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境域位置,湘西自治州-沿革区划

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风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境域位置

地理位置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境域面积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2005年,境域耕地面积为13.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水田9.4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森林面积68.34万公顷。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沿革区划

建置沿革


边城翠翠岛湘西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荆州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风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民国时期.1914一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吉首)、永绥
湘西自治州(今花垣)、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6县,并代管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吉首,辖吉首、泸溪、风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桑植、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即今张家界市),是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县正式划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市。

行政区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l市7县,下辖92个乡、6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州有1976个村民委员会、78个居民委员会。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自然环境

地貌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域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贯州境,北部多山,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州内最高点为龙山县境内大灵山,海拔1736.5米,最低点为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受酉水、猛洞河、武水、沅水、辰水等河流的影响,境内地面被切割成众多盆地、台地和高峰、沟谷及陡坡,相互交错,山峦叠嶂,千姿百态。境域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境域地貌大致分为三大区域: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占州域总面积的22%,海拔800一1736米,地形切割较深,顶部岩溶发育,干旱少雨,光热偏低,土壤自然肥力较好,适宜发展林、粮、牧业生产;中部中低山山原地貌区面积约占州域总面积的59%,标高50一1000米,丘状起伏,岩溶发育,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粮、林、牧、经济作物和矿业生产;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面积约占州域总面积的18.98%,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光、热、水、土条件较好,为湘西州域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最佳区域。

气候

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境域位置,湘西自治州-沿革区划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40℃以上,最热月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8~15天。年平均气温15―16.9℃,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一5.5℃。年降雨量1250~1500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1―1406小时。雨量集中春、夏,多见秋旱。由于海拔的悬殊和地形、坡向等的不同,湘西州域气候类型无论是在垂直方向上还是在水平方向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均有显著差别。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境大部分区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全州区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2亿立方米。州境沟壑纵横,落差大,有利于布局骨干水电站,有利于梯级开发,有利于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及改善环境。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对水质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境内大部分城镇上游河流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PH值适中,中等矿化离子总数不高,水值可达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水质标准。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区域水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干流长大于5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368条。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花垣河等。各河流坡降大、落差大,按平均流量估算,理论蕴藏量为179万千瓦。全境可开发总装机容量达137.2万千瓦,其中装机5万千瓦以下水电资源达74万千瓦。

境内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总量约为27.37亿立方米,约占年总水资源量的20.6%,境内有187条较大的暗河和900多个较大的溶洞这些暗河、溶洞,大多出露于地表或悬挂在陡壁之上,部分埋藏在地下深层,各具不同的开发利用前景。

生物资源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基因库。境内野生植物繁多,共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维管植物217科、1039属、3807种。35亚种、315变种、11变型,在湖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属数占全省总属数的72%,种数占全省种数的51%。境内保存着大量古老珍稀植物种属,中国特有的残、遗、单、少种属中,湘西有37属以上,占湖南全省的59%。世界闻名孑遗植物水杉、珙桐、伞花木、伯乐树、双盾木、鹅掌楸、喜树、杜仲、青钱柳、香果树、青檀等湘西都有分布。野生植物中,稀有、特有及国家保护种类多,植物种类属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II级护植物29种,濒危植物2种,渐危植物21种,稀有植物16种,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密度分布区。境内资源植物丰富,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观赏植物、维生素植物和色素植物等种类繁多。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州境现有陆生脊椎动物237种,隶属21目64科;现有昆虫4175种分属22目177种。湘西野生动物区系组成复杂品种极为丰富,既有华中区固有种,也有华中华南两区共有种;既有西部区的品种,也有东部区品种。湘西州境野生动物中珍稀种类丰富,濒危种类较多。属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金雕5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50种;地方重点保护动物89种。这些野牛动物中,有14种属中国列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1999年考察发现,池鹭、棕背伯劳、画眉、黑斑蛙、虎纹蛙、毛冠鹿、华南兔、中华竹鼠及蛇类等在湘西尚有较大种群数量分布。但随着人口增加、生产活动频繁、森林减少,野生物种类呈下降趋势。


湘西自治州矿产资源湘西州境矿产资源丰寓,日主要矿种储量大。全州已发现矿产地8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41处,有色金属矿产160处,贵金属矿产10处,能源矿产68处,非金属矿产199处,地热矿泉水6处;已发现矿产地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6处、小型矿床73处、矿点374处。全州已发现矿种63(待查)个,其中35个矿种探明一定储量。探明储量在湖南省有一定分量的有锰、汞、铅锌、铝、锌、钒、磷、紫砂、陶土矿、含钾页岩10种。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全省之首。锰的探明储量:3106.57万吨,远景储量575.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多分布于花垣县境内。花垣民乐锰矿区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锰矿床,有“东方锰都”之称。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人口民族


苗家婚礼人口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多。州域(今8县、市域)人口总量文字记载自唐代开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约2.46万。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约8l_27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总量大幅增长。1957年末,人口1363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总人口247.49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0人;2006年末,总人口27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4.6人。

民族湘西州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万人,占总人口的41.5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万人,占总人口的33.1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数民族1.66万人,占总人口的0.6l%,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82%。其中,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


浓郁的民族风俗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旧时,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汉族多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镇圩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团结工作的加强,使民族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共处,共同开发湘西这片热土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景点介绍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湘西自治州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实为便利。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凤凰古城--远去的家园,梦里的故乡,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德夯苗寨


湘西自治州在风景秀丽的湘西武陵源风景区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4千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这里群峰竞秀,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芦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有著名的公路奇观,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险关卡--矮寨天险,从山麓到山顶全长只有6千米,却转了13道弯,公路如白带盘旋于青山之上,车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云雾.在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脚楼,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一群群赤足红装的浣纱苗女.还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车,在水力的带动下,咕咕噜噜,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一派田园诗情,这就是德夯苗寨.

猛洞河风景区


湘西自治州猛洞河风景区位于湘西永顺县境内的沅水上游酉水中段.自风滩水电站建成后形成高峡平湖.上起不二门,下至龙门峡,全长100多公里,景区面积255平方公里.平湖两岸石壁耸峙,古木参天,溶洞密布,怪石嶙峋,有龙门峡、观音洞、八音石瓜洞、金狮洞、鸳鸯峡、金蟾洞、断臂石、三月鼎寺、小龙洞、大圣峡、阴阳神风洞、猴儿跳、仙女峡、风流岩、老司岩等15个主要景点.有山有水,素有“九九八拐疑无路,五五潭滩一线天”之称.尤其是漂流有惊无险,紧张刺激.猛洞河漂流
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誉为“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就在这里,在原始次生林的高山峡谷之中,身着救身衣、乘皮舟、闯险滩、博激流、沿途观美景、沐瀑流、打“水仗”、过峡关.原始的奇伟和灵秀将把您陶醉.猛洞河平湖游
乘豪华游船从王村至猴儿跳平湖游.全程40余公里,一路水碧山青、波光鳞鳞、风光秀丽、越峪谷、戏野猴、钻溶涧、品河水煮活鱼.到此一游终生不忘.湘西南长城
湘西自治州

凤凰南方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190公里,城墙高约三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城墙高约三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黄丝桥古城位于凤凰城西约二十八公里,雄踞湘黔之要冲,建于唐垂拱二年。明、清时成为南方长城上最重要的军营,清康熙39年建为石头城.城高一丈五尺有五,城厚九尺,周长五百公尺,开三个城门,每门上皆有城楼.古城雄伟壮观,气势不凡.
武陵奇观--红石林


湘西自治州武陵奇观--红石林位于“芙蓉镇”--王村对岸,目前是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红石林位于古丈茄通和断龙山乡境内,面积约10平方公里,距古丈县城26公里.景区内遍布高大奇石,造型各异,颜色变化多端,且随天气、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据地质专家考证,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红石林地域与坐龙溪峡谷一样同属地史上所称的扬子古海,海底沈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著名石景有蜀犬吠日、乳燕待哺、蜗牛搬家、楼兰古城、七彩迷宫等等,另还有地下溶洞,绝壁天坑,千年古木等,整个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
坐龙峡风景区

坐龙峡风景区坐龙峡风景区位于湘西古丈县河西镇.经由300万年大自然的风吹、水蚀而成,一直隐逸于湘西茫茫十万群山之中.它长约3500米,最大高差达300余米;宽处不足丈余,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谷内绝壁纵叠,溪瀑横悬,崖树斜逸,异草遍被.坐龙峡拥有中国第一条特种游道.所有游道均建于峡谷深处,依山取势,既经细心雕琢听却又浑然天成.粗朴的板栗木栈道,可以让你零距离的亲近那一潭碧幽、听闻山泉叮咚;精巧的跳墩,可以让你媳戏流泉、触感溪瀑;原质的石坎道,让你不得不调动全部的身心能量悉心攀援、感悟峡谷;有惊无险的铁梯,让你伴着脚下轰鸣的溪水,在惊怵中体味一份快慰.出口处的土家山寨,保留了古朴独特的生活习俗.一块腊肉就一口醇香的“苞谷烧”会让你洗去所有的疲惫,在轻松中憨厚的主人向你讲述过去强人出没的故事......奇绝秀险的自然景观加之撩人心神的土家风情,探险、访幽、寻秘、观景,坐龙峡将以这多重的感受迎接每位游人的到来.

芙蓉镇


湘西自治州芙蓉镇是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王村,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电影《芙蓉镇》走红,旅游人与日俱增,如今干脆更名为《芙蓉镇》。其实,正是由于王村的红火的独特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才被谢晋导演选中.电影《芙蓉镇》的成功,为王村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户外广告.“深居闺阁人末识”的王村,重新被人们从地图上觅踪归来.当游人如织地涌入王村时,看到的并不是电影《芙蓉镇》里的被导演人文化了的王村,却恍然发现视觉中的王村,其魅力、其幻境、其情绵、其诗意,另辟幽深,独树一帜.先说王村村口的瀑布,它60米高,42米宽.倾泻而下的水流,一面咆哮着撞击、侵蚀、掏刷着陡坎和溪床,天釜神功地挖出了一个巨大的洞穴;一面反弹着溅起冲天的水跃,风起云涌地形成了漫天水雾,这“雪浪”,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七彩长虹飞渡,上下气势非凡.再说王村南部的花果山上,桃李茶梨桔,红黄青蓝果,比比皆是;万花丛中,六角彩亭披琉戴金;亭中八陵中空铜柱稳健竖立.这是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剌史彭士愁划分疆界的标志,高3.98米,宽0.39米,重5000斤,上面楷书书写3000字,而今成了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再说著名的“龙洞”,在王村东南一公里的石峰下.须淌舟入内.传说原是一混世魔王盘踞,后被孙悟空打死,一神龙修炼成精.此洞,人称龙洞.

湘西自治州_湘西自治州 -相关链接

http://www.xxz.gov.cn/goxx/economy.php#

http://www.xiangxi.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7208.html

更多阅读

湘西行 芙蓉镇:《湘西剿匪记》拍摄点之一

【湘西行】芙蓉镇:《湘西剿匪记》拍摄点之一  湘西是指湖南西部的28县,境内沟壑纵横,溪河密布,峰峦起伏,洞穴连绵,有10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历朝皆属统治薄弱区域,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自宋以来匪患不绝,民国时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 饰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

远古的记忆湘西土家族茅古斯舞 招商湘西土家族苗族

茅古斯简介  茅古斯,是湘西土家族独特的语汇,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大意即“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汉语多称为茅古斯或毛猎舞。他是土家族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表演艺术的专门称谓。汉语多称为茅古斯或毛猎舞。属土家族流传至今的

声明:《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境域位置,湘西自治州-沿革区划》为网友寂寞陪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