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基本简介,普照寺 四川

青城山普照寺坐西朝东,四合布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门额曰“普照禅林”。院内正殿3间,面积90平方米,明间后檐墙处增建有神龛。院内有明代所植古银杏树一株。寺内原有明、清时建、修该寺之后碑多块。附近有贝家花园、周家坟、大觉寺和塔林等。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基本简介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四川简阳市普安乡的卧龙山麓,距县城10多公里远,四周群峰环抱,林海茫茫。该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史上曾香火鼎盛,十分壮观。史载,清初寺庙庙产占地达4000多亩,僧侣多达上百人。据说在文革“破四旧”时,从菩萨身上刮下的金粉多达数公斤重。1997年普照寺恢复重建,寺庙布局小巧紧凑,古朴装重。

青城山因环列的三十六峰终年青翠、壮如城廓而得名,如果从空中俯瞰,在青城三十六峰之外,紧临川西平原有六座莲花排列的浅山拱卫着一主峰,人们形象地称为七峰山,后来的文人认为七字不够文雅,七峰山被正式称为青峰山,莲花排列拱卫的地舆显然是“天为青城增胜迹”,佛教胜地普照寺就座落在主峰顶。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历史溯源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普照寺自清康熙甲子年诛茅开基数椽,到雍正七年始有心莲和尚由昭觉寺来此挂单,因见寺左有先朝已故僧人碑塔,知为古寺属禅宗临济一脉,遂发心重振。其九世祖心莲和尚始为开山祖师,十世传真、十一世海汶均能守成;十二世印广与师兄印宗及徒正文勤苦积累、协力经营;法堂,精舍,斋寮以及宝塔金碧木石次第修饰,一跃成为蜀中丛林后起之秀。到了十三世正文、正献祖师时代更是广大佛门,请得圣旨传受三堂大戒。咸丰初年传十四祖灵峰又置田两千亩,属庵二处,及至建国初年,寺内殿宇僧舍大小24院,房屋365间。近三百年的苦心耕耘,使青城山的佛教建筑以普照寺的建筑最有特色,她依山傍水构思奇特,其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精巧,与佛教经典及浮屠灵异结合之紧密。据重建藏经楼碑记载,咸丰初年,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神迹……幸存建筑藏经楼,据今三百年余,由四十七根大青石和一根小杉木构筑而成,取其“物无尽善”之意。其石柱上精工雕刻的文人楹联,书法,佛教故事人物依然苍颈有力,栩栩如生,屋顶上传说中有避尘珠故而终年不落树叶;楼侧有石雕普同塔全部用青石板嵌合而成,制作精美,造型独特,雕工颇为绝妙!惜乎文革中(1972年)普照寺浩劫难免,被拆毁大部,仅存藏经楼及周围建筑共61间。普照寺原始的宏伟格局虽大部分被毁,但藏经楼及船形石舫式的普同塔,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及建筑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基本简介,普照寺 四川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传法世系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1949年前,普照寺纯属禅宗五宗七派中的临济宗。

1949年至香火复兴约四十年间。自原有寺僧星流云散之后,先是乡政府指派全村治安员郑国安看守寺庙并护林;约在1953年,县文物保管委员会招来一名僧人,法名海滨,俗家姓余,乡邻不称他法名,只叫“余和尚”,政府给予“城市居民”待遇,不久又招来一名叫广泰的僧人,寻即清理出此人兼反动会道门点传师,遂遣去。

中兴镇上元村山麓地段为部队征用后,其征地范围内的九龙庵僧尼如清、法信师徒及一位俗家女子,被县委统战部宗教科安排到此寺与余和尚共同守庙。海滨圆寂后,恢复宗教活动渐趋正常。于是法信广纳诸山女众,并招收自愿出家女子。就在此时,圆果居士来山寓居,协助复兴及恢复六月十三蓥华会朝山庙会,其时万众奔趋,人流熙攘。在圆果居士等的建议下,改子孙丛林制为十方丛林制。

现常住僧尼大体上仍属临济宗。

普照寺能突起河西,称秀青城,实非幸至。是因出过几位颇具事业心的僧侣。

第一代方丈印广,法号昆仑。此前只有当家住持,没有方丈。得力助手有印宗、印宽、徒正文、正现。

第二代方丈正文,法号华山。得力助手有正容、正阳及其徒果时、果秀。

第三代方丈正现(刻作正献的文物有一具),法号?山,得力助手主要是果秀,次则其徒洪鼎。

第五代方丈果秀,法号崇峰。

此五僧师徒,相继主座七十余年,所谓丛林蓊郁,杰阁连霄,不假募助,未受捐施,不辞胼胝,惨淡经营,终成大业者,俱赖此五僧之力。

印广,天全县人。在此寺出家,幼受戒律,接对法幢。正文,温江县人。正现不详。果时是正文之徒,即乡人传说中的“红鼻子和尚”,是五僧中功业卓著之尤者。上助华山,鉴山经营,下开师弟果秀之悟,因而其弟果秀法号崇峰,即崇拜灵峰之取义。兢兢业业四十余年,竟成大业,功成不居,寻即传灯弟子而去,其行已达何种境界。

圆果居士(即作家何洁),乃正果法师的皈依弟子,是普照寺从衰落到复兴过渡期继往开来的人物。1984年前后旅居此寺,大力协助当时住持如清师徒,清理散于山下各单位、农户的普照寺桌椅家具、文物石像,并请准县政府资助寺院排险维修,使普照寺由子孙丛林实现十方丛林,成绩卓越着。

现住持比丘尼――弘法沙门释果证,乃普照寺由子孙丛林改制为十方丛林的第二任住持,双流县人。1992年拜监院圣宏于此寺出家。1993年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受俱足戒,1997年接任住持,是位富有开拓精神的年青住持,在她的奔走下,普照寺先后投入了近千万元进行了修缮。她连续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宗教信仰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改革开放,国运大昌,宗教信仰政策得以落实,1982年普照寺得以恢复香火,1988年6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首次造访青城山普照寺,并为普照寺留下墨宝“普照寺女众道场”正式将普照寺的历史乾坤扭转,焕然成为蜀中女众道场,首任住持比丘尼通文法师偕护法居士何洁殚精竭虑,为普照寺成为十方女众丛林投入了全部心力,维修和保护了余存建筑,居士何洁更是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普照寺文章,让普照寺佛地重光。1996年开始恢复修建大雄宝殿,并从缅甸请回玉佛供俸,1998年居士楼竣工。在2000年五观堂落成期间,普照寺因其人杰地灵迎来了香港慈善家、隐世高人陈伯的护持,影星吕良伟捐资完成了山门的建设,谢霆锋,黎姿,刘嘉玲,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等海内外大众各发善念,垂重三宝,各捐己财,不辞辛苦,雕像装金,重修宝殿,重播福田,得已成功。陈伯从海内外不惜重金,请回佛像,供奉于普照,使普照寺文物藏品珍品成为川内之最。而今的普照寺环境优雅、历史文化沉淀厚重。可谓山有千年楠木,人无一点尘土;梵宇王宫开启觉悟之路,敲醒迷人,普济十方,同归善果。对欲寻幽探胜、欣赏艺术之雅士,崇拜观音欲修身养性之信士,此乃灵山福地极佳之去处。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传奇故事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乾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大西国”。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灭亡。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围绕藏宝之谜,就有许多传说和猜想。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的,也有说宝藏随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还掀起过寻宝热,甚至有人还拿出了藏宝图,一时间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成立寻宝机构。其实寻找张献忠宝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话自大西国灭亡以后,民间就有人开始寻宝,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就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经过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证明民谣传说不假。但继续淘下去,却见不到宝藏影子。淘银行动不了了之。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暴富缘由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普照寺是坐落在青城山大观镇境内的著名佛教寺院,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考察,只知原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贡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记》中说:“寺历数朝,世有传人,明末火于献。”明确指出普照寺是被张献忠焚毁的。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恢复,是一座仅占地半亩的简易小庙。乾隆中期,约在1776年左右,普照寺开始扩建。道光年间,方丈鉴山在未向社会各界民众化缘的情况下,突然大兴土木,修成占地400亩,殿宇五重,与二十四诸天暗合的24个天井,与黄道貌岸然周天同数的365间堂舍的宏伟大寺院。如果没有数万银子是很难建成的。按正规渠道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相助。清同治年间(1868年)任灌县知县的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并建藏经楼记并赞》的文章中说:“道光庚子,接代鉴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诚所结,可格苍穹,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名胜。灵峰于是因旧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广厦数十楹。”一下子修起几十幢房子,都是“天示神奇”,石头自己裂开,不雕刻、不搬运,自己就到工地上了,而且凭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普照寺有一个叫果时的小和尚,到与普照寺相邻的雪山寺割猪草时,发现一处地方青草长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长出来。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异,不事声张,暗地组织寺内各尚挖掘,却挖出一窖金银!这才有了普照寺大兴土木的资金来源。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易名之争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相传雪山寺开山立庙后,代代僧人皆喜好练武。雪山寺的承传方式也很特别,并不像其它寺庙传袈裟之类的衣钵,而是像江湖帮会一样传信物。这信物就是以开山祖师啸云净命名的“啸云剑”。此宝剑不足二尺,剑鞘和剑柄镶有七颗宝石,为雪山寺镇庙之宝。凡据有此宝剑者,即为雪山寺主。可是到了清朝中叶后,邻近的普照寺突然崛起,其间雪山寺的“啸云剑”不幸被人盗去,住持方丈自责退位,云游四方,发誓不寻到宝剑绝不回来,从此杳无音信,雪山寺也就此衰落下来,一蹶不振。后来,雪山寺僧人认为这是旁边的蓥华庙改名普照寺相克所致: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化?于是更换牌匾,将雪山寺更名为“乌云堂”,意在“乌云”遮挡“普照”,倒克普照寺。普照寺僧人也不甘示弱,在寺名前加上山名,换作“青峰山--普照寺”,取“清峰”谐音“清风”,意即“清风驱散乌云”,再反过来倒克雪山寺……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地方特产


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青城四绝:一绝“洞天贡茶”,唐时蜀州味江是全国七大产茶区之一。宋时青城“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绝“白果烧鸡”,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三绝“青城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为原料,放入用山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脆嫩清鲜,深有回味;四绝“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榨取果汁,再配以醪糟汁、冰糖水和少许曲酒酿造加工而成。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

长生宴:中国名宴―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的道家滋补特色美食。自三国蜀汉时期,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青城道家自古多美食。山庄特级厨师依据《青城山道家食谱》等文献中的道家菜品及融入民间的道家善生美食进行了精心的选料与烹饪。

后山老腊肉:烟香味浓、肥而不腻、口感独特。

普照寺_普照寺[四川青城山] -南安普照寺

又名“观音院”。坐落于官桥镇竹口村东部,紫帽山脉的“灵水寺”西南端,与紫帽名胜“金粟洞”遥相呼应,为晋南交界处之名胜古刹。
唐代天佑年间(904-907年),僧人善操法师游览至此,见此地茂林修竹,山青水秀,地势优雅,一临此地,便知是非凡神居之所,故而四方募缘资金,决意在此建造寺宇,并在寺内供奉观音菩萨。宋代治平年间(1064-1067年),曾易名为“普照院”。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名“普照寺”,以示佛光普照,备荫黎民之意。
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有个妙月禅师,俗姓邵,名丕恩,晋江人,初剃度于厦门灵湫亭,旋住安海观音寺。妙月禅师参禅练武,被誉为泉州少林拳术高手,名闻武林。他游遍江南各地名刹古寺,有一天路过紫帽山时,顺便在普照寺塌中石柱旁休息,被这远隔喧哗的清静幽雅之地所吸引,决意劈荆斩棘,隐居在寺后的山洞之中,修炼其身,精心研究禅拳意性而暂留此地。
普照寺历经沧桑风雨,年久岁长,寺后墙倾塌,荒芜失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当地政府支持之下,崇福寺发起捐资。重修之后的普照寺硬山式青瓦翘脊,砖石木构造,室内墙壁白灰粉刷。大门横额“普照寺”三字,为当年妙月禅师所题,左右两根石柱,刻有当年太虚法师赠妙月禅师以“双拳铁罗汉,千亩老农禅”之句,重修时采用旧构件。显得古老简朴。寺院四周花果四时飘香,流泉淅淅,林涛阵阵,清风徐徐,远离闹市,另有一方天地,难怪当年妙月禅师选择此地参禅练武,难怪今日香客游人不怕峰高岭远,山道难走,独爱此地僻静清幽,礼拜观音,回归自然,呼吸山寺清新气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7287.html

更多阅读

青城山旅游攻略 青城山后山一日游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水秀、

成都到青城山旅游全攻略 成都青城山一日游攻略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四川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在哪里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 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厂 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

青城山建福宫 青城山建福宫住持

青城山建福宫道观在青城山丈人峰下位居山门左侧。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取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简称建福宫。范成大在《玉华楼夜醮》中说“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楼,玉华仙宫

成都到青城山有哪几种走法. 成都到青城山怎么走

青城山属于成都的一个小镇,很多人到了成都后难免会遇到怎么到青城山这个问题路线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从成都到青城山怎么走。双流机场下飞机:双流机场没有直达青城山的大巴车1.如果想最快的办法到达青城山的话,就只能打的.

声明:《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普照寺 四川青城山 -基本简介,普照寺 四川》为网友雾隐青山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