁云的

声明:《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概述,视死如归-示例》为网友尼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