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小说 《四世同堂》 小说 -小说,《四世同堂》 小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所创作的长篇中文小说。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该小说曾两次被翻拍为同名电视剧。

《四世同堂》 小说  《四世同堂》 小说 -小说,《四世同堂》 小

四世同堂小说_《四世同堂》[小说] -小说


《四世同堂》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四世同堂小说_《四世同堂》[小说] -简介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以其对老京城的细腻掌握,写尽京味百态。斯人斯时皆已远去,成为史册里的一页陈

迹;昔时的京城沉入记忆,今日的北平背负了更多斑驳历史,翻开《四世同堂》,老舍邀您重新呼吸当年的空气。
《四世同堂》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出版的最好小说之一,也是在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四世同堂》叙写了中国民族深重的灾难,处处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和"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对苦难年代中的社会动向的表现是真实的,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由于小说的标准色彩和抒情气氛而更为突出。《四世同堂》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三部曲组成的壮阔史诗犹如《红楼梦》一般有着丰富的内涵,战争时的众生面貌、沦亡中的北平古都,一一在这部作品里鲜活地重现。

四世同堂小说_《四世同堂》[小说] -作者个人资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7240.html

更多阅读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 四世同堂时代意义

《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舒 乙在抗日战争后期,由1944年初开始,在重庆郊外的一座小镇北碚里,老舍先生动笔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当年写了三十四段,取名《惶惑》,是为上卷,第二年全年又完成三十三段,取名《偷生》,是为中卷。抗日战争胜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300

今年高温假到浙江和父母小聚了几天。来去的火车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读了大半,回到小窝后又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到了结尾。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读完后给自己的触动很大,有点遗憾的是自己读的是英文节译本,内容上较通行本少了许多

声明:《《四世同堂》 小说 《四世同堂》 小说 -小说,《四世同堂》 小》为网友藏丶我心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