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螈 洞螈-形态特征,洞螈-生活习性

洞螈(亦称盲螈,学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栖息于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区域从意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过斯洛文尼亚南部、克罗地亚西南部,最远到达赫塞哥维纳。这个物种也是洞螈属下的唯一一个种。此外,它是欧洲唯一属于洞螈科的生物,也是欧洲唯一一种穴居的脊索动物。洞螈因达尔文而闻名于世。达尔文在他的的著作《物种起源:用进废退》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时记载过,他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

洞螈_洞螈 -形态特征


洞螈洞螈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身长不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个体的长度可以达到4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指3、趾2。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睑,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
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卵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3个月。幼体阶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鳍褶,发育为成体时,其他结构无改变,为永久性童体型。
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没有眼睛,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拥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这个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虽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的。
洞螈通过腮呼吸,腮位于头的后面身体的外面,两侧都有,是透明的,看起来微带红色,因为里面有血液在流动。洞螈是两栖动物,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这是一种两栖动物,发现于欧洲一些阴暗的洞穴里。过去,人们把它们误认做是龙的幼仔。洞螈没有视力,身上几乎透明,生活在一个极其不一般的空间。尽管它们不能看见东西,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感受化学与电信号,来猎捕一些无脊椎动物。由于经常生活在水里,洞源的皮肤特别柔软并且苍白。这有点跟某些人的皮肤一样,因此它们还有个别名“人鱼”。洞源还有一个亚种,叫黑洞源。黑洞源有眼睛,并且它们的皮肤含有色素,因此没有洞源那样显得神奇。

洞螈_洞螈 -生活习性


洞螈洞螈看起来像一只蜥蜴,但由于它们粉红色的皮肤和细小的前肢和腿,它们看起来也有点像一个小人。这也是它们为什么也被称作“人鱼”的原因。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没有眼睛,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拥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这个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虽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的。

洞螈通过腮呼吸,腮位于头的后面身体的外面,两侧都有,是透明的,看起来微带红色,因为里面有血液在流动。洞螈是两栖动物,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洞螈_洞螈 -生长繁殖


尽管很小、很黏还是个“瞎子”,但人鱼(如上图)却有一样最惊人的潜质――它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

据说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证实。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对洞螈进行考察非常困难。洞螈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6年,这与洞穴内水的低温和其机体的低代谢状态有关。

自从19世纪开始,欧洲的研究机构就开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来测定微小的环境差异对其的影响。大多数的放置点成功了,在那些既有雄体又有雌体的地方,种群稳定。在20世纪,斯洛文尼亚政府送给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机构活的洞螈,但是只输出雄体,防止繁殖。

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卵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3个月。幼体阶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鳍褶,发育为成体时,其他结构无改变,为永久性童体型。

洞螈_洞螈 -发现

1768年,奥地利医生和自然科学家洛朗发现了洞螈,当时为它起名为“普罗透斯”。这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年老又执拗的海神的名字。

洞螈_洞螈 -揭开其长寿之谜


洞螈

科学家发现自然界长寿之王――洞螈的长寿之谜,这种被称为“幼龙”的神秘动物可存活102年

洞螈的视力很差,长着半透明状皮肤,之前人们曾认为它是龙的婴儿阶段,使得这种动物更具神秘色彩。它们主要生活在水洞之中,体重大约20克,多数时间都是在水中度过,是为数不多主要在水中栖息的两栖动物。像多数洞中栖息的动物一样,它们非常适宜漆黑的环境,眼睛和皮肤的色素已逐渐褪去。

不同于青蛙和蟾蜍,洞螈看上去在幼体时期就已达到生殖期,它们的成年体表现出稚虫态延长(neotenous)。之前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水洞内恶劣的环境造成发育不完全,17世纪,人们曾认为洞螈是传说中龙的幼体,龙是导致罗马尼亚贝拉河周期性出现洪灾的罪魁祸首。

洞螈 洞螈-形态特征,洞螈-生活习性

目前,法国莱昂大学的扬恩-沃伊图隆(Yann Voituron)对洞螈颇感兴趣,他发现这种动物的最大秘密――长寿!在动物园里洞螈可存活70年,但沃伊图隆认为它们的存活时间可延长至102年,当之无愧为自然界的长寿之王!

沃伊图隆和研究同事对捕捉到的成年体洞螈进行年龄统计分析,使用公式得出它们的平均寿命是其它相应体重两栖物种的3倍。他说:“甚至年龄很大的洞螈也具有生殖能力。”

洞螈是如何能够存活这么久呢?最初它们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因此具有较低的新陈代谢速率,伴随着较低的新陈代谢速率,将形成更少损害DNA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细胞中线粒体产生腺苷三磷酸盐(ATP)能量分子的多余副产物,自由基可以攻击DNA分子,更易产生氧化反应,因此更少的自由基意味着细胞不会很快地衰老。


洞螈但是沃伊图隆指出,洞螈的长寿秘诀并不能用低新陈代谢速率和有效的抗氧化机理来解释,它们的新陈代谢和抗氧化活动性与其它短寿命的两栖动物并没有太多的差异。那它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沃伊图隆称,洞螈比其它动物产生更少的自由基,并且在刚完成的实验中,发现洞螈具有特殊的线粒体功能。他说:“如果洞螈可产生大量的腺苷三磷酸盐,但同时不产生大量的氧化反应,综合这些因素可解释这一物种的长寿之谜。”

洞螈_洞螈 -文化意义

斯洛文尼亚的旧货币上,有洞螈的图样。洞螈是斯洛文尼亚自然遗产的象征。在这个物种被发现三百年后,科学家们及广泛大众对此物种的热情依然没有衰退。由于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波斯托伊纳岩洞(Postojna cave)是洞螈等稀有生物的栖息地,它成为洞窟生物学(speleobiology)最早的诞生处之一。洞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波斯托伊纳岩洞带来了很大的名气,原因是斯洛文尼亚政府利用了勃兴中的生态旅游,推广波斯托伊纳及其他喀斯特地形区的观光。在波斯托伊纳岩洞的观光路线中还包括了一趟探访洞螈展示馆(Proteus vivarium)的行程,那里有洞窟生态系统各层面的展示。洞螈也是斯洛文尼亚托拉(Slovenian Tolar,斯洛文尼亚改用欧元前的旧货币)上的图案。此外,它也恰巧与斯洛文尼亚最早的科学杂志之一同名,该杂志于1933年首次出版。

洞螈_洞螈 -研究进展


洞螈

最新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取证研究发现,终生童体型的盲目洞螈和大多数人类的寿命差不多,成年洞螈的平均寿命大概是69岁,科学家推测其寿命最长可达100多岁,是其类似种类动物寿命的三倍。

但奇怪的是,这种长寿动物的代谢并不是特别的低,或是有不同寻常的抗氧化分子。不过,这种动物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保持童体的机制。

洞螈生活在南欧的洞穴中。由于这种动物终年生活在水中,粉色的皮肤与人类极其相似,所以人们也叫它“人鱼”。洞螈虽有眼睛,但是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也称盲目的洞螈,这种动物没有皮肤色素,长期生活在光线极暗的洞穴中。由于它的身体像蛇,所以人们曾称它们是“婴儿龙”。

在动物园生活的洞螈的寿命一般是70多岁。几个世纪以来,动物学家对洞螈寿命的研究兴趣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一般来说,体积较小的动物没有体积较大动物的寿命长,而只有9.8到11.8英尺(20到30厘米)长,0.5到0.7英两(15到20克)重的洞螈却能长寿,不禁让人感到惊奇,因为新陈代谢相对较高的小型生物体“走”得都较早。

1952年,科学家在法国一个洞穴中放入了类河床的盆,尽可能地希望此环境能够重现洞螈的自然栖息地。这一地点在法国的穆里林,具体研究工作是由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他们在洞穴中放入了400只洞螈,希望这一繁殖计划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成功的洞螈繁殖项目。

基于对洞螈的分析数据,生态生理学专家 Yann Voituron 和他的同事对洞螈的寿命做了估计,同时评估了它们生活环境的各方面因素,从而确保他们提供的繁殖环境能够合格。Voituron 说:“我们知道这种动物的寿命很长,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可以保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数据。”

通过这一研究过程,他们观察到,洞螈的性成熟期在15.6岁时,平均每12.5年产一次卵,卵的数量大概在35个。年龄最大的洞螈至少已经有48岁了,而由于研究人员在搜集这些洞螈时不知道它们的年龄,所以少许洞螈很有可能已经58岁了。

为了估算洞螈的寿命究竟有多长,研究人员对与洞螈相关的一些动物的寿命进行了观察,最后估算洞螈的最长寿命大约是102岁。

为什么洞螈的寿命如此之长呢?当我们把它们与其“亲戚”做比较时发现,虽然它们的寿命较长,但是却没有明显低的新陈代谢率或是与众不同的抗氧化剂活性,而这两个因素恰恰是增加寿命的关键。那是为什么呢?Voituron 指出:“虽然洞螈的代谢率不是特别低,但是究其一生来说,它们的运动量是极少的。在洞穴里,它们没有天敌,因此也没有了被捕的压力,它们所做的只是每12年动一动,繁殖后代。”

这使得科学家对年龄有了新的理解。Voituron 说:“我们能够对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进行观察,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线索。”虽然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对洞螈进行研究,可是这需要他们提取洞螈体内大量的组织。如果这样的话,没等研究成功,这些“长寿怪”就灭绝了,因为它们的数量目前很有限。所以,研究人员希望尽量找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不伤害洞螈的情况下,对它们展开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此研究在线发表在7月21日的《生物学快报》中。

洞螈_洞螈 -形象真伪


当时流传的几张PS过的洞螈图片之一凤凰科技曾于2013-11-05刊登了一篇名为“昆仑山古洞惊现真龙是真是假?”的新闻,并一度在各大贴吧论坛引起轰动,但后来一些网友发现所谓的“昆仑山真龙“居然只是由一张洞螈的图片PS而来,并对其进行辟谣,使得轰动一时的”昆仑山真龙“才慢慢淡下去。
注意:那条有角所谓“龙”的洞螈为好事者用某篇新发现物种新闻的图片PS而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1194.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原产地介绍及盆栽方法 草莓的形态特征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草莓原产地介绍:草莓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叶三出;叶柄长4~18cm,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小叶具短柄; 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cm,宽0.8~3cm,先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海虾 海虾-形态特征,海虾-生活习性

海虾又称:红虾、赤虾、大青虾。是水产、海产虾的肉或全体的总称。海虾营养成分丰富,可做食膳也可做为药材使用。获得后,除去肠污,洗净用,或晒干备用。晒干后,放到干燥防潮处存放,既不流失虾的鲜美,又便于存放如果直接放入冰箱里的话,肯定会变

洞螈 洞螈-形态特征,洞螈-生活习性

洞螈(亦称盲螈,学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栖息于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区域从意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过斯洛文尼亚南部、克罗地亚西南部,最远到达赫塞哥维纳。这个物种也是洞螈属

声明:《洞螈 洞螈-形态特征,洞螈-生活习性》为网友别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