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姻缘》 小说 《啼笑姻缘》 小说 -作品简介,《啼笑姻缘》

“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代表作之一。青年学子樊家树游北京天桥时,结识了武师关寿峰、关秀姑父女,又同天坛鼓书艺人沈凤喜一见钟情,他的表嫂则撮合他和财政部长的千金何丽娜的姻缘。后来军阀刘将军霸占了沈凤喜,关秀姑扮作佣人深入刘宅,把刘将军诱到西山极乐寺刺杀。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作品简介


张恨水《啼笑姻缘》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人情感和恋爱的故事。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树来北京读书,而围绕着樊家树,有三个女孩子分别喜欢上了这位有为青年。她们分别是平民女子、唱大鼓书的艺人沈凤喜,部长的千金何丽娜和一位走江湖卖艺的侠女关秀姑。就是在这一男三女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演绎了一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内容概述

1928年春天,由杭州到北京来求学的樊家树与表侄陶屹如无意间救了因灭村之仇刺杀军阀刘德柱的关秀姑及其师兄快刀周。樊家树的见义勇为引起了秀姑对他的好感,而陶屹如也被秀姑的豪气所吸引。

因救关秀姑,樊家树被刘大帅手下的旅长沈国英盘查,在樊家树表嫂陶太太的请求下,盐务署长何廉的女儿何丽娜出面为樊家树解了围。樊家树因看不惯何丽娜的奢侈与官家小姐的气势,处处躲避何丽娜。而此时年轻英俊的沈国英已经对何丽娜心生仰慕之意。

一次街边的大鼓书演唱,让樊家树与长相酷似何丽娜的沈凤喜相识,凤喜的聪明乖巧吸引了家树,在凤喜母亲沈大妈的撮合下,樊家树不但为凤喜租住了房屋,还出资助凤喜去读书。家树结识了秀姑的父亲关寿峰,并出钱帮助关寿峰治病,秀姑对家树的感情越来越深。此时陶屹如也对秀姑充满仰慕之情,不断接近秀姑;而早对秀姑有意,但自觉配不上秀姑的快刀周只是默默为秀姑付出。

家树的态度冷淡,反倒勾起了心高气傲的何丽娜的兴趣,她几次借机接近家树,更有陶太太在旁撮合,而家树因有了凤喜,虽然无法将何丽娜置之不理,但依然不冷不热。由于长相酷似,何丽娜与凤喜几次闹出误会。在一连串的接触中,何丽娜了解家树对自己的看法,试着一点点地去改变自己。家树发现了何丽娜正在改变着自己,也逐渐改变了对何丽娜当初的看法,但他的感情全部倾注在凤喜身上。

凤喜在一次登台演唱时不幸被当时的军阀刘德柱看中。刘德柱向来为所欲为。他为了得到凤喜不择手段。凤喜本来执意不从,无奈刘德柱拿家树的安危作为要挟。凤喜只好搬进了刘府。捡回了一条命的家树被表哥送上了火车。在回杭州的路上,家树又连同一群外国记者被土匪掳上了山寨。刘德柱看在凤喜的面上,亲自上山寨谈判。他请求关寿峰从旁协助。大义当前,关老暂时抛弃了私怨。二人合力救出了家树。

凤喜为了偿还刘德柱始终不肯再见家树。在刘德柱的帮助下,凤喜红遍了整个京城。家树有意和凤喜一起私奔,遭到的凤喜的拒绝。

丽娜因为始终无法扭转家树对自己的感情,返回英国。

家树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凤喜非常担心,来看望家树。刘德柱得知凤喜私会家树非常的气愤。他将家树的表哥解职,将家树所在的医学院查封,还终日的虐待凤喜。关寿峰也因为刘德柱迟迟不肯派出救兵,壮烈牺牲在东北的战场。思雨因为在刘德柱毒打凤喜的时候保护凤喜,被刘德柱开枪打死,致使凤喜被吓的精神恍惚。绣姑潜进刘府去救凤喜,在和刘德柱的搏斗之中,刘坠楼身亡。绣姑也身受重伤。在逃亡的路上,绣姑也离开了凤喜。

凤喜孤身一人回到了和家树一起生活过的大喜胡同。沈国英知道了凤喜的事将凤喜接进了府里。四年后家树成为了医生,丽娜也学成归来。他们同时来到了沈府。此时凤喜在沈国英的细心照顾下已经大为好转。家树将凤喜带走,开始属于他们的新生活。丽娜也最终接受了沈国英。

一切都过去了,只有英灵化做的清风将永久陪伴历尽磨难的情侣。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章节目录


张恨水《啼笑姻缘》

第一回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

第二回绮席晤青衫多情待舞蓬门访碧玉解语怜花

第三回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

第四回邂逅在穷途分金续命相思成断梦把卷凝眸
第五回颊有残脂风流嫌着迹手加约指心事证无言

第六回无意过香巢伤心致疾多情证佛果俯首谈经

第七回值得忘忧心头天上曲未免遗憾局外画中人

第八回谢舞有深心请看绣履行歌增别恨拨断离弦
第九回星野送归车风前搔鬓歌场寻俗客雾里看花

第十回狼子攀龙贪财翻妙舌兰闺藏凤炫富蓄机心

第十一回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钱魔能作祟彻夜无眠

第十二回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
第十三回沽酒迎宾甘为知己死越墙窥影空替美人怜

第十四回早课欲疏重来怀旧雨晚游堪乐小聚比秋星

第十五回柳岸感沧桑翩鸿掉影桐阴听夜雨落木惊寒

第十六回托迹权门姑为蜂蝶使寻盟旧地喜是布衣交
第十七回裂券飞蚨绝交还大笑挥鞭当药忍痛且长歌

第十八回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因疑人幻避席谢新知

第十九回慷慨弃寒家酒楼作别模糊留血影山寺锄奸

第二十回展转一封书红丝误系奔波数行泪玉趾空劳
第二十一回艳舞媚华筵名姝遁世寒宵飞弹雨魔窟逃生

第二十二回绝地有逢时形骸终隔圆场念逝者啼笑皆非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创作前后

张恨水1925年在北京前门外四海升平园认识了一位唱大鼓的艺人高翠兰。高翠兰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很快就成了名角。谁知祸从天降,奉军一名军官看上了她,硬把她抢去当了姨太太。张恨水对此事印象颇深,以后便有意留意说书场中的人和事,据张的一位亲戚回忆,有段时间张恨水有事没事总爱往天桥跑,其实,那正是张恨水在搜集创作素材。不久,以高翠兰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啼笑姻缘》问世,一时间北京城洛阳纸贵。

一天,张恨水突然接到少帅张学良的来信,要他到奉天作客。张恨水与张学良素无往来,这次相邀来得蹊跷,张恨水预料可能是《啼笑姻缘》惹的祸,大概张学良怀疑书中抢走沈凤喜的军阀是影射他父亲张作霖。他担心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临行前嘱咐家人说:“万一我回不来,你们就赶快离京南迁!”

到了奉天,二张相见,少帅以礼相待。不出所料,交谈中张学良果然问及《啼笑姻缘》有何所指,张恨水便以实情相告,和少帅谈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张学良听后一笑了之,不再追究。事后少帅见张恨水文笔甚佳,便有心留他做事,无奈恨水先生书生本色,不恋尘俗,此事也就作罢。据说当时报上还登出了张学良重金聘请张恨水,张恨水固辞不就的消息。

东北归来后,张恨水仍然“不思悔改”。抗战期间,张在重庆主编《新民报》副刊,看到某些国民党大员花天酒地,贪污腐败,不免手痒,便将国民党权贵醉生梦死的种种丑行诉诸笔墨,《八十一梦》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

现在人们都知道《八十一梦》是讽刺孔财神之女孔二小姐的小说。1942年,孔二小姐因驾车乱闯,违反了交通规则,被警察训了几句,她一怒之下便打了警察的耳光。所以当时重庆流行一句话:“你不要神气,小心出门碰上孔二小姐!”张恨水便依据此事创作了小说《八十一梦》,小说中说,潘金莲之所以敢打警察耳光,因为她老公西门大官人是十家银行的董事长。小说发表后,麻烦又来了。这回惊动了戴笠的军统局,有关人员登门“拜访”:“张先生是不是想去息烽休息一下?”张恨水当然知道息烽是何所在,也万万不想去那里“休息”,最后小说也就写不下去了。

后来周恩来曾高度评价张恨水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正面斗,也可以反面斗。恨水先生的《八十一梦》,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爱情三模式

樊家树和沈凤喜,樊家树和沈凤喜的关系怎么概括呢?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男女关系。樊家树是什么人呢?大学生,这要放到古代就是一个秀才或者举人。他无论从气质上,从学养上都是一个才子。而传统的知识分子,才子要配佳人,我们今天一说才子佳人,好像是一个老掉牙的这样一个模式,其实不然。才子佳人在历史的过程中,它也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进步阶梯上的一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男女婚姻不由自己决定,婚姻是家族和家族之间的事情,哪个男的和哪个女的结婚,是由长辈决定的。长辈根据什么决定呢?根本不根据你们两个人的特点,跟你们俩没关系,而是说长辈之间的交情,长辈之间的地位。那么由这种门阀婚姻,演进到才子佳人婚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才子佳人婚姻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我有才你长得漂亮,跟咱两个家庭没关系,

就超越了家庭,所以要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才子佳人我们今天看比较俗了,但是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所以樊家树和沈凤喜的爱情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爱情。这个才子佳人的爱情里边又有新的因素,什么新的因素呢?就是樊家树又是一个现代青年,他既有传统的士大夫的风韵,又接受了现代的平等思想。可是这个才子佳人的模式本身是有隐患的,我们对这个模式呢,一方面要肯定它的历史进步性,另一方面也要用我们更进步的标准来看,他们两个人的爱情中间有隐患。有什么隐患呢?也就是说尽管樊家树的思想上是有平等观念的,可是他们两个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地位,是有不平等的,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尽管你说咱俩平等,实际上咱俩不平等,你有钱我没钱这是一个铁的事实,所以樊家树要出一笔钱,来捐助沈凤喜上学,那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除了男女恋爱关系之外,他们之间还夹杂着一个希望工程的关系。樊家树是他的供养人,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经济上不平等必然造成人格上不能完全平等。樊家树主动跟她平等,这里边带有一种施恩的色彩,施予的色彩。而沈凤喜本来她就有艺人生活所带有的那种不可避免的虚荣心,所以她跟樊家树好了之后,她发现樊家树有钱,有的时候向樊家树要这要那,说你看我的同学她们都有自来水钢笔了,就我没有自来水钢笔。这自来水钢笔了不得,自来水钢笔的价值相当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我的同学都有笔记本电脑了,你也得给我买一个,樊家树没办法给她买一个自来水钢笔,别在胸前,

很好的一个学生形象。那个时候学生都是表示自己有学问,都得别钢笔,当时就是说,用别钢笔的数量表示学问的大小,别一枝钢笔的是大学生,别两枝钢笔的是研究生,别三枝钢笔的就是教授,别四枝钢笔的那就是修理钢笔的。买了钢笔过两天又说不行了,你看人家都有手表,就我没有手表,樊家树一看没办法就满足她,又给她买了手表。我们看他们两个人在纯洁的爱情中间夹杂了一些不纯洁的因素,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两个人都觉得很自然,这个自然中已经增加了一些经济因素,这个经济因素,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既然你能够出钱养活沈凤喜,就有可能还有人出更多的钱,把她抢走。

怎么不可能,完全有可能。你樊家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富家子弟,你哪里赶得上一个军阀,来了一个大军阀,来了一个师长,来了一个司令,就比你的力量大得多,所以他们俩的爱情缺乏一个最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也是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可以加以反思的。当然我们对待历史都要怀有同情的态度,历史在三十年代那个时候,青年人能有樊家树这样的思想就不错了,就算是难能可贵了,这是分析范和沈之间的模式。

我们再看樊家树和何丽娜,和部长千金何丽娜小姐之间的关系,何丽娜小姐爱樊家树,樊家树也觉得何丽娜有可爱之处,可是她的可爱之处主要是由于相貌酷似沈凤喜,也就是说他爱的是她的一个外壳,爱的是她的形象,爱的是她的容貌,爱的是色这个层次上的,而不喜欢她内在的东西,不喜欢她的内秀。那么他们内在的东西区别在哪儿呢?张恨水把握得非常准确,樊家树是一个现代青年,但是他不是那种浮浪青年,不是那个吃喝玩乐到处跳舞滑冰,不是那种青年。他还是一个好好读书有理想有抱负的,他是一个稳妥的在中西古今之间取一个平衡态度,这样一个有为青年。他不喜欢每天到处疯,

到处跳舞的那种女孩子,他不喜欢。而何丽娜呢,她并不认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妥,樊家树对她有一个评价。说她可爱也倒是蛮可爱的,但是放荡也是够放荡的了,“放荡”这个词说得有点夸张了,不是我们今天说得放荡的意思,但是在他看来每天去跳舞这就够放荡的了,一个女孩子不在家里呆着。还有她生活的奢华,她一年买衣服就要花几千块大洋,几千块大洋什么含义呢?相当于今天的几十万人民币,一年穿衣服都要几十万人民币。所以樊家树不喜欢她这种生活方式,而何丽娜一开始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妥,她觉得自己这个很时髦,她觉得自己这个代表社会进步,你们那个是老土。

所以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一个文化冲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学所所长杨义先生,他有一个很好的概括,他说樊家树和何丽娜之间就是文化冲突,他说樊家树喜欢的是温柔淑好的东方文化情调,而何丽娜身上所有的却是浪漫纵情的西方文化情调。那么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它在一个空间里必然要发生碰撞。也就是樊家树在几个女性之间的选择,他是包含了一种文化选择。可是这个何丽娜她爱樊家树,樊家树不喜欢她,她很痛苦,怎么办呢?最后她明白了,樊家树不喜欢的是自己的这种文化方式,那么她为了自己的爱,她就要克制自己,最后她就要改变自己,怎么改变?何丽娜最后就是放弃了她的纵情浪漫的生活方式,不去跳舞了,不去那些娱乐场合了,穿衣服也穿得很朴素了。最后隐居起来,到了西山别墅,在那里吃斋念佛,一个女孩子变了,可见爱情的力量很大。

而小说的最后呢,是关秀姑把他们两个人又撮合在一起,他们两个在一块谈话,然后关秀姑把一束花扔进来,暗示着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那我们看这里边还是有文化的,最后是怎么改变何丽娜的呢?吃斋念佛,用佛经来化解她,这里面有一个文化寓意。就是佛经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东西,用东方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哲学,用佛学来化去她的西方文化影响。西方文化影响她那些浮躁的浪漫的东西,她必须化去那些东西之后,回归到东方文化中来,才能被代表东方文化的樊家树所接受,以后能不能接受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说有了接受你的可能性了,你已经入围了,进入决赛了,最后写到这样一个程度。

我们再看樊家树和关秀姑,关秀姑她心里边是默默地喜欢樊家树,但是她含而不露,她牺牲掉自己的爱,去成全自己的爱人,其实从爱情观念上说这是最高尚的一种情感了。喜欢自己的爱人,包括喜欢你所爱的人,这个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的爱情都是自私的爱情观,一张口就说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排他的,你爱我你就不能跟别人说话,凭什么你爱我,你跟那女的说话呀,你跟她说话咱们就离婚,这是现代人的爱情观。但是在爱情的世界中,有这样一种高尚的人,他可以牺牲掉自己的爱情,他不认为爱情是排他的,不认为爱情就是占有,他认为爱情是奉献。我爱你,你也爱我,那更好。

假如我爱你,你不爱我,那怎么办呢?我仍然帮助你成就你的理想,我帮助你找到你所爱的那个人。为什么关秀姑是侠女呢?不是会武术就是侠女,你会武术完全可能成为坏人,成为一个女魔头。侠的最基本的意义是有牺牲精神,能够为别人牺牲,你不会武术,你也是大侠。所以我讲武侠小说的时候,我有一个观点,谁是最大的侠,雷锋同志他是最大的侠,你别看他不打仗,他是个不打仗的解放军。但是他能够为别人牺牲自己,放着礼拜天不休息,帮人家干活。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就是侠。所以关秀姑在小说里,她的功能,她是一个女雷锋的形象,自己爱情不去努力争取,有机会,不是没有机会,你看那个沈凤喜意志不坚定,那个何丽娜生活比较浮华,一天到晚哪哪疯去,自己有很多机会。但是把机会放弃,帮助自己的爱人给他撮合这个不成,

再去撮合那个,把自己这份爱埋在心底。那么反过来从樊家树这方面说,你不知道关秀姑爱你吗?你不知道这个女孩子对你最好吗?我想他这么聪明有学问的一个人,他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一个女孩子没事老帮助你,老帮助你跟女朋友约会,约会了人家就走了,她有病啊。樊家树他不可能没意识到,但是他意识到了,他为什么不去争取?我们可以说他不喜欢她呀。那么再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她?你说那个沈凤喜她连字都不认识,她没文化,她不就长得娇小可爱,会唱大鼓,然后很漂亮。何丽娜你看上她不也就是她很漂亮吗,可是你还不喜欢她的生活方式。

而关秀姑人又漂亮,还能给你当保镖,当警卫员,一身好武功,写字写得也很漂亮,又温柔又细心,那你为什么不要她呀?这个秘密何在呢?这里面就写出了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中国男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是有问题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他们总是喜欢那些明显不如自己的女人,中国男人不喜欢女强人,不喜欢一个很全面的各方面隐隐约约能超过自己的女人,他喜欢一个沈凤喜这样的娇小可爱,又没什么文化,下班没事教她写两个字的,他喜欢这样一个人。他面对一个很优秀很全面的女性的时候,他退缩了,他不敢了,他甚至有意地回避这份感情。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作者简介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

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著作: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八十一梦》、《白蛇传》(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啼笑因缘》、《秋江》、《孔雀东南飞》(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发行)、《西北行》、《荷花三娘子》、《陈三五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水浒新传》、《斯人记》、《落霞孤鹜》、《丹凤街》、《傲霜花》、《偶像》、《纸醉金迷》、《美人恩》、《杨柳青青》、《大江东去》、《现代青年》改编成电视剧梦幻天堂超级好看、《满江红》等。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作品荣誉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早已进人了文学史,并且作为经典被选进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唯一一部享此殊荣的通俗小说。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啼笑因缘》的影响之广,成就之高,历来早有定评。它之所以能够在数以千计的现代通俗小说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在保留通俗小说的长处的同时,尽可能地靠拢新文学,充分吸收了新文学的优点,早有专家指出,它是通俗小说中最接近新文学的一部。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品读感悟

《啼笑姻缘》 小说  《啼笑姻缘》 小说 -作品简介,《啼笑姻缘》

前阵子看了张恨水先生的这本书,看完以后很是怅然!家树最后还是没有和凤喜走到一起,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两情相悦跟其它一些更实际的东西比起来,毕竟是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比如权势,比如金钱,------他们那个年代即是如此,更何况是拜金泛滥的当下呢?!

《啼笑姻缘》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个不同地位的女子的错综情感。樊家树是个接受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具有扶贫济弱的正义感,同时对人体贴入微,自然引起三个女子的倾心。三个女子中,秀姑最先与家树结识,何丽娜最后一个。樊家树和沈凤喜产生过真正的爱情,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他们身份地位的差距注定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凤喜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唱大鼓书的女子,后来背叛家树与刘将军结婚,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她对金钱与地位的爱慕,倘若樊家树是一个落魄的穷书生那结果又将怎样呢?至于关秀姑,有很多时候对樊家树的感情都是单方面的,

当初很迷恋家树,但当她一旦明白家树心有所属之后,便毅然收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像她这样,那么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她也是一个侠女,甘为朋友冒险到龙潭虎穴般的大帅府,为家树向凤喜传话,凤喜疯后,又设计除去大帅,可谓智勇双全,狭义心肠!后以姐弟了结了这段感情倒还算圆满。何丽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最终与樊家树走到了一起。尽管何丽娜是一个西式生活的富家女,和家树的性情、生活方式大有不同,但自从他们见面我便觉得他们才是最适合的一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像现实中的有些爱情一样不需要理由。

看来门当户对是从来就有的规则,何丽娜看来是很有成为家树夫人的可能,作者只是未明写罢了。也许有很多人会想家树若是不回老家,不离开那几个月,也许就不会弄出来那么多事情了,他们两个有情人或许还真的能走到一起。但我想这也只是或许吧,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爱情箴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是凤喜真的很爱家树的话,别说是几个月,就是几年我想凤喜也等的了,她本来只能在天桥上唱大鼓书,抛头露面,由于家树的出现,她不必去天桥上唱大鼓,摇生一变成女学生,他主动承担其所有家用,并为她们家租了新房子,送凤喜上女子学校,他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无论是衣服还是金戒指,使她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觉得她就应该从一而终,樊家树是她的大恩人,而且还是那么的爱她。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她内心深处的贪财心理在作祟,她的这一切都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如果不贪财,结局一定不会如此。在家树离开的那段时间,她在沈三玄的半推半就下摇生一变成为了将军夫人,老将军用20万买走了她的一切,包括生命。而凤喜换来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最终因老将军的喜怒无常,鞭抽毒打她,使她精神分裂。真是一步错终生错!她心里虽然还有着樊大爷,但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一天挣一块钱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了,

突然一个人威逼利诱要娶她,出价20万,她能不动心吗?再说,她自身处的环境,让她根本没有智慧分析嫁给老将军的利害关系,因为摆在她面前的就是一堆钱,钱挡住了她的眼睛,她的眼里只有钱,她没有考虑那么长远,凤喜是个悲剧人物,造成她的悲剧也有其时代背景,即使在当下,也没有那么单纯的爱情,有很多东西要考虑,并不是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双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金钱关系等都得考虑在内,不然爱情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终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分手,社会是很现实的,童话般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自古以来,门当户对的爱情才能维持的更久。

经历种种曲折,樊家树与何丽娜倒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时所有的命运悲剧都积淀为他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对大众文学的启示

我们从《啼笑因缘》巨大成功上可以看到,最受大众喜欢的不是最先锋的作品,就是社会上刚有一个最深刻的思想,只有一千个人明白,你就把它写成文学作品,一千个人明白了,也许明天就被推翻了,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我们看每个时代有一个赶时髦的作品,经常被淘汰,我们改革开放一批改革文学,后来一批反思文学,一批寻根文学,不是说你每次写最时髦的就能成功,而且是沉淀一段。这个时候的文学呢,它是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白日梦,你不能说你一点不满足大众,就是跟读者对着干。我写文学作品就是跟读者对着干,我打开电视我就骂观众,这节目没人看。

要满足大众的白日梦,但是不能溺爱大众,另一方面又对这白日梦要略敲几下警钟。你看《啼笑因缘》他写了满足男人白日梦的多角恋爱,但是它的结局是不圆满的。它对结局是有反思的,不是大团圆结尾。后来《啼笑因缘》别人不断地要写续集,逼得张恨水没办法,自己写了十回的续,1933年的时候,他自己写了十回的续。把这个故事赶紧结束掉,最后终于让沈凤喜死掉了,不死没办法,不死怕别的书商又盗版再写,终于把沈凤喜写掉了,然后大家都去参加抗战了。当时九・一八以后了,然后就把大家都弄到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去了,你们谁也别打我小说的主意了,我把他们都送上去了。

那时候爱情次要了,变成民主危亡隐隐约约突出一个主题了,那个续集写得并不好,但是被迫写这个续集,说明了正集的威力之大。所以大众文学你想,一方面要满足白日梦,另一方面不能让这个白日梦圆满,那么最近我看赵本山他有一个讲话,赵本山不是现在拍电视剧嘛,记者采访他说,你这电视剧怎么才能抓住观众呢?你这电视剧怎么收视率这么高。赵本山他没有学过文艺理论,他可不是我们中文系毕业的,人家是从生活中直接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就摸到一条道。他说这个主人公你就不能让他得好。哎呀,我说这句话说得太棒了,如果让我们大学教授来说,会讲得云山雾罩的,会讲一大套理论。

其实说了半天,就是赵本山说的不能让他得好。他刚一得好,你给他安排一个悲剧,他刚一得好,你给他安排一个惨事,老让他倒霉,老让他倒霉,就抓住观众了。他是朴素的生活感受,但是他和我们研究了多少年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所以说高人就是高人。这和我说的不能让白日梦圆满是一样的。所以要构造一个白日梦,但是要指出这个白日梦的缺点,从这些意义上讲,《啼笑因缘》是大众文学的范本,是最精致的一范本。很多人说这么简单我一写就超过它,你可以写得比它复杂,复杂十倍都可以,但是你超不过它,我想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我想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一百年的时候,也不可能有一部作品超过《啼笑因缘》。

张恨水 啼笑姻缘_《啼笑姻缘》[小说] -相关信息

《啼笑姻缘》带动了北平的旅游业

由于《啼笑姻缘》的轰动效应,张恨水无意中带动了北平的旅游业。对于那些外地的张恨水迷来说,天桥成了来京旅游的必经之地。在张恨水的小说和散文中,陶然亭、西山、天桥、什刹海、北海、先农坛等等,这些地名是亲切而富有人情味的,看过小说的人,都会对这些地方情不自禁地心向往之。

张恨水对北京有一种浸透骨髓的爱,爱之越切,也就观之越细,察之越深。他写北京的居室、胡同、花草、年节、市声等等,都弥漫着一种深远的意绪,展现了一种宁静高朗的境界。

有一组数字令人惊异:张恨水一生办报40年,写小说三千万字,散文四百万字,曾同时在十家报纸上开辟长篇小说连载专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70103/38736.html

更多阅读

《红高粱》小说赏析 莫言红高粱赏析

《红高粱》小说赏析一、作者与创作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五岁时在家乡上小学,1966年11岁小学毕业后因家庭成分是富农又因得罪了一个农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只能回家务农。在农村劳动多

专题阅读:唐·裴铏《传奇》小说之《聂隐娘》原文-译文

唐·裴铏《传奇》小说之《聂隐娘》原文-译文  文言文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本周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今天又把电影版的小说也看了一遍,选择这部小说,还是因为它是财经主持人芮成钢在一档节目中提及的,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今天看完后,果真不假。这部原著小说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

声明:《《啼笑姻缘》 小说 《啼笑姻缘》 小说 -作品简介,《啼笑姻缘》》为网友灑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