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揭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使读者能感受到民族复兴背后的伟大力量。本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是一本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喜欢读的通俗党史读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基本信息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感受到了民族复兴背后的伟大力量。是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是一本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喜欢读的通俗党史读物。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内容概述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13个重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解读,既不是一般的理论读物,也不是传统的党史著作,而是试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不仅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还非常具有可读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作者简介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2月生于山东省临沭县。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共和国五十年图史》、《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创作背景

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

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垮台,为什么能够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

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一个政党成立已经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出版信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第1版(2011年3月15日)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10417047

用户评分:平均2.7星

Amazon.cn销售排行榜:图书商品里排第1,763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目录

引言:解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个“谜”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
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
农民“躺着翻过身来”
信任的流失
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不要四面出击”
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
“新旧社会两重天”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四、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
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五、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联合国最后一批援华粮食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六、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扭住经济建设不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把科技教育作为支点
七、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计划经济的老路子走不通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关键先生”邓小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中国气派
八、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昙花一现的中国多党制
并非?党制的国共合作
众望所归的民主联合政府
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丰富与发展
九、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主权问题不能谈判
“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金丝雀依旧欢叫
十、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从“和平解放”到“一国两制”
争取和平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十一、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共同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和平解决边界争端问题
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对外援助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
十二、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执政党坚强有力
独特体制优势尽显
“钢铁长城”守护中国
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十三、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
在有人群的地方建立和发展组织
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
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强调严格纪律和按制度办事
不断优化党的执政方式
结语: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吗?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_《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影响

2011年5月6日,中国外文局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出版座谈会暨赠书仪式。该书近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并向来自西柏坡纪念馆和左权县的基层党组织代表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赠送了该书,仪式由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黄友义主持。

以下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致辞全文。

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晋副主任有事,我念一下他的书面发言。

发言题目是“党史著述应该提倡自觉的设问和回答”。今年是建党90周年大庆,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和辉煌的图书有很多,策划者、写作者和出版者自然要各显神通,但是真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是目前我看到的一本体现策划和写作水平有鲜明特色的书,它的特色在于设问和回答。

一、鲜明的问题意识

对此谢春涛主编说的很清楚,他说近几年在同外国执政党的交流中经常被问到一些问题,诸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等等。正是这些问题,促使他进行思考,感到有必要把相关的问题及思考写成书,帮助国内外读者尽可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由此,我想到党史和党的理论著述应该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现实语境中自觉的发出人们对党的历史的理论比较关注的、误解的或者不大清楚的问题,发掘党史和理论研究本身存在的尚需提炼进而使答案更加明确和直接的问题,然后把这两个发掘结合起来,并有鲜明的主题和针对性。内容和叙述方式自然也会有创新。这样的著述脱颖而出,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可以料想的。从这个角度讲,《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写作是党史和党的理论著述可以解决的。

二、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

理论和历史在实践中本来就是统一和交融的,但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的差异,人们把二者容为一体的著述不是很多,《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作者有一种自觉的追求,就是以故事讲思想,让别人评述,讲思想是指挥,讲故事是方式,以问代史、以史论政就是这个意思,该书的回答方式概括为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关于如何讲故事和引用别人的评述,已有评论者举例讲过,我只说一下书中理论思维,书中所列13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主张和伟大实践说明了,能做到这点,因为作者找到比较好的学术框架,国共两党的对比,精到的引用了外国人的评述,由此不需要陷入大量历史过程的叙述,这就是融合党史研究和理论思维两者优势的好处,此后12个问题基本都是具体的实践性的话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容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后是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有了思想,不仅善于设问,而且善于回答,篇幅虽然只有20多万字,但是读起来非常解渴。

《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

三、关于难题的回答

在该书所列的13个问题中,比较难以回答也考量着作者研究水平和理论勇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像书中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前者涉及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受的大跃进这样的挫折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毫无疑问,确有不少人睁着眼睛看作者怎样回答,我觉得作者的回答是成功的,回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动机和效果角度,客观的指出了犯错误的原因,并且实事求是的指出了错误的严重性,但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和政党,而中国共产党犯错误绝对不是为了党自己的私利,出发点是为了把中国搞的更好;二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犯错误时候,也领导人们取得了不少建设成就,这是获取人民支持的物质基础;三是在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始终和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四是是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并且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更好的发展。虽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回答,但是目前这四个方面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是有说服力的。回答了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也用了四个方面从历史上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的党。二是从现实来看从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三是从改革开放前进方式上看,中国注重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四是注重执政党本身的建设,强调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四个方面依然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是有说服力的。

回答问题是为了昭示未来,回答的内容和思路是过去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总结和研究过去自然是要对未来有所启发,我的感觉是《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对每一个设问的回答内容都有现实意义,有的甚至是我们党正在做或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寄语中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否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梳理了社会稳定和谐、党的自身建设、和平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五个方面的问题,不仅保证过去成功,也提出未来成功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自觉设问和回答的写作意识再一次体现出来,全书对13个问题的回答,虽不是很平衡,但这种设问与回答的自觉性和叙述方式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的。

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123.html

更多阅读

《历史的天空》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

充满理想激情的军旅华章——《历史的天空》读书笔记文/徐义平 - 生命如歌的日志 - 网易博客军旅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军事文学作品,必须与战斗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应以战争过程为载体,反映战争中的人物命运、道德、行为、意志等。传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丑的历史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本书里主要讲了:中国以前是怎

《历史的天空》中姜大牙的原型梁兴初 历史的天空原型

《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的原型就是四野38军军长、开国中将梁兴初(尽管作者一再否认)1、在小说原著中,姜大牙就是梁大牙,而梁兴初的外号就是梁大牙;且小说中梁大牙是八路军,而梁兴初是八路军115师的。2、梁兴初是打铁出身,而姜大牙提米

转载 欧洲历史的大概进程,为看电影积累知识 有请老梁 看电影

原文地址:欧洲历史的大概进程,为看电影积累知识作者:Charles一直以来对欧洲的历史都很感兴趣,主要是看电影看得。中国人对古代中国的进程大都很了解,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主线很明确。但

声明:《《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历史的轨迹 中国共产》为网友满卷相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