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简介,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要寄主;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的危害尤甚。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是白色的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简介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是灯蛾科的1种。是树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

美国白蛾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有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卵圆球形,初产的卵为淡绿色,后逐渐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幼虫有两种:红头型和黑头型,目前我国只见“黑头型”,黑头型幼虫体背毛疣黑色,体侧毛疣多为橙黄色,毛疣上着生有白色的长毛丛。蛹呈暗红褐色,体长8-15mm。成虫体为白色,雄蛾前翅多着有褐色斑点,体长9―12 mm,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

美国白蛾危害性大。虫情暴发时,黑色的幼虫爬满树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吃光所有的绿色植物叶片。喜食的树种有100多种,如果没有了喜欢吃的树叶,它将会把农作物、蔬菜、杂草等一切绿色的植物一扫而光。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简介,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蛹褐色,短粗,长约12毫米,宽约4毫米。头、前胸和中胸布满不规则小皱纹刻斑,后胸和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密布浅凹刻点,触角不到中胸足端部。前翅约伸达第4腹节的3/4。臂棘由10个以上的细刺组成。

蛹幼虫

体色变化较大。根据幼虫头壳和体背毛瘤的色泽,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头宽2.5毫米,体长28―35毫米。“黑头型”头部黑亮,体黄绿色至灰黑色。沿背中央有1条灰褐至灰黑色的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毛带上方两侧各有1排黑色毛瘤。体两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杂有黑色或褐色毛。气门白色。长椭圆形,具黑边。胸足黑色,臀足发达。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至14毫米,翅展23―44毫米,体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白色上有黑点。

雄蛾触角双栉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

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

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成虫寿命一般4―8天。

圆球形,直径0.5毫米左右。卵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即为浅黄绿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3龄前的幼虫群集在一个网幕内危害,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形成几个网幕,藏匿其中取食。网幕可长达0.6~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呈天幕状,因在仲夏到秋天出现,故又称“秋幕毛虫”。

4龄末的幼虫食量大增,5龄以后分散为单个个体取食并进入暴食期。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5龄以上的幼虫9~15天不取食仍可继续发育,这时的幼虫可以爬附于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寄主

寄主: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为害多种阔叶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生长繁殖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千米。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

美国白蛾在我国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分布范围


美国白蛾

原产地为北美洲,广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 1940年以前,由美国传入欧洲,首先在匈牙利发现,随后传入欧洲许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美国的军需品传入日本。1958年在朝鲜汉城首次发现;1979年在中国辽宁省东部地区发现。是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是重要林业害虫。1982年、1984年,先后又在山东省和陕西省发现;但松突圆蚧。该虫1983年在广东省发现时,只有171万亩,包括9个市(县),至1989年,发生面积己扩大到877万余亩,24 个市(县)。

中国分布现状: 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国外: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朝鲜,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奥地利,美国,加拿大。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

传播途径: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

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我国,应引起足够。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预防治理


美国白蛾

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酯、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天敌有麻雀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姬蜂、茧蜂、寄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种。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1. 营林措施。改善树种结构,在四旁造林和城市绿化中,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树种;可间隔栽植部分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防治时重点放在这部分树木上。从植物群落上抑制白蛾的繁衍。

2. 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灯光诱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 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3. 生物防治。卵期释放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

4.性信息素引诱。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0-2.5 m)处为宜,在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m)处设置最好。每100 m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 m。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的敌敌畏棉球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薰杀效果。诱芯可以使用二代,第一代用后,将诱芯用胶片封好,低温保存,第二代可以继续使用。

5.仿生药剂防治。灭幼脲、米螨(敌灭灵)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控制害虫、保护天敌、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环境污染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幼虫3龄前施用。施药时要注意喷布均匀,每代只喷一遍即可。不应使用毒性较强的农药,以免杀伤天敌,污染环境。

美国白蛾_美国白蛾 -危害情况

2013年9月,河北多地发生第三代美国白蛾病虫害。

虫子爬满院孩子不敢回家

9月26日上午,泊头市富镇张官屯村58岁的村民张树怀,背着喷雾器正在院外丝瓜架旁忙农活。

“院子里的柿子树、枣树、槐树都被毛毛虫啃光了,现在又转移到丝瓜架上来了,不打药的话,这一架丝瓜恐怕也保不住了。”张树怀一边娴熟地启动喷雾器向瓜架喷药,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随着白色雾水溅落到丝瓜的枝叶上,一个个灰黑色躯体上长满白色刺毛的毛毛虫接二连三地掉落到地上。

张树怀说,最近一个月以来,他几乎隔三差五都要往自家的树上、蔬菜上喷洒一遍药水,但即使如此也收效甚微,院子里的大树早就光秃秃的了。其实,烦恼的并非张树怀一家,张官屯村全村的父老乡亲这些天来都饱受毛毛虫的侵扰,“大伙儿都被毛毛虫折磨得快疯了,都盼着天快冷下来冻死这群家伙儿呢。”张树怀几乎是咬牙切齿地抱怨道。

在张官屯村村南的一处民房旁,屋后种着十多棵参天大树,然而,令人惊诧的是,这些大树上的树叶大多已被毛毛虫啃光,树枝上零星的几片残败枝叶孤独地在风中摇曳着,让人很容易恍然以为这里已经进入寒冬季节。民房后的墙壁上不知什么时候密密麻麻地爬了一墙毛毛虫,看得人不免奇痒难耐,站在大树下的一位大妈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从容地从脖子后的衣服内抓出一只毛茸茸的毛毛虫:“这虫子不蜇人,不过蹭上皮肤后感觉非常痒痒,得过好大一会儿工夫才能消除这股痒劲。”

看到爬满墙的毛毛虫,张树怀背着刚打完的喷雾器回到家中又灌了一箱药水,药水喷射后没多久,墙角处便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毛毛虫的尸体。“这还不算是最多的,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要往外倒三五簸箕。每天毛毛虫爬得满院子都是,四处乱爬,不关门窗都不行。”带着两岁儿子回娘家小住的张瑞媛,说起毛毛虫来言语中带着异样的惊恐。

她说,晚上儿子睡觉时忽然看见炕上爬着一条条毛毛虫,吓得孩子再也无法入睡,闹着要回家。

虫害恐怖来袭惊呆七旬翁

“已经完全影响到了村民的生活,屋子里已经被毛毛虫占领了,墙壁上、房顶上、炕头上都有毛毛虫的踪影。”一位农妇说,有一天晚上,全家人正准备吃饭时,她刚一揭开锅盖,“猫”在屋顶的一只毛毛虫便在升腾的气雾作用下“啪嗒”一声掉进了饭锅里,“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家都曾经历过,简直没法生活啦!”说话的工夫,记者的头上、衣服上已经悄然爬上了好几只毛毛虫,农妇很自然地替记者抓下来狠狠地碾死了。记者看到,在这条狭窄的胡同地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尸横遍野”的毛毛虫。“有的人家几天不打扫就要推出去一小车子,堆在一起点火烧死它们。”

73岁的张守献老人说,他家在村外有三亩地的速生杨已经种植了五年时间,“今年全部被毛毛虫吃光了,活到70多岁,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毛毛虫。”老人的老伴赵蕴真今年71岁,她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因为随处可见的毛毛虫,老人小卖部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谁家开店成天关着门呀,可是不关门毛毛虫就爬得满屋子都是,货架上也会爬满,还怎么卖东西呀!”老人说,因为村里毛毛虫成灾,吓得在县城上高中的孙女都不敢回家,“前几天放假,孙女不敢出门,成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河北沧州目前发虫害面积逾60万亩,大多发生在与其他地市的交界处。据了解,不仅沧州如此,全省除张家口外,其他地市都发生了类似的美国白蛾虫害。尤其是一些没有两委班子且经济条件落后的村庄,这些地方先期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因此导致现在虫害集中爆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0636.html

更多阅读

膺白楼 膺白楼-简介,膺白楼-历史遗迹

膺白楼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的“1917花园餐厅”,原来叫“膺白楼”,根据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改造而成。路旁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园内却是一片清静。1917花园餐厅_膺白楼 -简介膺白楼膺白楼即黄郛旧居,在南山路113号。这是一处濒湖临

大白杜鹃花 大白杜鹃花-简介,大白杜鹃花-生态习性

大白杜鹃花为植物界杜鹃花目(Ericales)、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花属、杜鹃属(Rhododendron) 。是世界盆栽花卉生产的主要种类之一。大白杜鹃花名称: 大白杜鹃花类别: 灌木别名:大白花科名:杜鹃花科拉丁名: Rhododendron deco

乌柏大蚕蛾 乌柏大蚕蛾-简介,乌柏大蚕蛾-形态特征

乌柏大蚕蛾是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这种昆虫常见于春末和夏季,分布在中国南方及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乌柏_乌柏大蚕蛾 -简介乌柏大蚕蛾乌柏大蚕蛾(Attacus atlas),或称阿拉特斯蛾(Atlas moth),主要生活

独蛾 独蛾-简介,独蛾-基本内容

《独蛾》是一部日本成人漫画作品,作者是月吉ヒロキ,亦有改编成为动画。独蛾_独蛾 -简介《独蛾》是一部日本成人动漫作品,作者是月吉ヒロキ。独蛾_独蛾 -基本内容月吉ヒロキ执笔的漫画名称:独蛾DVD封面独蛾章节:独蛾-ヒトリガ-、ky

云南白药膏 云南白药膏-简介,云南白药膏-药品名称

云南白药膏,功能主治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本品为淡灰黄色的橡胶膏剂;气特异。不良反应:过敏性体质患者可能有胶布过敏反应或药物接触性瘙痒反应.遇此,贴用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偶见红肿

声明:《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简介,美国白蛾-形态特征》为网友束缚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