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历史沿革,厦门理工学院-办学规模

厦门理工学院(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中国东南海滨城市――厦门。是一所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时诞生,同步发展的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创立于1981年,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大学。2003年筹建升本并试招7个专业的本科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00多所之一;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历史沿革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1981年10月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大学。1995年,设有经济、外语、社科、建工、机械、电子、工艺美术7个系、11个专业。
2003年筹建升本并试招7个专业的本科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5年3月,升本后的首届校领导班子到任。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
2009年10月,在中国大陆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亲产业大学”。2010年9月,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0月,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建设设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厦门理工学院截至2012年3月,共有专任教师830人,外聘教师261人,折合教师人数961人,折合在校生人数19304人,生师比为20.09:1。其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企业经历的占18%,海外经历的占10%,外(台)籍教师的占8%,高级职称教师占33%。双聘院士和长江学者3名。
黄国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2011年期间,出国学习交流教工达120人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以及其它多所欧美高校为学校教师交流学习专门设立“校长基金”或“海外教学基金”。截止到2013年,学校具有海外留学、访学、工作经历的教师90人;外教48人,其中,专业类外教11名;专(兼)职台教12名。

办学条件

学院的前身鹭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1 年 10 月,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时诞生、同步发展。在20 余年的办学过程中,面向社会、面向厦门经济特区,培养了23 届1.2 万余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为企业单位培训了2 万多名在职人员。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工程、商学、外语、文化传播、艺术设计、管理科学、数理、人文、公共体育等 12 个系部以及成人教育学院。学院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港台经济研究及科技开发工作,还定期出版学报和校报。

学院重视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包括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PLC测试、数控、电机及控制、电工、电子技术、大学物理、模具设计与制造、建筑材料、多媒体制作与视觉、物流与ERP、会计电算化、经济实务综合模拟、艺术服装 CAD 等高规格、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工程实训等教学实习中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达 5000 多万元。图书馆藏书 40 多万册,各类中外报刊杂志 800 余种。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实践体系,努力办出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一个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建工系、外语系、社科系的四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英语、对外贸易、市场策划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六门课程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

学院重视国际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 1991 年学院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至今已与加拿大 BC 省理工学院和里贾纳大学、新西兰理工学院、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韩国釜山东义科学大学和汉城仁德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学院等多家海外学院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自 1999 年开始选派学生到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合作院校攻读本科课程;选派电子系、机械系的学生到韩国釜山东义科学大学、汉城仁德大学实习。同时我院还注重与其他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发达国家优质办学资源,高起点的国际合作教育学院也即将开办。

办学成果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地处中国经济特区厦门市。厦门位居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港口城市和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厦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曾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等一系列殊荣。厦门经济繁荣,科教发达,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处于第十名,随着“海西战略”以及厦门市“十一五”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将逐步凸现,对台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学校将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争取建设成为一所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
●定位清晰战略准确
学校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抢抓机遇、苦练内功,着力于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等,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适应“海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了学校定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即:以建设成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为发展目标定位;以“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和人文社科专业素养、能务实、善创业、敢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为学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有特色的专科教育,保持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度发展国(境)内外合作办学,积极争取国内外研究生联合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为层次与规模定位;以“构建以基础学科为支撑,应用型学科骨干,高新技术学科为重点,特点比较鲜明,结构比较合理,理工科相对突出,管理、经济、人文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新体系”为学科定位;以“根植厦门、立足海西、面向全国”为服务定位。

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依靠“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开放办学、国际合作”等五大办学战略,厦门理工学院正在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上又好又快地前进!

●发展迅猛日新月异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车辆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光学工程三个省级建设重点学科;英语言文学、传播学、物流管理三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与管理、商务策划管理、光电子、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汽车理赔公估等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设置的专业;省级精品课程8项,校级精品课程27项。

学校大力实施“251人才工程”和“百名优秀海外人才计划”,仅2007年就新增加的教职工近150人,其中教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副教授、博士后及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超过40人,他们中既有重点大学的博导,也有留学归国的博士。一批学术中坚力量已经或即将融入理工学院这一和谐大家庭中。

厦门理工学院等15所院校列入福建省首次启动的“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本次“提升计划”首期建设时间为2012年至2015年。列入计划的15所院校分别为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武夷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仰恩大学、闽南理工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据了解,“提升计划”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5个项目。根据计划,要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教学质量重要的评价标准,探索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组织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目前,全校实验室使用面积达500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大学物理实验室、力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实验中心、车辆工程实验中心、SOPC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中心获得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助;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被评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启动了2007―2010年实验室四年建设规划,计划再投入1亿元专项经费,组建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数字动漫与文化创意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着力构筑特色鲜明、配置合理、先进实用的创新实践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

学校倾资1亿元打造的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学科集约研发平台,现已开始运行,其下设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发中心,该集约研发平台建设已被列为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

学校全面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力培养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努力凝炼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仅2007年,理工学子就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20人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队、福建省一等奖3队、福建省二等奖1队,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6件作品获奖。在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学校15个项目入选,总数居全省第一。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的集美新校区已基本成形。气势磅礴的实验楼群、宏伟典雅的教学楼群、精致特色的图文信息中心、耸入云霄的行政办公楼、标准实用的学生宿舍区等一批现代化建筑群已卓然屹立于集美文教区。

●生源质量屡创新高

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历史沿革,厦门理工学院-办学规模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的招生规模稳定增长。目前截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已达11000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人大学!2008年计划招生4870名,其中本科2900名,专科专科530名,软件学院1200名,专生本240人。学校历来是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也是福建省属高校中生源质量最好的高校之一。2006年我校招收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在该批次中均居福建省高校第三位,2007年文科本科抛档线位居全省第二,许多考生的分数线超过本一线,最高高出本一线57分,在全国各省的录取分数一般都超过本二线20-30分;录取的专科生多数达到了本二线。2007年学生报到率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报到率达到99.21%,专科报到率达到90.75%。

●专业设置紧扣市场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开设的专业紧扣当前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突出务实创业精神、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学校28个本科专业全部对接厦门和海西经济区的支柱产业,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与管理、商务策划管理、光电子、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在福建省高校率先且唯一设置的专业;车辆工程、光电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对应临港型城市发展需要,土建类专业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对接,计算机、网络工程、数码动漫设计、艺术设计等与厦门的软件产业链接,电子、电气类专业与厦门第一大支柱产业完全吻合,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日语、财务管理等专业顺应高端商务与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还开设一些特色专科专业,如“汽车理赔公估”专业属国内首创,“空乘商务”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2008年还将开设市场急需的“物业管理”专科专业。

●合作办学纵深发展
学校注重政产学研结合,集中优质资源办学,积极与企业联办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如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ABB公司、汽车理赔公估与台湾大华联合保险经纪公司;车辆工程与金龙客车公司;会展经济管理与厦门会展协会;文化产业管理与厦门日报社;物流管理与香港理工大学、厦门港务集团、厦门航空港集团;通信工程与中国移动厦门公司;财务管理与厦门建设银行;环境工程与厦门市环保局等9家单位;空乘商务与厦门航空;动漫设计与台湾资策会数位动漫学院、台湾西基动漫等知名软件企业等都已形成了紧密的对接关系。同时,学校还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每个专业都有3至14个左右的实训基地。

●国际交流硕果累累


厦门理工学院学校重视与国际间及港澳台地区间的教育、文化交流。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赫尔大学、日本高知工科大学、日本佐世保高专、新西兰理工学院、韩国釜山东义科学大学、首尔仁德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开南大学等多家高校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合作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自1999年起开始选派学生到加拿大、香港、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攻读本科或硕士课程,还招收少量外国留学生。并多次举办暑期英国学生文化夏令营、韩国中文研修班等学生交流活动。学校还有一批专业的外籍教师队伍,即将开办的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将为国际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生广受社会青睐
学校以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和人文社科专业素养、能务实、善创业、敢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厦门市就业,一次性就业率历年高达92%以上,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我校培养的学生以能务实、敢创新、勤吃苦、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厦门航空港、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建行、厦门农行、厦新、厦华、金龙汽车、厦工机械、厦门建发、厦门路桥、ABB、DELL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都是厦门理工学院的用人大户,学校被誉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摇篮”。

院系建设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创建于 1981年,是厦门理工学院始创的四个系之一。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科专业。拥有5500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资产原值1350多万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达(上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省内外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

近年来,机械工程系通过外引内培等措施,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13人,高级工程师3人,硕士、博士30余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

为了保证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机械工程系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建设有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五”期间,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34项,取得科研成果19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12项;转让科研成果 3项,实现产值600多万元,模具中心年创产值200多万元;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从2003年至今,全系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项,承担校级项目11项;主、协编教材(著作)11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各1项;《机械CAD/ CAM》、《工程制图及 CAD》、《液压与气压传动》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2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机械工程系一贯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切实加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深受社会欢迎。从2003年至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1981年9月,25年的办学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建筑工程类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目前设置有:4年制本科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5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

建筑工程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经验、具备良好发展趋势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级职称32%、中级职称52%),其中多人为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师,全国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设有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工程管理等专业教研室,注重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好、具有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建工系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有“材料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计算机教学中心”、“电视教学网络中心”和相关的实验中心。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内外社会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品德修养和创新意识,曾获“省级文明班级”、“厦门市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建工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为国家基本建设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结构分析理论基础,掌握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等知识,熟悉建筑经济和法规及房地产开发管理知识,能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各相应专业工作,目前建筑工程系已为社会输送了22届毕业生,就业率100%,部分学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特别是建筑行业单位的技术骨干.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厦门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9月,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成立23年来为特区建设输送了上千名高级应用型人才。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目前在校生达782人,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35%、中级职称50% ,硕士以上学历占全系专任教师的80%,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博士为依托,后备力量源源不断的教学科研队伍,在教学、实践以及科研项目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数百篇学术、教改论文或出版著作,另有一些横向科研项目已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拥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单片机/EDA技术、高级电工实训、电机与控制、电力系统、ABB实训中心、电气测控技术、创新等实验室,实验室中仪器设备齐全,充分保证教学实践的正常进行,并以效率高、质量好、管理规范而获得省级评估专家的好评。除校内实验室外,同时与ABB(中国)有限公司、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厦门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签定协议,共同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这些公司已成为我院挂牌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2005年6月,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ABB公司和我院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企业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暑假等期间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与环境,同时设立“厦门理工学院ABB开关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优秀学生,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二十多年来,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党支部先后获得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教师有多人次获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代表、省女职工标兵、市劳动模范和市优秀党员的称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从1994年开始招生,设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余人,外聘教授3人。其中专职教师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副教授6人,高工2人,在读博士1人,9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兼职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1人。专职教师中先后有2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有多人次获得省、市、校级表彰,《微机概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在历年的福建省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多年来,全系教师辛勤耕耘,潜心科研和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热情为广大学生服务;先后有2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人次获得省、市、校级表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在历年的福建省高校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学、实验及科研条件完备。现拥有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与维修、软件、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实验室,配有高性能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实验和各类实践、科学研究的需要。

针对计算机专业不断发展的特殊需要,课程设置兼顾了基础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加强课程试验、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许多课程设置了实践设计及寒暑假项目。良好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在具备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在工程实践与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十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生以就业率高、工作适应能力强、择业面宽的特点,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历年来毕业生得就业率达到96%以上。

●环境工程系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是我校根据21世纪学科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即将设立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全民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在21世纪必将迅猛发展,因此,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8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科学的长足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政府和多边机构已日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环境,而环境的退化又必然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向全世界报告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激增、土壤流失和土地退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加剧和能源消耗与日俱增”等16个严重的环境问题。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等五个重要文献,反映了全球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资源环境与发展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1993年我国再次宣布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委会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体现了我国持续发展战略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因此,人口、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整个人类发展的21世纪议程。发展经济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是大势所趋。

但是,我国目前在环境领域科技体制仍很不完善,存在环境问题研究、教学与生产相脱节的现象,对许多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污染特征认识不足,无法提出科学有效的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战略,对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中的能源利用率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或很少考虑环境因素,对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化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在国际履约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形势下,顺应时势,在我校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学科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校要把环境工程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并逐步向省重点、国家重点学科努力,从而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从事工矿企业、区域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研创新人才。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环境工程专业以理学与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多方法和多技术进行环境行为预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同时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与控制,是一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水资源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适应现代科技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环境工程专业拟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将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数理系
厦门理工学院数理系是由原数学教研室和大学物理教研室发展而来。数理系目前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教师中博士后2人、博士7人,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90%.
数理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光电信息技术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设有1个基础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 2个专业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拥有 1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1个工程中心――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和1个研究所――数学研究所。

目前,数理系教师主持省科技厅项目3项, 省教育厅项目3项, 厦门市科技项目10多项,厦门理工学院科研项目5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书著、教科书10多本。

●商学系


厦门理工学院商学系由原经济系发展而来,经济系创办于1981年,2005年改名为商学系,现有电子商务(网络贸易和网络营销方向)、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理财和信用管理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国际贸易实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三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生1232人。办学以来培养、输送的各类毕业生,分布于贸易、金融等公司、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

商学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1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1人;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7人。另外,聘请政府经济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来校讲课、讲座。

办学25年来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如电子商务专业被国家社会劳动与保障部授予“全国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统一鉴定机构”并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际贸易专业列入福建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财务会计两次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系教工迄今已在国家权威、核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和参与教材编写21本,其中有9项成果分别荣获全国高校金融教材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商学系坚持“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拥有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除共享学校公共教学设施外,还拥有经济综合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创业实验室、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点、会计实验室等,配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诸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成为我系的实训基地,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于1999年10月成立,现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三个专业,在校生800多人。现有教职工30余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占40%,83%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爱岗敬业、素质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近几年来,在权威和核心期刊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并获得20多项科研成果。管理科学系实验设备较齐全,现有现代物流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蝶管理软件联合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实验室,设备总值为500万元,总面积约700平方米。主要承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本、专科生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实训,以及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管理科学系倡导“科学、创新、民主、进取”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注重学科、专业建设,营造特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管理科学系在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经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和著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本系的一个特色。毕业生的观念新,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外语系
外语系创办于1981年9月,是厦门理工学院最早创建的一个系,更是学院在地方享有最高美誉度的一个系。目前设有英语本科专业、日语本科专业、商务日语专科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部,2007年9月在校生人数七百人。今后几年间,还将成立韩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
外语系是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全系教职工91人,在专职教师中26%为教授与副教授,85%拥有硕博士学位,25%曾经出国访学。英语专业曾两次获得四年一次的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是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代商务英语》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英语翻译》是普通高校省级优秀课程、《商务口译》是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是21世纪报的全国示范课程之一;大学英语教学获得过全国教学优秀三等奖。
系主任魏志成教授撰写的《英汉语比较导论》是全国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推荐教材,李传芳副教授和张艳君教授分别是两门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全省高校校均4门省级精品课程)

外语系的发展建设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设备一流,全部教室均为配置优良的电化教室,另有支持语言顶级训练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商务洽谈实验室、以及多间专门用途的语言实验室。学生以小班上课,外籍教师的课程贯穿在学四年全程,占专业课程的12%以上。
外语系有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教师创立的多种教学法,加上系英语在线网站、两个精品课程主页和教师的博客群,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绩效。专业注意与境内外企业和高校合作,开拓培养学生能力的舞台空间。外语系学生一直承担投洽会、台交会、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其他大型节庆活动以及多个企事业的翻译和接待工作,参加本市及本院与英、韩、日学校交流项目,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小助教;部分学生被推荐往加拿大、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高校继续学习。
好听、好看、好用的厦门理工学院系学生,获得了展会、商务组织和厦门媒体的赞誉。毕业生在银行、航空公司、商务公司等知名中外企业中有良好口碑,多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为100%。

●文化传播系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是厦门理工学院因应市场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的富有特色的文科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技能,掌握大文化产业的政策,具备战略、策划、管理、执行综合素养的实战型专门人才。目前设置有:四年制本科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商务管理专业;三年制专科中文秘书、营销与策划、旅游管理和空中乘务专业。
文化传播系凝聚了一批年龄、专业、学缘、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年富力强、后劲实足的专任教师队伍(高级职称占42%,中级职称占45%),教学经验丰富,多项教学成果、教材获国家、省、校级奖。文化传播系一贯倡导开放、创新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师生互动,专业与行业互动,教学与实战互动。专任教师中不乏著名作家、品牌管理专家、广告和旅游行业的资深培训师,在厦门乃至省内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了厦门日报报业集团、厦门广电集团、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台交会、旅游局的多项商业项目开发和市场调研工作,获得充分好评。

文化传播系强调科研与实训建设投入与行业发展同步,设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汉语言和闽南文化培训研究中心”、“品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先后规划并建设了专业摄影棚、节目演播室、数码平面摄影棚、录音棚、国际会展模拟会议室、旅游及酒店管理实训区(客房,西餐厅,酒吧)及专业电脑室、多功能培训厅,配备了与电视台同步的SONY Beta-SX、SONY DVCAM专业摄像机、DUW-Betacam编辑机、DPS非编系统以及灯光、轨道、摇臂等专业辅助设施。学生每个小组配备DV机、数码相机,满足其教学实践需要。同时,文化传播系注重校企合作,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厦门电视台、厦门航空、文化艺术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展酒店、厦门旅游局、厦门新闻出版局、新格品牌咨询机构、突破广告有限公司、厦门契合展览有限公司、诚毅地产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多年来,文化传播系学生在多种专业比赛种屡屡获奖,曾获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优胜奖,专科类校外科技作品文科类一、二、三等奖,全国优秀广告作品征集入围奖,DV大赛优胜奖,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奖等。

文化传播系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分布于政府机构,专业广告、策划公司,传播机构(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网站等),旅游公司,星级酒店,企业策划或营销部,另有小部分选择自主创业。

●艺术设计系
美丽温馨的厦门依山傍海,受山水灵气之熏陶,感理工情操之陶冶,借海西发展之势头,艺术设计系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艺术设计系1987年筹办,1988开始招收服装设计专业的专科学生,2005年招收本科专业。目前设置有:四年制本科专业两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数码动画设计方向)。在校生500多名。

海光秀色激发了艺术的灵感,也正是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艺术设计系正在茁壮成长,并不停息的对现代科学、先进知识的汲取与融合,以永不懈怠对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继续与发扬。倡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严谨与创新齐飞。
艺术设计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60%,教师中即有在国际、全国和省级以上的专业设计竞赛中获得多项设计大奖的资深设计者,又有在多个专业学术团体及评审机构中担任重要角色、知名度高的专家。艺术设计系全体同仁,在学术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科研中勤劳勤勉,成就卓著。

艺术设计系现有教学及科研用房近2000平方米,包括各专业专属的教室、画室、工作室、实验室及多功能展示厅等,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服装CAD系统及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现代化视听教学设备等,2007年将建成最新苹果电脑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实验室,承担教育部苹果电脑设计师认证、数字化服装设计师人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践基地。同时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现代(PORTS)、七匹狼、天意、维珍妮、益达、斯美泰、罗玛、西基、华幼网、契合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奖。其中有2005“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福建省金奖;全国第八届广告节现场设计大赛金奖;第九届华东大奖包装类金奖和铜奖;《苏州印象》城市品牌海报展铜奖;中国红十字会公益海报大展铜奖;首届中国童装设计大赛入围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入围奖;“2008扬帆青岛”主题海报大赛优秀奖;2005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等。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艺术设计系已为社会输送了17届近500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有许多学生被省市著名企业、媒体录用,毕业生以工作适应能力强、择业面宽等优点,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用人单位的肯定。

二十年以来,艺术设计系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上,始终坚持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与设计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设计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方向。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拓宽专业方向,更新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成为培养设计师的摇篮,同时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了一大批成果,成为促进推动设计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设计系办学的历史,是奋斗与创新的历史,目前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设计系应该更注重以特色兴系,走个性化发展之路。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人文科学部
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科学部是2006年6月通过整合原厦门鹭江职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学教研室等优秀师资力量组建而成的教学组织,是厦门理工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的最主要平台。人文科学部下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学》、《军事理论与形势政策》、《美育》等教研室,现有教职工27人。

人文科学部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年龄结构有梯度、知识构成复合型,富有教学经验,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占总人数37%、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70%。这个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的团队在教学方面承担着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专业基础课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校精品课程。同时,还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证券投资”、“国际贸易实务”、“闽俗文化赏析”、“法苑纵横”、“公关与礼仪”、“乐器欣赏”、“舞蹈鉴赏”等十几门选修课程。科研方面,强调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助推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环境营造与学生人文内涵培养,现已成立厦门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法律工作室暨法律援助中心。近几年,承担、参与省、市、校各级课题30多项,撰写和参编著作、教材10多部,在各级公开刊物上发表了70余篇理论文章,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人文科学部将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狠抓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管理质量,提升整体水平,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努力营造学校人文氛围,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理工学子,发挥应有的作用。


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
体育部是院改制建设后成立的部门之一,其前身是体育教研室。目前,体育部已有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4人,教辅人员3人,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体育部下设有篮球教研室,足球、排球教研室,健美操、武术教研室及综合教研室。

学院拥有多功能体育馆、400米橡胶标准田径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为体育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体育部现开设的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健美操、健身街舞、艺术体操、跆拳道、散打、太极拳、太极功夫扇、游泳、体育保健班等,其中我院的特色及优势项目有篮球、足球、太极功夫扇、健美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上课和选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部将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康体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厦门市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已有26年办学历史,其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学院)是厦门理工学院下属院系,2006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面向全国招生。

基地位于厦门市中心的思明校区,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毗邻厦门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00余亩,环境优美,学风优良,教学设施完善,在厦门软件园设有实训基地,现开设有九个专业。学生毕业后颁发厦门理工学院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毕业后可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合格可进入本科继续深造。

基地充分利用厦门理工学院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教学设备与硬件换代同步,运行机制与市场变化同步”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软件高职专门人才为目标,执行“学历+认证+实训”、“校园教学+软件园实训”的教育方案,立足厦门,结合合作企业教育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TA)、厦门微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与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全方位、高标准的软件人才培养平台,将国内外著名IT厂商的权威认证引入教学体系,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就业技能培训、软件开发实战训练,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
厦门理工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同时是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分中心的依托,成立于2007年1月,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信息服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研究员任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教授任所长。

研究所瞄准信息、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在区域和城市数字化体系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和服务,以区域和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及其产业化为目标,开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将其与新型数据库、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工程和现代通信新技术融合,开发区域和城市数字化信息应用技术体系和共享服务体系,并形成若干自主产权的软件和数据产品,建立各类空间信息动态监测系统、空间信息数据(仓)库、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展空间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教育,为海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输送优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推动海峡西岸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研究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学科特点和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内沿外伸,为数字区域、区域信息化、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防灾减灾、现代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重大工程提供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与方法。力争通过几年的发展,形成先进的、开放的科学研究环境,创新研究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应用成果,成为我国建设 “数字地球”的一个国际知名的的示范基地。


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
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根据厦门理工学院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这个学院总体定位,研究所制定了如下16个字的发展方针 :
一座桥梁,两大支柱

两大方向,四大领域

一座桥梁,两大支柱: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上实际应用的科技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何及时缩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这种科技差距,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化研究,及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为此,我们确定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的总体定位为:它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一座科技桥梁。这座桥梁的一根支柱是纵向课题,另一支柱是横向课题,形成两柱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说,研究所既重视科研理论的创新,也重视将该领域里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应用化研究,并将其及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中。

两大方向,四大领域:

总体定位,也就是两大支柱确定之后,尚需确定两大支柱的发展方向,即研究所拟要发展的科研领域。从结合厦门的地方需要出发,研究所拟定所要发展的科研领域为如下涉及两大主要方向的四大领域。两大主要方向即:化学(生化)方向,水文与水动力学方向。四大领域即:水利与防灾领域,水环境与生态领域,水科学信息系统领域,城市水务领域。

为了有效开展上述四大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所拟定在未来五年内建设起四个实验室(总投资:5,000,000元人民币)。即:水动力学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下水污泥处理实验室。并力争在五年内将研究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与先进科研水平的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谓具有鲜明特色,具体而言就是指研究所具有如下三个特色 :

①具有良好的科研风气

积极向上的创新风气

团结协作的团队风气

效率规范的工作风气

②具有广泛的国内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③具有较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能力

目前研究所有幸聘请到一些国内外高校知名学者,企业界高级人才为研究所的名誉顾问与顾问。并与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科河川工学专业,日本太比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年轻的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期待更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加入,更多科研单位的合作与提携。

我国大江大河众多,河网密布,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而福建地区的水灾问题也甚为突出。2002年所发生的”6.15”特大洪灾给南平、三明等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4年的“艾利”台风暴雨造成福建244万人受灾,8270多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极为严重。而最近2007年8月所发生的超强台风圣帕更是给福建带来巨大的灾害。此外,厦门发改委主任在厦门理工学院的一次专题报告中也曾指出由于台风所带来的强降雨,导致了厦门许多低洼地带,包括地下停车场发生了严重浸水现象, 受灾市民纷纷埋怨政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防灾预报预警机制。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水资源综合规划这项涉及面极其广泛、工程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此外,水库,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等问题更是与厦门本地息息相关。

为此,面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社会实际所需,研究所选择设置《水利与防灾》这个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河道整治规划,水文预报,防灾预警机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论证,以及水库,港口,航道泥沙淤积方面的预测研究等等。

研究所将以《水动力学实验室》等为基础,积极开展该领域的科研工作。

● 继续教育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代表厦门理工学院行使成人与继续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并具体负责统一实施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厦门理工学院思明校区,坐落在厦门岛南端的蜂巢山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毗邻南普陀、厦门大学;校区依山傍海,草木繁茂,恬静雅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社会各界人士求学深造、获享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想之所。学院内设综合办公室、成人高等教育部和自考与培训部,现有管理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者2人,中共党员7人,民进会员2人。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始建于1992年6月。1994年3月成立鹭江职业大学培训部,1995年3月更名为成人教育部,同年10月,被省人事厅审定为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1997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同年招收首届夜大学生。1998年5月27日,经厦门市教委批准、省教委确认、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鹭江职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5年5月,随着学校的升格、更名,鹭江职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院从2006年起,招收本科学历教育学生;同年,经福建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为自学考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主考学校。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及其办学转型的需要,2007年10月,学院再次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秉着“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准则,遵循成人特点,强化教学管理,突出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有特色的办学路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稳步发展,现开设本、专科业余、函授教育16个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近3,000人。自考助学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目前主考体制改革试点本、专科11个专业,在籍考生1,000余人。非学历培训不断拓展,已发展成为福建省和厦门市继续教育基地、青年干部英语与计算机培训教学点、厦门市经济师与会计师考前培训点、厦门市会计电算化培训点等,逐步形成工程预决算和经济师、会计师、成人高考考前辅导等培训“拳头产品”。远程教育有了新的突破,与同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厦门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在学人数500余人。社区教育及其研究正在起步,目前与厦门市思明区的社区教育合作正处于发展深化阶段。

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成人与继续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决心以“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成人与继续教育各项事业,以适应学校发展定位的要求和需要,积极谋求成人与继续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均衡发展;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运用办学激励机制,采取差异化战略,走理工类特色之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适应厦门经济建设和人才终身教育需要,把社会效益作为办学的第一取向;以巩固基础、提高办学层次和提高办学质量为着力点;以规范办学、依法办学、诚信办学为办学原则;以做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重点发展本专科自考助学、非学历培训、职业证书和技能培训,逐步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做精远程教育;大力开拓联合办学,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办出校企联合办学的特色;优化职工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主动与社区和企业联合,共同探索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途径;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为“海西”经济发展、厦门市社会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竭诚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各大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和办学机构来学院洽谈合作办学事宜和培训项目。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3年,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14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3个,省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提升计划”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5项(国家级1项);2009年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

教学成果

201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位居福建省本二批次第二名,部分省市达到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一批次分数线。在各类竞赛如“中国大学生莎士比亚英文戏剧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世界大学生SAE方程式比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屡获殊荣。毕业生以务实、创新、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被评为“2004―2006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硬件设施

集美校区总馆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设有基本书库(7个)、外文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自修室和研究室,阅览座位共计2000多个。电子阅览室配备160台电脑。
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厦软分部成立于2011年,面积2000平方米。
实验教学用房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达3.1亿元。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有省、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20个(共有实验室212个),建立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80个。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92年12月,原名《鹭江大学学报》,曾用名《鹭江职业大学学报》,系厦门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科研建设

2007年~2013年,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总额连续5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1、2012年科技经费分别实验楼为3998.7万、4624.9万元,其中产学研重大平台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占63%,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11项;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项,省属高校科研专项计划项目4项。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企共建研发平台10个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0个。

学术交流

校园风景(14张)攻读本科或硕士课程,还招收少量外国留学生。并多次举办暑期英国学生文化夏令营、韩国中文研修班等学生交流活动。学校还有一批专业的外籍教师队伍,即将开办的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将为国际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自1999年起开始选派学生到加拿大、香港、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学校对外交流频繁,与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等以及香港、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台湾10余所高校开展“分段对接”、“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现正积极与台湾高校开展联合办学。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黄红武
校长 陈文哲
党委副书记 林志成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家回
副校长 朱文章
副校长 赵振祥
副校长 吴克寿
校长助理 方彰训
校长助理 陈丽安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名师风采


黄国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北京大学学士,1991年加拿大西蒙雷泽(Simon Fraser)大学硕士,1994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博士。现任国际环境信息系统协会主席,中加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J.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主编,并担任J.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Water International、Energy Sources等近10个国际SCI杂志的特邀主编,以及多个其它国际杂志的编委。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唯一获奖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优秀科研工作者奖、福建省“五一”奖章、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全国环境保护事业先进工作者奖等。在环境系统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及生物膜水净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堆肥腐熟度生物检测技术(多酶电极),堆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技术、环境艺术、建筑防灾景观设计及城市生态规划、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及控制、土壤电动力学、化学淬取、植物修复技术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

近年来,共计在国际国内杂志、书籍、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上发表400多篇文章(含国际SCI杂志文章180多篇),并出版专著5部。作为大会主席、秘书长、委员会主席或成员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多个国际会议,并受邀在2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主题演讲。领导或参加了70多个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任首席科学家)、863项目(任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联合国环境署项目等。其研究领域覆盖了环境系统分析、环境水利、水文水资源、环境流体力学、水污染模拟与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与决策分析、城市环境系统分析、工业污染控制、气候变化研究等。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杰出校友

褚斌,厦门世纪天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风景郭航,厦门晚报社版式总监。

陈聪荣,厦门日报美术编辑工艺美术师。

彭军,厦门广电集团著名节目主持人。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学校荣誉

2006年被评为10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社会关注度全省排名第5。在2011年福建省高校内涵建设评价指标中,各项指标均位居省内新建本科院校之首。
学校连续两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图书馆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鹭江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1年9月。现有纸质藏书60万册,电子图书13万册,年订购报刊1200余种。馆藏建设密切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采用“全开放、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全部实行开架借阅,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图书馆现已开通采访、编目、流通、报刊、办公等子系统,拥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书刊借阅、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网上预约、复印等服务项目,读者还可通过图书馆主页进行信息检索、软件下载、网上荐购、媒体点播等。

图书馆现有正式员工3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3人,本科以上学历超过70%,另有合同工24人。设有三部一室:读者服务部、采编部、技术部和办公室。

集美校区总馆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设有基本书库(7个)、外文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自修室和研究室,阅览座位共计2000多个。

思明校区分馆建成于1988年,面积3400平方米,设有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能基本满足思明校区读者的信息需求。

厦门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厦门理工学院 -校办产业

厦门理工学院产业总公司创办于1984年。 公司创办以来, 在校党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公司同仁不懈的努力与拼搏,企业规模逐步壮大, 业务领域逐渐拓宽, 现已发展成为集技、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现公司下属企业主要有:

理工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注册资金133万元人民币。主营经济技术咨询、科研成果转让、培训、翻译 、五金交电 、日用百货、机械建材等。随着科研实力的逐步提升,其将承担起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功能。

理工后勤服务公司,注册资金62万元人民币。为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需要,承担起学生宿舍、餐厅、物业管理等后勤事业,特向工商申请注册成立,现营业范围包括:服装、建材、机械、教学仪器、五金交电、百货烟草、房屋修缮、物业管理等。

鹭大设计装修公司,厦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注册资金66万元。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完成数十项国内银行、宾馆、总统套房、豪华别墅及各类高级娱乐场所的装修、装饰设计与施工。

酒店拥有数十间标准套房(配有电话、彩电、空调等)。多年来,酒店以其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迎来八方客人,是商务、旅游,尤其是会议、培训的理想选择。

此外,总公司还有印刷厂、模具中心、餐厅、学生宿舍、水电工程部等众多经济实体。部分实体一方面对外承揽相关业务,一方面承担起了后勤改革过程中大部分后勤事务,如:校内资料印刷、校舍维修、水电安装、学生实习等,为支持后勤改革和改善办学条件做出了一定贡献。

随着学校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将为校办产业发展构筑一个新的平台,所有学生都安排在新校区学习。新校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将按照“理顺关系、规范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教学”的发展思路,不断整合与创新,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持整体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校办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516.html

更多阅读

厦门鼓浪屿旅游攻略 鼓浪屿旅游攻略自由行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和“音乐之乡”、“钢琴之岛”之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

厦门曾厝垵 旅游攻略 精 厦门曾厝垵美食攻略

曾厝垵(zeng cuo an )也许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村落,实在可算得上是极具代表性的闽南原生态自然村。?这个小渔村就在环岛路边上,这里可以看美丽的日出,呼吸新鲜空气。一路上有许多风景,音乐广场,椰风寨(黄金海岸),厦大白城(美丽的沙滩),南普陀

去厦门旅游住宿介绍 去厦门鼓浪屿住宿攻略

厦门城市不大,主要住宿点全都集中在老市区的厦大、中山路、中山公园、轮渡和鼓浪屿。住在中山路、轮渡及厦大附近,交通、饮食方便,环境也优雅。环岛路上的无敌海景和实惠的价格,让很多人住下就不想离开。而鼓浪屿虽小,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厦门对面----金门岛一日游 厦门到金门岛

? ?介绍:金门岛,面积大约132平方公里,比厦门本岛大一公里左右。2013年统计在籍人口大约11.6万,常住人口5.6万左右。岛内最主要的景点是《莒光楼》,也是金门岛最具盛名的景点之一,莒光楼三个字就是蒋某人题写的,楼内有各种展品和成列品,最主

厦门的特产,厦门有什么特产? 厦门特产是什么

厦门生产花生、水果;沿海多产鱼、虾、蜊、蟹、鱿鱼、文昌鱼。是我国文昌鱼故乡之一。厦门盛产的甘蔗,是轻工业、制糖业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乡”的美称,年产甘蔗6万多吨.至于珠绣、漆线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艺品,更是丰富多

声明:《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历史沿革,厦门理工学院-办学规模》为网友时间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